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武松传-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宋与梁的关系非常微妙,既不建立邦交,也不打仗,只是对峙,两国之间也不往来。

    大金国无气大伤,回国休整,梁帝自认为目前没有将其一举吞并的能力,亦不发兵攻金。毕竟杀敌一万,自损八千,那是傻子才干的事。真要那样的话,梁金国力巨损,到时就不知道渔翁得利的会是谁了。

    大理国和高丽国皆是弱国,小国,见到昔日的盟友大梁此时已经成长到这般庞然大物,却仍能做到威而不霸,不仗势欺人,他们钦佩大梁,两国国君派来的使者更多了。

    以上诸国之中,皆不与大梁敌对,唯有那吐蕃国自恃武勇,仰仗陇右都护府盛产战马之优势,屡屡与大梁边军启衅。

    梁帝甫经大战,欲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前几次小打小闹,都没理他。

    怎奈这吐蕃国,一口料定大梁怕他,竟然给脸不要脸,在边境越闹越大,公然派兵五万,抢掠大梁边境!

    只有五万主力军,就敢如此猖狂!

    建业三年,公元5年十月,梁帝任萧嘉穗为主帅,卢俊义、林冲、呼延灼、关胜等人为副,太子武旭为监军,起大兵四十五万(其中有十五万是岳家军),战将一百五十四人,火炮一万架,出征吐蕃。

    岳飞、韩世忠这两位抗金大元帅,仍旧驻军梁金前线,防备金兵,不参加征吐蕃之战,只是拨出十五万岳家军,由牛皋、陆文龙二人统率,跟随萧大帅进入吐蕃作战。

    此番出师之盛,为大梁建立以来之最高峰,就连梁之宿敌大金国,亦从未享受过这种待遇。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此战打的异常顺利,萧大帅指挥得当,四十五凶狼,扑杀五万小羊,一举击垮了吐蕃国的主力边军。

    梁军万炮齐鸣,遍地开花,中者皆糜。吐蕃军惊叫而溃:“天神来也!天神来也!”

    历时半年,萧大帅率军夺回了北宋之故地陇右都护府,接济此地百姓,众汉人百姓见了梁军,齐呼万岁。萧大帅请旨为他们免税三年,信鸽很快回复:准奏!

    众百姓大悦,扶老携幼归梁。

    在战争形势已经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大理国皇帝段誉令大将高量成出兵十万相助。大理国从会川集结,经建昌郡袭击吐蕃国后方。

    吐蕃前后受敌,所有主力全被梁军牵制,后方已经处于无险的境地,大梁、大理同时夹攻,将吐蕃国的多弥平原大块切割,直接打通了从大梁到大理的路径,从此两国之间可以畅通无阻的从陆地行兵了。

    国际大事,说穿了,其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

    你厉害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就没人敢惹你,非但不敢欺负你,还主动巴结你,希望在你的羽翼下,得到一点甜头。以后你登高一呼,他立时响应,还主动帮你摇旗呐喊。

    而你要是软弱无能,他根本不会可怜你,更不会同情你,只会往死里欺负你。

    西辽和西夏这两个与吐蕃相邻的国家,此时见吐蕃战败,纷纷出兵责难,指责他们不应该无故违背道义,挑衅大梁国,这两国嘴上骂的痛快,手上也不闲着,分头抢掠吐蕃边境。

    建兴四年,吐蕃国主降诏,愿以割地为代价,求和。

    梁将马扩出使吐蕃国,义正辞严的批评了吐蕃无故兴兵的行为,并要求吐蕃归还陇右都护府,并割让多弥平原,作为大梁国战争经费的补偿。除此之外,大梁国仁慈,不再另罚金帛。

    吐蕃国主知道大梁国这么做,已经给自己这个战败国国主的面子,于是,他马上在和谈仪式上签字。

    至此,大梁国的国境,从水路直达暹罗,从陆地直通大理国。

    大理国皇帝段誉为了结好大梁国,主动把国内的建昌、会川、秀山这条路开辟成甬道,专供大梁国将士自由过境。

    如此一来,大梁国便可借助其盟友大理国的国境,直接从陆地到达暹罗。

    作为回报,梁帝赏赐大理国黄金一万两,粮食五百万石。两国友谊,日久弥坚。

    月神镰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23章 障壁,界限,尊卑() 
月神镰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水浒武松传最新章节!

