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57章 绝曲沃而入翼() 
郑忽看了嘉父一眼,又看了狐突一眼,想表达对二君的感谢,一时间却不知道该如何发言。

    若称小子侯为晋侯,那就是相当于承认小子侯为晋国正宗,嘉父对此或许是喜闻乐见,但在狐突的眼里,这就是站队翼城。

    相反,若称小子侯为翼侯,那就是变相的认同狐突方才的革命之说,狐突或许会很高兴,但这是和翼城撕破脸了。

    同样地,对曲沃的称呼也是如此。

    曲沃若未和翼城闹翻,郑忽称其为曲沃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曲沃是翼城分封的封君。

    而且由于是晋国宗室,是可以把曲沃当成晋国的附庸国来看待的。

    这种诸侯分封宗室以为附庸的做法,大致就类似天子将宗室子弟分封在王畿之内立国。

    这种附庸国虽然有诸多限制,比如类似于畿内封国,不能与那种天子分封的诸侯通使聘享,但是在本诸侯国国内,其地位是高于受封的异姓卿大夫的。

    甚至称孤道寡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一切的特权仅限于本国国内。

    就像齐国第二任国君齐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作为齐国附庸,称聂国。

    但问题是,曲沃早就和翼城水火不容了,翼城也早就在名义上剥夺了曲沃政权的合法性。

    用句时髦的话说,现在的曲沃政权就是晋国的恐怖分子组成的不合法政权,是不被晋国认可的丧心病狂的反动派。

    有鉴于此,你让郑忽怎么开口称呼曲沃。

    左右为难!

    夜路走多了,总有碰见鬼的一天。

    说的就是郑忽这种情况。

    郑忽在心里暗叹“这是到了站队的时候了吗?”

    两不得罪的结果是两边都得罪。

    这个道理郑忽自然明白。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是如此之快。

    原本按照郑忽的想法,等他彻底将郇、冀、耿三国消化掉之后,他再在中间挑动曲沃攻打翼城,然后他顺势站队翼城,和翼城一道攻打曲沃。

    之后再想点办法,让小子侯死于曲沃之手。

    因为现在的整个历史已经改变了,郑忽也不确定曲沃是否会像历史上一样诱杀小子侯。

    所以,郑忽已经有了作两手准备的打算。

    曲沃主动诱杀小子侯固然可喜,不主动郑忽也会帮助曲沃主动。

    一旦小子侯身死,他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接管翼城政权,立个傀儡,而后以为小子侯复仇的名义灭了曲沃。

    这样,晋国最终就落到了他手里。

    计划固然好,不过,现在看来计划终究还是赶不上变化。

    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

    郑忽在战胜天子的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实力,也因此,他成为了两方迫切想要争取的香饽饽。

    当然了,郑忽现在站队,好处也不是没有,这会让小子侯更加信重他,更加方便他窃夺翼城的大权。

    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曲沃来攻,他新拓得土地并不是太稳,有被曲沃攻陷的危险。

    不过,世上之事,哪能尽遂人意,尽善尽美。

    想要有所得而不冒一点风险,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存在?

    所谓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没有一点风险的事情,那就没有任何收益。

    没有犹豫多久,郑忽就已经作出了决定,既然到了这一步,他也只好与曲沃撕破脸了。

    怪也只能怪曲沃一没大义名分,二则人才济济,郑忽入曲沃不好施展。

    “伯行为我谢之,尔君厚爱之意,吾不敢受,天无二日,晋侯在翼而非曲沃,吾受曲沃之献,是示天下之人晋有二君也,以彰吾之不德,吾岂敢为?”

    狐突在心里也是暗骂郑忽的无耻,这会想起来说晋君在翼了,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更不是这么做的。

    不过,气也无用,郑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至少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虽然,这个结果让狐突的心情有些沉重。

    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翼城和郑忽结合起来,郑忽携大胜之威,若在此时伐曲沃,这个结果如何,还真不好预料。

    但事已至此,看起来郑忽是铁了心的要和翼城搅在一块了。

    狐突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

    但输人不输阵,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那不是让人轻视曲沃,认为曲沃无人吗?

    “突闻去安而取危,智者不为也,今翼君虽托名晋侯,然不明天命,不修政事,不恤小民,不整甲兵,极情纵欲,耽于逸乐,上闇而日骄,下无良臣之辅,皆漫欺以取容之辈,是以翼君虽有晋侯之名而无其实也!”

    “我曲沃自先君桓叔以来,修法度,正德义,施教化,以洁诚奉祀上天,众庶皆乐,比之父母,于是乃顺乎天意而兴师,欲以复唐叔之业,百姓闻之,常欲死之,故我曲沃虽无晋侯之名而有其实也!”

    “今世子不察二者之情,行危殆之举,折而入翼,臣窃世子不取也!”

    狐突洋洋洒洒的一段话,在贬低翼城抬高曲沃的同时,也把郑忽给骂进去了。

    骂郑忽愚蠢。

    郑忽笑笑,没说话,所谓智者见于未萌而愚者暗于成事。

    究竟是谁愚蠢,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

    以郑忽的身份,也犯不着和狐突较劲。

    曲沃武公亲自前来还差不多。

    郑忽不在意,并不代表高渠弥和嘉父不在意。

    羞辱臣死,这件事高渠弥本来觉得就是他处置失当造成的,心存愧疚,现在听到狐突竟然敢暗讽郑忽,这怎么忍的了。

    “竖子,敢尔!”高渠弥目眦尽裂,张口呵斥道。

    嘉父本来见郑忽表态支持翼城,心中大喜,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这种二对一的情况下,狐突竟然还敢出言不逊。

    这简直是不把翼城和郑忽放在眼里。

    在高渠弥呵斥过狐突之后,嘉父当即便向郑忽请求道:“臣请诛此狂夫!”

