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姻谋天下-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筠笑了一会儿,对钏儿道:

    “去,找你坠儿姐姐拿些银钱,让常安带两个力士,拿了我的腰牌出宫去。”

    钏儿一愣,还以为阳筠嫌弃她鲁莽,让她出宫去,半晌不敢说话。

    阳筠见钏儿呆在那里不语,略寻思一下才反应过来,笑道:

    “想什么呢!公中采买都是有例的,恐怕得三日后才有梨子。让常安出去买四十斤梨子,直接抬去宜秋宫,说是我赏的。”

    钏儿一听立即笑开了花,珠儿嚷着想去,被印儿喝住了。坠儿取出银子来,放到钏儿的手里,想想也觉得好笑,向来严肃的脸难得也绽出个笑容来。

    印儿虽然担心此举太过,但看几人都十分畅意,她也想要解解气,便不阻拦。

    两个时辰后,整个东宫都知道阳筠送了两筐梨子给卫氏。

    卫氏气得不行,偏她没权力惩罚宫人,香草知道惹了祸,虽然觉得阳筠不过如此,颇不以为然,却怕卫氏气坏了身子,跪在地上频频磕头,直到卫氏松口让她起来。

    下午议完事,姜华把这事告诉了武承肃。武承肃却只是“嗯”了一声,令姜华摸不着头脑。

    晚膳过后,武承肃正在崇文馆看书,忽然又听见有琴音飘来。

    看来她受了大委屈,终于忍不住弹琴了。武承肃笑了笑,披上鹤氅就往后头走,姜华慌忙跟上。

第二十五回 染风寒() 
听见有琴声传来,武承肃心下一喜,抬脚就朝着八凤殿走。

    离八凤殿分明很近,他却忽然放慢了脚步——这琴声矫饰太过,不是那日里听的。再往前走两步,果然,琴声断断续续,分明是从西边的宜秋宫里传出来的。

    武承肃只觉得心里堵得厉害,狠狠往就在前面的八凤殿瞪了一眼,转身回崇文馆去了。

    第二日便传出膳房的奉御中饱私囊,说是贪了近万两银子,被发落到内侍省查办。

    新上任的奉御教人把记档拿来,逐页翻看后,点了几样材料让每日都要备齐,有聪明的知道那是八凤殿常要的菜,从此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阳筠听说后更加糊涂,起初当众打她脸的是太子,如今别人帮着打了,他不说敲锣打鼓给些褒奖,做什么又把人办了?莫非是嫌这人打得太明目张胆,连带着伤了他的颜面,非要打出些水平来才行么?

    宜秋宫里,卫氏看着正厅的两筐梨子生闷气,偏她不能拿香草怎么办。要不是怀胎已有六月,恐怕要动了胎气。

    早知如此,刚知道此事时就该把香草丢到八凤殿里跪着去,如今就是赔个尸体过去也是晚了。

    秀橘问怎么打发那两筐梨子,卫氏狠狠剜了她一眼,没好气道:

    “那是太子妃殿下赏的,烂掉了也不许扔!明儿起宜秋宫众人都跟着受赏吃梨!”

    侍卫不在各宫编制里,宜秋宫里内侍、侍女加起来不过二十多人,因为怕烂了,每人每日都会吃上两三个,三天不到倒也吃完了,只是天气渐凉,有身子弱的受了风寒咳嗽起来,又要折腾医官来治。

    卫良娣听见更加心烦,肚子也闷闷地疼。

    其他的东宫女眷大都不明白,太子分明三个来月不去太子妃那里,两人平日里也不见面说话,本来都选好倒向哪头了,风向竟说变就变。

    武承肃等了几日,原以为自己摆出个态度来阳筠便能明白,不道她竟还是无动于衷。恐怕当初的杀意太让她伤心,不是办了个奉御就行的。

    过了约半月,正是立冬日,有内侍捧了件大红色羽纱面薄氅,并一件墨绿色狐皮袄来给阳筠,坠儿接过收好,要给内侍打赏,那内侍却怎么也不肯收,奉承了好几句才走。

    “从霜降开始送貂皮小袄,又送了鎏金的、包楠木的、镶宝石的四五个手炉,太子殿下这是怕冻着娘娘呢!”印儿一面看坠儿收拾东西,一面低声笑道。

    坠儿看了看歪在一旁看书的阳筠,笑着把东西都收了起来。

    阳筠则心不在焉,既没听到印儿的玩笑话,也不知道书里写了些什么。

    武承肃这是要跟自己言和么?

