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儿睁大了水汪汪的眸子,企盼地望着他。

    燕大王忙道:“我们换一个故事讲。”

    “什么故事?”

    “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然而。《水浒传》一众英雄好汉的故事,并不受'仙乡'中诸位听众欢迎。秀儿听得昏昏欲睡,几只小兽与一干小鱼也不如聆听《西游记》时专注,只有小呆傻傻地悬浮在一旁,似听非听。

    无奈之下,燕大王便将话头一转,说起了《三侠五义》,情形这才有些好转。

    故事讲至“雷部宣威,狐狸避难。三次相酬结好姻”时,小呆雷身一炽,九尾狐则眯起眼睛;又待“双侠”丁兆兰、丁兆惠双胞兄弟出场,两只小鹤随之扑扇着翅膀落在燕大王双肩上;再至“南侠”展昭展熊飞“阅武楼献艺”得了“御猫”称号。懒窝在竹林中的小国宝,也扭起毛毛团团的屁股爬了过来。

    至于秀儿,先为“包拯方降生即遭遗弃”而起忿忿之色,再因“铁仙观中。救义仆、除凶顽”由生欢颜。

    又至少年华美、行侠仗义的“锦毛鼠”白玉堂“殒命冲霄楼”时,小姑娘竟是泪眼汪汪、殻ъの匮噬稹Q啻笸跏置怕业睾靡欢偃埃庞晔赵粕ⅰ

    “秀儿。你可知这大汉十三州,若单比武艺,谁称第一?若论起容颜貌美,几女绝尘?”

    燕大王一边为秀儿擦拭面上泪花,一边开口问出昔日论坛、贴吧争论不休的两个问题,以转移着小姑娘的注意力。

    “大汉疆土以百万里计,人更多不胜数,谁敢称第一武艺、最是貌美?不过,如关师兄、献之师兄这等样人,怎也是万中无一的人物吧?”

    “秀儿可还记得,你此前曾提起过的九原吕布。”

    “吕布?大王所言‘第一’,说的是他?”

    “嗯。若单论武艺,此人可称第一。世间能与其争胜者,少之又少。南蛮或有一人,至于其他的,曲……嗯,总之很少。”

    “那容颜貌美者,又是谁?”

    “九原吕布麾下有一将,唤作‘秦谊’,其妻杜氏,可入‘前十’之列。武威张济之妻邹氏、桂阳赵范之嫂樊氏,与其不相伯仲。另有,蔡伯喈之女昭姬、庐江桥公二女、吴郡孙文台之女、中山甄氏、东海糜氏、沛国甘氏,皆有国色。”

    “不过,依本大王看来,天下女子,若论貌美,还数一人!”

    “谁?”

    “这名女子,秀儿你也认识。”

    “我认识?”

    “对啊。”

    燕大王笑着应道,见秀儿依旧迷惑不解,他便往'桃林'茅庐中取了一面铜镜来。对着小姑娘当面一照,而后指着镜中影像,笑嘻嘻地说道:“天下虽大、美人虽多,然在本大王的眼中,无出此女之右者。”

    秀儿登时面色通红,自地上一跃而起,低头跑开。

    燕大王的哈哈大笑声,立时传遍了'仙乡'各处。

    ……

    “大王,内门弟子董仲颖麾下、骑都尉华雄,拜见大王!”

    '仙乡'之下,忽然传来一阵人语,打断了燕大王的笑声。

    “华雄?”燕大王乘云而下,望着面前九尺身长的大汉,想起了此前董卓的请求,于是开口问道,“你可是来参加'白虎大比'的?”