    郑忽微微一笑,道:“此忠臣也,不辱其君之命,何罪之有?”

    摆了摆手,示意狐突可以走了。

    狐突或是出于礼节或是感激郑忽的不杀之恩,朝郑忽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

第258章 终鲜兄弟() 
狐突离去后,官寺的正堂之内,就只剩下郑忽、高渠弥和嘉父三人。

    “世子真信人也!”嘉父称赞道。

    郑忽自然知道嘉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当初和曲沃勾连那是得到小子侯许可的,现在他对曲沃的拉拢不为所动,若这样还算不上守信,那什么算得上诚信。

    郑忽冲嘉父微微一笑,道:“忽一日为晋臣,自当守一日之臣节,大夫谬赞了!”

    刚和天子干了一仗的人,说他自己守臣节,这话里能有多大的真实性?

    郑忽他自己信吗?

    别管郑忽信不信,反正是嘉父信了,并且不由得对郑忽好感大增。

    这并不是因为嘉父好忽悠,而是在曲沃益强而翼城日衰的情况下,郑忽最终选择了翼城,这除了能用郑忽是个谨守臣节的人来解释之外,或许再有一点就是郑忽在报答小子侯的收留之恩。

    除此之外,嘉父还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郑忽的行为。

    所谓人往高处走,郑忽若选择曲沃,曲沃能给予郑忽的帮助肯定要比翼城能给予的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己度人,嘉父觉得他要是郑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曲沃的可能性比较大。

    嘉父虽然是翼城的死忠,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曲沃比翼城强,这是晋人皆知的事情。

    他或许会因为此事不忿,甚至是为了维护翼城的面子从来不会提及此事,但事实就是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

    就是小子侯也知道曲沃比翼城强,只不过他从来不说就是了,万一遇见打嘴炮的情况,死鸭子嘴硬呗!

    在外人面前承认曲沃强,一来会有损国君的尊严,二来是在变相的诋毁自家的祖宗。

    不在外人面前说并不代表自己心里没有一杆秤。

    要不然,小子何必拼命的拉拢郑忽,何必听信郑忽的强晋之策?

    “世子过谦了,臣尝闻《易》云:‘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古威易立而信难得,信则上下应之,可以大有也!”

    “今世子进德以忠信,必可吉无不利!”

    嘉父对郑忽的站队翼城不吝以溢美之词。

    事实上,什么忠信,这玩意都是假的,郑忽之所以会选择翼城,那是由翼城自身的条件决定的。

    郑忽和嘉父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也不能怪嘉父,谁能想到这个一脸和善,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窃晋的念头。

    这种至今从未有过的先例,绝对是思维上的盲区,被人忽略很正常。

    郑忽对于嘉父的再次称赞表现出一副矜持的高兴模样。

    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出一副与年龄不符的老成模样,会让人心生防备的。

    “承大夫吉言!”郑忽冲嘉父拱拱手,表示感谢。

    嘉父不敢怠慢,急忙回礼。

    客套话说完,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

    嘉父可没忘记,他来曲沃是干嘛的。

    他可是身负小子侯的重托,来确定翼城以后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郑忽的。

    虽然郑忽方才自称晋臣,嘉父也相信郑忽应该是个谨守臣节的人,但仅凭这么一句话就像小子侯汇报,那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别管怎么说,至少回去好交差。

    “世子既绝曲沃,曲沃必怀怨望之心,不知世子可有应对?”

    嘉父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去询问郑忽想要小子侯怎么对待他。

    想要试探别人的态度,套别人的话,也得讲究套路不是?

    而最好的套路,无外乎顺着已经展开的话题,一步一步深入,然后表现出一副为对方着想的样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对方的心里话给套出来。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郑忽自然不可能从这么一句话中就洞悉嘉父的意图。

    不过,他肯定也不会和嘉父谈论的过于深入,嘉父终究是翼系的死忠,郑忽和他交心那不是傻了吗?

    能敷衍就尽量敷衍呗!

    “臣尝闻《诗》云:‘终鲜兄弟,维予与女’,臣离翼之时,君上亦语臣曰:‘子忽虽胜,建大功而实有安危之患,但有踬顿,尔归而告于寡人,寡人国虽小,亦不敢使子忽受困于远方’,今曲沃或将兴师报怨,臣愿代世子言于君上,以全世子忠信之义!”

    这话说的,听起来是挺好听的,中心意思就是小子侯担心郑忽的安危,有什么事,他愿意帮郑忽分担。

    现在和曲沃结怨,正好是能帮助郑忽分担的时候,希望郑忽一定要收下翼城的这份好心。

    问题是,郑忽是那么浅薄的人吗?

    他听不出来嘉父口中某些说恰当也恰当,说不恰当也不恰当的词语吗?

    如果说,嘉父引用的那句诗,还勉强算是恰当的话,那么那句受困于远方,一定是有些问题的。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大致意思就是家里兄弟少,把你当成了自家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