    打垮了大金,又大败吐蕃,大梁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太子在此次战役中,坐享统领之功,与萧嘉穗配合的处处合缝,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不给萧嘉穗帮倒忙,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能很好的协助萧嘉穗完成。

    回国后,太子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储位更加稳固了。

    他知道萧大帅是难得的大才,以太子之尊,竟然能够为人谦退,对萧大帅执以师礼,殊为难得,萧大帅对他赞赏有加,每遇太子不解之处,对他的询问知无不言。

    梁帝没有主动提出让萧大帅做太子的老师,萧大帅亦不主动申请。二人就这样做起了有实无名的师徒。

    回国路上的一次单独晚宴中,太子想高歌载舞,奏凯旋乐而归,以此事询问萧大帅闹意见。萧大帅沉闷不言。太子奇道:“大帅,我问你话,你为何不答?”

    萧大帅敛容道:“国家有殿下这样的仁义储君,本是万民之福,臣心里高兴之极。只是太子非要自寻死路,臣为太子担忧,故而一时语塞,未能有所答。”

    太子对萧大帅的本事早有耳闻,知他是当世绝顶高人,于是迅速起身,鞠躬致拜:“武旭资质凡庸,诚心请大帅赐教!”

    萧大帅道:“我说太子啊,你到底是年轻,思虑的少啊!隋太子在炀帝面前逞功,结果被炀帝废掉,唐藩王李恪智挫颉利可汗,抢了太子李承乾和皇帝李世民的风头,最后结局多惨?往日历历在目,岂可不以史为鉴?皇上令你监军,是要替你铺路,功成之后,须知有多少人嫉妒你?你理应归功于皇上,你怎么敢抢皇上的风头啊?这岂不是取死之道?”

    太子听了,后背汗如雨下:“多谢先生教诲!”

    萧大帅道:“你要知道,朝堂之上,最难坐的就是太子之位!不能干,不行,皇上肯定要废你,太能干更不行,那样死的更快!自古以来,有多少太子倒在这个位子上,被自己的老爹亲手玩残?太子殿下,臣一心为社稷,今天这话,出了这个门,咱俩最好永远也别再提起。”

    太子道:“天幸有先生教我。那咱们先令人露布告捷,然后兵马撤回,一切照旧,回宫陛见后,我就说儿臣不敢贪功,全托父皇洪福,如何?”

    萧大帅笑道:“太子聪明过人,大梁有福了。”

    回到汴京,太子只字不言功,无数人请他喝庆功酒,他一概推辞,尾巴夹的比谁都紧。梁帝嘴上不说,心下却大喜,认为太子功成不居,公心为国,并且不结党。

    转眼到了梁帝寿辰,各地官员提前赶到汴京来庆贺,实在走不开的,就派人来贺。远在暹罗的李俊也来了。当然,梁帝的至亲,清河县知县,兄长武植也来了。

    早在梁山之时,武松虽是梁山之主,但那时他和属下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主仆关系淡些,兄弟之情更多些。

    但他登上皇位之后,一切都变了,他成了高高在上的九鼎至尊,坐拥生杀大权,时迁等人再也不敢叫他哥哥了,武大郎再也不敢叫他兄弟了,卢俊义、林冲再也不敢称他为师弟了。这些和武松关系最近的人,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在朝堂上,见了武松都毕恭毕敬的叫声“陛下”。

