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生撩人-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珩很难受,却又不知如何安慰百姓们,他这一走,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下一任县令是好是坏,梁珩现在官微言轻,却是管不了的。

    梁珩回家时,沈蓁蓁正在厨房帮着赵氏做饭。

    和畅见爹回来,十分兴奋,大步朝爹走过来,梁珩看着儿子的笑脸,心里的阴霾散去些,蹲下身,将扑过来的儿子搂进怀里。

    “爹,娘买糖葫芦。”

    沈蓁蓁今天带着和畅上街去买了些东西,和畅见到卖糖葫芦的,就走不动路,沈蓁蓁就给他买了一串。

    “好不好吃?”

    和畅点点头,拉着梁珩走。

    梁珩不明白儿子想做什么,跟着他往房外走。

    和畅拉着梁珩到了厨房,见沈蓁蓁正在切菜,他娘在炒菜。

    “夫君回来了。”沈蓁蓁早就听见儿子大呼他爹的声音。

    梁珩来不及回答,和畅就想拉着他继续走,梁珩应了一声,又跟着儿子走。

    到了桌前,和畅停下来了。只见桌上有半串糖葫芦。

    沈蓁蓁看着和畅拉着他爹过来,笑道:“和畅说了,要给爹留一半。”

    梁珩看着那串甩出很长冰丝的糖葫芦,最上面的一颗还留着几个牙印。梁珩心里的阴霾一下就彻底散去了。

    梁珩看着笑嘻嘻的儿子,一把抱起来,在儿子秀气的脸上使劲亲了一口。

    新上任的县官很快来了,名钱胜。看着年过四十,此前已经在别处任过县令了。

    梁珩一丝不苟地跟他交接着工作,这钱胜一开始极认真,后面可能嫌梁珩事无巨细,有点嫌梁珩啰嗦,便微微不耐烦起来。

    梁珩是要调进京城的,明眼人都能知道,梁珩不出意外,会青云直上。这钱胜等了多年,才等到调来富庶的江淮来,也不敢得罪梁珩。

    来之前,梁珩先前的事,他都听说了,这江宁县如今只怕是上面关注的重点,虽然富庶,却不能像其他县一样,任他所为。也不知是好是坏。

    虽然钱胜将不耐掩饰得极好,梁珩还是感觉出来了。

    钱胜见梁珩突然停下来,不由一愣,“梁大人?”

    梁珩转过身,面色严肃,“钱大人,我不知道钱大人以前在任县是如何做县令的。我有一句话想告诉钱大人。”

    钱胜忙道:“梁大人请讲。”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声却能流传千古。美名如此,臭名亦是。”

    钱胜一怔。

    梁珩收拾好了东西,本来打算悄悄走了,不想惊动百姓。

    没成想,当梁珩一家走出后衙时,才发现,百姓们早已将街道挤满。

    梁珩看着默然竖立,静静看着他的满街百姓,内心剧烈地震动不已。

    梁珩朝四周深深鞠了一躬。

    “我这就要走了,多谢乡亲们来送我,我一家在江宁三年,亏得乡亲们照拂。”梁珩不禁哽咽。赵氏出门买菜,那些进城卖菜的百姓们,每次都不肯收钱。每年大年初一,总有数百百姓来给他一家拜年。

    百姓们哽咽在喉,挽留的话说不出口,只哽咽道:“梁大人,您一家一路平安!”

    梁珩见百姓们皆低头抹泪,眼里也酸涩不已。

    又朝百姓一鞠躬,“谢谢乡亲们来送我,都回去吧!”

