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不得已退出这里。而一旦曹魏退出了陇西,凉州自然就会脱离曹魏的统治(河西走廊是很狭窄的,陇西一丢,河西走廊的门户就没有了,凉州就会和中原失去联系)。那时候就是蜀汉的外交官们上场的时间了。

    可以说,诸葛亮和姜维心里都很清楚,以蜀汉微弱的国力,是无法一口气吞掉雍凉两州的。先凉后雍,徐徐渐进。是蜀汉四十多年来北伐的基本方略。方法虽然不同,目标都是一致的。

    而关彝这次的北伐呢?

    在此之前,大家非常有必要来一堂地理课。

    现在,请大家坐在一张比较空的桌子面前,并准备两支笔(最好是一只粗一只细)。

    首先,请把那只比较粗的笔横着放到桌子上。

    然后,再把那只比较细的笔竖着放到粗笔的上方。细笔的笔尾一侧紧贴着粗笔笔身的中间。

    之后,调整一下细笔的角度,使细笔与粗笔形成的夹角,左侧是60度,右侧是120度。

    好了,这就是一幅最简单的益北关中地形图。

    这支粗笔,就是秦岭。粗笔的下方,秦岭之南,从您的右手侧数过来,依次是蜀汉的汉中郡、武都郡、阴平郡。

    秦岭之北,分为三个部分。

    那支细笔,就是陇山。他是关中平原和天水黄土丘陵的分界线。也是今天陕西省和甘肃省的界山。

    在陇山的东侧,也就是你的右手侧,是关中平原,也就是本书里经常说到的雍州的核心区域。

    陇山的西侧,也就是你的左手侧,是黄土丘陵,也就是本书里经常说到的凉州的关键节点——陇西。(所谓陇西,就是陇山之西。这里就是河西走廊的起点)。

    因为有陇山的存在,所以曹魏也好,晋国也罢。其雍州和凉州在地理上是割裂的。彼此之间的交通非常的不方便。

    所以,蜀汉的北伐,从来都是围绕着陇山来做文章。

    因为蜀汉的国力弱小,无法一口气吃掉雍凉,所以蜀汉的北伐,主要都是从武都、阴平出发,进入陇西。

    凉州产出比较少,供养不起大型军团。因此,曹魏或者晋国在凉州的常驻军是比较少——至少没有蜀汉主力兵团的数量多。因此,蜀汉北伐进入陇西后,往往能够在前期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关中平原的魏晋主力部队进入陇西后,蜀汉的军力就会变成劣势。这时候的北伐往往就不得不终止。

    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翻越秦岭就极为困难了。陇山虽说比秦岭小了很多,但那也是一道主峰将近3000米的大山啊。哪里是那么好翻越的。魏晋的主力如何才能迅速投放到陇西呢?

    这是因为,在陇山的中间部分,有一道适合大军通行的峡谷。只要这道峡谷在手,曹魏或者晋国就可以将关中平原乃至洛阳的主力部队快速的投放进陇西战场。以此形成对蜀汉的战略优势。

    特别说明一下,这道峡谷呢。东边的起点叫秦川。西边的终点,叫,街亭。

    骚年,你现在明白当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为什么马谡丢了街亭之后,蜀汉全军瞬间总崩的原因了吧?

    西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十万大军,对曹魏进行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的策略是:以赵云、邓芝为偏师,率军两万从汉中郡北面的斜谷北出关中,做出攻击长安西侧郿县的姿态以牵制住关中地区的曹真兵团。然后自己率领八万主力,出祁山,走陇山之西。一时间,陇西五郡,有三郡投降。如果诸葛亮再强攻下剩下两郡,那么整个陇山以西就将彻底归于蜀汉,吞并凉州的战略目标就将达成(陇西五郡一断,更西边的张掖、敦煌什么的就只能跟着投降。连带着曹魏的西域长史府也只有跟着投降)。如果这样的局面出现了,蜀汉后面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彻底解决。(比如国力差距太大、荆州派和益州派的矛盾等)

    还好(也许是叫不幸更贴切),曹魏朝堂的反应速度极快。

    一方面,命令荆州军团司令官司马懿和右将军徐晃从荆州出发,进入安康盆地(上庸三郡)平定响应诸葛亮北伐的孟达。

    另一方面,魏帝曹睿率领二十万中军御驾亲征,进入长安。

    而最最关键的一招是,派出大将张郃,率领五万精锐中军,星夜兼程一路疾驰,过秦川,穿陇山,直抵街亭!

    诸葛亮当然也看到了街亭这个关键的战略节点。所以从八万大军里分出了两万五千人给马谡,让他去守街亭……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呢?

    那魏国就尴尬了。因为他们要在没有街亭的情况下完成对陇西的兵力投放,要么去翻越陇山。要么就必须北行400余里,走到今天的宁夏境内,再南下400余里,才能把陇山给绕开……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估计那时候诸葛亮都已经把陇西五郡全部拿下来了。而且,你要知道的是,从陈仓往北走,要不了多久就会进入黄土高原。那上面的直线距离或许很短,但真要走起来是要人命的!(具体事例可以参看胡宗南当年在陕北高原尾追本朝太祖)

    所以,如果蜀汉把街亭守住了,等到曹魏的大军绕道进入陇西后。诸葛亮已经把陇西五郡吃下来了。那时候诸葛亮就是主人,曹魏变成了客人。诸葛亮有陇西五郡的资源,而曹魏的后勤路线却无比艰难。于是双方的战略角色就此完成互换,那时候曹魏就会变得急于求战,而诸葛亮却可以耍乌龟流……总之,街亭不丢,凉州可得!

