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姻谋天下-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即便靠人数,燕军也是极有胜算的。可如今死的死,降的降,剩下不过六万人,如何与魏军二十余万兵力对峙?

    可京畿驻军原本就深受皇恩,自然也不会轻易叛降,怕是宁愿战死也不会倒戈的。

    几次小股兵力交锋,竟也不相上下,魏军营中有将领开始不安起来——己方二十余万兵说着好听,实际魏国出来的不过十四万人,燕军降军竟六万有余,其余属国兵力五万。

    若那六万人又倒像燕国,孰胜孰败可就难说了。

    周绰将这些议论说给周绎。

    他心中也焦急,不知兄长究竟有无料到局势会如此,又是否有万全之策。

    周绎轻笑道:

    “武岳可算是惠王气死的,他又杀了宁王的儿子,自然是回不去了。那些士兵之所以归降,也不是因为惠王,而是因为听了武岳逆天而为的说法,相信大燕气数将近。便是他们如今又反叛了回去,属国最多就是逃回去,咱们至少还多两万人,又都是勠力同心的精兵,有患难与共的情谊,又有何惧?”

    周绰缓缓点头。

    周绎蓦地长叹一口气,喃喃道:

    “如今近在眉睫的,乃是镐城。”

第三四零回 有取舍() 
周道昭听到周绎缓行的消息时,沉默了许久。

    他自认为可以成为一个明君,也曾因周绎反抗而心生怒意,甚至想过要过河拆桥,待得到天下就弃了沈氏。

    可次子周绎虽与他并非一心。

    周绎显然不会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和沈家。

    现如今,所剩的三个儿子里,无论声望、本领,甚至于为君之道上,都数周绎最佳。要他放弃周绎,周道昭又是极其舍不得的

    少不得要再看他一看了,若周绎令他放心,留着沈氏,对周家也不是什么损失。

    只除掉青英,再给周绎娶个旁人,也未为不可。

    除了那个惹得周绎与他顶撞的阳筠,随便娶个有名有势的贵家千金,该也都行得通。

    说到底,万里江山乃是其父周祁的宏图,做皇帝似乎从不是周道昭的大志。他要的仅仅是天下易主,完成父亲一生志愿,若要他先牺牲自己性命,只要能达到目的,也未为不可。

    然而周道昭毕竟心冷,才刚认定了周绎,再看见四子与他一般无二时,又难免心生动摇。

    如此反反复复,直到阳槿病愈,二娘子竟当众提起周绍“男婚女嫁”的事来。

    “三公子是个不省心的,跟脱缰的马一般,国主偏又纵着他,如今他人在军中,暂不议亲也还罢了,这四公子的亲事可别因为三公子耽搁了才好。”

    四娘子随即附和道:

    “也是呢,好歹给四公子物色一个,待到了年纪便娶进来可不好?”

    三娘子抿了抿嘴,似乎不预备说话。

    “儿臣尚幼,亲事倒不急。”周绍急忙起身,对周道昭深深一揖,恭敬道,“只盼着能如两位兄长一般,也出去历练历练,待有些功勋在身,再议亲时也体面些。”

    “好好的怎么也要打仗呢?”沈夫人微笑道,“待他二人回来,想来也没有许多仗要打了。便是有,那也有绰儿出去,等你长成又要多久?绰儿带了这许久的兵,自然比你稳妥,要放你出去,我可是头一个不放心。”

    周绍粲然一笑,把头低了又低,强忍着才没咬碎一口牙。

    沈夫人深吸了一口气,略坐直了些,问周道昭道:

    “国主瞧着那高阳来的阳槿如何?我瞧那孩子乖巧懂事,很招人疼爱,虽年纪略长,许给绍儿倒也不错。”

    周道昭微眯着眼,深深地看了看沈夫人。

    沈羽便笑着看他。

    “既如此,便合八字来看,倘是天作之合,我自然也赞同。”

    周道昭说这话时虽然带笑,语气却冰冷。

    沈夫人也不理他,笑着就要开始张罗。

    这可急坏了垂首站在一旁的周绍。一个落魄的王主,比自己大了那么些,偏还隔三差五就要病倒,这样的人娶回去除了给自己添堵,还能有什么益处?

