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乌纱-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不过他自然明白,自己怎么可能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地方?

    张问想了想,说道:“我在浙江还有产业,等我到浙江之后,派人来帮助你。”

    绣姑神情复杂地看了张问一眼,眼神随即黯淡下去,或许她认为张问不愿意留下,找的借口而已。

    张问见状说道:“我说的是真的……我留下来做什么?我不会种地,在村子里,我什么也不会做。”

    绣姑抱着希望道:“没关系,我照顾你,我能下地干活,我能学做那些事,其实村子里缺少男人,许多女人都下地干活了。你留下来,我们家里有男人,我就能放心出门干活,别人就不会惦记着我、欺负我了,也没有人会风言风语。”

    张问怔怔地看着这个女人,她热爱生活,很认真地活着。

    绣姑看着张问的眼睛,说道:“我会照顾你,做最好吃的东西给你吃,缝厚实的衣服给你穿,晚上给你暖被窝,陪你说话,只要你留在这里,我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

    张问心下感动,说道:“你救了我的命,对我这么好,你的心意,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我可以学种地,学干活,但是我过不惯这样的日子,我必须得回浙江。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活着回去,然后派人来帮你,保证护你周全,让你衣食无忧的过下半辈子。”

    张问是真的被这个女人真挚的话给感动了,他坚定地说道:“我在浙江有产业,我的财产是你想象不到的,我保证你锦衣玉食,让许多人服侍你,你要什么我都设法找给你……”

    绣姑怔怔地看着张问,良久之后,她叹了一口气,低下头说道:“对不起,刚才我心里一急,不知羞耻地说些臊人的话,我犯傻了,我忘记了你是大户人家的人,我……”

    张问抓住她的手,“你看着我。”

    绣姑想缩手,但是张问抓得太紧,她缩了一下就没有坚持了,只让自己的手留在张问的手心里,她羞红了一张脸,抬起头看着张问的眼睛,张问的神情很坚定,她的神情很紧张。

    张问道:“你相信我,我张问决定要做的事,一定会做到。”

第113章 难耐() 
张问对绣姑说,相信我,我张问决定做的事情,一定做到。他的目光很坚定,绣姑的眼睛闪闪光,她很激动,她的削肩在微微颤动。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绣姑说道:“我……我相信你现在一定是认真的。”

    张问听她话里有话,便镇定地说道:“我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做事从来不会凭一时冲动,也很少感情用事,我现在很清醒,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因为你救过我的命,对我好,我应该那样做。”

    张问很认真,但是绣姑依然略微露出了一丝失望,张问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失望。

    或许她失望的是:张问说要对她好,是因为他的命是她救的,所以要报答她。

    绣姑渴望的是一种感情的、虚无的东西,兴许女人都是那样,把感情看得太重了。实际上,感情会变,只有张问说的直观理由最牢靠。这个理由不是感情。

    总得来说,张问虽然有点冷血,但还是一个比较靠得住的人,重承诺、有责任感、恩怨分明。张问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恩怨分明,表妹小绾对他好,他就把心全部给她;李如梓一家和自己有深仇大恨,他就卧薪尝胆,仇恨记在心头十年,非得让李家灭门才干休。

    其实一个人记住别人的好,记十年不容易,而记住别人的仇,记十年也不容易。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磨灭许多看似很重要的东西。

    两人说了会话,绣姑说要去李婶子家换点米和蕃薯,然后就出去了。张问一个人无聊地呆在家里,也不敢出门。

    绣姑出去没一会,张问就有些忍耐不住了,他实在太无聊,连一点能做的事都没有。张问可以忍耐起早贪黑,最忍耐不住的就是无聊和空虚。“这时候要是有一本书就好了,黄历也成啊。”张问左右走来走去,百无聊赖地喃喃自语。

    这样的人,可能在这种小乡村过日子吗?所以先前绣姑要张问留下来的时候,张问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门外总算响起了开锁的声音,应该是绣姑回来了,不过张问仍然拿起一根木柴,悄悄站到门后。陌生的环境让张问随时都保持的警惕。

    “嘎吱”一声,门开了,进来的人果然是绣姑。张问这才开口说道:“绣姑,你回来了呀。”

    绣姑吓了一大跳,看向张问道:“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吓我一跳。”

    张问扔掉木柴,没有回答。

    天色已经不早了,绣姑回来之后便忙里忙外张罗着喂小鸡小鸭,煮饭。张问站在厨房里,他见绣姑忙个不停,想帮点什么忙,因为现在两人是平等的关系,就像柳影怜说的……朋友,可他根本就插不上手,实际上张问什么都不会做,最简单的事他都不会。说起来有点可笑,连扫帚是怎么拿的他都不清楚。

    绣姑一边忙碌,一边还说说家常,比如她说:“老人说,富不丢书,穷不丢猪。我家本来也养着猪,但是为了白事,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后来也买不起猪,只好喂些鸡鸭。”

    张问只能静静地听她说这些家常,不过他觉得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张问很有兴趣地听着,正如他喜欢听街道上商贩的吆喝声一样。

    绣姑从锅里捞出一些圆滚滚的东西出来,递了一个给张问:“你吃一个试试,很甜的。”

    张问接了过来,咬了一口,果然又软又甜,他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吃过。”

    “蕃薯,是白莲教的人从吕宋(今菲律宾)那边带过来的,很好种长得快产量高,这些庄稼不择地,遭灾的时候,乡亲们就种蕃薯,还有番麦(玉米),就能熬过去。”绣姑一边说着,一边干活,她把煮熟的蕃薯放到盆里捣碎了,然后和谷糠和在一起,“家禽就喂这样的东西,蕃薯和谷糠便宜,省米,过两天我就把它们卖了。”

    张问一边吃着煮蕃薯,一边说道:“这东西偶尔吃一下挺好吃的,不过长年吃恐怕不行。”

    绣姑点点头道:“要是每顿都吃蕃薯这样的粗粮,涨肚但是没力气,牙容易黄。”

    张问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些玩意弄到我大明来,不一定全是好事!”

