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6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之际,张伯伦和达拉第也无心去和日本纠缠,加上英、法等国在6月份天津租界被日军封锁后,正谋划所谓的“东方慕尼黑”,妄图牺牲中国利益,促成“中日议和”,让日军集中力量和苏联见个高下,因而对天津租界被水淹一事只通过两国驻日大使向日本提交抗议照会,要求赔偿损失,追究相关者的责任了事。

    接到英、法两国的外交照会后,正持强硬态度与英、法两国交涉的日本政府并未当回事,但日本国内军、政两界不少人却对“傻瓜元”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行为相当不满,自晋北、绥东、鲁北等地作战失利后就出现的“换将”呼声也开始高涨。

    若是仅有水淹天津这一遭,主持日军大本营的载仁还不会真个换将,但杉山元的水攻并非只在天津砸了自己的脚,还有另外两处明显“自残”的举动。

    河北平原是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也是日军掠夺相关资源的所在,但杉山元等制造的这场空前大水灾,不但当年秋季的收获成了泡影,甚至来年也难见收获。

    《字林西报》根据美国教会在一些灾区所在的调查统计,认为“……今乡野大部分仍为水淹,当然不能种植冬麦;再,华北之泄水系统至劣,苟非竭力用特殊方法泄去积水,并浚天津河口,则地面积水,未必能在明年夏季降雨之前退尽,故另一季之收成,亦将无望,而灾荒至少将历两载也。”

    若仅是粮食、棉花等收获没了指望倒也罢了,但杉山元一场大水毁掉的可不仅仅是一两年内的收成,还有河北平原上那原本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一场大水虽然给八路军造成了不少损失,可公路交通被大水彻底冲毁,这让日军今后如何快速应对卷土重来的八路?水攻的战果看似不错,但从长远来说,日军对冀中、冀南、豫北等地控制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严重削弱了!若要恢复此前的交通网络,那耗费的人力、物力可就难以计量了,并且还要搭上对日军至关重要的时间!

    水淹天津招致英、法两国抗议,河北平原大水令粮、棉两年内难有着落,交通毁坏后日军对河北的控制力严重下降,这几方面综合下来,载仁的脸色可就彻底黑了!

    日军大本营此前为了适应即将建立的以汪兆铭为首的傀儡政府的新形势,并加紧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已决定在南京成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辖包括华北方面军在内的所有关内日军。撤销华中派遣军编制,并对华北方面军进行调整已属必然。载仁决定趁此机会把一错再错的“傻瓜元”调回国内,由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至于给杉山元出谋划策、提出水攻作战方案的山下奉文,载仁也没轻易放过。借整肃关东军上下的机会,载仁将山下奉文从华北调到东北,出任关东军第4师团师团长。

    虽说是黯然离场,可杉山元和山下奉文等寇酋拍拍屁股一走了事,却给华北平原留下了满目疮痍,还有数以百万计无家可归、衣食无着的灾民。

    尽管“去了西北有活路”的口号已广为人知,河北平原西部地区也确实有不少灾民翻越太行山进入人民军控制的晋北、晋西北等地,但对河北平原东、南部的众多灾民来说,去西北还是太过遥远,而去临近的由护卫军控制的鲁北却要近得多。

    不过,因洪水未退,能进入护卫军控制区的也就是与鲁北接壤的周边各县灾民。而灾民这种自发的、陆续抵达的方式也给了民众党山东局从容安置的时间。

    实际上,河北平原上的水灾固然空前,可护卫军控制区内也并非毫无灾情。日军在冀南一带扒开的漳河、卫河、运河,固然是针对八路军,但其中也有针对护卫军的成分。

    漳河、卫河自冀南进入鲁北西部后,在馆陶一带合为漳卫河,并向东注入运河鲁北段。而运河则是从南到北贯穿山东。这三条大河决堤后,处于下游地带的鲁北肯定要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发生如河北平原那般的大水灾也并不稀奇。

    好在赵振中和谷海川等人有先见之明,在年初占领鲁北之后就趁冬春农闲季节,调动鲁西南、苏北、皖北等地青壮灾民北上,并发动鲁北当地民众大兴土木,加紧进行水利建设。到雨季来临前,不但修复了津浦路黄河铁桥,还在蒲台与博兴之间、东阿与阿城之间、齐河与济南之间架设了三座钢制桁架结构的公路桥方便黄河南北物资和人员的调运,完成了鲁北运河段的清淤、疏浚工作,还整修了漳卫河、老黄河等大中河流的堤防,使相关河道具备了较大的泄洪能力。

    由河北平原汹涌而来的洪水,或在北部经由老黄河河道入海,或经漳卫河进入运河,再通过运河进入黄河山东段河道,进而东归大海。

    当然,也不是一点险情没有,在尚未完成治理工程的徒骇河、马颊河流域,个别地方也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但那只是鲁北河流在雨季出现的状况,与河北平原的大水不相干。由于防洪物资和人员准备到位,在惠民、德平发生的几处水患也很快被平息下去,并未造成大的灾害。

    “有先生的先见之明,加上我们准备充分,水灾这一关我们总算是撑下来了!”

