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战将-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平打响后,远在科尔沁大草原东部白城子的黄克诚连续给林彪发电,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硬拼。

    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

    当他了解到林彪决心“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时(当时他不知道这就是『毛』泽东的决心),更是心焦如焚,发生在中央苏区的广昌战役情景又一次涌现眼前。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十多年前,竟给他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像蚂蚁一样多的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1934年的中央苏区的广昌战斗,苏联顾问李德提出:“把广昌变成马德里。”“我支点之守备队,是我战斗序列之支柱,他们应毫不动摇地在敌人炮火和空中轰炸之下支持着,以便用纪律之火力『射』击及勇猛地反冲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不是叫红军去送死吗?”黄克诚打电话给彭德怀军团长。彭总此刻也正在发火,但他不能鼓励部下去违抗中央指示。他说:“你的意见很有道理,但命令还要服从,不然要戴机会主义帽子的。”

    第五次反“围剿”竟没有打出一个漂亮战。敌人欢迎红军前来拼命。黄克诚在广昌失守后清点自己的部队,有一个营竟然只剩下11个人。

    4月12日,黄克诚再也坐不住了,他奋笔疾书,就四平保卫战和东北局势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的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二)敌九十三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保。

    (三)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求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四)东北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向东北调动。

    东北则需逐步消灭国民党兵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的。

    (五)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对)不利。故提上面意见,请考虑。

    英雄所见略同。这封电报迟于林彪那封巧妙表述自己意见的电报一天。当林彪在中央的压力和东北局处于少数的孤立情况下,黄克诚将军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林彪。

    黄克诚将军发出这份电报后,始终未见回音。

    这以后,有关四平保卫战的问题总在黄克诚脑中盘旋。他又憋不住了,5月24日,他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东北的情况和问题。

    电报说:从3月下旬国民党进攻起,到长春撤退,我军除南满外,总伤亡一万五千人。仅西满四个旅及一部地方部队,伤亡达七千左右,七、十旅连排干部大部换了三次,部分营级亦换了三次。

第13章 黄克诚:戴金边眼镜的大将(4)() 
在电报的末尾,黄克诚有意加上了一句话:我这个人往往报忧不报喜,好从坏处考虑问题,所看到的现象亦是坏的方面较多,故或许有片面之处,但都是事实。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种现象在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中几乎司空见惯,哪位领导人不喜欢听好话,谁愿意一天到晚让不愉快的消息和批评的声音充满耳畔?

    可悲的是,黄克诚将军在12年后的庐山会议上仍然要不屈不挠地争一争四平保卫战的功过是非,其迂和倔由此可见一斑。

    谁也无法猜测导致黄克诚将军悲剧的心理,也许只有了解此后关于这一事件的全过程,或者再往后目睹过那场光怪陆离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能透视一点个中奥秘。

    黄克诚将军总是向前看得很远很远,常常正确地预见到事物发展的前程,预测到战争的必然结果。人们并非总是愿意相信他的预言,他们常常不高兴,甚至连『毛』泽东在内。可是很遗憾,后来的事实发展又总是证实他的判断力的正确。正因为这样,他被一些人怀疑和猜忌,同时被另一些人公开地敌视,甚至憎恨。

    “就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黄克诚将军关于四平保卫战这句不屈不挠的话,的确刺中了『毛』泽东『主席』的心病。

    双目失明之后

    粉碎“四人帮”后,黄克诚将军先后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第二书记。不久,黄克诚将军的眼睛动了手术。医院和医生都以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双患疾深重的眼睛。但是,手术仍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他的双眼失明了。

    这是一个奇迹。尽管黄老的眼睛看不见了,可是每当老战友、老部下来看望他时,他只要听一下声音,就能辨别出是什么人,有的人甚至30多年没见过面,他仍然能说出他的小名或外号。据说,经历着那情景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将军对旁人的公道,对旁人的宽容。

    “黄老,您好!”

    不用想,这略带沙声的洪亮嗓音是梁兴初的。这位大高个、两颗大门牙向外突出的虎将,在战争年代打了许多硬仗、恶战。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率领的38军获得“万岁军”的美誉,可“文化大革命”中却经历坎坷。林彪出逃事件后,一些人揪住他在战争年代中和林彪的关系大做文章,把他往反革命的深渊里推。

    “四人帮”粉碎了,由于他和林彪的那层关系,在台上的领导谁都不敢为他说话。

    黄克诚将军握住梁兴初的手说:“他们不说,我为你说,不能否定林彪在东北战场上的功绩,你是因为能打仗才受到林彪的器重的。能打仗有什么不好?”后来,黄老在中纪委的会议上拍板,为梁兴初将军落实政策。黄老那热情滚烫的话语,梁兴初将军一辈子也忘不了:“梁兴初的问题不能再拖了。同志们,你们想一想,他为了中国革命身上打了九个洞,九个洞啊,这样的人会是反革命?”