    他也真可笑,不由分说便要置她于死地,如今忽然转了性,非要对她好起来,谁知道是不是真好,或许是要等她松懈了再下手。

    阳筠打定了主意以静制动,对武承肃既不回礼,也不道谢,武承肃给她什么她就都单独着,却从来不拿出来用。

    小雪节气还未到,临水就迎来是年冬季初雪。雪不大,且是入夜才下来,倒没什么人出去赏雪。

    阳筠站在八凤殿的平台上往西边望,只能看到眼前如细盐一般的雪花,再远一点就是漆黑一片了。

    高阳在西南,魏国在高阳还往西,可说到底都是一两个月的路程,自己就是再有心也回不去了。阳筠想着,不禁打了个寒战。

    印儿才刚就拿着武承肃送来的拼色狐皮大氅,几次要给阳筠披上,可阳筠说什么都不穿,偏高阳没那么冷,阳筠的陪嫁里没有这么暖和的衣裳。

    “收都收了,娘娘再是不穿不用,太子殿下也觉得您受了他的好意,您这又是何必?”印儿叹气道。

    阳筠瞥了一眼狐皮大氅,那还是前几日侍妾们请安时,武承肃让姜华亲自送来的,众女眷的眼神她现在还记得——不是羡慕,就是嫉妒。

    只隔了两日,也是那么众目睽睽之下,送来了两个鎏金嵌宝的手炉不说,还给了两篓子麸炭,她还记得仇良媛的话:

    “星子炭最是难得,太子每年冬日也就能得这么几篓,往年也没见赏人,如今留了两篓给太子妃殿下,可真是羡煞妾身了!”

    也不是什么坏话,但阳筠听着就是别扭。她照旧把东西收了,只是依旧封在那里不肯用。

    印儿劝不动阳筠穿衣,只能劝她回去。阳筠又呆呆望着西边许久,直到觉得身上都凉了,才进寝殿里去。

    正殿里便十分暖和,往内室去热气更是烘着脸。阳筠忽然觉得脸上发烫,耳朵也麻麻痒痒,渐渐烫了起来,没多久便浑身不舒服,早早盥洗过后就睡了。

    第二日阳筠睡到辰正还不起,印儿几人觉得不对,试着唤了几声,阳筠还是没什么反应。坠儿胆子大,上前轻推了推,见阳筠只皱了下眉头,根本不睁眼,忙叫内侍去传医官去了。

    医官来时已经巳时,说是恶感风寒需要疏散,加之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治好了风寒后还要养心安神、理气醒脾。印儿几个也不大懂,只能好好送医官回去。

    医官走时武承肃还未从朝上回来,便只把阳筠的病情跟姜华说了,见姜华打听十分细致,又叮嘱他千万妥善医治,哪敢不上心,普通个治疗风寒的方子也不敢就开出来,斟酌几遍才让人去抓药。

    只是两天过去,阳筠还是不醒。

    武承肃本来绷着不去看,听说阳筠不醒,再也绷不住了。下午与东宫属臣议了事,武承肃先是骂了那医官一顿,又叫了别的直局、医官来瞧,开出的方子却是大同小异。

    姜华劝他不要轻易换人医治阳筠,免得倒把阳筠折腾坏了,武承肃默许。

    后来的几人见太子动怒,都担心事情会轮到自己头上,见姜华劝住说不换医官,心下不免高兴。

    而原先医治阳筠的医官则苦恼万分,自己的方子分明没错,太子妃也都能喝咽的,怎么人就是一直不醒。再这样下去,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草草用了晚膳,武承肃亲自去看阳筠。

