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上下五千年-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北地郡开始,连着上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一直到辽东郡,这可是十一个郡的兵力。

    除此之外,河东郡、太原郡、党郡、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南郡、九江郡、泗水郡、巨鹿郡等郡也会负责后勤民夫。

    而李信,则是担任本次对匈奴作战的骑兵队长,统帅秦国三万骑兵。

    别以为秦国骑兵很多,整个北方,秦国的骑兵只有三万。

    整个秦国,骑兵的数量也没有超过五万。

    匈奴号称控弦十万,所以骑兵统帅这个职位需要极为强大的人来担任。

    然而这个人就是李信。

    秦国的骑兵将领不多,也就只有羌瘣、桓齮、麃公、李信以及新招的灌婴等寥寥几人而已。

    其中麃公、桓齮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羌瘣现在也在床上躺着,离死不远了,灌婴新来,没有什么资历名望。

    剩下的秦将,如杨熊、杨端和、章邯、蒙毅等都是步将,而且都已经被分配成数路大军,自然无法担任骑兵将领。

    所以,只能启用被搁置了十余年的李信了。因为李信算是凭空多出来的将领,一开始萧璟也没有想到李信。

    但后来,在诸郡官职列表的众多陌生名字里,萧璟才发现这个熟悉的名字。

    李信。

    萧璟又翻阅了资料,见了李信的材料后,觉得他就是骑兵统帅的最佳人选。

    首先修为高,在骑兵将领当中是最高的。

    其次有经验,李信有数十次的统帅经验,尤其是他还参与过灭燕之战。

    至于兵败楚国,萧璟倒还可以接受。

    他的对手是法相境的项燕,他后面还有个叛秦的昌平君,加上他自己当时年轻气盛。所以可以原谅他那次的战败。

    但始皇帝却不能原谅,毕竟那是秦国那么多年来,第二次惨败。。。

    第一次还是与赵国法相境七重天强者李牧对阵时呢。

    最重要的是,李信在北方这么多年,担任过辽东郡尉、北地郡尉、上谷郡尉,最终在代郡尉待了十年,所以最清楚如何在北方战斗。

    以及,李信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大名鼎鼎地后代,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PS:感谢守望~的100起点币打赏。

    skbshge

第119章 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实萧璟在选择这个时候选择攻打匈奴是有原因的。

    冒顿回来了,他杀了头曼威压匈奴诸部落,自立为单于。

    在历史上,冒顿是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的人,他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冒顿因为头曼想要废长立幼,因此不得不去月氏避难。在历史上月氏想要杀冒顿,而这个时代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萧璟这个小蝴蝶扇动了翅膀,导致历史大不一样。

    虽然月氏最开始想要杀他,但冒顿出色发挥自己的口才,让自己得到月氏、东胡的支持,一路反攻回王城,杀了头曼。

    而冒顿当了单于后,与月氏和东胡要翻脸了。

    草原三国局势一度十分僵硬,东胡先礼后兵,向冒顿索要头曼的千里马,于是冒顿给了。

    东胡以为冒顿怕他,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

    阏氏是匈奴语中妻子的意思,东胡王的意思是想要冒顿的妻子。

    这种态度,是个男的都忍不了,但冒顿还是给了。

    东胡王愈来愈骄傲,开始向西进犯侵扰。

    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大概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

    东胡王派使者对冒顿说这块地不错,我要了。

    冒顿征求匈奴群臣意见,群臣中的一部分大臣以为冒顿会依旧满足东胡王的意见。

    毕竟一块儿空地也赶不上妻子啊。

    所以他们向冒顿说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

    但这次冒顿却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

    于是冒顿就把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杀了,并且向西攻打东胡。

    东胡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直接被匈奴打死了。

    月氏以及草原其他国家都慌了,东胡都凉了,匈奴有点嚣张。

    于是月氏、娄烦、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组成联盟,讨伐匈奴。

    草原大战就此展开。

    这种情况,难道不适合秦军偷桃子嘛?

    加上萧璟还有一个三年后看评价的任务,所以他就决定打匈奴。

    打完匈奴,再一统草原。

    南伐继续伐,把东南亚纳入版图之中,草原也纳入版图之中。

    这才两年,最后一年出海拿日本、朝鲜,这样一来整个亚洲基本上都是大秦的了。

    萧璟就不信这样以来自己的评分能低了。

    所以,萧璟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将是第二个千古一帝。

    。。。。。。

    张良麻木地行走在砀郡街头,迎面碰见了一队民夫。

    民夫大约有两千余人,排成两行朝着北方走着,不知他们的目的地。

    队伍显然是从砀郡各县征召而来,这才刚刚进城由各亭亭长统计完人数,随后出城。

    民夫们走得很慢,很安静。

    他们穿着破烂褴褛的粗布麻衣,有的甚至还光着上身。

    他们身上随意用草绳系了个结,慢慢吞吞地行走挪动,周围有不少郡兵护送。

    突然,队伍里传出一声悲惨的哭声,只不过这哭声刚刚响起便被监管秦卒呵斥住。

    “他们这是要干嘛?”张良随手拦下一个路人,用咸阳腔的秦语道。

    被拦下的那人有些不耐烦,不过见张良衣着华贵又有正宗的咸阳腔,当即陪笑道:“这位贵人,陛下要修继续长城,这些都是我砀郡的征夫。”

    “其实不光我们砀郡,周围的泗水郡、颍川郡、南阳郡等都要出征夫呢。”那路人又想起什么,补充道。

    “修长城?”

