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恃宠生娇-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澄有些意外,苏奉英可是内定的皇长子妃啊。她听朱翊深说,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沈如锦伸手托着下巴:“我也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是怎么想的。到手边的泼天富贵不屑一顾,偏偏对一个穷酸书生倾心。苏家那样的家世,怎么会让她一个嫡出的小姐下嫁呢?澄儿,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嫁个怎样的人?”

    这个问题若澄当真没有想过,对于她来说,嫁人好像是很远的事情。但她认真想了想,回答道:“对我好就行了。”

    沈如锦笑她:“真是个傻丫头。你现在住在王府,什么都不缺,自然觉得阿堵物不入眼。可真到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就会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

    若澄没有考虑过这些,她真的觉得帝王家没什么好。像娘娘,像朱翊深,都过得不快乐。那些寻常人家的伦常之乐,他们好像都享受不到。她向往寻常人家的生活,夫妻相敬如宾,平淡相守,不用担心这个妾,那个妃,那样的日子才过得舒心。

    “对了,你现在有在上课吗?等你住过来以后,我去苏家的女学问问,让你也去旁听吧。”

    苏家的女学跟族学一样,可是京中名门闺秀挤破头都想进去的地方。好像嫁人的时候,说了在苏家女学读过书,对方就会高看一等。

    若澄自然是想去的,但听说女学入学要求极其严格,除非经过考试或者有苏濂的特许,否则是很难进去的。因此沈如锦这么说的时候,若澄也就当做听一听了。

    朱翊深在前堂跟沈雍父子说了会儿话,就请沈雍到书房,单独一叙。

    进了书房以后,朱翊深从怀中拿出一物,放在桌子上,请沈雍过目。

    沈雍看到是一个有烧焦痕迹的红色锦盒,疑惑地打开,看到里面是一对羊脂白玉的貔貅。他震惊,将貔貅拿起来仔细看,发现底下刻着“厚德载福”,“积健为雄”的楷书,正是年少时,他跟沈赟一人一个,模仿父亲的字迹雕刻出来的。

    “这对貔貅失踪已久,怎么会在殿下这里?”沈雍声音略微颤抖。

    朱翊深说道:“这对貔貅沈赟传给了若澄。那日大火,若澄的乳母带着若澄和这对貔貅逃出来,后来一并交给了我的母妃,一直由她保管。这是沈家之物,也是若澄之物。今日我将这对貔貅交给沈先生,请你看在同宗同脉的份上,善待若澄。”

    沈雍看着那对貔貅,心中五味杂陈。对弟弟的愧疚,对侄女的亏欠,一下都涌了上来。他们是至亲之人,他却明哲保身,丢弃了这个孩子。这对貔貅他以为早在大火中毁掉了,没想到失而复得。他对朱翊深弯腰一礼:“殿下请放心,若澄乃我沈家之女,沈雍定当善待,不负殿下所托。”

    正旦的大朝会,是一年当中的盛事。皇子,亲王以及在京百官,各国使臣在金水桥分班列位,于奉天门外五拜三叩后,进入门内。

    锦衣卫负责大驾的卤簿仪仗,教坊司负责礼乐,礼仪司则陈列诸国文书、贺表、贡物,以彰大国气象。这些人已有上千之众,除此之外,奉召来的耆老、人才、学官、儒者还有将官子弟,随班朝参,以观礼仪。其时,奉天殿前列者如席,旌旗华盖如云,场面十分壮观。

    等到了时辰,端和帝升座,殿外奏丹陛大乐,所有人跪拜致贺,声势浩荡。

    端和帝环视人群,一眼就看到了朱正熙和朱翊深。二人皆着冕服,头顶九旒冕,一为玄衣,一为青衣,形制大体相同。衣织五章,两肩绣龙,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两袖,此外还有蔽膝,大带,玉佩,大绶,手执玉圭。一个芝兰玉树,一个丰神俊朗,皆极为出众。