    华雄忙点头应是。

    燕大王遂令其自去'白虎城'、'悦来客栈'寻住处,届时即可参与大比。华雄再三拜谢后,方下山与同来的胡轸、樊稠等人会合。继而,于'悦来客栈'安顿下。

    燕大王正要回转'仙乡',袁家嫡子袁术自山下赶来,躬身一礼道;“大王,弟子来取'仙兽'。”

    '蓬莱仙乡',乃是'仙兽'进阶之所。一干弟子,只要'金'与'贡献'充足,便都将自家的'仙兽'送上来,使其实力、潜力更增一筹。

    袁公路的'仙兽',是那只肥硕如豕的土拨鼠。燕大王挥手将其丢下'仙乡',袁术忙不迭地接住。

    “你那'土遁'修行得如何了?”燕小乙问道。

    一个月前,袁公路在浏览'仙术秘境'时,突发奇想。之后,倾其所有的'金'与'贡献',选定了一道'仙术。土遁'。再后,他深入'白虎后山',耗费数日工夫,捕捉了一只'异兽。土拨鼠'归来。

    燕大王瞧着有趣,允其“赊欠一万'金'、'贡献',使此土拨鼠登上'蓬莱仙乡'以谋进阶”。

    半月功夫,'仙兽。土拨鼠'体型暴涨,袁术也熟悉了自己的'仙术。土遁'。

    “哈哈,'土遁'略有小成,敢请大王指点一二!”

    “好。”

    两人行至山脚处,袁术遂大叫一声“土遁”。话音未落,其身前一丈处的黄土,忽然如水面一般,荡起一阵涟漪。

    袁术骑在肥硕的土拨鼠身上,猛然往那“涟漪”中跃去。

    没有落水的“扑通”声响、也没有飞溅的尘泥黄土,一人一鼠径直没入其中。

    一息之后,一丈黄土恢复原状。

    接着,燕大王便感觉到脚下地底传来的震动。忽远忽近、忽强忽弱。

    “这'仙术。土遁',倒是与《封神榜》里土行孙的本事差不多。也确实神奇。”

    燕大王正感叹时,忽然听到“咚”地一声闷响,地底的震动感随之消失不见。

    “大……王……救……”

    山道旁边,一块硕大的岩石下,袁家嫡子的声音若有若无地传来。(未完待续……)

    ps:还活着

【022】赈灾团归() 
青州北海。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即至七月流火时。

    得益于朱虚县粥棚及飞天火蜥往返载鱼的支持,又有[化身燕云]、陈城守、华佗乘[仙兽]于北海诸县间驱除瘟疫、治疗病患的忙活,“救灾”事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已完成得七七八八。

    潘凤、张飞,于十日前回返[赈灾团],道是“二人鞭笞北海丞后,即大开官仓,分米粮于万千百姓”。

    陈城守因未闻“天子问责声”,故而只稍稍斥责一番。

    至于夏侯惇,当日定陶城中,未阻止潘凤“驱巨兽、攻官邸”。却在事后分发米粮时,与曹仁、曹洪、夏侯渊一起,大力宣扬了[仙门]、[赈灾团]的义举。

    [仙门]、“潘仙长”之名,由此传遍北海。张翼德、[卫乡僤],亦声名鹊起。

    ……

    七月初三,在[双头飞天火蜥]将一箱[红鱼]倾洒入纪灵家门口的池塘后,[赈灾团]全员集合,欲返[白虎城]。

    朱虚县老少闻之,都聚拢来。

    “多谢'白虎山'诸位仙长救我刘氏一家性命!小老儿拜谢!”

    “张家亦全赖'仙门'恩义,方得活。张氏一门老幼,于此跪谢!”

    “我一家五口若无'仙长'分发鱼粮,早就……”

    一众乡民,多受了'赈灾团'的救济,此时纷纷跪伏于道旁,连声拜谢。

    '仙门'诸弟子忙抱拳还礼,而后上前搀扶老弱,都道:“是大王仁德,遣我等前来救灾。若谢。也当谢我家大王。”

    于是,“谢大王恩德”的高呼声,参差不齐地响起。

    诸葛珪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颇有感触。

    [白虎仙门]自现世以来,除去玄妙的[仙术],便一直以“仁德”著称。

    先前救济流民、此次[赈灾北海]。都是人人称道的善举、义举,黔首黎庶饱受恩泽的同时,也使[仙门]在基层民众中挣得了偌大的名望。

    然而,在“士林、庙堂”中,[仙门]的风评一直不佳。“妄为”、“聚众”、“无视朝堂”、“居心不可测”等明面或私下里的评价,不绝于世家、官宦之口。

    不过,高卧在[仙乡]中的那位“小大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仙人心思,实难以揣测。诸葛珪暗叹了一口气。他现在只希望,自家贤妻的病症,能得那“燕大王”应手而解。至于其他,如“郡丞政务懈怠”等事,一时之间他也顾不上了。

