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悔不听邓士载之言啊!钟士季,你如此陷害忠良,必不得好死!”

    “哼!本将做事,问心无愧。对了,你那三万雍州军……嗯,田章、庞会、夏侯咸,尔等三人去好好统带起来。”

    “多谢镇西将军。我等必不负将军所托。”

    成功吞并了诸葛绪的部队,钟会志得意满的迎来了邓艾的拜见。

第一零一章 邓艾的决心(二)() 
“征西将军远来辛苦,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诶,罪将未能牵制住姜维,导致此僚溜进了剑阁,给镇西将军添麻烦了。哪里敢让镇西将军亲迎啊。”

    263年9月下旬,邓艾带着师篡、田续等人来到了剑阁的钟会大营。两位都以“士”作为表字的士人,从见面一开始就打起了机锋。

    入得大帐,钟会还是很给面子的摆了左右对席——即邓艾的人坐左侧,钟会的人坐右侧。双方平等相待,大家都不去坐上面的主座。

    简单寒暄后,钟会问道:“现我军枯坐于剑阁之下不得寸进,不知征西将军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嗯。”倚老卖老的抹了一把花白的胡须,邓艾答道:“剑阁天险,又有姜维镇守。实难正面破之。唯有从其侧面绕开。”

    钟会听见这样的回答,脸上露出了很不以为然的神情:“征西,这个,我军最近大半个月都是在做这个事情啊。”

    “还不够!还不彻底!”

    邓艾说到这里,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走到大帐的主座上,手里指着悬挂在空中的舆图:“此去剑阁西北三百里,乃是阴平郡的郡治所在阴平县。从这里出发,走景谷道,四百里后便是江油县城。拿下江油后,盆地内便是一马平川,蜀贼的剑阁天险更是会被抛到脑后……”

    顺着邓艾的手指,钟会开始还很关注。但渐渐的就明显的露出不屑于顾的神情了。

    邓艾虽然情商并不算太高,但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钟会这点情绪变化还是看得出来的。他迅速的结束了自己的演讲,非常难得的对钟会拱了拱手:“镇西,现在大军枯坐于剑阁天险之下,粮道转运极为困难。若不下定决心兵行险着,再这么拖个两三月……运气好的话我们可能全身而退,运气不好的话……”

    下面的话邓艾没说,钟会也没问。大家心里都清楚运气不好的话会是个什么结局——损兵折将都是轻的。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钟会开口道:“若要走景谷道,何人领兵?”

    “本将亲自领兵!”

    “嘶~~~征西还请慎重。这一招,实在是太险了!”

    “不然,赖镇西武威,我军拿下了汉中。此乃四十多年来我军前所未有的有利局面。不抓住这次机会的话,下次再想灭蜀,估计你我二人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邓某今年已经六十有六,不知道阳寿还有几年。所以这一仗,本将是当做人生中最后一仗来打的。不成功,便成仁!”

    “征西壮哉!那么征西要钟会如何做?”

    “听闻镇西将军免除了诸葛子思的职务?此间事,邓某不想多做评论。但若要深入蜀地,本将手里的三万余兵马还是太少了。所以还请镇西把三万雍州军划给邓某指挥。”

    “这……呵呵呵,征西将军啊,这里是剑阁啊。就在前面不远处,姜维还统帅着十万大军坐镇在那里呢。本将的后方,汉城、乐城都没有拿下。后方也是不稳啊。这里兵少了,姜维就要冲出来了。就算不冲出来,听闻钟会这里兵少了,若是分出一支部队去镇守江油怎么办?所以,会的意思,还是让钟会在这里帮将军把姜维牢牢的钉死吧?”

    MB的你还可不可以再无耻一点?姜维率军十万?蜀汉全国的兵力有没有十万都要打个问号!

    不过邓艾也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如此,请镇西划拨两万民夫和二十万石粮草给邓某?”

    原来一开始叫价那么高,实际的心理价位是这个啊。这老匹夫,果然奸诈:“善,这个可以支援征西将军。不过……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如此大事,我等还是应该向大将军禀明此事吧?”

    “这是当然。不瞒镇西,本将十天前已经派出使者去洛阳向大将军汇报这一方略了!”

    你个狗日的这些事情都做了才来跟我说这些?“呵呵呵,征西果然有远见。这样,只要大将军同意此事,那我钟会决然全力支持。”

    两个各怀鬼胎的家伙说到这里就不再说公事了,大家互相应酬一下,钟会这边的人吹嘘下邓将军这些年在陇西威名卓著,邓艾这边的人吹嘘下钟将军力克汉中什么的,然后就飞快的散席了。

    回去的路上,首先沉不住气的是护军田续:“将军,我等真要从阴平出发,走景谷道?”

    “当然了,本将可不是说着玩的。”

    “嘶~~~可是末将听说,那景谷道前后四五百里,全都没有人烟不说。关键是山路崎岖,很多地方都没有道路,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啊。”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偷袭的可能。若是平坦通途,蜀贼怎么可能会不派重兵把守?”

    “但我们也很可能在路途中全军覆没!”

    “确实如此!但所谓富贵险中求,老夫都六十六岁了都敢行此一搏。田将军年纪不到四十,怎么就如此胆怯了?”

    “我!”

    “将军,此次出兵,我军只有三万人,是不是少了点?”司马师篡这个时候终于发声了,也很好的化解了田续的尴尬。

    “嗯,三万人是少了点。本将一开始也是想要那三万雍州兵。但诸葛绪那蠢猪被钟士季拿下后本将就重新想过了:多出三万人的话,粮食的消耗起码上升七成。景谷道那样的地形,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的运输。所以,三万人实际是这次行动的上限。”

    “那我们要是进入盆地遭遇蜀贼的主力?”

