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兵大人误会了,我们保安团的仇团长可是有分封天下的想法的。如今我们的一营陈晨营长、二营孙治营长、四营李太平营长和六营叶苏营长,虽然他们没有名义上的封号,但是实质上也是一方诸侯了。”

    “天下之土,谁打下来就是谁的,这很公平。鞑子占据的土地最多,自然要向他们下刀。”

    沉思了片刻后,吴三桂继续说道:“我大军粮饷兵器不足,不知贵团可否能接济一二?”

    “我团总部还在鞑子两路大军围剿中,请恕我团无能为力!”朱国泰坚持说道。

    “你?”吴三桂怒极。还没见过这么抠门的势力,一点好处都不出,就想策反自己了。

    “不过,总兵大人放心,我团无意请求总兵大人立刻反正。总兵大人您可以静待时机,等到合适时候。而且我团可以保证,若是总兵大人反正后,这湖南省可就是吴总兵您的了,我保安团不会有一兵一卒进入湖南省!”

    听到朱国泰这番话后,一时间,吴三桂沉默不语。

第232章 西部无战事(四)() 
当朱国泰离开后过了好久,吴三桂坐的都是一动不动。此事事关重大,由不得吴三桂不三思而行。而且别看团匪嘴上说的漂亮,可是连一文钱都不愿意支持,完全是无本买卖。但同时,团匪说谁的地盘由谁去攻打,似乎这也十分的真诚。可是,无论团匪说的再天花乱坠,也要他能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朝廷这次集结了十多万精兵强将,由名帅洪承畴统领,战功卓著的谭泰、鳌拜都是一偏将。这让吴三桂不太看好团匪,认为在朝廷的大力打击下,团匪或将遭受重创。

    当然,吴三桂也仅仅认为团匪会遭受重创而已。他坚信团匪不会灭亡的,尤其是这次朝廷重点打击的只是团匪总部而已。

    最终,吴三桂决定了,此时坚决不能妄动。等待江南那边的消息传来后,再行决策。一动不如一静,自己本钱小,可不能轻易的就砸了,错路走多了回头就难了。

    当然,朱国泰这次前来并不是毫无成果,朱国泰的一番话以及仇天行的一封信成功的在吴三桂心中埋下了背叛的影子。只要鞑子一旦势衰,吴三桂或许就会再次反叛,掠夺湖南之地。

    湖南不仅有鞑子势力,还有大西军余部势力。引起吴三桂和大西军余部争斗,或许也是仇天行期待的吧。

    下定决心后,吴三桂叫来了吴应发,详细的问了吴应发为何坚持要自己见一见这个团匪的使者。

    听到这话后,吴应发心中一紧,他知道若是自己解释不好的话,或许就会真的失去吴三桂的信任。于是,他赶忙说道。

    “王爷,这团匪使者单人来到大营外,请求面见王爷您。不过他不是说王爷,而是以总兵称呼您!属下正好路过那里,听说了后心中便起了疑心,这才面禀王爷您的。”

    听到吴应发的话,吴三桂心中一紧,他狠狠地瞪着吴应发,似乎要从面部表情处找出吴应发是否撒谎。好半天后,吴三桂放弃了,他感觉吴应发没有撒谎。

    于是,吴三桂对着吴应发说道。

    “去将见到团匪使者的兵丁们都处置了吧。嗯,暂时不急,先将他们调离后,慢慢的再处置了吧。”

    “嗻!”吴应发心里一惊,赶忙应命道。

    王爷这是要保密了,处置了这些守门的兵丁后,除了王爷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就是自己了。虽然自己也不知道团匪使者和王爷到底说了什么,但是并不能保证自己就是安全的了。

    搞不好王爷这是要自己处置了那些守门兵丁,然后最后再处置自己。想到这里,吴应发心情十分不好,他觉得自己面禀王爷是一个错误。早知如此,还不如直接将那个团匪使者一刀咔嚓了,这样自己就安全了。果然如人所说,能和上官共享秘密的不是心腹就是死人,而且死人的可能性大一些。

    好在,当吴应发转身离去时,吴三桂又说了一句。

    “做完后就将这件事忘了吧,今日没有人来见本王。”

    听到吴三桂这句话后,吴应发欣喜若狂,连忙应了一声,脚步轻松的离开了。生命何其美好,不用死了真好。

    当吴应发如释重负的离开后,吴三桂用手敲了敲发胀的脑袋,继续计划着。

    “如此一来,京师中的家眷可要妥善的安排了。”最后,吴三桂喃喃自语了一句。

    就在吴三桂面见朱国泰时,远在贵州安龙府的孙可望也接到了冯双礼的书信。

    当看完冯双礼的书信后,孙可望久久不语,他心中迟疑不决。其实对于残明乃至于前明,孙可望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的,不然他也不会随着义父张献忠致力于推翻前明了。只是先前鞑子势大,而义弟李定国又倾向于和残明联合。若是自己不同意,他还要在自己面前自尽,搞得自己没办法。好在保安团迅速崛起,天下大势有变,这才与残明接触放缓了,李定国也不再坚持联络残明了。

    其实孙可望有野心,希望自己能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就和义父一样。给别人做臣子怎得有自己当皇帝痛快?当然,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孙可望还是十分清楚的。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希望能在滇黔川三地自成一国,好好地过一把皇帝的瘾。而此刻,鞑子此举正搔到了他的痒处,不由得不让他动心。只是事关重大,还得找人来商议才是。于是,孙可望让人招来了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三人。

    当三人到来后,孙可望将冯双礼的信给三人一一看过。

    三人看罢过后,王尚礼首先开口说道。

    “王爷,属下贸然问句,您可有平定天下之志?”

