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崛起-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听到这句话皱了皱眉,李肃之前那一番话已经在吕布心里留下了根刺,对丁原再称他为儿有些反感,不过吕布还是如实说道:“是孩儿幼时同乡来访。”

    “哼,但为父听闻那李肃乃董卓手下,今日还送金珠良驹于你,不知董卓有何居心?”丁原其实在吕布身边也有耳目,自然探听到李肃的一番说辞。

    吕布此时却心中大怒,本来李肃那番说辞就让吕布如鲠在喉,而丁原这时候的怀疑便如火上浇油,让吕布原本就摇摆不定杀心变得坚定。

    “不过是旧友送与孩儿的一番礼物,却与董卓无关。”

    丁原却是拍案而起:“还敢狡辩,那赤兔马乃是董卓坐骑,今却送之于你,汝瞒之不报,可有私意乎?”

    说罢,丁原恼怒之及,竟然抽出佩剑指向吕布。吕布也不是易于之人,避开丁原的长剑,同时抽出自己身上的佩剑,寒光一闪,丁原人头落地。

    致死丁原都没有想明白吕布竟然会杀他,原本他取出长剑不会是想吓唬吕布一下而已。

    看着丁原死不瞑目的头颅,吕布内心一阵慌乱,后来想起李肃所说的进身之礼,于是提起丁原的头颅走出营帐大喊:“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

    军士闻之散去大半,随后吕布带领剩余属下和丁原的人头找到李肃。李肃大喜,带吕布去见董卓。

    董卓见到丁原人头大喜,摆酒招待吕布,并说道:“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随后吕布拜董卓为义父,并州狼骑余下众人皆归西凉军所有。

    扫灭丁原后,董卓更加肆无忌惮,同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元永汉元年,便是历史上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而刘辩则被封为弘农王。

    没多久,董卓又鸠杀何太后,几乎杀尽何氏一族。

    随后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希望以此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

    吴郡,蔡府。

    “师傅,董卓奸贼,此去洛阳性命堪忧啊。”王绪没想到还是走到了这一步,董卓以蔡氏族人威胁,逼蔡邕不得不回洛阳任职。

    “唉,是非祸福自有天定,绪儿,为师这一去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琰儿,希望你能代为照顾。”蔡邕叹了口气,王绪其实早就说董卓狼子野心,可能会对蔡氏不利,但是这么大个家族,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王绪想到历史上董卓对蔡邕也是礼遇有加,蔡邕之死乃是之后王允加害罢了,那蔡邕此去也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且王绪一直没有公开和蔡邕的关系,所以之后就算加入联军讨董也不会像袁绍那样给蔡邕带来杀身之祸。

    伸手拉过蔡琰,摸了摸她的头,王绪开口说道:“琰儿如同我亲身妹妹一般,学生必定认真看护,不让她受到半点委屈。”

    “如此甚好,甚好,此去洛阳祸福难料,为师留了些书籍于你,皆是世间孤本,还望你妥善保存。为师去也,有机会洛阳再见。”蔡邕点点头,转身上了朝廷派来的马车,就此离去。

    蔡琰知道将长时间不能见到父亲,只能在王绪怀里泣不成声。

    蔡邕到达洛阳后,董卓果然对其礼遇有加,大加封赏,一月三次升他官职,拜为侍中。

    却说少帝被废后困于宫中,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董卓听闻此诗后,认为少帝有怨恨之心,必须处置而后快。于是李儒领武士十人入宫,用鸠酒将少帝毒杀,回报董卓后,董卓令人将其葬于城外。

    此后董卓更加飞扬跋扈,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经常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董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带着这些返回洛阳,还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王绪这时候早就将蔡琰安置在绪安城府中,让水芸水菲两姐妹代为照顾。然后让一万步兵,四千弓手,一千裂锋营和五百飞羽营搭船到了冰火岛。

    得到董卓废帝的消息后,王绪就准备好了伪诏,只等曹操刺董失败后立刻发出,抢在曹操之前取得讨董大义。

    一日早朝,董卓将一大臣拿下,杀害后命人煮熟,逼朝上其余大臣食其肉。王允等人无奈,只得从之。

    是夜,王允以寿宴为名请不少大臣入府聚会。宴上谈及董卓暴虐,众人抱头痛哭。

    这时候一人拍案而起说道:“你们只知道在这里哭泣,不如持刀杀了董卓。”

    “你是何人?”有人怒道。

    “曹操,曹孟德!”