    张安和一家也一早赶来了,沈家的伙计帮着抬行李。

    沈蓁蓁牵着儿子和赵氏上了马车,梁珩朝百姓挥了挥手,不忍再看那一张张饱经风霜,泪眼朦胧的脸,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动了,百姓们让出一条路来,梁珩从窗口伸出头来,回望着深深爱戴着他的百姓们。

    千数百姓们泪眼朦胧,不停地朝他挥手道别的场面,梁珩一生难忘。

    这送别场面另一个人也看到了,这个人就是钱胜。

    钱胜当了几任县官了,从来没有哪次离开时,得过一个两个百姓相送。

    钱胜想起梁珩送他的话,半天不能言语。

第一百一十章() 
三天后;梁珩一家到达了京城。

    沈蓁蓁在京里有一栋陪嫁宅子;就是上辈子林行周一家来京住的;所以沈蓁蓁不想去那栋宅子。

    沈蓁蓁便托大哥在京里帮他们相看一栋宅子。

    沈家在京里有好几处宅子;沈宴便给他们安排了一栋离宫城最近的;以便梁珩以后上朝。

    朝廷明令禁止;官员家属不得行商。所以沈蓁蓁他们一家现在最大的收入就是梁珩每月三两六钱俸银、六石俸料。

    一家人坐着马车进了城。

    和畅好奇地趴着车窗边;看着外面繁华的街道上人来车往。

    天子脚下,物华天宝,十分繁华。和畅人生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古老的皇城。

    “娘!吹糖人!”

    和畅看到街边有吹糖人的小贩;兴奋得叫起来。

    赵氏见孙子高兴,笑道:“回头祖母给你买!”

    一刻钟后,马车在一处宅院前停了下来。

    梁珩抱着儿子;沈蓁蓁扶着赵氏下了马车;立在宅门前,门楣上空空的;什么都没挂;想必是她大哥吩咐人将以前的取了下来。

    宅子里的奴仆早就得了消息;十余人站在门前;迎接梁珩一家人。

    这会见人来了;管家跪下来带头问好。

    “给老夫人,老爷、夫人请安。”

    后面的奴仆也跪下问好。

    因为在凉州时也有人伺候;赵氏现在对这种请安倒是见怪不怪了,连忙让人起来。

    管家又吩咐小厮上来帮忙搬行李。

    沈蓁蓁牵着和畅往里面走;管家站在赵氏一侧;轻声说着宅子的情况。

    沈宴提前派人来打过交代了,宅子里的奴仆将宅子里里外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该换新的换新,该置办的置办了。

    “老夫人,现家里一共有两个粗使婆子,六个丫鬟,八个小厮。大公子送了信来,宅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

    赵氏边走边点头。

    赵氏是长辈,自然住正院,梁珩夫妻就住旁边的院子。

    行李也没有多少,都是些衣裳等物,梁珩的书多一些,很快就都收拾好了。

    等收拾好了,管家又来问可差什么。

    沈蓁蓁在江宁用惯了的东西,也都带来了,一时也用不着别的。

    赵氏取了银子给管家,让他给丫鬟小厮们发下去。

    这搬新家,自然要给下人们赏银,沈蓁蓁本来还担心赵氏不懂这个,而赵氏是长辈,中馈自然要由赵氏主持,沈蓁蓁不好给银子。没成想,赵氏竟然能懂得这些。

    次日清早,梁珩便进了那道高高的宫城,去吏部述职。

    梁珩验了身份,从东华门进了宫城去。

    梁珩来了宫城几次了,每次都是有人领着,这会儿自己进来,只看到满眼高高的宫墙,好几条路通往四面八方,不知该往哪走。

    梁珩顺着其中一条,走了一段路,前面出现了一些较宫殿低矮的院子,梁珩知道,这是到了某衙署了。

    梁珩等了一会儿,才见里面出现一个怀抱一叠厚厚文书的官吏匆匆出来了,梁珩连忙上前问路。

    那书吏一听梁珩是进宫述职的,便给梁珩指了路。

    原来梁珩到的是少府监,吏部还得往前走。

    梁珩道了谢,继续往前走,没多会儿,又出现了几栋院子,梁珩猜这应该是礼部,梁珩走至门口,果然见门楣上书‘礼部’。

    前面不远就是吏部,梁珩走至门前,门口有侍卫驻守,见梁珩面生,就拦下他问话。

    得知梁珩是来述职的后,侍卫便给梁珩指了路。这些天进京述职的官员很多,侍卫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梁珩进门后,沿着侍卫指的路,直走至一间大堂,只见大门正敞开着,里面有几个官吏正忙着。

    梁珩轻轻敲了敲门。

    里面人听见敲门声,停下来抬眼望过来。

    不等梁珩说话,里面就迎出来一个三十上下的吏员,冲梁珩笑了笑,问道:“大人是来述职的吧?”

