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要做事,得有人啊。

    关彝在二月一日被任命为大司马后,当天下午立即颁布了五条大司马令。

    任命马过为大司马府留府长史(第一副总理,关彝不在成都的时候自动升格为代总理)。

    任命霍弋之子霍在为随军长史(第二副总理,关彝出征或下基层的时候跟随总理出行)。

    任命牵弘为骁骑从事(骑兵总管,负责组建、训练全国新增的骑兵)。

    任命王颀为兴业从事(大司马府主管经济的部门,主要和糜照的大司农衙门对接)。

    任命田续为大司马府记室(总理办公厅主任)。

    在发布了这五道人事命令后,关彝又连续发布了九道征辟令。征召郤正、吕雅、常忌、杜轸、李骧、诸葛京、马义、毛炅、杨稷等九人,进入大司马府任职。

    消息传出,举朝哗然。

    征辟,乃是具有开府权利的官员直接给某某人发出通知:我开府了,我觉得你很不错,来不来我府里上班啊?

    这种事情,从两汉以来,古已有之。所以关彝发出征辟令不算什么——你的亲信全都下到地方去了,你肯定是要征辟的嘛。

    但是让蜀汉的官员们惊讶的是,这九个人中,除了吕乂之子吕雅祖籍荆州南阳,诸葛亮的次孙诸葛京祖籍徐州琅琊,郤正祖籍河南偃师外。其他六个人,全都是益州本土人士!

    这是蜀汉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要知道,蜀汉建国快四十三年了,前面三位取得开府权利的权臣,诸葛亮、蒋琬、费祎,其府里的官员,无一不是以荆州人为主。益州人是有的,但往往是点缀。

    可是这关彝……居然引入了这么多的益州人。再加上复兴社里外出知郡的益州人陈寿、李密,以及破天荒的以益州人的身份出任兵团司令官的罗宪。还有张遵征辟的何攀,赵毅征辟的文立……这,益州人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么?

    多少年了啊,我们益州人从来都只是蜀汉这个外来政权的点缀,别说兵团司令官了,就是郡守都难得一见!至于在朝廷里,三大权臣时代就不说了,就说费祎之后恢复了权力的尚书台吧,有一个益州人吗?没有!一个都没有!(这个是矫情,蜀汉的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就是巴西郡人。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也是巴西郡人。但是这两位一方面出自益州平民家庭,不是世家分子。另一方面是这两位是坚定的北伐派。而罗宪的出身和马忠、王平不同。罗家是益州大族,在历史的本位面,西晋时代的罗家就是益州的土皇帝。)

    所以当关彝的这九道征辟令一出,整个益州世家无疑集体打了一针鸡血!

    “大司马,您这样做。不怕东州派和荆州派的老人们不满吗?”

    “诶,伯耀兄,跟我说话,请不要用敬语。我不想大家的身份变了,交情却没有了。”

    “诺!多谢贤弟顾念旧情。不过以后在人前的时候,照还是要对你用敬称的。”

    “这是当然,不过现在就咱们俩,说话请随意一些。”

    “嗯,贤弟啊,还是那个问题,这么大批量的引入益州人。真的好么?需知,樊长元的公子也未出仕,宗德艳的三个孙子也没有官职,还有阎文平的遗孤……”

    哎,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啊。但是,作为无根之木的荆州派和东州派,真的后继无人了啊!

    就说荆州派吧,跟随刘备入蜀的第一代那真个个都是人杰:庞统、黄忠、魏延、马良、马谡、蒋琬、董和、霍峻……人才不要太多好不好?

    但是你要知道,这些人,是荆襄九郡近两百万人口中的精华。在两百万人里找这么一批人杰出来,虽然不容易,但也不太难。

    而当关羽丢掉了荆州,进入了益州的荆州派们,就成了无根之木。他们失去了荆襄大地持续不断提供的营养。只能以自身家族的传承来培育人才。于是,原先选材范围为几百万人的荆州派,一下子其选材范围被缩小到了几百千把人,这当然会导致人才的青黄不接。

    而且让人无奈的是,为了维持蜀汉政权不被益州世家化,蜀汉政府不得不坚持荆州第一的政治原则。固执的在荆州出身的人中选拔重要岗位的政府官员。这就导致蜀汉一方面大量才华横溢的益州本地人得不到公平出仕的机会而怨声载道。一方面是荆州派越来越不能提供优秀的人才治理国家。由此导致蜀汉的管理体系越来越紊乱,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

    所以关彝不得不在成为蜀汉的执政后,废弃了荆州第一的这一铁律,从益州人中选拨大量的官员充实自己的大司马府。

    应该说,益州本地族群被压制了四十多年,还是积累了很多人才的。关彝这次征召的九个人,都是被史实证明非常优秀的人才。

    先是三个非益州人。

    吕雅,字仲乐。荆州南阳人。前蜀汉尚书令吕乂的次子。其长兄吕辰,现在是成都县令。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亡国后,吕雅出仕西晋,声名卓著。陈寿对其的评价是:清(清正)厉(办事干练)有文才。

    诸葛京,字行宗。徐州琅琊人。前蜀汉丞相诸葛亮次孙,这一年才十六岁。诸葛瞻父子战死于绵竹后,这是诸葛亮唯一的直系血脉后人。所以虽说此人年纪还太小,但这块牌子必须打出来!在历史的本位面,此人在蜀汉亡国后出仕西晋,做到了江州刺史。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此人祖籍虽然是河南,但其祖父在刘焉之前就担任益州刺史。后来他祖父死在任上,他这一支就留在了益州。可以说,他比刘焉入蜀都早,其实就是益州人。而且关彝知道,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灭亡后,如果不是他,刘禅绝不能善终。这是一个品行如其名的正人君子。

    接下来是六个益州人。

    常忌,字茂通。益州蜀郡人。其父常闳,曾经做过蜀汉的广汉县令。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亡国后常忌出仕西晋,主要是做地方官。他做地方官做到什么程度呢?海瑞的程度——哪个地方的世家大族贪官污吏听说他要来本地上任了,那真是比死了老爹还难受!

