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大夫与祝大夫辛劳一宿,先下去歇息罢!”

    “唯!”

    二人离开后,郑忽又对祭仲道:“祭大夫亦早些安歇吧,天亮后,此事还需祭大夫居中调解!”

    祭仲自然知道郑忽说的什么事,什么居中调解,左右无非是向其他人传达郑忽和苏子上父不愉快的会面,若是有人想去探望苏子上父,他高抬一下手。

    “分内之事,分内之事!”祭仲道。

    说完,朝郑忽行礼,然后退下。

    郑忽亦回礼,虚送他出正堂。

    传内幕消息,作暗示,这样的活,郑忽交给祭仲是再放心不过,这老狐狸本就精于此道,保证能把一群人耍的团团转,卖了他们还高兴的帮着数钱。

    不过,这事暂时和郑忽没关系了,他今天一天是不会再露头了,要想见他,得等到明天。

    摆架子还在次要,他要让事情好好发酵发酵,这样才有利于他分清哪些人暂时有用处,不能杀,那些人会捣乱,不用客气。

    …………

第158章 忧心殷殷() 
与中原各国相比,苏子国的封君体系很乱。

    乱到什么程度,占领一乡的贵族就敢以卿大夫自居,堂而皇之的进行再分封。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乱象,原因有两个。

    其一,苏子国灭,苏子国之地先入周后入郑,然而无论是周还是郑都未真正的统治过这片土地,更谈不上重新确立秩序。

    秩序一乱,占山为王的事怎能避免。

    其二,则在于原有的封君为了拉拢其他贵族,稳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不得不抬高原来贵族的地位,例如欑茅邑,层层分封,俨然如同一独立的小国。

    温邑自然也是如此,而且由于温邑原本是苏子国国都,情况较之其他几邑,更显复杂。

    首先,苏子国灭,原来在温邑中辅政的大臣哪去了?

    有的选择出奔他国,有的自然就留在了温邑之中。

    留在温邑中的辅政大臣,基本上都是世居于温邑,在苏子国中央担任职位的官吏。

    这些人在苏子国灭之后,利用自己原先的影响力,纷纷划地而治。

    由于温邑属苏子国都,原本并没有所谓的封君,所以这些划地而治的贵族互不统属,谁也不为谁承担责任和义务。

    他们只为自己的家族生存负责。

    所以,这种据一乡之地就敢自称大夫的事情太正常了。

    而苏子上父应该算是温邑内最大的封君了,虽然这个封君并不副实,更没有得到周或者郑,任何一方的承认。

    但,事实就是如此。

    苏子上父之所以能坐上城守的位置,一来家族势力大,二来各个家族之间存在矛盾,三来苏子上父是苏子一脉旁支,且又以苏子为号召,国人普遍支持,四来则是各家族团结一致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符合各家族的共同利益。

    所以,苏子上父才能成功上位。

    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出现了变化。

    温邑已被郑军占领,苏子上父已是郑人砧板上的肉。

    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家族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各家族共同的诉求。

    郑人占领温邑已是事实,那么,反抗,誓与温邑共存亡,不存在的!

    家族的利益才是最大的!自古家国一体不假,但是,家在国前。

    温邑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温邑了,有骨气的士大夫不忍见故国祭祀不存,早早的就已经出奔到他国去了。

    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朝周暮郑,献上膝盖,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而已。

    若非如此,他们这些家族又怎么可能在周、郑、赤狄三方势力之间存在这么久,并且一度成为郑国的心腹之患。

    此时,温邑唐氏一族家主书房中,围坐着几人。

    若是苏子上父在此,定会感到惊讶。

    原因很简单,这几人都是温邑中实力较强的几家家主,平常并不睦,全是靠他居中调解才能保持表面上的和气。

    而现在,他们却聚拢在一起,这怎么能让人不惊讶。

    “诸君,吾闻苏子为郑所虏,温亦入郑囊中,吾与诸君之家,存亡即在旦夕之间,为之奈何?”

    率先开口的正是唐氏一族的家主唐虞稷。

    唐氏一族是温邑中仅次于苏子上父一族的大族。

    其家族据说为陶唐氏之后,迁于唐,夏商两代世为唐侯,周武王时,唐侯作乱,后被成王所灭。

    唐氏大部分迁往杜国,只余一小部分仍居唐。

    而唐虞稷的家族就是仍居于唐的那一小部分,世仕于晋。

    后来,晋文侯叔殇叔篡位,其家族为免波及才举族迁到成周王畿内的苏子国,仕于苏子。

    却没想到,不过十余年,不仅周王室为夷狄所侵,被迫东迁,而且苏子国亦被赤狄趁机灭掉。

    往事说来唏嘘啊!

    “吾子(尊称,您的意思)毋忧,郑虽入温,必无害矣!”一人道。

    其他人闻言,纷纷请教道:“何以见得?”

    那人对其他人拱拱手,反问道:“郑虽掳苏子,然可曾夜袭诸君之家?”

    “大夫此言谬矣!郑虽未袭,然非无袭也!”又有一人跳出来道。

    “大夫之见浅识卑可知矣!”

    听到这句讽刺,刚刚那人受不了,正欲发怒。

    唐虞稷出来立刻出来打圆场,他找这些人过来是商议对策的,不是内斗。

    打完圆场,唐虞稷接着道:“请大夫赐教!”

