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明朝-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章诱敌() 
薛青松一炮没开,一枪没动就夺回了抚顺城和抚顺关,不管怎么说,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很顺利地扼守住了被也先攻占的辽东北部防线。只是薛青松连气带窝火,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心有不甘,连夜就想出关追击也先。但是众将不敢再让薛青松违抗军令,在众将和叶三的一再劝阻下,薛青松无奈放弃了追击,只差人向巡抚行辕报捷,如实汇报战况,同时要求出关寻找战机,聚歼也先。

    叶三对如此战败也先不抱任何幻想,他太了解也先了。叶三考虑到也先自从控制了女真部落以后,连战连捷,和现在的状况相比反差太大。现在也先的战力连蒙古人临时组建的杂牌军都没打过,那么,前期是如何打败大明边墙守军的?难道又是老套路在诱敌?诱敌深入,然后聚而围歼,在有利的地形下,骑兵突袭,各个击破,是也先以少胜多常用的战法。现在还要这样,能起作用吗?薛青松绝对不会上当的。再说,许彬保守的战法,更不会下令薛青松出关追击。这样看来,也先的诱敌之计要落空了。

    通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叶三还是不放心,也先太狡猾,不能不防。在确定了自己判断正确后,叶三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给许彬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猜想,建议许彬慎重行事,不可出关追击也先,以免上当。可许彬只看了薛青松送来的捷报后,对叶三的书信只粗略地看了个大概,见不是告薛青松的状以后,就扔到了一边。心道一个曾被也先打怕的武将,现在又是靠和皇上是难兄难弟爬上高位的文官,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在危言耸听,能有什么真本事,要是有,这巡抚也不用本官来做了。

    许彬放弃了叶三的建议,召集将领官员讨论了一天的军情后,下了第一道命令。命令薛青松部多派细作斥候,『摸』清也先的去向和兵力部署。同时认为也先只有三四万人,而大明光薛青松部就有六万人,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正面接敌绝不会吃亏。遂下达第二道命令,命令薛青松部率主力出关,先占领苏子河一线,为后续大军『荡』平也先女真部做准备。许彬下第二道命令并不是因为明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才下达的,而是考虑到为聚歼也先,先期做的大量准备,耗时费力准备了那么久,动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结果一仗没打,朝廷给的银子不就打水漂了吗?这样浪费银子,不被弹劾才是怪事。为了自己的前程,这一仗是必须地。

    薛青松接到巡抚行辕的军令,顿时心花怒放,不计前嫌,在众将面前很隆重地夸奖了许彬一番,赞扬许彬有战略眼光。不等众将领悟明白军令的内容,就率军出关而去。一路急行军,第二天就到达了苏子河区域,不料天公不作美,竟下起小雨来。空气中『潮』湿起来,对明军使用火器大大不利,就是使用火炮也是很麻烦。薛青松只好停止前进,下令扎营。

    薛青松观察了一下苏子河一带的地形,发现除了河流就是山区,如果占据了制高点,近可守远可攻,是最理想的扎营所在。随即下令在苏子河岸边的山上修筑藩篱扎下营寨,准备雨停以后再拔营挺进。叶三对薛青松在山上扎营很不放心,这情形他太熟悉了,想当年和朱祁镇一起被也先挟持逃亡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情况出现,当时追击的石亨军就是利用也先在山上扎营,又有大雾,被石亨『射』得损兵折将,还拿石亨没折。今天也先诱敌成功,又在苏子河要上演他吃亏上当的老戏,这也太拿他叶三不当回事了。不行,根据老兵老烟枪的经验,雨停后会有大雾出现,这不是让他叶三也吃亏上当吗?

    叶三急忙骑马赶到薛青松的指挥车前:“薛将军,雨停后必有大雾出现,那时将对我军不利,一定要防备也先用箭羽攻击大营。”

    “叶大人所言极是,末将在扎营后,必会督促防备,广布暗哨,不让也先接近营寨。”薛青松看着空中飘下的雨幕说道。

    “将军既然知道也先会有后手,那为什么不先退回抚顺关驻防?等天气好了,再行出击?”