    她分明瘦了很多,也不知是这两个月过得不好所以日渐清减,还是因为这一病忽然瘦的,本应该因病而苍白的脸,此刻倒因为发热泛起红晕来。

    武承肃坐在床边,几次想握住阳筠的手,终究还是放弃了,就这么坐着陪了阳筠大半夜,快到丑时才伏在床边睡着,睡了才两个多时辰就要去早朝。

    整个早朝议事武承肃都心不在焉,好在没什么事要他发表意见,散了朝他便直接往东宫赶。

    太子妃病了几日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有人私下里议论武承肃克妻,有些人怀疑是不是太子妃有了身孕,而诸如卫懋功、姚石良等人,则心心念念盼着阳筠是患了什么恶疾。

    只是他们的猜测议论都落了空。说来也巧,武承肃陪了一晚上,才起身上朝,阳筠那边就醒了。

    姜华告诉武承肃这事儿时,分明看见他难得笑了,只是再问要不要去八凤殿,武承肃却不吭声了。

    阳筠醒来,最高兴的莫过于给她治病的医官,急忙调整了方子让人继续煎药给阳筠喝,一边给武承肃回报。

    才说到阳筠风寒好了,尚有肝郁血虚需要调理,宜秋宫派了人来求见。

第二十六回 喜庆生() 
武承肃把医官说的“情志不遂”在口中念了两遍,才听见姜华说宜秋宫来人。武承肃懒得见,让姜华出去问清楚。

    姜华才出去便立刻折回来,神色有些紧张,他看了医官一眼,低头向武承肃回报说卫良娣身子不舒服。

    “来的是秀橘,说是卫娘娘肚子疼得厉害,想请医官过去瞧瞧,现就在正门边上等着呢。”

    原本宜秋宫也叫内侍直接去请医官,做什么非要通过自己?若说单是因为知道医官在这里,特意求了过来,这宜秋宫的本事也太大了。

    武承肃苦思其中关窍,半晌不说话。

    现成的医官就在那站着,只是太子不开口,他也不好自请去给卫良娣瞧病。姜华往正门处看了看,又低头等太子示下。

    武承肃想了片刻,低声问医官道:

    “梨子若吃多了,可会伤胎?”

    “论理,一天一两个倒也无妨,只要不是长期吃,对大人身体无甚害处——但这也要看体质。有些身子本就虚弱,孕期又作呕反酸的,自然要谨慎些,少吃梨子为妙。”

    武承肃听了皱眉,耐着性子又问一遍:

    “卫良娣体质如何?”

    那医官近日往来东宫,也听说太子妃送了两筐梨子给卫良娣的事,知道太子是担心这个,忙笑着答道:

    “卫良娣看着纤弱,身子向来温厚,这些太医署都有记档。若是每日食三两个梨子、吃上个三五天,都是不碍事的。”

    “既然如此,你就跟着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好好治了罢。”武承肃说完便端起白瓷茶盅,喝了一口,抬头对姜华道,“都凉了,也不知道换,我是什么脾胃你还不清楚么!”

    姜华笑着赔罪,让小内侍过来重新沏茶,自己送医官由崇文馆南边侧门出去,将医官交给秀橘带着,嘱咐医官稍后来回话,便回去侍候太子了。

    一路上医官都在琢磨武承肃说“茶凉”究竟何意,甚至没去问卫良媛的病情,直到看见宜秋宫就在眼前了,才想起来问秀橘两句。

    医官进去给卫良娣诊了脉,开了个安胎宁神的方子,便由小内侍引路又往崇文馆去了,自有内侍去抓药煎药。

    武承肃只抬起眼皮看了医官一眼,又低头去看书,竟一句话也不问,弄得医官摸不着头脑,连到底要不要禀告都拿不准了。

    “卫娘娘如何,你就照实说了吧!”姜华低声道,“有什么说什么。”

    “回殿下,卫良娣身子无大碍,想是近来忧思烦闷,气血不畅,才会腹中微微胀痛。方才臣已开了对症的方子,吃上两剂药也就好了。”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