    梁珩点点头,该吏恭喜了一番梁珩擢升,又让梁珩出示文书。

    “梁珩?!”

    那吏员翻开文书,一见他的名字,就失声惊叫了一声。

    梁珩感觉堂里的人都顿了顿,问道:“请问有什么不妥吗?”

    那吏员连忙摇头,“是下官失礼了,梁大人请别见怪。”

    梁珩道无碍。

    那吏员很快就将该办的章程办好了,又给梁珩发了官服和鱼带,还有笏板等物。

    鱼带还是金制的,没多大变化,官服却从绿色变成了绯色。

    “梁大人,您一会去御史台台院述职吧。这会儿,估摸着也下朝了。”

    “台院?”梁珩不由吃惊。

    “对啊,您不知道吗?您现在已经是御史台的侍御史大人了。”

    梁珩直到从吏部走出来,惊愕还是难消。

    这侍御史,梁珩是知道的,是从五品的官职。御史台不受三省管辖,直属皇上。台院掌纠举百官,推鞫狱讼。

    梁珩以为自己资历尚浅,进京可能会从一个闲官做起,没成想会进御史台。

    御史台监察一国之政,纠举百官,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梁珩又走了一刻,才到了御史台。正好碰到御史台的大员散朝回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上次奉旨下江淮稽查官员的徐恪。

    梁珩连忙见礼。

    “下官见过几位大人。”

    梁珩并不认识后面身穿绯色官服的官员,想必是御史台的中丞大人。

    徐恪看着梁珩,却皱了皱眉。轻嗯了一声,扔下句“孟大人,这是新上任的侍御史梁珩,你着人安排一下。”就走进去了。

    梁珩见徐恪一下冷下脸来,却不知为何。

    只见后面一个身材略胖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对梁珩笑道:“梁大人一路辛苦了,进去喝杯茶吧。”

    梁珩连忙拱手称:“下官不敢。”

    孟大人伸手拍了拍梁珩的肩,面上笑意不减,让梁珩跟着他进去。

    其余人已经跟着徐恪走了,梁珩跟在孟恺后面,进了御史台的衙院。

    御史台衙院与其他衙院没多大区别,都是朴实无华的模样,在风雨中屹立了几百年。

    孟恺领着梁珩进了右边的一座衙署,进门前,梁珩看到了门楣上书着‘台院’。

    孟恺一边走,一边跟梁珩说着台院的情况。

    台院包括梁珩,一共有侍御史四人。另有主簿一员,录事两员,令史十五员,书令史二十五员,亭长两员,掌固六员。

    到了堂内,孟恺跟众人介绍了梁珩几句,就走了。

    四员侍御史中,梁珩最年轻,甚至在台院中,二十三岁的梁珩也是最年轻的。

    另三名侍御史,分别名为虞信中,黎丙仁,蔡农仲。虞信中年纪最大,约天命之年了,梁珩在与他们交谈时也看出来,似乎其他两个侍御史都十分尊敬虞信中。

    梁珩甚至在他们无意间交谈时得知,自己竟是刚擢升为御史大夫的徐恪大人跟皇上要过来的!

    梁珩不禁惊愕,徐大人不过是在江宁见过自己一面,何以会将自己要到御史台来,还是最重要的台院。

    梁珩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了。

    梁珩没想到自己会在宫里待那么久,早上稍微吃了点早点,回到家时,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了。

    沈蓁蓁心疼地看着埋头喝粥的梁珩。和畅见爹吃得香,也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