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全文阅读。

    一直到一百多年后,徐州东海人王朗出任会稽太守,之后由于孙策进军江东而回到北方。王朗回到北方后,与早年的友人论学。友人发现他的学问猛增。当时就有人猜测:王朗在会稽期间,不是见到了了不起的人就是读到了了不起的书。结果一问,果然,他在会稽读到了论衡全本。由此学问大增。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播实在是太艰难了。由此造成了国家统治者一方面恨世家恨得牙痒痒,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依赖世家。

    若是知识的传播变得快捷、廉价呢?那么,世家垄断仕途的文化基础就会崩塌掉!

    所以,这薄薄的一本书,给这些顶级世家家主们带来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

    “说到这里,本官不妨说点题外话。以前大汉的益雍凉三州,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勉强在除了五原郡之外的其他三十九郡都设立了蒙学。如今,关东八州已经与益雍凉三州同属大汉。那么,我们也准备在关东八州各郡设立蒙学。只是这师资到底还是不足,所以这蒙学的设立,无法一下子全国铺开,只能一州一州的来。今年,归元四年的目标,是要先把新成立的雍州东半部分各郡,以及并州、豫州设立蒙学。明年,再扩大到冀州、幽州、青州和平州。”

    书籍变得廉价而且生产速度极快了,负责给底层阶级孩子开蒙的蒙学逐渐的扩展开来。虽说一个郡一所蒙学能够覆盖的面极小,但这毕竟把世家对知识的垄断砸开了一个大口子。都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呢,何况是这么一个大口子?

    时代,真的变了。这是所有与会家主的共同认识。

    而有部分优秀的家主更想到的是,竞争,来自各个阶层的竞争,又将重现了。本家想要持续辉煌,必须得跟着做出改变。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破灭!

    “诸位,本官刚才讲了这么多,其实你们心里在想什么本官大致能够猜到一二。怕不是在想着回去怎么串联造反吧?”

    “啊?!大司马说笑了,大汉将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岂敢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是啊,大司马和陛下推出这印刷术,使得圣人的言论可以迅速的教化天下,这是何等的大事。我们高兴、欢喜还来不及呢。”

    “嗯,不管你们怎么想,本官就跟你们讲两句话:其一,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一人、一家、一国,都要不断的运动、改变,以及引入竞争才能长期存在。这九品中正制经司马仲达改革不过三十余年,你们看看你们的子弟,比你们如何?其二,这家族的血缘亲疏,四世同堂就差不多是极限了,接下来就该是五世而斩!所以,一人、一家、一国,其运势都会有所起伏。长盛不衰的国家没有,终身顺畅的人也没有。这教育一旦推广开来,诸位家族短期内肯定会因为竞争者的众多而利益受损。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诸位的家族能够长久的存续下去,是极有好处的。

    当然!总有一些蠢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长远的东西。这样的人,陛下也好,本官也罢,都是救不了的。所以,如果在座诸位真的有对教育的推广、文教的大兴而心怀不满的。回去之后,尽管起事造反,本官会让你们看看,我大汉的军队来得有多快!”

    看着满脸不爽,但是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这群家伙,关彝根本没有任何怜悯或者节制:“一般来说啊,各位就算对我大汉不满,也绝对不会亲自下场的。所以,自古以来,世家若是对朝廷不满,往往是支持某一群贼寇起事,然后看这群贼寇的成败如何。嗯,这个确实是个好办法。所以呢,本官跟你们讲清楚,从今年开始,哪里有了大规模的贼寇,朝廷当然是要快速派兵绞杀。但是,我大汉的士兵若是把附近的某位先生的庄园给剿了,本官不认为他们做得有错!”

    “啊?大司马,此话真的有欠妥当!”

    “就是,大司马您这话说的,太,太过。”

    “呵呵呵,诸位,大司马刚才说的,就是朕的意思。嗯,还请稍安勿躁。请大家听大司马把话讲完。”

    “臣多谢陛下。”朝着刘谌拱手后,关彝转过身来:“朝廷已经发布命令,从今年四月初一开始,全国再次统一清查户税!”

    “啊?”

    “你居然!”

    “哎哟!上当了!”

    如果说教育的推广是瓦解世家垄断仕途的文化基础。那么清查户税就是瓦解世家的经济基础。前者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后者可是近在眼前的割肉。

    “哼!”这时候的关彝连基本的伪装都没有,直接换上了一副凶神恶煞的面目:“就在今日,全国各地驻军统一行动,配合各地官员、廉使一起清查各地户税。持续时间为两月。两月之内,为了避免关东的骚乱、反叛什么的给在座诸位带来麻烦,所以,这两个月,大家就在长安常住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给的() 
看着堂下胸膛不住起伏,呼吸明显加快的诸多家主。关彝微微一笑:“诸位,接下来呢,请大家翻开手里的这本书册。这本册子里,是我大汉殖产兴业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还是那句老话,改革嘛,你不给人家活路,人家就不给你出路。

    推广教育,打破世家知识垄断。清查户税,缩小世家经济规模。不管你道理讲得多么苦口婆心,就这两条,那是实实在在的把世家给弄痛了的。所以,多少要拿一些好处出来分润。要不然,真的这四十多家顶级世家集体反叛,虽说现在关彝和刘谌很有信心不会被翻盘,但毫无疑问,他们的脑袋会疼很多年。

    “这套殖产兴业计划,总的来说就是,复兴社开放各类民生用品的生产技术。然后复兴社以技术入股,各家可以用资金、人力入股。双方合作修建新的工坊诸位,你们在长安来了快一个月了,应该能感受到,关中的百姓手里多少是有点余钱的。所以这事关民生的物件,这销路是不愁的。而且,我大汉现在已经彻底打通西域与泰西的交通,交州那边的海运也已经探索出了好几条南洋的航线。海外对这些物件的需求量更大。所以,只要你们能够获得这些技术,由此带来的各类生发,绝对能达到你们现在单纯从土地里获利的数倍!”

