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最强军师-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见叶子玉沉默不语,缓缓问道:“难道子玉有什么疑『惑』?”

    “臣见陛下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征讨北汉,也不再说什么。”

    “只是,之前我们制定的计划是先南后北的,陛下一改初衷……”

    赵匡胤打断叶子玉的话道:“无需再说那些,北汉恰逢少主新立,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朕要抓住这次机会,只要扫平了北汉,朕即可安心无忧地挥师南下了!”

    叶子玉深吸了一口气道:“北汉兵力薄弱,自然不敢出战,所依靠的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坚固的城墙,这次臣就是在城头,看到了太原府城墙,的确坚固。”

    赵匡胤冷哼一声道:“城墙不过是死物而已,怎么可能挡的住我大宋的强兵。”

    “当然,”叶子玉道:“我大宋军队兵强马壮,自然不会被一道城墙难倒,另外一个北汉所凭借的就是辽国的军马。”

    “李继勋攻城的时候,辽国的军马便来得很快,两万骑兵,所以,这一次,提前要做好围点打援的准备。”

    “围点打援……”赵匡胤道:“这是个不错的战法……你的意思是我们围住太原府,然后打击辽国的援军。”

    “对,”叶子玉道:“只要将援助北汉的援兵打败,北汉得不到援兵,到时候必然会失去战斗的意志,主动投降。”

    “好!”赵匡胤道:“这一次朕便听从你的建议。”

    在赵匡胤的宫殿里,墙壁上挂着的都是各地的地图。

    叶子玉与赵匡胤接着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作战计划之后,返回了自己的府中。

    迎来送往的这些事情也慢慢消停下来,叶子玉经过这次凶险,心中产生了一些连自己也变得莫名其妙的变化。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赵匡胤便确定了进攻北汉的全盘计划。

    但是,此时恰好是年关,赵匡胤没有再开刀兵。

    在这段时间,赵匡胤再为重新攻打北汉做准备,可是北汉的国内,尤其是太原府内,刘纪元将他祖父的儿子,还有曾祖父的儿子,都以各种名目,下了监牢,而且,很快便都死在了监牢里。

    叶子玉估算的不错,刘纪元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酷爱杀人,尤其是那些祖辈和叔叔辈的人。

    但是,刘作活了下来,他相信了叶子玉的话,送走叶子玉不长时间,便开始在家中装疯。

    因为,之前他病重将死,这次又疯了,竟然也没有人怀疑。

    刘作就这样活了下来,但是,此后的人生只能在关起门来清醒,打开门来就是疯子的状态中度过。

    转眼,新年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此时已经是天宝二年。

    赵匡胤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让曹彬和党进等人先领兵出发,赵匡胤处理完事情之后,从京都出发。

    李继勋也带领部队从大宋和北汉的边境出发,向北汉的都城太原府靠近。

    契丹的骑兵将李继勋等人赶走之后,拿了北汉刘纪元准备的劳军物资便撤回了契丹。

    李继勋去而复返,刘纪元也没有什么可以抵抗的力量,除了杨继业之外。

    于是,杨继业带兵在太原府外,唯一还算得上是军事要地的团柏谷吞并,准备迎战李继勋。

    可是,杨继业根本就不是李继勋的对手,与李继勋的先头部队一接触,便是打败,只好带兵回了太原府。

    刘纪元见杨继业又是大败而回,再一次将杨继业撤职。

    可怜的杨继业,刚刚才被重新提拔上来没几天,叶子玉走后,杨继业被刘纪元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所有的职务都被解除,在家闲置。

    这一次,大宋兵去而复返,辽兵也走了,总要有人带兵,杨继业也的确是此时北汉唯一能用的将军了。

    于是,杨继业被提拔上来,可是这才几天……

第648章明智之举() 
三月,京都春风和煦,柳絮飘香,赵匡胤动身亲征北汉。

    叶子玉带着张小凤随驾出征。

    这一次,因为是随着赵匡胤出征,叶子玉便没有带娘子们。

    赵匡胤这一路走来,并不顺利,接连遇上大雨,所以,行军的速度非常的缓慢。

    赵匡胤在叶子玉的建议下,针对北汉主要依赖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坚固的太原府城墙。

    另外一个便是辽国的援兵。

    和上一次一样,刘纪元刚听到大宋又要对自己展开进攻,便第一时间差人到辽国去搬救兵。

    针对叶子玉围点打援的计策,叶子玉对赵匡胤道:“陛下要是亲征北汉,契丹必然会出兵……出兵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定州,另外一个是阳曲!”

    “这里是定州,在太原府的东面,最靠近的是彰德节度使!”赵匡胤道。

    “韩重赟,韩将军,是陛下的结拜兄弟,能能征善战的勇将,要是让韩将军去定州,契丹的军队一定不会越过定州一步!”叶子玉道。

    赵匡胤微微颔首,沉『吟』良久。

    韩重赟是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后,义社十兄弟里,唯一掌握禁军的一个。

    可是,很快,便被谗言笼罩,赵匡胤还是怀疑其带兵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将其撤了,给了一个彰德节度使的位置。

    “不管陛下对韩将军是否信任,但是,这次在定州阻截契丹的援兵,无疑,韩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

    叶子玉看了看赵匡胤的眼神,接着缓缓说道:“韩将军的战斗能力还是没的说的!”

