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笑他吕奉先自恃修行'异火'甚速,自诩拔群超凡。然与这'仙术'一比较,却实在不值一提了。

    有传言说,这黄汉升原本只是南阳宛县的一名普通曲长,平日里因“幼子垂病”而四处奔波求医。家境由此败落,其人亦面多老色。任谁也没想到,命运多舛的他,竟于这不惑之年得了仙缘。

    普通一老卒得赐'仙法'就有如此之威,若他吕布得之,又将如何?

    若有机会,吕某人定要往那白虎山一行。

    吕布胡乱想着,一旁的荀攸也是思绪万千。燕大王曾言,他、陈琳以及远在洛阳的何大将军,都是'生具灵根者'。只要得'仙宝'点化,就可踏入仙途。不仅免去“强塑之法”的耗时费力,更可直接拥有强大的“天赋神通”。

    掌霏霏雨雪、浴烈火雷霆,陆跨象狮虎狼、腾空踏鹤乘龙,挥手间活人白骨、一刹那返老还童。

    只此一想,便令人心驰神往、无限憧憬。

    荀攸二十又七,若论及经学、文章,他早已是海内名士。若比起官道仕途,他任黄门侍郎一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可参议。

    这等身家,换作是旧秦、前汉,怎都是个鹏徙南冥、锦绣前程。但眼下却是不同了。

    时至今日,别说拿[黄门侍郎]与[仙门真传]做比较,就是与[内门弟子]放在一起,但凡有些见识的人,也都会把[黄门侍郎]抛之脑后,而一头扎进那[仙门]里。

    荀攸的心里,也如此掂量。

    若不是顾及荀家家主的安排、若不为报效何进的礼遇之情,他早就罢官离职,踏进那[白虎山]上、[仙弈亭]中。

    不单单荀攸,[辅政阁]的陈琳、袁家的袁遗袁谭、汉军中的孙坚等人,莫不如是。

    而且,近处如渚水畔,远处如天下世家、郡县寒门,也都如此想。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如荀攸这种,有底气参与'仙弈亭'中的“仙人棋局”,却囿于凡尘俗事、人情樊篱,一时半会去不得。

    而有的人,像何大将军,文不成、武不就的。“大比”打不过、“棋路”走不通,“父老五选会”又没那个水磨功夫。当然何大将军也有些舍不得风光仕途,与“国舅爷”的身份。

    不过,何大将军也算不傻。有“史侯刘辩”做枢纽,大将军府与'白虎山'“交流”甚多。另外,不管是朝堂议政,亦或是赈灾救急,何大将军向来唯[白虎山]马首是瞻。虽说因此几次触怒汉帝刘宏,但他依然如故。

    何大将军只盼自己这几番“苦心孤诣”,能入得“小大王”的法眼。盼着有那么一天,“小大王”仙颜大悦,赐下一枚“仙宝”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主动讨要,但总觉得火候不足。怕一旦张口、求而不得,就没了转圜余地,继而“仙路”断绝,“长生”成为泡影。

    那就得不偿失了!

    …………

    渚水营寨,在那一抹箭光消逝后,静默良久。直到袁术絮絮叨叨的声音再次响起,才打破了这份寂静。

    袁术要“救”袁绍,不在于那丝丝缕缕、近乎于无的“兄弟情谊”,而是因为袁家人反复数次的叮嘱、乞求。

    自白虎山出发时,袁术与袁胤擦肩而过、未得一见。然在出发之前,其父袁逢多次快马投书,书札中着墨最多的一句就是“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厚者”。

    而来到渚水后,大兄袁遗动之以孝悌情,晓之以伦常理。大侄袁谭,则无只语片言,只凝着那双泪眼,叩首再三。

    袁术无奈,只得用心规劝自家“不识时务”的庶子兄长。奈何这劝词,听得袁家老少眼皮直跳:“袁本初!你这鼠厮莫作鲰生之愚!再不磕头束手,负荆……”

    “袁郎将为天子练兵、奉旨剿贼,何错之有?反倒是贵'仙门'所行之事,与你家燕大王之言大相径庭。”