    如果说刚才听关彝说话,只觉得是来自远古的恶神。那么现在的大司马,怎么突然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

    家主们这时候不闹了,纷纷认真的开始翻阅自己手里的书册。嗯,这印刷的东西,真的质量很不错啊。所有的字都是同等大小,看起来比以前的手抄版舒服多了。

    他们沉浸在对未来利润的憧憬中,关彝的内心其实也很复杂。

    任何人,独占欲其实都挺强的。复兴社把所有的民生用品技术全部开放,其实内部的反对声音绝对不少。

    还好,首先这些技术都是关彝利用穿越者的优势搞出来的。发明者自己愿意公开,其他人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而且现在的复兴社,关彝的威望可以有效压制一切。

    虽然如此,关彝还是需要耐心的对复兴社的股东们做出这样做的解释。

    其一,这些技术,其实并不难,只是一个思路问题。在已经有了现成产品而且摊子越铺越大的情况下,这技术壁垒迟早都会被打破。与其到时候被动应付,不如早点主动的拿出来获取利益的同时,稳定部分关东世家(终究,肯定,是有部分关东世家会造反的。这点不用心存侥幸)。

    其二,就算这些技术能够长期垄断在复兴社手里,但是由此形成缺乏竞争的大环境会给复兴社带来什么?全国树敌,后人腐败堕落最终,复兴社的辉煌可能也就持续两三代,然后会以非常惨烈的下场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其三,复兴社发展到现在,其资金存量已经极为雄厚。再躺在过去的几项民生产品上不思进取就没得意思了。把这些东西公开后,复兴社的目光要转到其他方向:比如高炉炼钢、扩大水泥生产、制造玻璃、探寻火药的配方和使用方法等等。

    这里面尤其是玻璃制品,有了这个东西,很多科学试验才能更为方便的进行。从而为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至于火药,嗯,这个东西倒是可以先小规模的开始试验了。只要后面世家问题和异族问题解决得好,推广开来也不是不可以的。

    总算是现在这批股东里,以前涪陵郡的元老们仍然牢牢的把持着复兴社的绝对控股权。而这些家伙,到目前为止,无论身体还是思想,都还没有开始腐朽。所以,虽然内部反对声音不小,但终究还是通过了。

    哎,人呐,饥寒交迫的时候特别容易满足。在生存环境不好的时候,为了达成一个目标也愿意忍受各种苦难。一旦条件变好了,往往就容易变质还好现在东吴没有灭掉,还好世家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大家这会儿仍然保持了锐意进取的心态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所以,我得趁着我还在,赶紧的把一些事情都做了。要不然,不管是现在身后的这位皇帝,抑或是我的后人,都没有绝对的威望掌控这一切。

    “大司马,在下有疑问?”

    “哦,原来是卢子若(卢植的孙子),你有什么问题,但请直言。”

    “大司马,这书册里讲了税率。嗯,只收起运税和落地税,免去沿途关卡是极好的。但是这雍州内的起运税是值百抽十五,而其他州的起运税则是值百抽三十,两相比较,这差距也实在太大了吧。如此一来,在其他州域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算在当地销售,也难以和在雍州生产之后。再沿途运送过来的货物竞价啊。”

    “呵呵呵,到底是昭烈皇帝老师的后人,果然看到了关窍所在。朝廷立这样的政策,就是要吸引大家到雍州范围内来设立工坊啊。”

    秦朝也好,西汉也罢。对待地方豪族的打压是粗暴而直接的:每隔一段时间,就像割韭菜一样,把各地的豪族整家整家的搬迁到关中居住。在进一步充实关中人口,提高关中人口素质,增强关中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让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其小老百姓能够松一口气,次一点的豪族和小地主能够有发展的空间。

    可惜,东汉一百多年加上魏晋几十年下来,世家已经壮大到了相当大的程度,再用这种直接粗暴的做法是不合适的。所以,只能用经济的手段,吸引全国各地的超级世家们,逐渐的到雍州内部定居。

    朝廷严查户税,再想靠隐瞒土地和人口发家是不行了。今后家族要发展,只有靠工商。可是如此一来,家族的重心就不得不向雍州转移。

    而雍州虽大,但到底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它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再想像以前那样不断扩张土地是怎么都不行了。这就会进一步逼迫超级世家们把眼光从土地上挪开。

    而且,由于各种产业都集中在雍州,这竞争肯定是及其惨烈的。如此竞争,一方面让超级世家们捏不成一根绳。另一方面则会刺激世家们向产品要利润。

    比如,我卢家和复兴社签了协议,拿到香皂的生产技术。你清河崔家也是一样。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