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固知此事难行也,不然,父君也不会行假命之事,然儿心实有不甘,想要尝试一二!”

    郑庄公知道自家的这个儿子这是下定决心了。

    他既不阻拦也未多问,只是叹了口气,道:“我儿既有此心,大可一试,不过,千万要注意分寸!”

    “唯!”

    ……

第97章 如周朝正(3)() 
临近傍晚,郑忽一行终究还是没能抵达洛邑。

    只得如郑庄公所说的那样在邬邑略作修整。

    邬邑原是郐国土地,郐国,妘(yún)姓,祝融之后,与楚同源。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而陆终第四子会人(求言)之后于殷商之际,得列为诸侯,被封于郐。

    周灭商,承认其妘姓统治,重新册命之后再封于郐,为郐侯。

    幽王被杀骊山下,携王之乱及王室东迁,郑、晋、卫三国出力甚多。

    于是,卫国晋爵为公,晋文侯得代天子征伐之权,周平王允其在汾河流域扩张晋国领土。

    至于郑国,周平王不但默许了其寰外诸侯的身份,而且还对郑武公吞并虢、郐二国及郑国周边土地的行为视而不见。

    郑武公因此灭郐国,邬邑由是入郑。

    后来,也就是两年前,周桓王以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十二邑换郑国的邬、刘、功蒍、邗四邑。

    邬邑这才为周所有。

    郑忽一行甫一至邬,天子派到邬邑治理地方的邬邑大夫就已在城门口处等候。

    郑庄公虽与周王关系不睦,但他身为王左卿士,加之郑国又是此时的强国,邬邑大夫自然不敢怠慢。

    当邬邑大夫听到郑国使者通报郑庄公一行今晚将在邬邑落脚时,他将手头的一些公事草草处理之后,便至城门口处等待郑庄公一行。

    风急天寒,将近一刻钟的等候,虽身穿着裘衣,但是他的脸却有些僵硬麻木了。

    郑庄公一行的到来,让他有些喜出望外,终于再也不用忍受这个鬼天气的折磨了!

    “臣邬邑大夫尹小叔见过郑伯!”

    车马停稳后,郑庄公方从车上下来,正朝其走去,这位邬邑大夫便不慌不忙的道。

    “却是劳烦尹大夫在此等候了!”

    郑庄公回礼。

    “不敢,郑伯入都朝正,途径邬邑,臣自当做好接待之事!”

    郑忽跟在郑庄公身后看着二人寒暄。

    “寡人为尹大夫介绍,此乃寡人之世子,忽!”

    郑庄公微微侧身,看着郑忽道。

    “见过世子!”

    “尹大夫客气了!”

    郑忽也与尹小叔相互见礼。

    之后,尹小叔便引着郑庄公和郑忽前往邬邑的城守府邸。

    至于随行士卒,也自有安排。

    待至其府邸正厅,郑庄公居上首,郑忽和尹小叔则分居下首左右。

    两方叙话未久,便已有飨食入案。

    这也是邬邑大夫早已安排好的。

    当然,欣赏一首《鹿鸣》也是免不的。

    毕竟在这个时期,贵族之间,有宴必有歌。

    歌不单是为了让人欣赏的,还有别尊卑、助教化的作用。

    像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帝舜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

    就已经开始用乐来教化人们。

    到孔子删订《诗经》,《诗经》成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被后世的儒者拿来当成教化的工具。

    郑忽看着随着节拍而低声跟着吟唱的尹小叔,心中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莫非这位尹小叔是尹吉甫之后?”

    也不怪郑忽这么想,此人能在邬邑入周之后担任邬邑大夫,这代表周桓王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

    邬邑可是入洛的要道之一,等闲是不可能被派到此处宰一地之政的。

    而且其以尹为氏,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臣尹吉甫。

    加之尹国本就是畿内封国,后随平王东迁至此,被封于尹邑,历史上尹氏在未被灭之前一直活跃在成周王室的小朝廷中。

    比如尹氏参与过曲沃伐翼,策命晋文公,讨伐郑国等等一些事情。

    只不过后来败在与刘、单二公的争权中。

    而且看他那沉浸在歌声中的模样,郑忽觉得可能性就更大了!

    因为《诗经》就是尹吉甫编篡的,后世人们称尹吉甫为中华诗祖!

    家学源渊……

    郑忽和尹小叔又一轮的相互敬酒结束,郑忽没忍住心中的好奇,问了一句。

    “尹大夫可是先宣王中兴名臣、太师,连先宣王都亲命大臣作诗颂曰‘文武吉甫,天下为宪’的那位先太师之后?”

    尹小叔闻言一愣,随即笑道:“然也!”

    郑忽听到尹小叔肯定的回答,起身朝尹小叔拱手作揖,道:“忽素来仰慕先太师薄伐猃狁,城彼朔方,挽诸夏于将危,解王室于倒悬的赫赫之功,今日竟能得见先太师之后,可谓荣幸之至!”

    好话谁都爱听,尤其是像郑忽这种不断地夸赞别人祖先的功绩的好话。

    尹小叔起身回礼,笑道:“世子谬赞了!”

