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商闲臣-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民政事务。

    同时,又设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一省之刑名按劾与一方之军政。

    虽然三司长官在品级上虽有差别,但同为地方大员,彼此分权独立,各自直属中央。

    林沐白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对这些事情也算相当理解了。

    十多年前,大商朝北疆乌蛮族人崛起,屡次兴兵犯境。

    先帝在位时,几乎是集齐全国之力对抗乌蛮人,谁知不但没有打压乌蛮下去。

    反而被乌蛮大军连破数十州县,先帝驾崩后,光武帝继位,一直是奉行韬光养晦之策略。

    收缩战略防御,不出动危机,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后来,储君亲自带兵北征,却不曾在,在困龙原,兵败自杀!

    后来,勇冠三军的燕王崛起,才暂时把乌蛮人挡在了关外。

    但是,随着南倭、北“虏”以及各地农民起义纷起,地方分权的原则越发不适用于时局,所以就有了巡抚、总督的设立。

    巡抚虽总揽一方军政,但名义上并不是三司的上级机构,且还要受到巡按或者其他钦差御史的监督,此时的巡抚还并不能完全视作执掌一方的大员。

    相比巡抚,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立于边疆地区的总督,其临时性更加明显。总督掌管一方,总兵、巡抚等俱受其节制。

    因关系到边境的治乱安危,故而光武帝对于总督的委任较为慎重。然而囿于目前几派党争,政局的混乱。

    总督设置作为一种制度在现在并不算普遍,但是,林沐白却必须把这个东西扼杀于摇篮之中。

    地方官员和皇帝老儿又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一旦权力过大,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雄踞天下的汉唐,也是被地方嚣张跋扈的刺史、节度使给因此,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必须削弱。

    不仅仅是要对付赵浙两党,也是为了瑞清和这个庞大帝国的长治久安。

    今天,林沐白和寿王亲自坐镇寿王府,指挥此次行动,他的院子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每个人都紧绷着脸,行色匆匆。

    一名黑衣官差快步冲进王府,面带喜色,大喊道:“禀告林大人、王爷,城东官道大理寺百户翁世方又追到一封檄文。”

    林沐白哑了一口茶,面色依然沉重。

    寿王开导道:“林师,放心吧,大理寺和狱司的行事效率,很好的。”

    话音刚落,一匹飞马停在寿王府门前,一名官差又跑了进来。

    “急报!急报!启禀林大人,城南一处小道,刑狱司及门人又追到两封檄文!”

    林沐白手捧茶盏,呷了一口,然后对坐在右手边的徐大梁说道:“真是多亏了云逸兄啊,要不是你两年前就在赵王府安插了那两个美人,怕是这些檄文就一封不漏地要出京了。如此,天下可真要大乱了!”

    徐大梁呵呵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林大人过奖了。

    早年,林差微末无名之时,赵王一向骄奢淫逸,贪图美色;于是我就挑了两个女子,送去应征王府丫鬟。

    原本我以为,以赵王的精明,不一定会上当。结果你猜怎么着?呵呵,对那两双胞胎爱不释手,下官还听说,二丫头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呵呵,红颜祸水,祸水!赵王虽然精明,但是在这方面,看来还是没看透。”

    坐在林沐白左手边的许为情笑道,“赵王有野心,也确实有能力,不过好色……人也就这样了。

    不瞒林差、李大档头,这美人计咱们刑狱司可也没少用。尤其是对朝廷上浙党那些个伪君子,格外好用。”

    林沐白听得也是心中一叹,大理寺果然是大理寺啊。

    那俩姑娘年纪轻轻十八九岁,跟在赵王身边那么久了。

    一个还给他生了孩子,竟然还不忘使命,把他们密谋檄文的事情给透露了出来。

    哪个男人能想到夜夜睡在枕头旁边的女人,和自己有了骨肉的女人,会把自己给卖了?

    “呵呵。”林沐白由衷一笑。

    “呵呵呵!”徐大梁和许为情也都跟着笑了笑。

    深夜,最后一匹快马在王府前停下,交上去了截获的最后一封檄文。

第226章赵王失算() 
第226章赵王失算

    与此同时,在赵王府内,可谓是殿陛之间,满目高官!

    赵王府里,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这些,都是赵王府豢养的死士,除了明面上的,暗中,那些阴暗角落。

    潜伏着很多几乎感知不到的高手,他们就像一条毒蛇,盘踞在阴暗的地方,只要你从这里经过,就狠狠的咬你一口。

    赵王端端地正站在高堂首座,背对着众人。

    “下官拜见王爷!”户部尚书王泽跪在地上,高声参拜。

    其他官员纷纷跪下,行礼。

    赵王的权势、威严,可见一斑!

    大厅之内,无一不是朝廷大员,但是都成了赵王的心腹。

    赵王转过身来,龙行虎步,声如黄钟大吕,大袖一挥,道:“起来。”

    众人起身。

    下方,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少年,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怒气,喝道:“王爷当真是优柔寡断!”