    “郑卒数倍于温,取温后亦有余力再伐我,然其未也!”

    “且郑若欲袭我,灭我之家,吾等何有今日私通款情之暇?”

    这些话虽然仍有些漏洞,但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郑人昨晚没有攻打他们,今天又不禁止他们这些人私下交流串联,意思不就很明白了吗?

    渣渣们还不赶紧去献上你们膝盖和忠诚,非得等到主人发怒吗?

    “大夫言之有理,然……”唐虞稷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打断。

    “与其空坐猜疑,不若相探其意,吾等皆奉厚礼一,卑辞请见,听其言观其色,真伪自明!”

    “吾观郑之袭温,非礼也,君子耻之,不修礼之人待我去而囚我,亦非不能,若有,将为之奈何?”又有一人担忧道。

    这个担忧很有道理,博得了众人的赞同。

    “是极,是极,大夫之言甚是!”

    在场的都是钟鸣鼎食的贵族,还没享受够,谁想这么早就去死,纵然郑人不杀他们,但是被囚禁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如大夫之言,吾等何不并力一博?”那人冷哼一声回道。

    看那表情,一听就知道是反话。

    其实,这人在心中也是相当无奈,他们这些人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向前一步可能死,向后一步必然死。

    可能与必然之间,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可笑这群人还怕这怕那,就不想想再晚点,等郑世子的耐心没了,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正到头了。

    唐虞稷也知情况紧急,不能在这样拖下去了,当即狠下心道:“吾愿与大夫同去!”

    其他人见唐虞稷表态,仔细想想确实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一咬牙,表示愿意同去。

    ……

第159章 节操() 
午时,温邑城守府中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求见的所谓卿大夫。

    他们都怀着相同的目的,试探郑人对他们究竟是何态度。

    能保持富贵荣华,谁愿意忍饥挨饿,寄人篱下?

    祭仲有意将他们晾在城守府正厅,算是对他们的敲打。

    不然,你要见便见,不是明摆的告诉这些人,郑国需要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吗?

    这样,主动权就自动转移到这些卿大夫手中。

    一旦将主动权拱手相让,天知道这些人在郑军离开后会搞什么幺蛾子!

    所以,在这次合作中,郑国必须占据主动。

    也就是这些人骨头够软,不然,换些骨头硬的卿大夫见郑人对他们如此不尊重,早就拂袖离去。

    当然了,祭仲也已经安排下去,如果有人事先离开,那么就将离开人的记下来。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郑人的怒火。

    但,人都是群体性的动物,有人觉得那谁谁都能等下去,老子再等等又有何怨言?

    所以,一直到中午,极少有人离开,离开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上了祭仲的黑名单。

    等处理完合作的事,正好拿那些人的家族立威。

    不杀个鸡,又怎能骇住猴?

    唐虞稷和其他几人自然也在等待之列,等的不单是焦急,而且还有些揣揣。

    其他几人也比他好不到哪去,生怕郑人把他们给扣下了。

    临来之前,他们都已经嘱托过家人,一旦他们晚上没回去,那么,其他人就想办法逃命去吧!

    为了这次能取悦郑人,他们这些人也算是大出血了,每个人基本上都从自己身上割了不少肉,自己看着都特别肉疼那种。

    也不知道钱会不会白花,即便白花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形势如此,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祈祷郑人会对他们网开三面。

    不过,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是幻想。

    若郑人真有汤之德,还会偷袭他们吗?

    无论如何,有念想总是好的!

    与众人的不自安相比,劝唐虞稷等人前来试探郑人态度的那位仁兄,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仿佛料定了郑人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似的。

    非但如此,还趁众人慌乱之机,跑去如厕。

    这完全是把城守府当成自己家嘛!

    待回到座席,此人小声的向同来的几人传递他在如厕过程中得来的小道消息。

    他自然不是真去如厕,只是借机到外面探探风声。

    毕竟城守府中这么多郑军士卒,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快就会在这些士卒中间传来。

    当然了,消息都是郑忽故意放出来的。

    “诸君勿忧,吾方才听闻郑世子虽与苏子相处不睦,然苏子依旧在府中!”

    “苏子既无事,我等亦当无碍!”

    理由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让几人稍稍安心。

    这是他们这几个时辰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他们虽然知道苏子上父被擒,但是是生是死,待遇如何却无从得知。

    现在知道苏子上父与郑忽发生了矛盾,却还活蹦乱跳,这说明郑人还没有胆大敢公然杀卿大夫的程度。

    但,问题是,这只是他们推测的,而且他们是卿大夫吗?他们是自居的卿大夫,连正式的册命文书都没有。

    “祸事来矣!”唐虞稷闻言,脸色一变,小声的向几人抱怨道。

    苏子上父和周天子有勾连的事情,或许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身为温邑第二大家族的家主,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

    这是摆明了让他们站队,是愿作周臣还是愿作郑臣,郑人之所以留下苏子上父就是将他当成靶子。

    一来逼迫他们这些人站队,二来看看哪些人跟苏子上父的关系好,会为他说好话,甚至是营救他。

    事实上,他们这些人,是不愿得罪周的,因为周暗中帮助他们对抗郑国,保护自家的利益。

    而且他们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