    而马谡终究是丢了街亭。曹魏强大的国力,数十万的精锐战士,可以迅速的投入陇西了。而这个时候陇西五郡还有两个郡没有拿下来,新收三郡连官员都没配齐。更何况曹魏的后勤压力不大……蜀汉的北伐军除了全线撤退之外,没有任何选择。

    蜀汉的第一次北伐,是蜀汉四十多年十几次北伐里,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当然也是最让人惋惜的一次。

    之后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为了呼应孙权、陆逊对合肥的争夺。这次北伐是走的陈仓,结果碰上了郝昭那样的变态。当然,诸葛亮本来也没准备真打,所以陈仓围了二十多天拿不下来后就退回去了。

    第三次北伐,严格来说不算向北,而是向西。拿下了阴平、武都两郡。大家只要认真的看完了上面的地理介绍就该知道,曹魏的关中地区,和阴平、武都二郡隔了一座陇山加一道秦岭。所以只要汉中没有在手里,这两个郡要想守住,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极大的。战略放弃是最佳选择。

    第四次北伐,刚刚接替曹真出任雍凉兵团总司令的司马懿志得意满,非要和诸葛亮打对攻。结果在兵力比对方多出一半的情况下被诸葛亮拍成了猪头。从此之后,司马家的兵法就从刀锋流变成了乌龟流。但那次北伐,蜀汉的国力终于不堪重负,诸葛亮第一次遇上了粮尽退兵的窘境。

    第五次北伐,休养生息三年,积蓄了足够的粮草。并且深知自己时日无多的诸葛亮孤注一掷。率十万大军直接从汉中进入关中平原——什么先取凉州的战略都不管了,来吧,来一场决战!胜了我就一举拿下雍凉。败了蜀汉近乎灭亡!

    这一仗,蜀汉一开始进军极为顺利,没费什么事儿就开到了五丈原。登高望远,都能看到长安的宫阙了。但司马懿就死死的卡在了这里。

    不管诸葛亮在五丈原就地种植粮食,做出一副你不打败我我就不走的样子来也好。抑或诸葛亮送女装给他穿也罢。反正乌龟流神功大成的司马懿就是不接招。我就是坚守要塞不出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悲风五丈原……

    诸葛亮之后,蒋琬威望不足,费祎是和平主义者。姜维不能彻底把控蜀汉的国政。所以从此之后,蜀汉再也没有发动过十万人规模的北伐。姜维的战略也只能从占领改变为松动……

    那么,穿越者这一次主导的北伐,其战略究竟是如何呢?

第二七六章 关中大决战(一)() 
“咳咳……焦将军的身体……今日怎么样?”

    “回蒋将军的话,焦将军今日早晨醒了一会,但高热又很快发作,所以……”

    “哎,琅琊王在想什么啊?难道非要我们合肥三万守军全军覆没后才肯出手么?他们怎么能如此狠心?”

    (司马伷:我都被调回朝廷了怎么还说我狠心?)

    “将军,要末将说,我们不妨学学张特。”

    所谓学张特,其本意是缓兵之计。但是这里的意思不是缓兵之计,而是真的要投降。

    “嗯,人来齐了,很好。那么我就先献丑了。哦,对了,士载公,接下来小子要发动的战役有点狂妄,还请士载公为小子参谋参谋。”

    邓艾很安静也很淡漠的看了关彝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好吧,你不理我,等我待会讲完了看你的下巴还在不在。”深吸了一口气,关彝拉开了主位后面的帘布。

    这是一幅大型的有着浓厚穿越者风格的地形图。

    “大约五百二十年前,秦、赵两国在今日并州的长平,爆发了决定两国,不,是决定七国命运的总决战。关于这场战役,太史公讲得很简略,只是说赵将赵括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被六十万秦军包围,最后弹尽粮绝突围失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

    “在座诸位都是行军打仗的人,小子就请问一句,六十万人怎么就能包围四十万人?怎么就能让四十万人冲不出去?”

    “哼!竖子少在那里装模作样。这还用说,当然是要借用山川之势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不然光凭人力,休说六十万,六百万都围不住四十万!”

    “呵呵。士载公技痒难耐了啊。要不,你给小子讲讲,当年武安君是怎么借用山川之势的?”

    这一点关彝非常确定邓艾答不出来:长平之战的整个战役还原,是20世纪后期天朝历史界、考古界的科研成果。除非邓艾穿过去再穿回来,否则是绝不知道的。(后面有作者说)

    “呵呵,士载公答不上来啊。其实吧,这事说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你!好,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解开这百年之谜。”

    “嗯,时间紧迫,为了避免被人说我水字数,我简单点。诸位请看这幅舆图。这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地形还原图。这里的地形其实很简单:东西两侧是山脉,而且是那种坡度很陡难以攀爬的山脉。两侧山脉的中间是河谷。”

    “在这场战争的初期,廉颇率领的赵军初战不利,没有守住西侧的山地,于是廉颇干脆让出了中间的河谷地带,直接率领赵军退守东侧的山地。而秦军的王龁又不傻,当然不会进入中间的河谷地带。于是双方就各自占据一侧山头,隔着河谷驻守。”

    “后来赵国因为国力不如秦国,在长时期的消耗战中首先撑不下去了,迫切的需要来一场决战以结束这种慢性自杀。所以赵王选择了愿意出击作战的赵括替代廉颇。而秦国这边也悄悄换上了武安君白起统帅秦军。”

    “赵括到任后,率领赵军冲进了河谷地带。白起指挥秦军诈败,将赵军主力引入了河谷的中央,使其远离了原本固守的阵地。然后白起派出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军队,袭击并占领了赵军原本的阵地。之后又派出二十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