    诸葛家的长次二子,却没有其父复杂的心思。长子瑾,望着乡民恭敬、虔诚的跪谢,若有所思。

    而次子亮。则依偎在阿母身边,与怀中的[半冠长尾鸟]说起了悄悄话。

    “小鸟快快长大。好载我飞上天。”

    “听说那些[仙兽]能吞吐云雾、驭使风雷,小鸟你也可以吗?”

    “小鸟,小鸟…”

    [半冠鸟]盘起毛羽稀落的长尾,静卧在小儿臂弯中。除去偶尔鸣叫两声,以示对“话唠小儿”的回应外,便一直紧盯着远处高楼广厦一般的[双头飞天火蜥]。

    当日被诸葛二子救回。初一苏醒时,它可不像现在这般安静。

    纵是[金冠]遭[蕉叶蝶]一刺而瘪去近半,此鸟依旧凶态毕露。

    当时恰逢'飞天火蜥'载鱼而归,'半冠鸟'见状,强挥双翅。纵身投向巨蜥头顶处。伸爪张喙、疾扑猛啄,竟欲与此庞然巨蜥争胜。

    可惜,一鸟一兽的实力,根本就不在同一层面上。

    '飞蜥'随口喷出一团火球,即将此鸟击落。而后,满地鸟毛中,巨爪上前一按,'半冠鸟'差点成为肉饼。幸得'化身燕云'及时阻止,又有陈城守'仙术。命疗'救治,此鸟才逃过死劫。

    这暴躁的'半冠鸟',自此安静下来。有诸葛二子的照料,也渐渐回复了昔日艳羽腾空的风采。只是那半边'金冠',依然干瘪。

    ……

    官道上,在乡民们的依依不舍中,'仙门'众人及张飞、夏侯渊、诸葛一家等,备车上马,就待启程。

    “有一事,老朽敢请诸位'仙长'恩准。”

    一耄耋长者,从人群中缓步走出,颤巍巍一拱手,道:“我纪氏一门,受'仙门'大恩,无以为报。欲尽绵力为'白虎山燕大王'立社、修生祠。黄童白叟,日夜罗拜供奉。”

    纪灵及族中老少,也一起上前来,伏地跪请。其余乡民反应过来,高呼低和,纷纷道“大王仁义,理当立社”。

    陈城守略一沉吟,即点头应下。而后,令纪灵暂留朱虚县,协助完成'白虎大王祠'的修建,及其他零碎的'赈灾'事宜。

    随后,'仙门'众人,即在乡民们的再三相送中,告辞离去。

    ※※※

    冀州常山国,赞皇山阳、济水河畔。

    '异郎将'袁绍,携麾下骑士、步卒,于此稍歇。

    颜良饮马之后,赶至袁绍身边,开口问道:“盟主,今日的行止如何?是否剿杀此山匪寇?”

    “令八百'火戟士'全员整备。”袁大盟主望了一眼数里之外的赞皇山,淡然开口道,“一个时辰后,我欲与'异能署'两千将士,于此山之巅,共进朝食。”

    “诺!”

    颜良躬身一礼,转身大吼道:“'火戟士'听令!”

    “执戟列队!”颜公骥长刀高举,一尺焰火凭空而生,卷弄刀身之上,“随我攻山!”

    八百名手执长戟、身披赤甲的大汉,轰然应诺,大步跟上。

    袁盟主翻身跨上'独角马',率余众缓行其后。

    耗费了无数的灵药、'红鱼',才得此八百'火戟士'。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一柄'异能利刃',终于可以斩出去了!

    ※※※

    “愿我儿……早日得塑灵根……”

    “巫某……仙术有成……”

    “大王,卓……”

    '桃源仙乡',燕大王悠悠醒来。

    这种若有若无、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