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典军所言何人?”

    “大皇帝之长孙,先太子之庶长子,现乌程侯孙皓孙元宗!”

    “此人我等实不了解,可与那位先人相类比?”

    “呵呵呵,依我之见,我大吴历代先人,只有长沙桓王(孙策)才能与之类比!”

    “什么?!居然可比长沙桓王!”

    可以说,虽然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但在这个国家里,最具声望,最有传奇色彩的,肯定是二十岁渡江,只花了五年时间就疾风暴雨般扫平江东的孙策孙伯符了。所以当万彧说孙皓可比孙策的时候,濮阳兴和张布的嘴里,都可以塞下一个鸡蛋。

    东吴已经建国三十多年了,有识之士都很清楚,这个国家正在逐渐的腐烂、发臭。谁都希望有一个如同孙策一般的少年英雄出来带领他们,再次走向辉煌。但是三十多年来,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人将他与孙策发生联系。

    “两位,对于今天的太子来说,这个皇位本来就是他的。现在群臣反对,两位就算费尽千辛万苦将太子扶上宝座。太子会感激你们吗?待得太子年长,他必然会提拔自己的近侍来取代两位最近两年,大行皇帝可是派了不少人到太子身边啊。到时候两位要是运气好,倒是可以安然荣养。要是运气不好,被新的权臣所嫉恨,呵呵至于乌程侯就不一样了,若不是两位点头,他这辈子想都不要想这皇位!所以乌程侯登位后,必然对两位感恩戴德!而且乌程侯这些年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班底。他进了建业,还不是要依赖两位才能掌控这个国家。所以,这何去何从,还用再游移不定吗?”

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 
西元264年八月初一,孙皓一行在东吴朝廷派来的解烦军护卫下,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建业城。

    说起来,在钟会初次见到孙皓的时候,孙皓说什么除了万彧、王诚就无人陪伴的话,那其实是一种自谦。

    这一路行来,孙皓的队伍里,人其实还是不少的。

    当年孙峻诛杀诸葛恪时,给诸葛恪安插的一个主要罪名就是:诸葛恪阴谋扶持废太子孙和上位,以此废黜当时的皇帝孙亮。也因此才得到了孙亮的支持。那么,在夷灭诸葛恪三族后,为了永绝后患,当然也要把废太子孙和给杀掉——因为,孙和正妻张氏的表哥就是诸葛恪。南鲁党争里,如果说陆逊是太子党的精神领袖,那么诸葛恪则是实质领袖。

    孙和被赐死时,其正妻张氏也殉情自杀。二老婆何氏说:大家都死了,谁来抚养五个孩子呢?于是活了下来,艰难的把孙皓和他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拉扯成人。所以,在这支队伍里,何氏的地位是最高的。

    何氏之下,是孙皓三个弟弟:孙德、孙谦、孙俊(和东吴前前任权臣孙峻同音不同字)。孙皓今年也不过二十二岁,他的三个弟弟当然也都还没有加冠。而那位孙妹妹,年纪就更小了。

    几个姓孙的之外,还有一位女主人。孙皓的正妻滕芳兰。此女的父亲是滕牧,滕牧的族兄叫滕胤——滕胤是当年孙权驾崩时指定的四位顾命大臣之末(前三位是诸葛恪、孙峻、吕据)。

    滕家祖籍青州北海郡,早年为躲避黄巾之乱而南渡江东。滕家的祖上先是出仕刘繇,然后出仕孙权。到了孙权晚年,随着江东士族的力量越来越强,孙权进一步重用淮泗派和南渡派。由此滕胤的官位飞速上升,最后居于顾命大臣之列。

    滕胤当年坐看诸葛恪被孙峻夷灭三族而不发一声,后来也被孙峻给干掉了,滕家就此衰败。但是滕家的关系网极其复杂:滕胤和诸葛恪(南渡士人派)是儿女亲家,和吕据(吕范的儿子,淮泗派)是连襟。所以因为滕家的关系,南渡派和淮泗派都是天然的孙皓支持者。