    在1959年庐山会议和“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用激烈的言辞批判过他的同志,在将军真诚的微笑面前是十分感动的。

    庐山会议上,他的一位老部下也紧跟风向转,揭发黄克诚贪污了1000两黄金,在“十年动『乱』”中,这个人又成为林彪、“四人帮”的得力干将。“四人帮”垮台后,黄克诚的这个老部下被判刑入狱。服刑期间,因患重病,提出监外就医的要求。有关部门领导不敢做主,特意前来征求黄老的意见。他没有想到黄老竟会不计前嫌,非常痛快地回答说:“我个人同意让他监外就医。”当这位领导起身告辞时,黄老又喊住了他。黄老交代说:“还有一件事,请你们也办一下。是否把他的爱人也接来,随身进行照料。”

    下面是一位护士对黄克诚将军晚年生活的一段回忆:外面阳光很好,但“4床首长”饭后总是在内走廊散步。这使我好生奇怪。

    “首长,天气这么好,不到外走廊走走?”我忍不住问道。

    “小鬼,你值班呀!”“4床首长”心不在焉地回答。他的眼光老是往内走廊黄老住的病房打量。

    “最里面的那个病人,黄克诚他……他最近好吗?”

    “4床首长”问得小心翼翼。

    “首长,你们是不是以前认识?”

    “哦,认识,很久以前……”

    “4床首长”避开我的眼睛,又一次向走廊的另一头望去。

    我对黄老说:“首长,住在4床的那个首长每次见到我们,总托我们向您问好。”

    “哦?4床叫什么名字?”

    我回答了“4床首长”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接着说:“这位首长真怪,他总是念叨您,可又不亲自来看您?”

    黄老脸上表情发生了一点变化,但很快就恢复了原状。他微笑着说:“你再见到他,就说我有时间去看他,多年不见了!”

    当我向“4床首长”转达黄老的意思时,发现他拿茶杯的手不停地晃动,以至于不得不把茶杯放回茶几上,茶水溅了一地。

    终于有一天,“4床首长”来见黄老了。

    他紧紧握着黄老的手,久久不松开。还是黄老先开了口,让他坐下,关切地询问他近来的一些情况。那天,黄老端坐在轮椅上,瘦弱的双臂支撑在扶手上,双手交织在胸前。一抹夕阳的光辉洒在他安详而宁静的脸上。他们谈了很久很久。当“4床首长”临别时,他握着黄老的手,连声说:“谢谢黄老,我会常来看你的。”

    我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但从他们的表情来看,他们谈得很融洽,很愉快,尤其是“4床首长”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

    后来我才了解到,“4床首长”是黄老的老部下。50年前,年轻的红军排长,也就是“4床首长”正在前方指挥战斗时,黄克诚政委派来一位参谋把他扯进了一个山洞。山洞里早就挤满了许多红军干部。

    原来他们这批人都上了“ab团”的黑名单,肃反大员明令枪毙。黄克诚政委特意派人把他们藏起来。从此,黄克诚每天派人给他们送饭吃,打起仗来下部队,打完仗后回山洞。

    因此,“4床首长”在那条极左路线的迫害下幸免于难。也因此,黄克诚政委差点成了肃反委员会的枪下之鬼,幸亏彭老总拍案而起,极力保护。

    27年后的庐山会议上,这里虽然没有枪炮声,黄克诚将军面临的情景和当年“4床首长”面临的情景几乎相同。在极左路线的严威下,黄克诚将军的政治命运危在旦夕。而“4床首长”却和当年的黄克诚将军完全不同,他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在黄克诚将军鲜血淋漓的伤口上又『插』了一刀……当时年轻气盛的“4床首长”对黄老说了一些在今天看来很不负责的话,以至于他与黄老同在一个病房却没有勇气面对黄老。倒是黄老以他那博大的胸怀温暖了“4床首长”。

    事后,黄老常对我们解释说:“在那样的环境里,不说假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他也不容易,过错不能算在一个人头上。”此时,我看到黄老用手挥了挥,像赶走一只苍蝇似的,说:“还是那句老话,过去的事情应该成为过去!”

    黄老病故后,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我又见到了“4床首长”。他面容悲切地在戴着金边眼镜的黄克诚大将遗像前,深深地弯下了腰,深深地低下了头。

第14章 钟伟:枪声远去了(1)() 
一个人应该充满『性』感,一支好枪肯定充满枪感。当你拥有一件卓越的武器,那么,这武器同时也拥有了你。

    ——朱苏进《面对无限的寂静》

    林彪打仗,经常直接指挥到师。在东北战场上,被他指挥最多的部队是1纵的1师和2纵的5师。一师就是后来被称为“万岁军”的主力,而五师的情况却鲜为人知。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对五师评价如下: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