    王允这时候也站了起来,怒道:“老夫未曾请你到来,你却偷入,来人,把他请出去。”

    曹操也是一声冷哼,转身走出了王府。

    夜里,王府后院,曹操和王允正在密谈。

    原来曹操被人请出去后,王府下人告诉他,王允今夜在王府后院等他。

    “司徒大人,今操委身于董卓身旁,只求有机会便一刀将其杀之。”曹操低声对着王允说到。

    王允闻之大悦,说道:“孟德大义,不知老夫可有何法能够相助于你。”

    “曾听闻司徒府上有一家传宝刀,名曰七星。操希望能借之,然后以献刀为名靠近董卓,然后伺机将其杀死。”曹操此时眼里也是杀气腾腾。

    “此计甚妙。孟德请跟我来。”王允说完后带着曹操进自己的书房。

    进入屋子后,王允取出宝刀递给曹操,然后说道:“此便是七星宝刀,乃老夫祖传,希望其能助孟德一臂之力。”

    曹操大喜,接过宝刀,对王允抱拳说道:“司徒大义,操必尽力而为,诛杀董贼!”

    几日后,曹操等到了机会,在董卓午休时靠近,谁知却在拔刀之时,宝刀发出了铿锵之声。声音虽然轻微,但依旧被董卓察觉,曹操急中生智,以献刀为名将宝刀递给了董卓。

    董卓接过来一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

    曹操见事不可违,立刻提出告退,董卓未加思量,准他离开。

    脱身后,曹操立刻逃出洛阳城,反应过来的董卓也对其发出了缉捕令。

    当曹操逃至中牟县时却被人抓获,但中牟县令陈宫却被曹操的大义所感动,辞官跟随他一起逃亡。

    半路上两人遇到曹操的叔父吕伯奢,被其邀请到家中休息。曹操疑心吕家有害己之意,手剑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而去。后发现是误会,立刻逃离,路上遇到吕伯奢,问其为何不吃酒就离开,曹操说有事得走。但是没走几步,曹操转身拔剑将吕伯奢刺死。

    陈宫大怒,斥之。

    然而曹操却说出了千古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忿然离去,曹操一个人回到了陈留,之后曹操利用在陈留的家财和陈留人卫兹的资助,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当曹操行刺董卓的消息传出后,王绪就叫使者把讨董矫诏传于天下诸侯,等到曹操准备组织人马的时候,王绪的矫诏也传到了他手里。

    矫诏传出后,天下诸侯纷纷响应,瀛州王绪的名声也为众人所熟知。袁绍得矫诏后,汇集文武,领兵三万离渤海意图和王绪会盟。

    此时王绪以程昱为军师,太史慈、典韦和郑秉为将,亲率一万步兵,四千弓手,四千骑射手,一千裂锋营和一千飞羽营共两万大军登陆徐州,然后集合徐州刺史陶谦的部队向陈留进发。

    这一年里瀛州和徐州交流最多,两州之间商业往来频繁,让徐州更加繁荣,就这一点让陶谦对瀛州有了不少好感。王绪和陶谦见面后,用不凡的谈吐和一手好字更是增进了陶谦对王绪的好感。 

第四十二章 关东联军会盟() 
随后王绪又发出讨董檄文,檄文曰:“绪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王绪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行奋武将军曹操。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当王绪到达陈留的时候,已经有六七家诸侯率兵到达。曹操做为地头蛇,也是宰牛杀马招待各位诸侯。

    “报!瀛州牧王绪带两万人马、徐州刺史陶谦带三万人马,前来会盟。”王绪等人还未走到盟军的营门就有人上前询问,通报身份后就有哨兵入营禀报。

    袁绍、曹操等人听到禀报后立刻带人出营迎接,众人出营后一看,发现陶谦那三万丹阳兵军容整齐,杀气凌厉。王绪那两万人马有四千骑兵,一万余步兵,还有一千人只是牵马而立,但也是队列整齐,无人交头接耳,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也是一直精兵。

    曹操看到这两支军队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他手下军队只是才征召而来,缺乏训练完全比不上这些训练有素的军队。

    众人见面后寒暄了几句,然后就进入了寨门。很多人都在打量王绪,一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一个诸侯,除了陶谦外没有人和他有过交流。

    谁也没想到还是他率先发出讨董矫诏,让天下人侧目,而且今日一见,众人发现他竟然十分年轻,真是难以置信。曹操和袁绍两人自然也在打量王绪,总觉得有些眼熟,但又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见过,毕竟去年做护卫长的王绪是有过化妆的。

    大部分诸侯还没有来齐,所以众人也就是吃肉喝酒,私底下交流一些感情。

    就在王绪刚刚安排好营寨住下后,就有人进来通报说曹操来访。王绪虽然奇怪曹操为什么回来,不过还是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叫人煮茶置酒,把曹操请了进来。

    王绪立于帐前,发现曹操只带了两名随从前来。

    “曹某冒昧来访,叨扰了。”曹操见到王绪后先行一礼。

    王绪回礼后说道:“贵客来访,何谈冒昧,曹公请。”

    入帐后,双方坐定,曹操的随从则是立于其身后。

    “不知曹公来访有何指教。”王绪摸不准曹操的意图,只能开门见山的问到。

    曹操哈哈一笑说道:“指教不敢,只是前来叙旧罢了。”

    “叙旧?绪今日与曹公初次见面,何来叙旧一说?”王绪心里一震,难道曹操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