    在8月下旬举行的民众党山东局抗洪救灾会议上,山东省主席张公远虽对此前的成就感到满意,但对接下来的事情却仍不敢掉以轻心,并接着说道:“但水灾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由冀中、冀南、豫北、豫东等地涌入我控制区的大量灾民,依然是个大难题!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灾民过多,我们在衣食方面的准备不足!”

    护卫军虽在去年救助黄泛区灾民和豫东难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但安置数以百万计灾民光靠经验可不成,更需要大量的物资来解决灾民的衣食、防疫等等问题。

    虽然今年夏粮收成不错,护卫军新占区域内的民众手中都有了余粮,再加上即将到来的秋收,保证控制区内四千多万民众民众的生活不成问题,但因护卫军控制区现在仍大多处于免税期内,除了护卫军自行耕作的收获,以及各地公田产出可以调用外,民众党山东局并不能在免税期内随意向民众伸手,支配其收获。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去年救助、安置的数百万来自黄泛区的灾民和豫东难民。

    因这数百万灾民、难民是外来人口,山东局分配给他们的只是战乱后的无主田地或是新开垦的耕地,并且规定要耕种满三年才能拥有其所耕作的田地。而在此期间,没有免税待遇,耕作者需要按收成上缴两成半的租赋。这一变通的规定是谷海川等人想出来并经赵振中同意的,其用意就是缓解外来人口和当地民众间可能因土地分配上出现的矛盾,并增加护卫军的粮食等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我们现在的粮食储备除满足部队和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外,还能救助两、三百万的灾民。若是把苏北、皖北、豫东那些个黄泛区农场的收获也调用起来,凭收获的土豆、红薯数量,救助灾民的数量还能再增加约两百万左右。要是灾民再多的话,那我们就要向先生求援或者再向民众收购余粮了!”护卫军后勤部部长方允中说道。

    “虽然我们是为了救助灾民,但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民众收购余粮。这不仅会增加民众的恐慌心理,用先生的话说,还会导致货币供应的混乱,造成通货膨胀,是不足取的!”谷海川却另有意见,又接着说道,“从我们立足沂蒙以来,虽然也艰苦过一段时间,但大家都没饿过肚子。**的部队都能吃野菜打胜仗,我军为什么就不能勒下腰带?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护卫军全体以及各地政府工作人员每日的粮食供应缩减三分之一用于救灾!

    现在距离霜降还有两个来月,各地要动员民众抓紧时间多栽种一些萝卜、白菜、红薯之类的作物,还是能增加一些收获的。海军和空军在防范日军海上力量的同时,也可组织渔民加大在近海的渔业捕捞,以增加食物供应。至于先生向我局提供的空运,全部用来运送衣物、油料!

    此外,救助灾民不能光靠我们自身,还要发动控制区内数千万民众。通过宣传,让区内的民众也参与到救灾当中,由其主动捐助食品、衣物等。通过此举,不但能缓解我们面临的你难题,还能缓和、融洽外来灾民和区内民众之间的关系。”

    加上地方警备旅以及正在受训的新兵,护卫军上下现在有八十多万人。而民众党山东局现在掌握的冀、鲁、豫、苏、皖等一百三十三县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有数万之多。这些人每日省下三分之一的口粮至少也能再多救助四、五十万的灾民。

    但若是护卫军控制区内现有的四千多万民众也参与到救灾当中,哪怕每二十个人提供一个灾民生存所需的衣食,那也能把救助灾民的数量再提高两百多万!

    谷海川等人在为救灾挖空心思,赵振中在保持对护卫军关注的同时,注意力已投向了欧洲局势和山南林成楼、陈致远等人所报告的有关情况,以及即将由海外归来的唐明等人身上。

    !#

    

第十五章 :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实力急剧膨胀,欧洲的局势也便快速恶化。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4月16日,苏联外长在莫斯科接见英国大使,正式建议英、法两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

    苏联要求缔约国签订一项军事协定来使互助条约具有实效,还要求签字国对中欧和东欧所有认为自己受到德国威胁的国家做出担保。斯大林希望能使西方国家与苏联一道,遏制住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势头。但这一建议却没与得到张伯伦、达拉第的积极回应。

    虽然英法两国也派出代表前往莫斯科,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也先后同他们举行了十多次会谈,但谈判进展十分缓慢,到7月底时,英法两国代表在实质性问题上仍拒绝表态。

    7月29日,《真理报》发表文章,称英法同苏联进行的谈判毫无进展,并指责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不想同苏联结盟,也不准备制止希特勒。

    到了8月份,因英法两国的冷淡、推脱以及波兰政府拒绝苏军入境,英、法、苏三国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的谈判最终宣告破裂。

    英、法、苏三国缔约不成,希特勒却抓住机会向斯大林伸出了橄榄枝。德国以缔结苏德贸易协定为敲门砖,经过试探后打开了两国自希特勒上台后就因相互敌对而紧闭的大门。随后,在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关注下,双方迅速把原来的贸易协定替换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从8月15日晚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奉命进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开始算起,到8月23日晚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双方在短短八天时间里不但化敌为友,还由此进入了蜜月期!其中的交涉过程实在令人有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之感。

    6年多时间里一直是生死冤家的苏、德两国,竟突然闪电般的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这简直是耗子给猫当新娘般的疯狂!在一份题为《荒唐的伴侣》的讽刺苏德条约的漫画中,斯大林身披婚纱,希特勒身着燕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