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

    在众人的一片吸气声中,关彝也不禁轻轻摇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还是穷啊。涪陵郡各种轻工业产品超出这个时代那么多,可江阳郡这边才发力一年,其流水就接近涪陵郡产业流水的五分之二了——对于穷人来说,其他都可以省,唯独粮食和食盐不能省!

    “按照上面的官盐、私盐比例,我们交给陛下和中常侍的,是四千八百万,另外还要上下打点司盐校尉府的蠹虫,这一块花出去了一千二百万……”

    “畜生!”“这些蠹虫好狠!”“王八蛋!”“哼!先前我还觉得瞒报的产量太多了是不是有些愧对朝廷,这听了承祚一说,我倒觉得可以将瞒报的比例提升到九成!”

    “另外,本地的盐业工人截止到今年十一月,已经暴涨到一万三千五百人。这些人的工钱每月是三百钱。所以今年人工的支出是四千八百万。此外还有设备维修、向南中支付买人的费用等杂项,成本方面的支出是七千余万。综上,复兴盐业今年的利润是三千万!”

    不等众人称赞,陈寿继续说道:“江阳郡自景耀二年以来,大力吸纳各种流民、异族到汉安县开辟粮田。截止到今年秋收之时,汉安县的粮田也达到了三十万亩。各类收获按照涪陵郡的折算方法,也有四十余万石。不过江阳郡没有像涪陵郡那样可以光交钱不交粮,所以这一部分不能算进复兴社的收入。”

    “可以了可以了。令行、承祚,你们也干得不错啊。”

    “不敢,若不是关太守划定区域,提供卓筒井之法,我等在这只有三县的小郡,也只能是一筹莫展。”

    “呵呵呵,承祚过谦了。嗯,伯耀兄,你呢?”

    “嗯,托各位的福,由于复兴盐业这边的食盐货精量足。今年糜家商号的流水第一次突破十亿。利润达到了一亿七千万。按照股份置换协定,糜家商号要拨给复兴社五千万。”

    “嗯,这么算下来,今年复兴社的利润一共是两亿!”

    “我等谨为太守(兄长)贺!”

    “善,那么下面就来分红吧。”关彝对今年的收成也是非常满意的:积累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摆脱财政拮据的日子了。这让他也充满了成就感。

    “诸位,今年是我复兴社第三次分红。按彝的意思,这两亿利润中,一半拿出来给大家分红。剩下的作为基金留存,以应对不时之需。诸位有无异议?”

    “我等无异议。”

    “嗯。”在稍稍停顿了一下后,看到大家都没有意见,关彝点了点头:“诸位,现在已经是景耀四年的年尾。再过两天就是景耀五年了。这个时间,距离伪魏的司马昭弑君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这司马昭弑君,当然他自己受损极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来伪魏宗室最后的反抗力量也被消灭,司马家替代伪魏已是不可扭转之势。二来也逼着司马家必须有足够的军功才能封公封王,从而为篡逆做好准备。而一年半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司马家安抚住不满的伪魏世家和军方势力了。所以,最多还有一年半载,伪魏的倾国进攻,将必然来临!”

    看着下面的众人个个都微微点头,关彝把声音放大了一点:“这些年来,我复兴社的产业越做越大,各位的分红也越来越多。但是关彝在这里提醒诸位,不要钱多了就忘了我们复兴社成立的初衷。我们复兴社是为了复兴大汉而成立,这些年所做种种事情,不管是见得光还是见不得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复兴大汉!而要复兴大汉,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伪魏即将发动的灭国之战中保住大汉!这一点,我希望大家永远牢记!”

    “太守(兄长)之言,我等不敢忘却半分!”

    “善,所以诸位。彝的意思,今年的分红过后,未来的三年都不准备分红了。如果三年内伪魏打了过来,我们当然要尽力抗争,甚至不惜毁家卫国。若是三年内伪魏没有打过来,呵呵,那时候我复兴社的财富只怕不下十亿、粮食不下百万石……到了那个时候,本侯就要带领你们打过去了!”

    “好啊!到时候兄长领军北伐,请用我张遵为先锋!”

    “我赵毅也绝不甘于人后!”

    “我等皆愿追随太守(兄长)北伐!”

    “善。关彝在这里谢过诸位理解、支持。接下来,咱们说说复兴社私兵的事情……”

第八十章 弹指三年间(三)() 
“在说我们复兴社自己的军事力量之前,我要先跟大家介绍一个人。阿木,进来吧。”

    随着关彝的召唤,以前董厥家的鹰匠乌蒙阿木低着头走了进来。

    “诸位,这位是来自汉嘉郡的夷人,姓乌蒙,名阿木。擅长养鹰。景耀二年入我幕中。他和他的父亲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训练出了五只可以在战场上盘旋,并且利用在空中转圈的方向和圈数,向地面的鹰匠传递消息的战鹰!”

    “好!”首先站起来叫好的是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廖勇,他激动得胡须都要飞起:“君候,这可是战场上的利器啊!如此一来,敌军的数量、一举一动岂不是尽入我眼中。”

    “呵呵呵,勇伯不要高兴得太早。这战鹰毕竟是畜生,哪能传递太过详细的消息。不过有了这个东西,敌军要想伏击我们会变得很困难就是了。”

    “哎呀,君候,即使是这样,也是逆天了啊。”

    “呵呵呵,勇伯稍坐一下。”关彝摆摆手:“和战鹰比起来,我更高兴的是,这父子俩还为我复兴社培养出了可以千里传信的一百只信鸽!”

    “啊???!!!”