    朱翊深察觉到皇帝的目光,但因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直视。天子冕服,形制与亲王、皇子类似,但规格更高。十二旒冕,八章玄衣,日、月、龙在双肩,星、山在背,以一己之身托起日月山河,承天命,御万民。那种至高无上,将世间一切都踩在脚底下的感觉,让所有人心驰神往,曾经的朱翊深也不例外。

    “众卿平身。”端和帝下令。太监传声于殿外,层层下达,百官山呼万岁后起身。

    朱翊深的前面站着他的几位皇兄,各地的藩王,精神大多萎靡不振。

    在本朝创建时,因北方未定,所以藩王分驻于几大军事要塞,手握重兵,有相当大的权力。这种藩王拥兵自重的情况直到先帝在位时期,依旧十分普遍。先帝病重时,当时封地在山东的鲁王,也就是现在的端和帝,率先带兵进京,与平国公里应外合,封锁四道城门,实际控制了当时的京城。

    所以端和帝登基以后,为防旧事重演,极大地削弱了藩王的势力,还派出身边的太监日夜监视。藩王在封地,如同人质一般,再无半点自由。

    朱翊深感觉到整个仪式的过程中,端和帝看了他好几次。他们兄弟现在的关系就如同冬日结了冰的湖面,表面看起来光洁平滑,实际上冰冻三尺,底下暗流汹涌。朱翊深做过皇帝,知道皇兄对他的忌惮是每个帝王的通病。但他不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晋王了。

    大朝会结束,端和帝回乾清宫脱下繁复的冕服,换了身常服,正待审阅内阁进呈的奏章,小太监躬身进来禀报:“皇上,皇长子求见。”

    端和帝还在为上次的事情生气,但又狠不下心来不见,就道了声:“叫他进来。”

    朱正熙还未换冕服,行走间九旒上的五色玉珠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跪地行礼,然后说道:“儿臣有事恳请父皇恩准。”

    端和帝不看他,提御笔沾朱墨:“讲。”

    “为儿臣授课的翰林侍讲,说的东西太生涩难懂,儿臣听不进去。请父皇为儿臣换一个老师。”朱正熙说道。

    端和帝看他诚心向学,面色缓和了几分:“你心中可有中意的人选?”

    “满朝文武百官之中,若论鸿学,无人能出苏濂其右。但他身为内阁首辅,政务繁忙,恐怕也无法好好教导儿臣。儿臣打听过,九叔乃是苏濂的关门弟子,又无实职在身,请他教儿臣再好不过。”

    端和帝听他说完,眉头紧锁,一时没有说话。

    朱正熙偷偷打量了一眼父皇的神色,委屈地说道:“父皇和母妃总嫌儿臣不上进,非儿臣不上进,而是那些腐儒说的东西不能入耳,儿臣苦学却不得章法。儿臣那日去九叔的府上,不过与他聊了几句,就觉得颇为投缘。听闻九叔自小聪颖好学,无论学问还是人品都是儿臣学习的榜样。父皇若允了儿臣,儿臣以后定当发奋图强,不辜负您和母妃的期望。”

    朱正熙说得满脸认真,眸光闪耀,殷殷期盼地望着父亲。

    端和帝握着御笔的手僵住,看向儿子,拒绝的话竟然无法说出口。这个儿子是他的长子,他二十来岁才得了这么个宝贝疙瘩,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他筹谋。儿子尚且不懂,一个文武双全,跟他年岁相仿的皇叔到底意味着多么大的威胁。

    朱翊深会用心教他治国之道,为君之道?说出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第149章番外 三() 
此为防盗章;订购不足百分之五十,请改日来看。