    杜轸,字超宗。成都人。现在的职位是雒城县令。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灭亡后出仕晋朝。担任西晋九品中正制里最核心的职务:大州正——这一州之地的所有士子,其品行的评定,仕途的起点和前途,全在他一念之间。

    李骧,字叔龙。梓潼郡涪县人。这个人在后世的评价与陈寿、杜轸同级。而且,他还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数学家!

    马义,字躬行。巴西人。蜀汉名将马忠之孙。在历史本位面,蜀汉亡国后,他出仕西晋,担任建宁太守。任职期间,即便是发生了八王之乱,但建宁依然安宁。

    毛炅,字孟明。云南建宁人。这是一个真正的猛男。在历史本位面上,此人在蜀汉存续期间被埋没。西晋初期出任叛离东吴归降西晋的交趾郡太守。孙皓第一次派了一支军队来攻击他,他把人家打了个全军覆没。第二次孙皓派了三支军队一起进攻,他坚守到城内粮食吃尽,全城军民饿死近半都让吴军无计可施。后来因为部将背叛,城破被俘。宁死不降,最后惨遭破腹杀害。

    杨稷,字宁国。益州犍为人。在历史本位面,蜀汉期间被埋没,西晋年间任交州刺史。和毛炅一起守城抵抗吴军。城破后英勇就义……

    谁说蜀汉后期人才少?人才何其多也!只不过,由于那变态的荆州第一的铁律,让这些优秀的本土人才得不到发挥罢了。而在关彝这样的穿越者看来,最多五年,他就要发动蜀汉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北伐,一旦北伐取得成功——拿下凉州、雍州。那么,益州人自然就不会独大。而在这个时候看起来吸纳了过多益州人的幕府,自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没错,这就是穿越者的自信!

第一六零章 权力的游戏(四)() 
炎兴二年二月十五,距离成都最远的毛炅到达成都。至此,关彝的幕府班子搭建完成。

    然后关彝根本不给毛炅接风洗宴的时间,直接召开了关氏大司马府第一次工作会议。

    “诸位能够响应关彝的征辟,足感盛情,关彝在此拜谢诸位。”

    “不敢,能得到威震华夏的大司马征辟,是我等的荣幸。”

    “各位,关彝做事,从来只重实务,不图虚名。所以客气的话不讲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首先,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嗯,本官关彝,字子丰……本府的留府长史马过马改之现在还在巴东郡与东吴交涉俘虏置换的事情,未能回来。而这一位则是大司农糜照糜伯耀,他虽然不是大司马府上的人,但今天的会议与他有关。因此彝请他列席。接下来,方伯……”

    “喏!大司马,诸位同僚。在下霍在,字方伯。现在印瘴痪哟笏韭砀婢な芬恢啊H绺魑凰腋改耸亲蠼羯芟取K栽诔鍪舜笏韭碇埃炒游醋龉酌窆伲参丛炀髡健K砸院蠡挂胫钗煌挪涣叽徒蹋 

    “呃,诸位同僚,在下牵弘,字仲远。如各位所知,在下是个曹魏,啊,不,是个伪魏的降将……”

    在众人的自我介绍完毕后,关彝说道:“承蒙陛下信任,准许关彝开府治事。本官深感责任重大,自接任以来,真真是寝食难安。因为诸位以后都是大司马府的主要官员,所以本官需要给诸位说说本官近几年的打算。”

    “本官计划,未来五年之内,我大汉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只要伪魏或东吴不来犯我,我大汉五年内不得北伐!”

    关彝此言一出,其他人还没什么,几个益州籍的官员,特别是出身益州大族的杜轸、李骧、杨稷等人纷纷起身:“明公爱惜百姓,益州之福也。”

    哎,还是益州之福而不是大汉之福么?算了,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慢慢来吧。

    “现在,司马昭已经封王了。伪魏的国祚其实和司马昭的寿命已经几乎等同。只要司马昭一死,伪魏必然被晋所取代。从这次司马昭即使是在遭遇空前大败的情况下也要强行上位来看,这老贼的寿命也没有多久了。所以,不出五年,伪魏必亡。那时候,新兴的晋国也急需稳定。所以短时间内,我大汉没有外敌大举进犯的隐忧。”

    “明公所言极是。”

    “所以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理顺大汉内部的民事、兵事。本官也要先说明一下,本官是坚定支持北伐的。但本官认为,北伐可行,但不可滥行。所以以后由本官亲自主持的北伐,次数绝不会多。若是一次成功当然最好,即便不能一次成功,本官也在此承诺,以后只要本官执政,大汉的北伐,每五年最多一次!”

    还是要北伐么?不过还好,五年一次,不像姜维那样五年八次。算啦,这些荆州人(元从派还是习惯性的被认为是荆州人)要北伐是阻止不了的,只要节制点就好哪。

    “为了以后北伐能够一举成功,所以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必须要积累足够的钱粮、士兵、甲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要勤修内政,改善民生。这就是未来诸位的工作。为了诸位将来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所以本官对各位的任职有了一点想法。”

    当然,关彝现在是什么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