    你们为什么嘴里都可以塞下一只鸡蛋呢?哦,对了,虽说利用信鸽传信在古代埃及就已经出现。但中国的飞鸽传书却是起于隋唐时期。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鸽子可以传信。

    “嗯,今年夏天,我们已经在CD和涪陵之间做过实验了。从CD放飞10羽信鸽,全部成功到达涪陵郡。速度最快的花了接近两天的时间,最慢的也只花了三天半的时间……”

    下面的众人还是呈现出呆傻状态……

    “所以接下来,本侯准备开始在CD、江阳、涪陵三地设立鸽舍。三地都可以用信鸽进行传信。不过此事乃是划时代的军国利器,所以还请大家务必保密。”

    在关彝讲完之后好一会儿,大家终于反应过来了。然后,一瞬间,乌蒙阿木就被大家的口水给淹没了。

    “这信鸽一次能载重多少?”

    “从南中到汉中能否实现直达?”

    “若是我们在伪魏、东吴设立鸽舍又是如何?”

    ……

    “好哪好哪!”看着乱哄哄的场面,关彝也不得不站起身来把双手用力向下压:“好哪好哪,关于信鸽的问题,待会散会后你们自己去找阿木问。本侯先跟大家交个底。信鸽的培养相当费时耗力,目前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实现了CD、涪陵的通讯,下一步我准备把江阳加进来。之后顺利的话再考虑南中和汉中。总之,逐步的推开,务必确保三年之内,复兴社的信鸽在大汉现有疆土内实现覆盖!”

    “太守真是天人!”

    “哎,兄长,你的惊喜怎么从来没有断过。算啦算啦,你就是哪天召唤来陨石雨我也不奇怪哪……”

    “胡说八道,为兄又不是张角那样的妖人……嗯,阿木,你退下吧。诸位,咱们现在开始说正事。”

    在阿木退下后,关彝招呼自己的家将将一副小型的雍凉益北地形图抬了进来。

    “根据近两年来我和大将军的多次通信,和勇伯、改之等人的分析,以及商路遍布天下的糜家商号源源不断传来的各种情报。综合分析得出,若是最近两三年内,在保障其荆州、扬州前线以及幽并防备异族的力量不至过分削弱的前提下,伪魏可以抽调大约三十万军队对我大汉发动进攻!”

    看着众人虽然皱紧了眉头,但却没有一个人跳起来惊叹,关彝暗暗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虽说理论上伪魏可以抽调三十万军队出来,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关彝把手里的木棍指向了地图上横亘在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之间的那道雄伟的山脉:“因为有秦岭的存在,大规模的军团行进非常困难倒是小事,最关键的问题是,粮食转运不便,如果伪魏真的用三十万军队一起压过来,不用我们打,这后勤压力就会把他们给压垮!”

    “根据本侯和大将军的多次通讯,以及走访了多位昔年参加北伐时的后勤运输主管官员,大致得出以下数据:十石粮食从CD或巴郡起运,因为是平原地形或者可以依托嘉陵江水运,所以到达白水关的时候损耗比较小,大概只会被消耗掉一石。但从白水关起,就要翻越米仓山,翻过米仓山到达汉中盆地后,这十石粮食就只剩下了六石…。。。我军若要北伐,要么从汉中郡出发,走散关攻武功。要么从武都郡出发,绕过岐山,进入陇西。不管走那条线,都要翻越秦岭,而当我军翻越秦岭后,六石粮食就会变成不足三石……基本上,由于地形的限制,我军要北伐的话,在见到敌人之前,我军的粮食已经耗掉了七成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是以前的丞相,还是现在的大将军,其北伐攻势都无法持久,而伪魏若是不能在野战中胜过我们,也只需要谨守各个据点,就可以逼迫我军粮尽退兵……”

    说到这里关彝内心也是非常的无奈,蜀道难啊。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20世纪,国家修建一条宝成铁路,当年也是倾举国之力,整整修了四年——而且大多数路段还只是单线!

    “我军要北伐粮食转运已经极为艰难了,这伪魏来攻我,一样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根据大将军在去年向陛下递交的汉中防务更换议的方略,我大汉在今年开始放弃了各个谷口的南端,全线收缩进汉中盆地的各个据点。这种方略虽然我极不赞同。但需要说明的是,伪魏要来攻我,首先就要翻越秦岭。在这路途之上,粮食的损耗起码是三成!”

    “进入汉中盆地后,我军必然实行坚壁清野,让敌军无粮可获,所以敌军的军粮损耗不会因为进入盆地就会减少……若是敌军攻破阳安关,那就需要翻越米仓山了,这粮食损耗又会极大的增加……”

    “以战争期间兵粮损耗翻倍计算,一个士兵每月需要至少两石口粮,一匹战马每月至少需要三石粮食。若是伪魏发动三十万士兵,五万匹战马进攻……一个月在前线消耗掉的粮食就会高达七十五万石粮食……按照沿途损耗六到七成计算,那么伪魏为了保证前线的士兵要吃饱,就需要每月往前线运送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当然,伪魏的国力比我大汉强很多,咬咬牙几千万石的粮食都是拿得出来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这二百五十万石粮食要翻越秦岭和米仓山运进来,需要多少民夫呢?民夫多了的话,这沿途的损耗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大呢?损耗加大后是不是又要增加民夫呢?这样计算下去就会永无止境了……”

    “而且,这秦岭和米仓山的路并不好走,很多地方都是宽度不足三尺的挂壁栈道。这样的路,一方面是路基承重量不高,不能负重太多——粮车的输送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运输的速度会随着运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