    不少附庸风雅的贵妇人常去那里淘古物。而平国公夫人喜好收藏,尤其喜欢名家画作。

    马远擅画山水;花鸟和人物,笔力劲阔;皴法硬朗,是南宋画院派的代表。他传世的画作不少,名声极响,每幅画都能卖出高价;因此很多人模仿他的笔法;市面上赝品很多。

    辨别一副画的真伪;除了要熟知画家的朝代背景,画家的风格,运笔手法,画的材质;还要有长年的积累和细心的观察。

    朱翊深自小受正统的皇家教育,教授他的都是博学的翰林侍讲;而且跟在先帝身边耳濡目染;于书画方面也算小有造诣。但连他都不一定能看出一幅画的真伪;周兰茵就更办不到了。

    他记得端妃倒是精于此道。入宫之后;也时常拿着名家的书画向他讨教;这才逐渐有了端妃宠冠后宫的说法。

    女人太聪明;终究不是件好事。

    “我有几幅同时期刘松年的画作;有空也拿出来让你品评一番。”

    周兰茵僵了一下;满口应好,很快就以府中还有庶务为由告退了。

    李怀恩没想到周兰茵这么快就走,觉得奇怪:“主子,兰夫人有点不对劲。好不容易来了,怎么不多待会儿?”

    朱翊深正整理着小桌案上的文房四宝,瞥了他一眼:“真正爱画之人,听到刘松年不会是那个反应。我若真的把画作拿出来,恐怕她连刘松年和马远都分不清。”

    李怀恩伸手按着嘴,惊道:“那平国公夫人怎么会请兰夫人看画?”

    平国公夫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周兰茵想必用什么法子笼络了她。

    眼下,朱翊深没空管女人之间的事情。他明日要进宫,正想着如何与他那位皇兄应对。他记得上辈子的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够全身而退。

    他并不想再走那条孤家寡人的路。那条路布满荆棘,走到最后浑身浴血,却一无所有。如果皇兄和他的那位侄子愿意放他一条生路,这辈子,他可以不去争皇位。

    李怀恩泡了茶端过来,朱翊深没接:“将今日守留园的府兵全部换了。吩咐下去,以后没我的命令,不准放任何人进来。”

    李怀恩连忙应是,这命令好像是针对兰夫人的,不过谁叫她自作主张跑来了。

    朱翊深这才把茶杯接过来,面色如常地饮了一口:“明日进宫,你就不用跟着我了。”

    李怀恩不放心,还想跟去。朱翊深道:“我自有分寸。”

    ***

    从留园出来,周兰茵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刚话一出口她就有些后悔,生怕王爷真的把收藏的画作拿出来。她哪里知道什么马远,刘远的,到时露了马脚可就说不清楚了。

    她抽出平国公夫人的请帖看了两眼,停住脚步,掉头往东院走去。

    若澄正在院子里收书,一本一本小心地拾起来,拍去上面的沙土,抱在怀里。这些书有些是宸妃给她买的,有些是她平时省吃俭用攒下钱买的,都是她的宝贝。宸妃对她说,她的祖父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伯父精通书法,父亲也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作为沈家的女儿,功课是绝对不能落下的。

    她在宫中的时候,常常溜去文华殿的窗外,偷听墙角。文华殿是宫中给未成年的皇子皇孙授课的地方,按照规矩,她这样做是万万不行的。但宸妃向皇帝求过情,皇帝默许了,只叫她不要声张。那些在文华殿上课的翰林侍讲,全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她时常听得入迷,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她在府库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问她爹是不是叫沈赟,还教她许多东西,比那些翰林侍讲还要厉害。她从宫中搬出来时,太过匆忙,都没来得及去府库跟他道别,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碧云和素云收好书,起风了,正要叫若澄进屋,周兰茵便来了。

    周兰茵刚跨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长期光照不足的霉味,她用帕子捂着口鼻,皱了皱眉头。这是她第二次来这里,原本也不想来的。

    香玲走到院子里的石凳旁边,仔细擦了擦,才请周兰茵过去坐。周兰茵坐下后,她带来的人挤满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