    寿宴开始,群臣上殿,静侯梁帝升座。梁帝从侧殿行至龙椅上,端正坐下,群臣山呼万岁。

    大宴开席,众人想着如今大梁国的基业已经这般广大,顿觉豪气冲天,开怀畅饮。

    梁帝令太子和诸子一齐给武大郎磕头,行后辈礼。

    众人齐呼伯父,磕了三个头。

    在大梁诸臣之中,武大郎几乎没有任何战功,然而却从始至终都是梁帝最为器重的人。

    当年要是没有他的养育之恩,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梁帝智慧卓绝,他绝不允许他手下的官员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形,是以私底下再怎么厚爱他的哥哥,也绝不给他封高官。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他做过小县的知县,再派上几个正人君子匡正他,协助他,这些来年,他兢兢业业,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武大郎天性善良,从不虐民,老百姓非常爱戴他。

    他看着弟弟有这般成就,看着太子年纪轻轻有这般出息,他打心眼里高兴。太子小的时候,武大郎天天抱着他,亲他的小嘴蛋,爱他胜过自己的孩子。

    己有八分醉意的武大郎问了他兄弟一个问题:“皇上,你为何给其它皇子封王,却唯独不给太子封王呢?”

    梁帝笑道:“以后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岂止一王?”

    太子面色如常,毫无狂喜之太态。

    武大郎心道:“你小子喜怒不形于色,年纪轻轻就己有这般心机,难怪你爹这么爱你。”

    寿宴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结束,文武百官退散,梁帝屏退所有人,只留下其兄长武大郎一人,与他亲切交谈,晚上与他同睡。

    武大郎死活不同意,梁帝强之,他跪在地上不起来,还是不肯。

    梁帝只好作罢,任他去外面睡。

    当晚,贵妃琼英侍寝。

    第二天,梁帝仍然舍不得放武大郎走,再次把他请进宫来,务必要他盘桓几日。

    武大郎诚惶诚恐的跪在武松脚下,口称敬谢皇恩。

    “皇兄,知县这个差事,可是一县之内的最高政务官,上任这么多年,感觉劳累吗?”梁帝问道。

    “臣本无此才德,多亏陛下破格拨擢,臣方能忝居此位,陛下为臣选拨了许多精通文墨之人协助臣,臣并不觉得劳累。”武大郎恭敬道。

    “朕听人说,皇兄恪尽职守,忙碌政事,有时忙的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皇兄如此操劳政事,朕心下甚慰,然皇兄的身体要紧,不要太过劳累,须多注意休息啊!你可不能刚上任几年,就给朕累倒了啊!虽说君臣有别,但皇兄到底是朕最亲密的人啊!”梁帝拉住武大郎手,激动道。

    “陛下!”武大郎强忍着即将流出的泪水,道:“臣得陛下如此宠幸,若不能胜任知县一职,岂不是丢尽了陛下的脸?臣生性愚钝,但臣并无奸恶之心,臣相信只要每天勤习政事,定会勤能补拙,为陛下效忠贞之职!”

第224章 有原谅的时候,就有不原谅的时候() 
最快更新水浒武松传最新章节!

    梁帝舍不得兄长,留他在京城待了十天,方准他回去。

    在这十天内,梁军镇守大将关胜、呼延灼从淮西传来好消息,淮西割剧势力的匪首王庆不肯归降大梁,依据山崄负隅顽抗,更兼残虐士卒,将士离心。李助和其侄子李懹发动政变,杀了王庆,事泄,这对叔侄又被王庆的数千亲信围攻而死。搏斗中,柳元、潘忠、上官义等大将在重伤李助之后,皆死在李助剑下。这位一心想要另寻宝剑,找萧大帅报仇的金剑先生,就此了帐,与他的手下们结伴去了黄泉路。

    关胜和呼延灼接到石秀发来的机密情报,立刻挥兵攻入山林,淮西余众粮草不敷,走投无路,皆降。这个在宋金两国眼皮底下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