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在这样一个人口是稀缺资源的时代,居然没人要俘虏?

    这个问题若是发生在东吴,那确实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大家都抢着要。都想全要。然后就会发生争斗。

    说起来,东吴自孙权正式称帝建国开始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曹魏入侵,那一定打得有声有色。主动对曹魏进攻,一般都是有气无力。江东世家大族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要不就是怎么在东吴朝堂上争夺更多的话语权——曹魏,那么强的敌人,别人不来打就好了,没事去招惹人家干嘛。

    但是江东世家大族也有主动出击打得激情澎湃的时候。那就是征伐山越——因为,征伐山越,攻破了山越的寨子后,可以掳掠很多人口,可以把这些人口变成农奴,用来充实自己的庄园。所以东吴建国后,第二代、第三代将领,比如什么陆抗啊,施绩啊,留平啊啥的,全都是在征伐山越的过程中练级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蜀汉的悲哀。

    东吴人口也少,但是人家身处长江中下游,到处都是适宜耕种的土地,缺的就是人。只要有人,再多的数量也接的下。所以江东士族最喜欢征讨山越——抓人。在本土抓还不过瘾,最远的还跑到了台湾去抓人。实际上,从东吴建国开始,其统治阶级对人口的渴求就从来没有减弱过。

    而蜀汉不同,山地太多了。

    相对而言,云南那边的情况还好一点,山虽然多,但山势比较平缓,土层也足够厚,而且横断山区的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可以依山修筑梯田种植水稻。而巴郡这边就悲剧了,不管是涪陵郡还是巴东郡,抑或南边的牂牁郡以及东吴的武陵郡。这边的山势极为陡峭近乎垂直,土层瘠薄不说,底下还全都是石灰岩,蓄不住水。根本没办法开辟梯田。

    (现在这些地方都是旅游胜地,比如张家界。)

    相对于山越来说,为啥汉、吴两国对武陵山脉里的五溪蛮很少主动攻伐掳掠人口,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可耕地太少,人抓来了都不知道怎样安置。

    蜀汉唯一的例外是在汉中。

    当年曹操征讨汉中,五斗米教教主张鲁在得到自由传教的保证后投降。汉中郡二十万口被曹操迁到了关中地区。后来刘备从曹操手里夺下汉中后,得到的只是一块空地。

    而汉中盆地又是秦岭山脉里难得的一块适宜耕种的土地。所以蜀汉不管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北伐,只要有条件,撤退的时候都会把曹魏雍凉地区的百姓强制迁移到汉中盆地——那里有的是等待人口开发的大量可耕地。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蜀汉不把五溪蛮人迁移到汉中呢?一方面是因为成本问题:破一个寨子容易,可破了一个寨子顶天得到千把人,要把这千把人运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成本就太大了。而且,一旦蜀汉采取东吴的政策,长期不断的在五溪蛮地区掳掠人口,人家不会联合起来反抗么?深山老林的,到处打你的游击哭都哭死你!到时候蜀汉政府就要在武陵山区长期驻军。这成本就嗨上天去了——而且蜀汉本身兵力就捉襟见肘,防御汉中的部队都是一砍再砍了,还要在武陵山区长期驻扎大量军队?那大将军姜维不跳起来砍了你才怪。

    深究原因,还是在于蜀汉的政权结构和东吴不同。蜀汉的军队完全属于国家。而东吴除了国家有军队外,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极多。一般的山越人侵扰,东吴的世家私兵都平定了。

    另一方面就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总的来说侵略性并不高。对蜀汉政权构不成致命的威胁。能够威胁蜀汉政权生存的始终只有曹魏。所以,没有必要把境内的民族关系搞得太僵。温和一点,甚至可以说伪善一点,安抚住他们不来捣蛋也就是了。

    所以关仪也很清楚,覃家堡征伐只是一个例外:这是一个专事劫掠,引起了本地各个蛮族村寨公愤的部落。灭了也就灭了,大家只会拍手称好。但你要是这次事情完了后不知收敛,还想继续用武力来攻打五溪蛮族,不要等五溪蛮族联合起来反抗你了。CD朝廷都会收了你!

    以上种种,就是农业社会的现实:人口和耕地,就是社会的全部。如果耕地不足,人口就只是负担而不是财富。

    “罢了,既然你们都不要,那我复兴社全部要了。”

    “太守,不可!我们养不起这么多人!”

    “子丰,这复兴社是个什么东西?你要这么多人去干嘛?”

    人多?我只觉得人少!

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 
本来按照关仪原来的想法,是先发展各种产业,逐步的产生利润。有了利润之后再用比较丰厚的薪酬慢慢的吸引附近的五溪蛮人归附。他在田家寨一次性只要了20人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覃家堡一战收获太丰,突然之间手里多了那么多人口。这就促使关仪改变了步骤:先负债扩大产业规模,然后用大量的产出来还债并且盈利。

    现代社会早就证明,农业能够接纳的人口是极少的。更多的劳动力,需要工业和第三产业来接纳。

    在这样一个时代,第三产业是不要想了。比如说,涪陵郡境内的大山,很多都是中空的,里面都有大小不等的溶洞。后世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中国十大最美洞穴。前四名里有三个都在蜀汉时代的涪陵郡境内(贵州织金洞、武隆芙蓉洞、丰都雪玉洞)。可是这个时代能搞旅游业么?