    说话的是袁绍的好友周毖。他未等袁术的“胡话”说完,就再次将方才“天子之令、大王之言”的话头提起。

    他也畏惧[仙术]之威,但确实不相信眼下“小大王出游”的白虎山,有与郎将、与朝堂正面冲突的决心。

    “为天子练兵,自然无错。剿灭山匪,本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你袁本初,不分善恶,一概剿之;罔顾民匪,悉数刑之。痛失怙恃的垂髫幼子何以生存?服役边关的无辜丈夫、支离破碎的家园,又将何去何从?”

    关羽声音沉凝,一如汹涌浪潮下的暗礁,继续道:“你[异能署]于太行山中,捕杀兽禽、不留幼仔,采挖药草、断绝根茎。尔等倒是得了一时爽快,却害得无数‘赖山中猎物草茎为食、为生’的山民们缺衣少食。若再逢一个凶年饥岁、旱涝不均的年景,不知会有多少灾民流黎,骷髅骴骨。”

    关羽出身草莽,因流落江湖的个人经历,见多了“满路哀鸿、百室流离”,对“庶民”二字深有体会,对所谓的“钟鼎之家、官宦豪族”更是深恶痛绝。

    关羽入[仙门],一是感小大王知遇之恩,二是对[仙术]有好奇之念,三就是对[仙门四规]尤其[仙佑众生]一则的认同了。

    仙佑众生,不佑而反欺凌者,当罚、当打、当杀!

    可惜,他的感受、他的想法,名门望族、世家子弟出身的袁绍等人并不能体会到。关羽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只说与那南风听,半点没入袁绍几人的耳。

    姿貌甚伟的袁大盟主,依旧一言不发。周毖继续道:“太行山中,匪寇此起彼伏。你关云长只顾着‘民匪’之别,又怎知那匪寇、山民早就混做一体。有吃食,为良为民;无吃食,为盗为匪。如何分得清?”

    “如食可果腹、衣可遮体,谁还愿去落草为寇?”关羽沉声道。

    周毖轻蔑一笑:“食果腹,还盼着食肉糜;衣遮体,还盼着衣狐裘。人心不足,巴蛇吞象。关云长,你只怜那游手怠惰、不事生产的刁民,怎不为过往的商旅走卒想一想?”

    “劫财的当罚、害命的当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那些安分守己的良民,如何在你周仲远口中,就成刁民山匪了呢?”关羽扬起卧蚕眉,凤目中杀气弥漫。

    周毖丝毫不怵,反问道:“你怎知是良民?”

    关羽望向身侧的李进,李进走上前,朗声道:“魏郡、曲梁县、中乡、漳西里,赵氏一族,男丁二十五口、妇幼老弱三十七口,被杀者九、逃亡者二十一,余者囚于曲梁县县狱中。”

    “魏郡、涉国、东乡,大槐里,王氏一族,男丁三十五口、妇幼老弱六十八口,被杀者七、逃亡者十九,余者囚于涉国县狱中。”

    “赵国、易阳县、治陶乡、大泽里,孙氏一族,男丁一十三口、妇幼老弱五十六口,被杀者十一、逃亡者二十七,余者囚于易阳县县狱中。”

    “常山国,元氏……”

    方圆一二里内,人人都觉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晰入耳。

    各[异能]组织、世家子弟、三千胡骑,都惊异于[仙术]的妙用无穷。周遭的行商坐贾、贩夫走卒,却在听到“二十五、三十七、五十六”那一个个数字时,忍不住感叹“人命如蒿草”。

    而在渚水营寨上,许攸、周毖、韩馥等人的面色越来越难看。颜良忍不住叫道:“大泽里孙氏,暗通山匪、阻挠剿匪大事,如何杀不得?!”