    她若有个“天女”的名头也就罢了,偏她那堂姐才是“天女”。

    而阳槿本人周绍也是见过两回的,性情并不太好,又爱藏心计,更有些无知一般的粗蠢笨拙,他哪里看得上她?

    “回父亲,孩儿如今毫无建树,还是有些功绩再议亲较好”

    “如今外头有你二位兄长,很是妥当。”周道昭不紧不慢,生生打断了周绍,“便是当真还要领兵,也等不及你长成了。”

    沈夫人笑意更盛。

    倒不是她心狠,实在是这个小儿子靠不住。难得周道昭这会儿看得清了,若不趁机定下来,只怕是夜长梦多。

    至于青英是否保得住,便看周绎了。实在保不住时,便牺牲了青英一人,以求保住沈氏一族与周绎、周绰。况且从前青英也与她提过,想来青英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她沈氏的女儿,未必就有让他周道昭去动手的那天。

    沈夫人看向青英。

    青英一脸淡淡的笑,只看着站在中间的周绍。

    也不知陈理表哥在京畿可还好?离临水那么近,城墙里头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他能否沉得住气?不知,他究竟能否遂愿

    魏军与京畿军对阵已五日,始终没个分晓。

    按说魏军如今一举拿下临水并不是难事,可人偏偏按兵不动。京畿一带早已传开了,说魏军仁德,怕伤害平民,指望着燕军投降,只是燕军不肯罢了。

    临水城里更是人人自危。

    燕军已无胜算,若还不肯投降,魏军万一攻城,百姓少不得要跟着遭殃。

    从前众人都赞太子,现如今太子成了天子,竟和乃父一个模样,只贪恋皇位与天下,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了么?

    然而临水城毕竟是天子脚下,百姓虽大多心生埋怨,却不敢公然议论,私下里议论时,也不过是和自己信赖的人说两句罢了,倒更像是发牢骚的。

    周绎强自忍耐。

    听到镐城内事成之后,他也只不过欣喜一瞬罢了。

    即便断了周绍的路,父亲毕竟还在。父亲对他有多少期望,对阳筠就有多少忌惮。要如何才能保住阳筠,周绎实在不知。

    又过了几日,宁王挂帅,出临水城,往两军对峙之地迎敌。

    魏军的将领们十分不愿宁王出征。

    降军中不少将领曾与宁王一道出生入死,先时宁王被武岳忌惮,不得重用,这些人多半也有怨言。后幸有武承思天纵奇才,堪堪收服了人心。武承思死后,宁王仍旧被拘在都中,待惠王一反,燕军这才如散沙一般。

    可这会子宁王出来了,谁知会不会有人再投奔了去?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宁王才出来两日,还未等两军交战,便有数千燕军兵士偷偷逃至燕军大营。

    有将领提议对降军严加看管。

    “这样一个一个地走,实在令军心紊乱!”那人急道,语气败坏。

    “如今还是有好些人不愿回去的,你若看管了起来,教人心中作何想?怕是即便走不掉,心也不在咱们这里了。回头打起仗来,内部就先乱了,还用燕军杀过来么!”有人反驳道。

    “还等着从里头乱起么?我看啊,不出十日,这六万降兵,也就走得精光了!”另有人附和,想要严管降军。

    周绎一言不发。

    数着日子,那人也该到了。

第三四一回 承母训() 
燕国皇宫里,武承肃对周绎围城却久久不攻十分费解。

    虽不确定周绎如今是否还惦记着阳筠,但这魏国已然走到这步,断不会忽然放弃。

    可外头形势并不明朗,两边的燕国兵士态度也颇为暧昧,周绎哪里来的自信,竟敢驻兵京畿?