    绣姑疑惑道:“蕃薯和番麦比稻子产量高多了,还不择地,可以喂牲口啊,怎么不是好事?”

    张问沉声道:“如果百姓都吃这玩意度日,那我大明的子民都软怏怏的,是好事么?既然它们产量高又便宜,百姓被压榨到底线的时候,就只能常年吃这些东西。你不明白人的贪婪有多疯狂,只要百姓饿不死,肉食者就会往下继续压榨!你没见福建叛乱,这么多人响应,其根本原因就是百姓活不下去,这种时候上面总会被迫采取剿抚并用的措施,最终减少压榨,否则杀是杀不完的。”

    实际上,大明朝的问题,不是生产力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天灾的问题,它的主要问题是分配畸形过度。

    绣姑愣愣地看着张问,过了一会,她觉得张问说的东西很有道理,便说道:“没想到你锦衣玉食,心里还有贫苦百姓。”

    张问摇摇头道:“我也是压榨百姓的人之一,这个世道,只要有人什么也不做就能锦衣玉食,便会有人被压榨。但是肉食者既然享受了这些,就必须承担大局的责任,大家都是汉族,如果连自己种族都丝毫不在乎,那真的没话说了。”

    但贵族并不是都有张问这样的想法,很多人根本不在乎这个,这只是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

    绣姑做饭,然后和张问一起吃饭,两人一直交谈,很是谈得来。张问知道了绣姑不识字,但是这个女子很聪明,张问说的事,她都能听明白。

    绣姑很高兴,她的笑容明显多了,动作明显活泼了,她说,很久没有人和她说那么多话。

    到了晚上,就准备睡觉了,因为平常百姓是很节约的,晚上不睡要浪费灯油,所以都习惯早睡早起。而张问恰恰相反,他睡觉的时间都是在三更左右,而且刚刚睡了几天几夜,虽然精神不是很好,但是让他这么早睡,实在很难睡得着。

    入乡随俗,张问洗了脚,还是乖乖的准备睡觉,并没有表示异议。

    这时候有点尴尬,因为只有一间卧室和一张床。之前张问昏迷,绣姑为了照顾他,是打了地铺和张问同处一室,现在张问已经活蹦乱跳了,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就有点不妥。

    于是绣姑拿了席子和枕头,要去厨房睡,让张问睡床上。

    饶是张问脸皮比较厚,现在也有点挂不住,他说道:“还是我睡地铺算了,我不能让你一个女人睡地上。”

    绣姑笑道:“没关系,我说了会照顾你的哦。你身上有伤,地上太硬了。”

    张问正色道:“不行!”

    绣姑见张问一副很认真的样子,没有半点玩笑之意,她也不愿意和张问唱反调,惹人生气,想了想,便低声道:“那我们都睡床上吧,一人睡一头,就不用争了。又没人看见,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

    张问神色镇定道:“好吧。”

    张问脱了外衣睡觉,而绣娘穿着衣服和身上床,放下了蚊帐。天气还很炎热,晚上睡觉不用盖被子。

    绣娘吹灭了灯,睡在里面,贴着墙壁,很小心地不触碰到张问,矜持是大部分明朝女性的天性。张问躺在床上……他当然睡不着,如果一个人连续睡了几天几夜,好像没有多少睡意。

    窗外的夏虫叫个不停,让人心烦意乱,有田蛙的嘎嘎声,有蟋蟀的唧唧声,张问想着那些昆虫,希望能分散注意力。

    床的另外一头传来了绣姑沉重而缓长的呼吸,她大概已经睡熟了。她能够在张问旁边睡着,可见她已经完全信任了张问。

    张问轻轻叹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爬了起来。他下了床,走到厨房里,舀了一瓢凉水倒进盆里,然后拿毛巾洗了个冷水脸。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走回卧室,坐在一把藤椅上,本来没有睡意的他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第二天绣姑在厨房里铺了厚厚的一层稻草,上面放置凉席,之后张问就睡在那里。他在这里住了七八天,体力基本恢复;伤口虽然没有全好,但是已经结疤,已无大碍,况且是在左肩,影响不算太大。

    他准备离开这里了,呆得时间太长不安全,而且他心里还惦记着一堆的事。中午吃饭的时候,张问把这个心思给绣姑说了,准备晚上走,以免引起人的注意。

    绣姑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但是她没说什么,晚上还杀了一只鸡,炖鸡汤给张问喝,又准备了一大包干粮。

    到了三更天,张问背上包裹,让绣姑吹灭灯,说了两句告别的话,就准备走了。绣姑冷冷地点点头,绷着一张脸,什么也没说。张问走出门去,叹了一口气,他想自己一定很怀念自己,突然心里一阵闷痛,还有伤感……张问觉得自己有点变了。他摇摇头,向篱笆外面走去。

第114章 情意() 
张问奔走了一晚上,天亮之后,离邱家庄已经很远了。他专挑小路和偏僻的地方走,大方向向北,只要走下去,总会达到浙江地界。

    到了中午,吃了一点干粮,继续赶路,刚走没多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