    “大人,我军已经出战,如果遇到点麻烦就回师,我手下的将领都会耻笑我薛青松胆小如鼠的,箭在弦不得不发啊大人。”薛青松言下之意有讽刺叶三胆小怕事的意思,叶三听得明白,也不能和薛青松计较:“将军可要防备也先在诱敌,现在地理环境对我军太不利,也先很可能在诱敌之后发起攻击,将军的军队可是大明的精锐,如果有所损失,对全局都有影响。”

    “朝廷供养末将率领的这支精锐部队就是为了打胜仗,大人善于治理一方,可能对兵事了解甚少,末将统兵在外,会随机应变,恕末将不能听从大人的话调头退兵的。”

    叶三想了想,薛青松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况且据自己所知,目前明军在辽东的所有军事行动还没吃过什么亏,打过什么败仗,叶三对历史的记载还是相信的。况且薛青松确实有统兵的经验,也知道也先在诱敌,多少也会防备也先偷袭,自己随军前也答应过薛青松不干涉他的军事行动,这时强辩也没什么道理,无奈之下还是放弃了坚持:“将军慎重,本官再不多言。”

    薛青松在山上扎下营寨后,确实如他所言,在营寨四周广布暗哨,又增派斥候四处打探,很是小心。可斥候出去没多久就回来禀报也先派兵在苏子河对岸修筑防御工事,薛青松一听就坐不住了,马上要出兵攻打。叶三急忙又劝阻道:“也先先在抚顺城外诈败蒙古杂牌军,又故意示弱放弃抚顺城关,诱敌之意明显。现在又在苏子河一线构筑工事,有诱敌深入之嫌,请将军三思。”

    薛青松沉『吟』了一会儿,这次倒是听从了叶三的意见,没有马上出兵,下令斥候再探,并亲自带领亲卫到苏子河一线视察,很仔细的探测了苏子河的水深,水浅的地方大军是否可以徒步涉水渡河。而叶三总感觉也先在不断地诱敌深入,寻求战机,目的就是想歼灭明军薛青松部主力。叶三对也先诱敌深入的想法根深蒂固,由于有这种想法,就会不断地寻找线索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的正确。和薛青松来到苏子河边,叶三在河边仔细的观察后,还真让他找到了蛛丝马迹。

第三百六十一章手脚() 
苏子河源于东南方,向北流入浑河薛青松站在岸边,叫手下在水浅的河道里骑马来回过河趟了几遍,河道各处都可以骑马渡过薛青松经过反复考察,放心了,用马鞭指着对岸:“都过来,看看对岸,那可是垂手可得的功劳啊现在连桥都不用架了,徒步涉水即可渡河”

    手下的将士都过来围在薛青松身边眺望着对岸,只有叶三还在水边转悠,薛青松见了,大声吆喝着:“叶大人,不要再看了,要回去了”叶三听见叫声,回头也叫薛青松:“薛将军,快过来瞧瞧,这水浅的地方是不久前才落下去的”等薛青松骑马来到河边,叶三指着河边『露』出水面很多的水草和淤泥:“将军请看,很明显本来河水的水位是在这个位置,现在又下了雨,水位应该上升才对,为什么这里不升反落了?以本官猜测,在苏子河上游肯定被人把流下的水堵住了,才造成水位下降谁能做这样的事?不问可知”

    薛青松下马低头一看,果然有问题,河水的水位下降了半人高:“叶大人真是细心人,幸亏被大人看出门道,令末将佩服啊”叶三甩了甩手上的水,爬上河岸:“本官一直怀疑也先节节败退有问题,这才多了个心眼儿,将军可派斥候到上游『摸』清楚再说,不然我军从此渡河,河水徒涨,那可大大不妙啊”