    他就不怕降兵复叛,内外呼应,魏国得不偿失么?

    武承肃思索良久,立即察觉不妥。

    周绎是何等聪明之人,军事上又有十分的才华,他既能按兵不动,自然是有旁的打算。

    只不知道他盘算些什么。

    在周绎至关重要的那一步上,又是否会有阳筠的作用。

    正胡思乱想,有内侍进来通报,说许嘉来请,武承肃遂让进来。

    “陛下,奴婢奉太后娘娘之命,特请陛下移驾慈元殿。”许嘉态度恭敬,甚至有些严肃。

    “可知是为何事?”武承肃问道。

    他不想此时还旁生枝节,因为些小事而分心烦忧。

    “奴婢也不知太后娘娘找陛下所为何事,”许嘉低头道,“太后娘娘只叫奴婢来请陛下,其余的一概未说。”

    武承肃虽不信她不知情,但母亲来找,终归是要去的。

    尤其如今父亲已去。

    他答应着起身,带着丁鑫几人,同许嘉一起往慈元殿去。

    路上却碰见了阳筠。

    阳筠彼时正带着瑄哥儿、琰哥儿并一众内侍、婢女看海棠花。

    瑄哥儿看见武承肃,口中嚷着“父皇”,张开手就扑了过去,几次险些摔倒也不怕。

    武承肃只得停住脚,顺手将瑄哥儿抱在怀里。

    武存琰忙收起笑容,快步走上前去,躬身站定,端端正正地给武承肃行了个礼。

    武承肃点了点头,接着对阳筠道:

    “今岁天寒,花开得晚,幸好最终还是开了这些时日,没让人空等。”

    阳筠不知该答些什么,便只附和道:

    “可是呢,还以为春天也当冬日过了,没想到倒还是暖了这两月,花也都一并放了出来,比往年败了一个、再开另一个,好像还热闹好看些。”

    武承肃微微一笑,又哄了哄抱在怀里的瑄哥儿,说了好几句话。

    瑄哥儿跟着回答。

    因瑄哥儿说话有趣,把武承肃也逗得笑了起来。

    见许嘉在旁,阳筠猜测他是要去慈元殿,便让常安上前接过瑄哥儿。

    “陛下既有事,妾身等不敢耽搁。”

    阳筠说完,给武承肃行了一礼。

    常安忙上前躬身等着。

    武承肃看了看阳筠,将瑄哥儿递给常安抱着,口中道:“太后有事找朕去慈元殿,你们看看也便回罢。”

    阳筠等人低头应“是”。

    武承肃自离开,一路去了慈元殿了。

    阳筠看着武承肃的背影出了会神,便被瑄哥儿唤“母后”的声音叫醒。低头看见一大一小两个儿子,阳筠心中也轻快了不少。

    “你们还想去哪里呢?”

    武存琰如今愈发亲近阳筠,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拘束了。

    方才武承肃在时他缩手缩脚,听武承肃让他们“看看就回”,他原有些失落,现听阳筠这般说,自然十分高兴,忙说要去千鲤池里头看鱼。

    武存瑄不懂,见哥哥说得热闹,便也嚷着要去。

    “好好好,母后带你们去就是。”

    阳筠说着,示意宫人看好他二人,便领着往千鲤池去了。

    “母后,那千鲤池里头真的有上千条鱼吗?”武存琰好奇道。

    “许是没有那么多——也没人去数过究竟多少——但数百条总是有的。”阳筠略想了想,认真道。

    “既然没有上千,为何又要叫‘千鲤池’?”武存琰愈发觉得奇怪,“儿臣忽然不想去看了。”

    阳筠忍不住轻笑出来:“不过是个说法罢了,总不能叫‘七百鲤池’‘八百鲤池’罢?这些取名作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