    “呵呵呵,蜀贼的主力都在剑阁了。剩下的军队中,也就长期坐镇永安的阎宇还算是个会打仗的。可惜在我邓艾面前,也不过土鸡瓦狗般的存在罢了……”

    看了看身边两个司马昭派来的大灯泡,邓艾语重心长的说道:“无可否认,这样的行动非常冒险。这里面确实有我邓艾为了功名的一颗私心。但这次行动,也有极大的成功可能。而一旦成功,国家就此消灭西蜀这个多年心腹之患。我等也能加官进爵,名垂青史。两位,何乐而不为呢?”

    师篡和田续对视一眼:“愿随将军建立不世之功。”

    另一边,钟会大营。

    “叔父大人,这邓老头真的敢行此险着?”因为钟会是个丁克,所以没有子女。因此钟毓的四个儿子中,有两个长期跟随钟会,算是钟会的养子。此次跟随钟会进入蜀地是,是钟邕。在钟家第三代中,排行第三。

    “哼!老贼嫉妒为叔立下克定汉中的大功。为了获取更大的功劳,只能是行此险着了。”

    “那这老贼此行是否能成功呢?”

    “呵呵呵,这个可就真的不好说了。不过以为叔之见。老贼此去,九成九都会把命丢在蜀地的大山里!”

    “那叔父为何还要调拨民夫、粮食给他?”

    “呵呵呵,邕儿啊。我们这一次伐蜀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当然是为了大将军的军功,为了大将军的篡位之资。”

    “一个汉中捞个公爵是够了,可是要封王,可还真的不太够啊。”

    “所以邓老头的方案大将军一定会支持?”

    “是的。所以为叔必须得装装样子出来。我给邓士载民夫、粮食。足够他走出景谷道抵达江油。可是西蜀在腹地还有数万精兵啊。我又不给他增添一兵一卒……他想一战成功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他出现在西蜀腹地,剑阁的姜维就会被惊动,那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原来如此,叔父高见!侄儿拜服!”

第一零二章 晋公司马昭() 
钟会有没有野心?当然是有的。但你要说这厮从长安率兵出发的时候就心怀叛意,准备灭掉蜀汉后割据自立什么的。那估计是没有的——曹魏立国四十多年了,那么多名臣良将都在蜀汉面前占不到便宜,这钟会才刚刚率兵出发就想这些?到底是你的智商有问题还是钟会的智商有问题?

    至少在这个时候,钟会心里想的,无非是怎么利用邓艾,为自己赚取更大的军功,在司马家即将开创的新朝里取得更大的官位。

    仅此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的钟会,对于司马昭急于篡位的心情是非常配合的。

    西元263年九月上旬,钟会的信使就给洛阳送来了捷报。

    “捷报!大捷!大捷!王师战无不胜,蜀贼望风披靡。我军已攻占蜀贼阴平、武都、汉中三郡!现王师已屯兵于剑阁,剑指CD。蜀贼军民惶惶不可终日,皆破胆矣!”

    来自远征军的骑士,在进入洛阳后,就这么一路大吼着进了宫城。一时之间,整个洛阳的官员百姓全都知道了魏军这一次取得了决定性的战果。

    任何一个时代,一个国家首都的居民对于时事都是很热衷的。汉魏两国已经对峙四十多年了。洛阳的居民们大都对陇西的局势了然于胸——阴平、武都拿下来不算啥。关键是这次拿下了汉中啊!这可是曹魏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超级战功啊!

    当然,钟会的报告肯定不会只有这一份。在另一封私密的报告里,钟会向司马昭坦承了目前的战局:汉中的地盘基本上是拿下来了,但是百姓啊、物资啊得到的很少。目前全军猬集在剑阁,粮道无限延伸,加上后方还有汉城、乐城这样的大据点在敌人的手里……所以,其实,战局并不乐观。

    当然,这份报告只有司马昭及其绝对的亲信可以看到。

    “现在的战局就是这样。士季说得很明白,由于姜维逃进了剑阁,短期内他看不到正面打破剑阁的希望。汉城、乐城、黄金城什么要拿人命去堆也堆得下来,但目前确实没有这样的必要。目前我军粮道转运极为艰难,路途中的损耗高达六成!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司马昭坐在主位上,右手下方的一个座位上,坐着一个刚刚开始蓄须的年轻人,这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的下方,坐着的是贾充、裴秀。这又是一个极小范围的密会。

    “大将军,现在由于姜维进入剑阁,我军已陷入死局。以秀之见,莫如尽快拿下汉、乐诸城。加固阳安关,然后退兵。”

    “嗯,公闾的意思呢?”

    MB的老大你又不是不晓得我贾充对军事问题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嘛。干嘛要问我?

    “呃,大将军,充以为,季彦的意见是老成持重之言。”

    “嗯。”知道你不懂军略,但你也不要这么无耻啊:“嗯,那炎儿的意见呢?”

    “父亲,孩儿认为。拿下汉中这份功绩,已经超过了魏武(曹操)的军略,也就昔年祖父(司马懿)抵定辽东可以与之相比。所以……”

    “呵呵呵,你们的意思,都是见好就收?”

    三个人都低头沉默不语。

    “哎~~~”司马昭长叹了一口气,隐蔽的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低低的说了一句:“一个汉中,不够啊。”

    什么不够?大家都知道——称公是够了,称王?真的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