    “先祖虽有夹辅王室之功,然郑亦不落其后也,先司徒桓公受王命治理周民,周民以和,至今亦有周民追慕先司徒之德!”

    “至于先王卿士武公,王室及我周民东迁皆仰赖其力,匡佐天子,讨伐不臣,先武公之功不可谓不大矣!”

    这就有点相互吹捧的意味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尹小叔总不能谦虚的对郑忽说,我家先祖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之类的话吧?

    郑忽也知道尹小叔的话只是客气客气。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就他这一家子行的那点破事,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确实,尹小叔说的也不假,但这都是捡好的说的。

    至于他这一家子和周王室的那点龌龊,人家总不能拿到台面上吧!

    先不说还不至于这样干,就以而今的地位来论,他一个畿内封国的小采邑主,还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完全没必要得罪郑国这个中原强国。

    再说,郑国和王室之间的斗争是属于两尊大神之间的斗法,他们这些小鬼完全没必要掺和进入!

    “尹大夫客气了!”

    ……

第98章 如周朝正 (4)() 
在邬邑停留的那场宴饮并未进行到很晚,也谈不上有什么相谈甚欢之类的场面。

    尹小叔只是尽到了他一个王臣应尽的职责。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郑忽也没想从这位尹小叔身上得到什么,只是单纯的仰慕其先祖,那位和南仲齐名的,为诸夏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

    生活就是这样,和人交往并不是一定都要怀揣着功利性目的。

    单纯的交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

    第二日的天气已有些好转,郑忽一行一大早便辞别尹小叔,继续赶路。

    时间已经很紧了,明日便是岁首,朝正之日。

    若是今晚还未到的话,那干脆直接打道回府得了!

    而且郑庄公身为王左卿士此时前去已是极晚,要是再晚些,不说天子会震怒,国际影响也不好。

    朝正的诸侯会说郑庄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虽然这确实是真的,但是总归还是需要一块牌匾来遮一遮的。

    是以,刚离开邬邑,郑忽一行便加快了速度,一个半时辰左右,已然抵达王都近郊。

    而近郊已筑有土坛。

    此坛方圆九十六尺,高四尺,坛上有上下四方神明的像。

    像是木制的,四尺见方,涂六种颜色。

    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方玄色,下方黄色。

    用六种玉装饰:上为圭;下为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周公黑肩已在坛前不远处等候,这当然不是为了等郑庄公一行,而是为迎接朝正的诸侯。

    也得亏是郑忽一行来的比较晚了,要摊上诸侯扎堆来朝见的时候,郑庄公可能还得排队。

    像鲁隐公十一年的时候,滕侯和薛侯去朝见鲁隐公时就因为排队的事吵起来了。

    薛侯说:“我先封。”

    滕侯说:“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鲁隐公对这种情况也是相当无奈,让公子翚也就是羽父带话给薛侯。

    “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听了这段话,这才同意让滕侯在他前面朝见。

    这也算是周朝的特色,亲亲尊尊。

    就像鲁隐公所说的,如果有一天他去薛国朝见,他是不敢排在任姓诸侯前面的。

    以郑国王室近亲的身份、匡扶王室的功劳和中原强国的地位来论,在这种较大规模的朝见活动中如遇扎堆情况,郑国基本上都是可以插队的。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鲁国,故周公国,也是唯一一家有天子礼乐的诸侯。

    鲁国在王室的地位很特殊,又是侯爵,所以,和鲁国相遇,郑国是插不了队的。

    此外还有卫国、晋国,这两国虽然不是王室近亲,但是,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功劳不小,爵为又都比郑国高,所以,如果遇到这两个国家,郑国也得老老实实的排队!

    至于遇到其他诸侯,只管插队也就是了,现在可不是分先来后到的年代。

    插队是有礼的。

    郑忽跟着郑庄公下车,迎接周公黑肩。

    从邬邑来时,郑庄公已经换上皮弁服,下车之前他将身着的狐裘解下放在车上。

    郑忽还不是一国诸侯自然也没这么多讲究,只要单纯的跟在郑庄公后面,学着郑庄公的动作跟着做就行了。

    周公黑肩亦穿着皮弁服,这让郑忽看着都感觉齿寒,这么冷的天,不穿狐裘,穿什么衣服都冷,毕竟现在可没有棉花。

    来不及多想,郑忽跟着郑庄公先向周公黑肩行拜礼两次,周公黑肩不回拜,拿着天子赐的璧玉向坛前走去。

    郑庄公再拱手行礼三次,亦向坛前走去。

    紧接着,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几乎同时走到坛前的台阶处,周公黑肩不谦让,先登。

    郑忽跟随着郑庄公后登,登坛后听周公黑肩宣布天子的命令。

    “伯父,汝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

    郑忽心说,“伯父个屁,我都能做你叔叔了,这硬生生降了一辈,占便宜也没这样占的!”

    这也确实,按辈分来论,郑庄公是周桓王爷爷辈的,郑忽自然就是其叔叔辈的。

    但是,郑忽不知道是,同姓大国诸侯朝见称伯父,其异姓大国诸侯朝见称伯舅。同姓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