    听见王尚礼如此一问,孙可望尴尬的笑了一下,然后说道。

    “天下间能人辈出,吾等军中征伐近二十载,也该享享福了。能有数省之地安生立命,荣华富贵传递子孙,本王也满足了。”

    听到孙可望的回答,王尚礼心中叹了口气。虽然天下大乱,正是好男儿驰骋疆场纵横四方之时,但是既然王爷如此决定,自己身为下属,也只能从命了。只是他心中依然有些遗憾,试探的说道。

    “既然王爷志向如此,那么鞑子的条件也不妨答应了。自从保安团崛起以来,天下大势便改变了。保安团盘踞五省之地,已经将鞑子疆土分割的支离破碎。长江以南还在鞑子手中的不过广东、江西、湖北以及湖南、浙江和福建一部。若是王爷您志在天下可挥兵东进,一旦和保安团联手,则长江以南再不复鞑子所有。”

    见自己的话依旧让孙可望不为所动,王尚礼只能熄了这个念头,全心全意为孙可望策划起来。

    “当然,即使王爷不与保安团联合,这西南三省之地也非王爷莫属了。有了保安团在东边的牵制,鞑子是没有精力攻伐我大西军的。虽然这次鞑子派来了重臣济尔哈朗以及吴三桂尼堪等人,但其实也是以威逼防御为主,重点还在南京城的保安团身上。只要保安团不灭,我们大西军便是安全的。”

    听到这话,孙可望十分满意,他又看了看身旁的王自奇和贺九仪两人,见两人也认同了王尚礼的说法,孙可望便下定决心了。

    “好,那本王便同意了鞑子的和谈。”

第233章 西部无战事(五)() 
“什么?答应与鞑子和谈?”长沙府湘潭县,东路军大营中,李定国接到了孙可望的命令,惊呼的叫了起来。

    当初鞑子表示和谈意见时,李定国就不同意。只是自己的副将冯双礼和马进忠两人都坚持要请示秦王的意见。如今大西军中,秦王孙可望势力最大,自己东路军中的冯双礼和马进忠都是秦王的人。正因为这两人的牵制,自己才只能退守湘潭,看着不远处的长沙府城却不能前去一战。

    此刻,虽然李定国兵力稍逊鞑子,但是他却有一战的勇气。在歼灭孔有德后,东路军的士气便膨胀到极点,对于鞑子的畏惧感也降低了许多。可是,当遇到鞑子的大军,在小规模的接触了几战便退到了湘潭后,这士气便低了下来,而且是一天比一天低。李定国自己都觉得,若是再不去大战,恐怕自己麾下兵马又会丧失与鞑子交战的勇气了。

    所以,当他听见义兄要与鞑子和谈时,那种愤怒感突然迸发出来,几乎难以忍耐。义父可是死在鞑子手中的,身为义子怎能与鞑子和谈?在极度恼火中,他将在营的一些大将招到了中军大帐内。

    中军大帐内,李定国麾下数名大将齐聚一堂,在座的有冯双礼、马进忠、张胜、高文贵、窦名望等人。

    当李定国表明自己要违背孙可望的指示,准备率军攻打长沙府城时,冯双礼和马进忠纷纷劝阻道。

    “大帅三思啊!既然秦王已经有了安排,我等怎能擅自改变!”

    “鞑子兵强马壮,既然能和平共处,为何还要擅自挑起战端?”

    张胜也说道:“如今鞑子兵力大半被保安团牵制,若是我等在湖南与鞑子大战,必将会牵制鞑子兵力,为保安团行火中取栗之事,这不符合我们大西军的利益。”

    听到这些话,李定国再也忍不住了,他怒骂道。

    “鞑子乃是我族大敌,如今保安团好不容易再兴天下抗鞑之势,这时正当是我族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将鞑虏驱逐出中原的时候,怎能都像你等一样?甲申以来,正是你等这种龌龊心思之人太多,这才将大好河山陷落于鞑子之手!先帝的血仇,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被李定国骂了之后,冯双礼马进忠张胜三人面红耳赤,想发火却不能发火。如今他们任职在李定国麾下,自然就是他的属下了。虽然三人乃是秦王孙可望的心腹,但是也不敢得罪能和孙可望平起平坐的李定国。

    这时,冯双礼涨红着脸,对着李定国辩解道。

    “大帅,末将这是为了大西军着想。等到保安团和鞑子拼的两败俱伤了,这个天下还有谁能阻挡的了我们大西军?那时,先帝的仇自然就可以报了!”

    失望,极度失望。李定国又看了看高文贵和窦名望两人,眼里满是期待。与冯双礼、马进忠、张胜三人不同,高文贵和窦名望可是自己的心腹。

    只是让李定国失望的是,虽然高文贵和窦名望没有反对自己的意见,但是眼神中却可以看出,他们认同冯双礼的说法。

    在被李定国盯得受不了后,高文贵和窦名望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来说道。

    “末将听从大帅意见,大帅怎么说,末将就怎么做。”

    这一刻,李定国非常后悔,他不该在接到鞑子使者求和时就放弃进攻。本来他以为义兄是不会答应的,为了缓和与义兄之间的矛盾,李定国这才放缓了攻势,容许冯双礼将消息传到贵州。只是让李定国万万没想到的是,孙可望竟然答应和谈了!

    当众将离开后,李定国坐在椅子上久久不动。与麾下众将忠诚于大西军这个势力不同的是,他忠诚于这个民族。众将们在为大西军考虑,希望见到鞑子和保安团拼的两败俱伤。但是李定国却不希望看见这样,如今鞑子依旧势大,抗鞑力量每削减一分,鞑子相对的力量就强大一分。若一味的指望别人拼的两败俱伤,说不定轮到自己时,举目望去,天下尽落鞑子之手;孤独抵抗,境外再无援兵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