    奈何颜良嗓门虽高,却不敌[仙术]妙法。吼得嗓子都破音了,在场的人也只顾得听那李进说话。

    一刻钟后,李进住了口,颜良已然声音嘶哑。文丑张口要继续喊,却被周毖阻止住。

    “且不论民匪之别,即便是郎将有错,自有天子责罚。贵'仙门'私启刀兵、聚众以对,置天子于何处!置汉律于何处!”周毖厉声喝道。

    此言一出,万众瞩目。

    天子?汉律?今日是要撕破面皮,引动“朝堂”、“仙家”大动干戈的节奏吗?

    [仙盟]一方、并州数骑、皇甫嵩孙坚一行、[辅政阁]荀陈几人,乃至[卫乡僤]、[琅琊宫]等山南水北的异能组织,全然望向[仙门]、尤其几位[真传]所在处。

    李进、关羽蹙眉,潘凤、巫罗怒目,夏侯惇则将目光转向[燕云]处。然不待诸[真传]出言应对,就听有人大怒道:“周仲远,你这贱婢,要害我家侄儿无父乎?!”

    周毖闻言一窒,凛然之势散去七八分:“袁公路,你莫要胡乱纠缠!”

    “某胡乱纠缠?”袁术心中恚怒更盛几分,“若非尔等狗彘之辈唆使,怎有他袁本初立[仙盟]、设[异能署]、与[白虎山]作对的一派荒唐?”

    “粗鄙!”被骂狗彘的周毖气急攻心,五指抖索着说不出话来。且不说许攸几人如何,他周毖来时,[仙盟]、[异能署]早已成定局,何来“唆使”之辞?

    另一旁,袁遗长长叹了口气。袁谭面上虽无异色,心中却不知怎么生出一股子羞耻感:“叔父…叔父好口才…”

    官军营寨上,袁大盟主眼见身侧的友人同僚、麾下的文臣武将,皆面沉如水。他不禁在心中暗啐:“当死的夯货!”

【046】仙法兵卒() 
“公路,住口!”

    袁绍越众而出,甫一开口即喝止袁术。袁术撇撇嘴,就待反击,袁绍却已略过他,直接面向[燕云]等六大[真传]道:“贵门子弟数十位,以‘讨伐’袁某人之名,汹动至此。”

    “说什么生民、道义,论什么民匪之别,以某看来,不过是要寻个大义名头,欲加罪责于我袁绍、于我[仙盟]、于我[异能署]。”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白虎山]居君王之土,立城池、设武比、聚商贾,又藉赈灾之机,笼络人心;借寻仇之名,妄动刀兵。”

    “以某观之,尔等所谓‘护佑众生’,不过是以‘恤民’之名,柄国之政。岂不闻……”

    袁绍的声音不算大,不过离得近的[仙门]诸子倒也听得清。关羽等人大怒,正要与其争一争,[燕云]却摇摇头。

    “救民于灾厄,你只看到个‘柄国政’;解民于倒悬,你只想到个‘寻私仇’。文人论书,屠夫道猪。道不同,话不通。你且闭嘴吧。”[燕云]打断了袁绍的长篇大论,并不想与其做口舌之争。

    被斥以“闭嘴”的袁绍,也不恼,只问道:“既然多说无益,你[仙门]又待如何?就此踏平我军营寨吗?”

    “踏平营寨倒不用。”[燕云]的声音清清朗朗,传遍四野,“只需你袁本初今日负荆请降、明日率[异能署]上下安抚山民以赎罪,即可。”

    袁绍听得此话,心中恚怒陡生:“好一个‘负荆请降’!好一个‘安民赎罪’!好一个‘即可’!燕行之,你当真觉得今日[仙门]区区数十人,就吃定我两千将士了吗?”

    “吃不定吗?”[燕云]淡淡地道。

    袁绍怒极反笑:“好!我[异能署]两千将士在此,请君攻来!”

    袁绍虽怒,却未失了理智,“请君攻来”更不是失口乱言。

    他与[白虎山]硬刚,是因“误剿黑山寨、围杀张飞燕”而起。仇隙既生,以袁绍的骄傲秉性,断没有低头认错的可能,于是也就没了退路。

    因此他与[异能署]上下,在太行山疯狂猎杀[异兽]、攫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