    张良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又拦下一位身份不低的秦卒,淡淡道:“吾乃御史李易,因闭关修炼,多日未回咸阳,这些征夫是去干嘛的?”

    张良还递给那秦卒一块牌子,是真的。

    张良这十多年,也曾通过关系在秦国那边有一个身份,由一个和他长相差不多的人赴职,自己则拿着他的牌子。

    那秦卒输入真气,得知是真牌后,连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要与北方一个蛮夷开战,所以征集征夫。”

    张良随手打发了这个秦卒,有些迷茫与惆怅。

    他已经猜出来秦国要打谁了,无非是匈奴而已。

    人人皆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乱世,使天下子民不再为战乱受苦。

    本以为秦始皇是暴君,但秦始皇只做了南伐、修长城以及完善咸阳宫。

    百姓虽然饱受暴政,但无性命之忧,勉强能活的下去。

    而如今的秦二世皇帝胡亥,登基便有长达七个月的战乱。

    战乱刚刚平定,就又开始征匈奴。

    匈奴有什么好打的?

    他们在草原上建立国家,草原那个地方又不能种地,有什么用?

    匈奴又威胁不到秦国,又为何要攻打匈奴?

    张良知道修长城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

    秦始皇明面上是打着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幌子,实际上就是为了在巩固自己的统治,把那些六国贵胄全部派去修长城。

    张良虽然厌恶秦国,但也不得不承认秦始皇的眼光。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将六国降卒派去南伐,将六国抵抗实力派去修长城。

    而老秦人精锐部队只需要驻扎在各地,一旦有人造反,随时可以扑灭。

    但现在的秦二世在干什么?

    靠着秦始皇留下的基础平定了六国的反扑,之后就要开始想要超越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南伐百越。那他秦二世就想北伐匈奴,西近西域。

    这是一个历史惯性,大多数的后进帝王都想自己干出一份远超先王的事业,在张良看来萧璟自然也是这样的。

    无论兴或亡,统一或分裂,百姓还是一样的辛苦。

    默默流泪的民夫,望着周围依依不舍送别的妻子,望着老泪纵横的父母,这一切都不是皇帝诏书里一句“征砀郡民夫若干”可以描写出来的。

    张良暗自握紧了拳头,在心中不禁发誓道:终有一日,我张良要推翻秦国统治,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度!

    张良一改往日之风,韩王后裔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么自己何不效仿项氏,自立门户?!

    skbshge

第120章 张耳() 
边境大军集结,十一郡民夫征召。

    这等态度让整个天下都大为震惊了,就连平定内乱时秦国也没动用过边郡郡兵,而如今却召集边郡郡兵,秦国想要干嘛已经不言而喻了。

    同时,咸阳方面也下达了指令。

    由关内侯韩信率北方军团二十万抵达陇西,作为北方战场的总指挥。

    而秦军的战书也很简单,兵出六路,从六个方向攻击匈奴,务必一举踏破匈奴。

    代郡郡尉李信领三万骑、御史大夫冯劫领五万卒、北地郡尉蒙杰领五万卒、关内侯彭越领十万卒、辽东郡尉灌婴领一万骑、陇西郡尉杨端和领七万卒。

    除此之外,还有镇守三川郡守李由、颍川郡守杨熊也负责监督后方民夫的征召。

    萧璟倒是颇为大气,只派了蒙毅、章平两位监军,好像并不担心这支部队会反叛一般。

    如此一来,结合韩信的二十万大军,征讨匈奴的人数可是达到了五十万之众,这也是秦国统一六国以来,真正意义上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平定内乱时,秦军的军队虽然高达六十万,但颇为分散,根本就没有集中在一起,而且对手也各有不同,自然不会算作一场战争。

    秦军准备充分,调集了近三十万的民夫,对匈奴作战的人数达到了八十万的高峰。

    在正史上,这种情况就是不和逻辑。

    五十万士卒可是需要至少二百万的民夫供给,否则会出乱子。!

    但在这个高武世界,强者基本上都可以辟谷,他们吃饭只是为了满足食欲,而之前也说过炼骨境三重天就能初步御寒御热,炼骨境六重天以上基本上免疫,因此可知民夫的压力有多轻了。

    那么民夫的作用是干什么呢?

    当然是运输各种器皿、丹药、粮食等了。

    虽然强者可以辟谷,但一般的炼骨境士卒最多辟谷一个周,不可能长时间辟谷。

    战争器具以及丹药都是由后方的后勤郡县日以继夜的赶制加工,需尽快送往前线,否则丹药就坏了。

    没错,丹药是有保质期的。

    无论再怎么高明的炼丹师,也不可能炼制出永远不会流逝真气的丹药,更何况是新手呢。

    市面上流传的一百年前的丹药或许还可以吃,但三百年以上肯定不能吃。

    仙丹除外。

    如果吃了过期丹药会怎么样呢?

    。。。。。。似乎并不会怎么样,只不过是没了效果而已,修行者当然也不会拉肚子什么的。

    因此,民间常常流传着一句“我可能吃了个假药”、“今天我不吃药啦”等话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