    所以,还得从手工业方面想办法。

    收兵回涪陵郡后,黄崇、杨宗分别回CD、永安去了。关仪召集麾下幕僚,开始对一千一百多俘虏进行分配。

    首先就是扩大桐油作坊。关仪要求简单从俘虏中选三百人出来进入桐油作坊。这三百人的要求是:不能单身一人,必须拖家带口,最好是有小孩的家庭。这些人进入油坊后,成年男子每天负责外出采集油果,妇女和儿童则负责在作坊中将油果捣碎、过滤。关仪对油坊的管事关大头交待道:每天给外出采集果实的男人定下基本量,达不到的回来要抽鞭子。达到了的除了给足食物外,还按多出十个油果多给一文赏钱进行激励。至于敢偷跑的,呵呵呵,他留在油坊的老婆孩子那就全部拉到土里去做肥料!

    然后关仪又让李密去选了五百人,在一队郡兵的监督下,这八百人的工作就是烧山开荒。要把涪陵县城外关太守亲自选定的两座山头上的杂草灌木什么的统统清理掉。然后还要给土地松土——本太守的土豆在这一年的八月底获得了大丰收,手里的土豆已经超过了一千六百颗。到了明年这就是六千多株土豆苗,再在太守府衙后山的试验田里种植就不够了,所以开辟新的山头势在必行。

    而且这两座山头是关仪精心挑选的:和周围的山峰相对独立,山腰以下地势险峻,出入不便。山腰以上山势反而变缓,土层较厚。这样一来,以后只要在仅有的几个出入口设上重重关卡,就能够保证土豆种不会轻易外流。

    剩下的三百人里,关仪让孙刚挑走了两百人。圈舍里的母猪猪崽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月大了,再有两个月就该配种了。养了七、八个月的阉猪虽然因为饲料里没有加各种激素,其生长速度比不上现代的养殖场,但根据孙刚的报告,目前大部分阉猪的体重已经超过了三石,无限接近了四石。体重大了,阉猪每天对饲料的需求都在疯涨,而长肉的速度却越来越慢。所以,最多还有两个多月,进入腊月后,这些阉猪就该统统杀掉了——这个时候预分配一些人手给圈舍还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百多人,是覃家堡里的最底层。很多都是覃家堡多年来从其他村寨劫掠来的人口,平时基本属于奴隶身份的。这些人在战斗结束后的批判大会上也是表现最为积极,普遍都亲自动刀杀了自己的头人。在立场上,是关仪最可信任的。

    这些人,关仪计划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交给糜安。让他们去学习操船。可以预见的将来,涪陵郡的产出会越来越多,复兴社迟早需要建立自己的商船队。

    最后剩下的十七个人,是对太守府的征伐态度最积极,头脑也比较灵醒的。关仪把他们全部交给了简单。简无双一寨一路睡过去的目标,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呃……兄长大才,其他人的分配弟没什么异议。只是这负责开荒的五百人……”

    “无双想说什么?”

    “兄长,那两座荒山种不了水稻也种不了小麦啊。开出来干嘛呢?再说了,就算是开荒,开荒完了这五百人又干嘛去呢?”

    “呵呵呵,无双长进了。居然知道水稻、小麦应该怎么种了。这点你不用担心,今年年底为兄就会告诉你怎么分配这五百人。到时候啊,这人手还要缺呀。”

    “这……好,弟就等着到时候兄长为我解惑。”

    关太守大战覃家堡恶贼的故事,慢慢的在武陵山脉各个部落中传开了。涪陵郡境内的毕兹卡部族听到这个消息大都欢欣鼓舞,对关太守的好感再次升格。不少部落第一次有了和汉家官府打交道的打算。而武陵郡、犍为郡境内的孟兹黑、廪卡、南客等部族,都不约而同的的从涪陵郡境内缩了回去。

    不过,这一场“战事”的影响也就仅限于此了。它实在是太小、太平常,武陵山脉之外,除了CD的关家很当一回事的庆贺了一番之外。蜀汉上下其他各路神仙听到这个消息,顶多也就是笑笑,然后说一声:“哦,这群纨绔总算没废物到极点,打个蛮族部落还是可以的”也就罢了。

    此时蜀汉上下全国军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芒水(陕西周至县黑水)。此时,蜀汉大将军姜维的三万机动兵团,已经抵达了沈岭,这里距离汉室旧都长安已经不足一百五十里了。

    这是蜀汉建国以来,蜀汉的军队距离长安最近的一次。

    在历史的本位面,关于姜维的北伐,有九次或十一次的不同计算方法。出现这两种不同计算结果的原因是,十一次里,第一次蜀汉的主将是蒋琬,第二次是王平。扣掉这两次后,剩下的九次,其主将都是姜维自己。

    这一次蜀汉趁着淮南诸葛诞的扬旗进行的北伐,是大将军姜维自己主持的九次北伐中的第八次。

    站在芒水岸边,看着对岸营盘稳固的魏军大营,姜维萧索的叹了一口气。

    此时已经是农历十二月,气温已经迫近零度,姜维呼出的气息,迅速的化为一团白雾,然后缓缓的消散。

    “大将军。”

    “哦,休然,有何事?”

    “涪陵郡关子丰那边,托人送来一批粮食和器械。”

    “关子丰?哦,就是子续(关统)的弟弟啊。嗯,前段时间朝廷的邸报吾看了,覃家堡一役打得不错。不过这涪陵郡民少地贫的,其产出一直都很少。每年朝廷交待的支援巴东郡的任务都很少能完成,居然能有余力给吾送东西?”

    “呵呵呵,有廖勇那样的老革指挥,打个蛮族的小坞堡还不是如玩耍一般。打不下来才奇怪了。这次的东西说起来也怪,是以复兴社的名义送来的。哦,大将军容禀,这复兴社是关、张、赵、糜、孙。简六家元从一起组建的商社。”

    “嗯,此事承祚给吾的信件里已经说过了。复兴,复兴,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