    当然,说到南渡,这会儿和孙皓同座一辆马车的钟会,也算是南渡士人吧。

    “士季果然妙算。说真的,当初第一次见到士季,士季说我迟早要登上大吴皇位,我都认为那是无妄之词”

    “请陛下注意自己的称呼。您应该自称朕。”

    “哈哈哈哈哈士季呀,什么东西,没有切实的吃到肚子里,那就不是自己的。再说了,就算吃到肚子里去了,要是照看不好,还是会被别人剖腹给拿出来的。”

    “居安思危,如此大喜之日还不忘警惕四周。陛下,您和司马公真的很像。”

    “嗯士季以前是天天和司马公在一起的。你说像那就真的像了。哎,真想见见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啊。不过说真的啊士季,以前僻处乌程的时候呢,我心中确实有过若是大吴交到我手里,我一定要重现桓王时期弥漫于江东的那股英雄气之类的想法。可是现在哎,从收到消息那天开始,我已经两天睡不着觉了”

    “这么大一个国家,一下子去把他扛起来。谁都觉得难做吧。可是陛下,您毕竟是有天纵之资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像长沙桓王的人。您都做不好的话,谁能比您做得更好呢?”

    “哈哈哈哈和士季聊天真是愉快。可是士季啊,长沙桓王之英烈虽然无人能匹。但他一个人也成不了事啊。”

    “陛下说的有理。桓王能够以孤弱之军,冲冠之龄迅速的在江东打下一片基业。除了他本人骁勇善战,雅量高致外。也因为他有诸多英雄豪杰相助!”

    “那么士季,你认为,在当年桓王肇建基业的时候,最重要的都是那几位呢?”

    “嗯,昔年桓王征讨江东时,感佩于桓王的英雄之气,衷心追随的英雄豪杰何其多也!不过,会认为,在诸多英杰中,周公瑾、张子布、程德谋、吕子衡、太史子义五人。对于桓王是最为重要的。”

    “”在静静的思索了一会后,孙皓笑了起来:“士季,谁是我的周瑜?张昭?程普?吕范?太史慈?”

    “陛下这是在考校我啊。钟会刚来江东不足四月,对江表风华还不是很了解啊也罢,请为陛下试言之:周公瑾乃是不世出的杰出统帅,当今江东,唯有陆抗陆幼节稍具其行。程德谋初从武烈皇帝(孙坚),后又辅助长沙桓王。这样的老臣,乃是国之柱石!今日之世,唯丁奉丁承渊可以担之。吕子衡乃是桓王亲信,诸多桓王不方便做的事情,都是由其出面勾连。这样的人物,陛下早已经有了。”

    “呵呵,万彧万文彬。”

    “然也。至于太史子义,其人乃是降将,被桓王之英武豪迈所折服。后来为桓王做了很大贡献。这样的人物,钟会印站又

    “诶,以士季之才,岂是一个太史慈可以比拟的。那么,朕的张子布在哪里呢?”

    “嘶陛下这话还真问到我了呢。呃,前丞相陆伯言之侄,陆凯陆敬风忠贞果敢、善于理民,加之又清廉正直。有张子布之姿。”

    “哈哈哈哈哈士季果然不愧是在魏国那样的大国里都能出类拔萃的人杰。这才来我大吴不过几个月,品评人物已经极为精准了。尔等五人,正是我将来治国的倚仗!”

    “臣敢不为陛下竭尽死力!”

    “那么,士季,我们马上就要到建业了。你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岂敢教导陛下。不过臣说一点建议吧。”

    “请士季直言无妨。”

    “第一,陛下到了建业。先去拜朱太后。”

    所谓朱太后,就是孙休的正妻。人家的几个儿子没能登上皇位现在一肚子的火呢。孙皓去拜见人家肯定没有好脸色。可是这是礼法所要求的。必须要去做。

    所以,虽然钟会说出这条建议的时候,孙皓眼里明显的露出一丝不快,但还是重重的点了头:“善!我以子侄之礼朝其跪拜!”