    片刻之后,赵匡胤喃喃道:“要说这战斗力和就近的距离来说韩重赟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是,”叶子玉回应,“韩将军阻击定州的契丹兵无疑就是最合适的!”

    赵匡胤点点头,道:“定州方向那就交给韩重赟……”

    “阳曲方面,”叶子玉道:“阳曲在太原府的北,我们需要将太原府围起来之后,才能绕道太原府,抵挡阳曲方面的契丹军!”

    “此处可以让何处筠去,”赵匡胤道:“这个人选我已经定了!”

    叶子玉笑道:“既然陛下有了合适的人选,臣就没什么说的了!”

    叶子玉见赵匡胤良久无语,道:“太原府陛下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攻城计划!”

    赵匡胤道:“朕已经吩咐,将能用的攻城器械,全部都带上,去了之后,再便宜行事吧!”

    五月中旬,赵匡胤带着大宋的军队到了太原府的城下,开始对太原府进行猛攻。

    在路上,除了连绵的大雨对赵匡胤造成迟滞以外,再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

    与赵匡胤和叶子玉估计的一样,大宋的军队到达太原府城下,契丹的军队收到北汉的求援,便从定州和阳曲两条线来救援。

    因为,赵匡胤早已经有所准备,派韩重赟在这里。

    韩重赟以逸待劳,等契丹军队经过的时候,忽然发动猛烈的攻击,契丹兵败。

    因为,契丹兵估计,大宋就像上一次一样,不会对他们设防,他们可以随意通过定州,到达太原府的城下,可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韩重赟突如其来的攻击,超出了他们的预想范围,契丹兵从定州撤走。

    在阳曲,石岭关,何处筠对契丹的另一路援军也取得了胜利。

    在大宋军队阻击两路援军的同时,赵匡胤也开始对太原府展开进攻。

    赵匡胤亲自视察了太原府的城墙之后,觉得叶子玉所言非虚,太原府的城墙经过几代地方势力的修建,非常的坚固。

    即使,赵匡胤让曹彬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还是无法将太原府的城墙攻陷。

    此外,北汉军民的战斗意志相当的坚定,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在赵匡胤带兵来的路上,抓到一个从太原府出来的逃兵。

    赵匡胤询问之后,这逃兵道:“刘纪元统治黑暗又腐败,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就瞪着天朝的军队解放他们。”

    赵匡胤信以为真,上次了这逃兵很多的钱物,将其打发走了。

    结果,来了将近一个月,连续攻城,太原府的军民却没有半点消沉。

    赵匡胤此时才意识到,半路上遇到的那个逃兵完全是为了自己活命,说的话都是谎话。

    赵匡胤这一次也没有再派使节过去,而是,让喊话兵站在太原府的下面,冲着城里喊话。

    喊话的内容无非还是一些给刘纪元平卢节度使,给其他的一些北汉官员,这样那样的承诺。

    可是,北汉的官员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敢说投降的事情。

    郭在先的尸体被运回了太原府。一个宰相平白无故死了,总要有一个原因的,刘纪元给他的罪行就是劝降和叛敌,扰『乱』军心。

    那么多的刘姓子弟死在了太原府的监狱里,也总要在面子上给天下一个交代。

    刘纪元找到的理由还是在李继勋攻击太远府时,这些宗亲不断进言要他投降,不顾刘家的三代基业,枉为刘姓子孙,都赐毒酒死了在监狱里!

    在这样的威压下,北汉的官员即使是羡慕赵匡胤的许诺,为了全家老小的活命,也不敢随意动投降的念头了。

    时间进入了六月份,北汉又是连绵的细雨下了半月有余,士兵已经是苦不堪言。

    这次也真是天公不作美。

    六月中旬的一天,忽然天气放晴,赵匡胤组织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李继勋道:“陛下,照这么攻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不如我们在太原府的城墙外面建长城,这样或许能打开现在的僵局!”

    李继勋的话一出之后,诸位将领交头接耳一番之后,曹彬,道:“陛下,在太原府的外城建长城费力也没有什么效果,不是明智之举!”

    李继勋冲着曹彬道:“曹将军难道有什么好办法?”

    “没有!”曹彬是个自爽的人,不会拐弯,他心中的确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陛下,”叶子玉道:“臣也觉得曹将军说的对,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费人费力,效果却不好!”

第649章鸡肋() 
卢怀忠是向着李继勋的,对叶子玉道:“难道国公爷有什么好办法?”

    叶子玉摇摇头,道:“并没有!”

    曹彬和叶子玉虽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可是,并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来,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建长城的建议被赵匡胤采纳。

    “诸位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想法?”赵匡胤懒洋洋地问道。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建长城的确不是什么好办法,可是,此时也不能拿出更好的策略,只能凑合着用。

    每日的公文要从京都运到这里来,费时费力的,他在这里却没有对战争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赵匡胤有点气馁了。

    “陛下!”一个粗狂的声音忽然从门口边上传来,道:“臣有想法!”

    众人向着声音传过来的地方望过去,原来是留着络腮胡子的党进。

    因为党进在这些人中是官职比较低的,只能坐到靠后的位置。

    赵匡胤看是党进,由不住笑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有些人是自带喜感,党进就是这种人。

    党进站在地上,身子挺得笔直提起丹田之气,道:“陛下,此时战斗的气势最重要,北汉的军民之所以如此的顽强就是寄希望于契丹的援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