    薛青松很重视叶三现的情况,马上派出斥候到苏子河上游刺探情况可斥候沿河刺探了很久,走了很远,也没现有人故意堵水的异常情况,既然在上游那么远也没现什么端倪,可能是在远的地方改了河道,把苏子河的水分流了,可分流苏子河的水有什么意义呢?军情如此不明,只有再探,可再往上游走,就进入了也先控制的地盘,不可能再前行刺探了斥候虽然没有现什么异常,可从河边的水草和淤泥上是可以做出判断的,苏子河河水肯定被也先动过手脚了薛青松眼看着对岸也先的辅兵在修筑工事,那可是任他宰割的鱼腩啊杀死或俘虏都是大功,薛青松就像饿虎遇到了群羊,口水猛吞

    “就算也先在上游做了手脚,老子也要强渡苏子河也先做手脚的地点离浅水河道很远,就是放水也来不及,到时候短兵相接,还是要用实力说话,老子倒是很想看看也先能玩出什么花招”薛青松与众将商议,也先放水对明军威胁不大,遂下令在渡口加强戒备,亲自率领四万精锐渡河,留下两万大军驻守苏子河岸边山上的营寨,由副将耿万里指挥

    “我军有四万精锐渡河,就算也先用全部兵力来袭,鹿死谁手也要决战以后才可分晓,而我军还有两万后援,确保后勤补给,随时都可以架桥增援,怕他个鸟”

    叶三总感觉薛青松说的不靠谱,又开始表不同意见:“既然我们有兵力上的优势,为何要分兵行动?大忌啊既然我们知道也先在苏子河上动了手脚,为何还要给也先创造战机?”叶三此时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强加干涉,薛青松可是名正言顺的指挥主将,以自己的身份过于干涉军机,容易引起众将的反感再说,自己确实没有指挥过万人以上的大军作战,以前在京师指挥军队驻防京城,绝对不能和行军作战相提并论没有指挥过大兵团的实战,自己也吃不准现在的实际情况,建议过多只能被人耻笑只是叶三凭感觉实在忍不住要说,薛青松辩解了一番,就不再鸟叶三的建议,亲自率领四万精锐渡过了苏子河

    薛青松过河没多久,苏子河水开始暴涨,但是由于堵水的堤坝距离很远,并没有冲击到薛青松的军队,全都安全渡过了苏子河也先想水淹薛青松,确实有些难度叶三见到苏子河水高涨,便叫副将耿万里在苏子河上架桥,好接应薛青松当耿万里开始伐木架桥的时候,河东岸传来了炮声,说明薛青松攻击也先的战斗已经打响了耿万里现在已经顾不上河东岸的薛青松,按照叶三的意思连夜伐木,等天亮开始架桥

    第二天,天亮了,雨也停了,可山间的大雾却弥漫开来,尤其是在河边有水的地方,雾气浓,五步以外就看不见人影叶三见状,心道老兵的经验确实老道,果然灵验,雨后真的起大雾了于是叶三命人又把那几个老兵和老烟枪叫到自己的身边,以便随时听用叶三正盘数着怎么在大雾天架桥,突然营外哨骑来报,山下现大股也先的战兵,众人大惊,难道也先放水冲断他们与薛青松的联络不是为了袭击薛青松,而是为了他们?山上的众军大吃一惊,急忙停止伐木耿万里立刻下令全军戒备,固守营寨叶三千算万防,还是没有算准也先的动机,也先用兵果然精明,先诱敌深入,再分割敌军,不能相顾,然后各个击破现在又占了天时地利,对固守营寨的明军十分不利大雾中咫尺之间看不清人影,显然对大量装备弓箭的也先军有利反观明军,虽然兵力占优,装备精良,但是现在却处处被动弥漫开来的大雾,在山间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见马蹄声,喊杀声由远而近,在山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