    “正该如此。陛下,这第二呢,封大行皇帝的四位儿子为王。并让他们马上到各自的封地就国。”

    “善!此法甚妙!可行之!那么第三呢?”

    “第三,封陛下的三位弟弟为侯爵,以此显示谦逊。”

    “呃哎,可怜我那几个弟弟这些年跟着我吃了那么多苦头。我还想登基之后让他们做王呢。好吧,依你!”

    “多谢陛下体谅。那么第四,厚赏濮阳兴、张布二人,为其加官进爵。”

    “啧啧啧,这两个废物。执掌国政六七年,把我大吴搞得乌烟瘴气。凭什么?”

    “不凭什么,只是需要这两位暂时顶在台上,为陛下切实抓住这个国家争取时间。若是这两位够聪明,识时务的话。就应该在陛下立住跟脚后主动辞官,回家养老。”

    “呵呵呵,士季呀。这两位还以为若不是他们,我这个乌程侯根本没有机会登临大宝吧?所以,若是这两个家伙不识时务呢?”

    “呃,陛下,那就只有让他们去追随大行皇帝了。”

    “哈哈哈哈哈士季所言,我心有戚戚哉。哼!我父亲本来就是太子,若不是孙霸那个狗贼不知好歹,一心想要豁取他根本拿不到的东西。父亲早在十几年前就是大吴皇帝了。这个皇位,本就是我家的。关濮阳兴、张布那两个废物何事?若是知情识趣,我也不介意让他们在良田美宅里终老,若是不知好歹,呵呵,确实是要请他们去见大行皇帝的。嗯,士季,还有吗?”

    “有的,陛下。作为君主,必须要抓紧国家的军队。大吴的军队虽有二十多万,但最精锐的无非无难、解烦两部。只要让无难督和解烦督甘心追随,陛下之位,就可稳如泰山。”

    “那么,如何能让周处和沈莹对我心悦诚服呢?”

    “此事易尔。陛下,周、沈两家,虽然是吴郡的大族。但其祖上并没有做过什么高官,也没有出过什么名士。和江东的顾陆朱张等世家大族比起来,这两家的家世很低,而且因为是以武艺和从军传家,所以很受江东士族鄙视。陛下登位后,一面赐下宫中书籍给这两家,告知天下这两家也是诗书传家。另一方面,拆分吴郡为三,把那些高门大户留在吴郡,让这两家在新成立的两郡中成为第一世家。如此,周、沈两家还不对陛下死心塌地?”

    “哈哈哈哈,我有士季,犹如高祖之有子房也!”

    西元264年,东吴永安七年八月初三,孙皓在建业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的同时,改元元兴。任命施绩、丁奉为左右大司马(东吴最高武职),加封丞相濮阳兴的采邑。拜左将军张布为骠骑将军,并加封其采邑。同时封孙休的四个儿子为王。拜征北将军陆凯为镇西大将军、荆州牧,驻节江陵。拜镇军将军陆抗为镇军大将军,同样驻节江陵(两个姓陆的吴郡人都去了荆州,一个管民、一个管军。西陵土皇帝步家的日子难过了)。拜万彧为散骑常侍,负责内廷机密。拜钟会为尚书仆射,在尚书台协助丞相濮阳兴处理国政。钟会侄子钟邕,被拜为殿前督——宫廷侍卫长。

    当成都的关彝收到以上消息的时候,很是畅快的笑了:东吴终于有了一个能折腾的皇帝哪。司马昭,现在你的东线和中线也不太平哪!这孙皓有没有孙策的才能不好说,但他的性格,真的是桓王再生啊!

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 
“咚!咚!咚!”额头重击地面的声音不断的响起,无论周围的人如何出声相劝,都不能阻止磕头之人极为激动的情感。

    “不孝子姜维!拜见母亲大人!一别三十六年矣!孩儿不孝,累母亲大人孤苦卅年,孩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