    话音落地,其他十几个人无不胆战心惊,胆子也太大了!

    王爷都敢骂?

    徐哲辉,也就是新任的内阁大臣,站起身来,一声怒斥,“大胆燕悔之!放肆!怎敢以下犯上?”

    出言责备赵王的,正是那三生教教主,那天晚上大摇大摆去万军之中见林沐白的――燕悔之!

    “呵呵。”燕悔之轻笑两声,脸上带着不屑,道:“前次刺杀林沐白失败,没想到王爷居然就此放过,让林沐白活着到了京师,到了今天这个局面,难道不是王爷一时决断失误的后果?”

    徐哲辉接不上话,赵王坐在那里,也不说话。

    这时,又有人站起身,点点头,表示肯定,说道:“燕教主所言不虚,下官所知,林沐白根本不会武功,他身边也没什么像样的高手;离了扬州,就靠寿王的那几个侍卫?不足为虑!

    如果王爷能够在林沐白到京师的路上,再次派人出手,林沐白绝对活不到今天!也就不会现在这些麻烦事了。”

    这个老人说完,回到位置上坐下,又有人叹息。

    “唉……”

    “够了!”赵王一声威严的呵斥,原本哄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了下来。

    赵王顿了顿,道:“林沐白之前在杭州府,不过是夺了我们的粮食而已,最后被他查到了三生教;这些事,在你们看来,很大,是么?”

    众人不语,表示默认。

    那么多粮食,如果卖到了北蛮,又是黄金万两呀!

    谁都知道,北蛮人现在又穷又饿,根本没什么粮食。

    但是这么多粮食最后被林沐白弄回去了,还杀了三生教上万教众!

    赵王实在是,唉,优柔寡断呀!

    赵王又道:“阴兵借粮案,轰动全国,连光武那老小子都注意到了;但是林沐白查出了三生教后,并没有继续纠缠下去的意思,我们杀了一次,失败了也就算了。

    如果在他来京师的路上,我们把他杀了,那么请问在座的所有人;林沐白一死?他那宝贝徒弟会怎么看?光武那老小子一向心疼这个孙儿,呵呵,会不会查个水落石出?

    若是死在别处也就算了,偏偏死在来京师的路上,这朝中满堂文武,难道算不出谁动的手?

    况且,我们那时根本没有必要和林沐白鱼死网破,谁知道他居然搞了新政这一出?

    那么,本王再问诸位,你们,算到了吗?”

    赵王的城府,深。

    在场所有人,哑口无言,默认了这个事实。

    确实,在新政推出之前,根本没必要和林沐白鱼死网破,大不了就是少赚一点银子就是了。

    但是,林沐白现在搞新政,还掌握了京察的大权。

    这,就到了生死相博的时候了。

    “诸位以为如何?前几天哭谏的官员有用吗?”赵王又问。

    王海,也就是刑部尚书,说道:“王爷,林小儿现在没什么动作,只是把那些檄文截住了,不过,总会有几封会流出去的。”

    “对。”又有一人点头,道:“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看林沐白后面还有什么手段,我们再相机行事。”

    赵王府里,一众人聊到了深夜。

    几天后,林沐白掌握京察以来,第一次动手。

    不久前各地联名上奏陈述新政弊端的官员,被林沐白在考核表上大大的写上了“浮躁”二字。

    大理寺的人毫不犹豫的派出高手、快马,直接抓了这些人!

    这些人被抓,一时间,全国的政治氛围为之一紧。

    官员们不知道皇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尽管他们都不愿意被削权,但有浙党和这一百多名刚被评了“浮躁”的官员的前车之鉴,他们都选择了沉默。

    静观其变,坐观天下大势发展,相机行事!

    沉默是沉默,但沉默不等于不反抗,他们的反抗方式是拖延。

    要是有可能,他们希望这个新政中政治变革,权力移交能慢吞吞地移交个一年半载的,然后静观时局变化。

    毕竟,这种事亘古未有,中土文化传承数少年,从未有过。

    说不定,皇上只是一时被妖人林沐白蛊惑!时间一久,看天下情况不太好,兴许皇上回头转变了想法也说不定呢?

    退一步讲,再或者,朝中大员会不会有所动作?

    皇上不是给林沐白授了一个中书令的官吗?

    可是老丞相刚刚卸任,中书省正处于权力交接之际,一切都有一个缓冲期。

    林沐白要是去当了这个中书令,那不就是向文武百官宣布,我,林沐白,要朝着宰相的位置奋斗了。

    会不会惹恼了老丞相?

    那咱们就静观其变呗,一个字儿,拖!

    林沐白和光武帝颁布这个诏令之前,就猜到了这一点。。

    你们要拖,不想交权,舍不得这么多年来呼风唤雨的日子是吧。

    没关系,咱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对手,在这段时间,有的是人跟你们抢权。

第227章革新() 
第227章革新

    谁?

    那就是这两个月来培训出来的五百名提刑官。

    按照林沐白提出的三权分立,要把地方的军政民三权分开来。

    具体措施嘛,林沐白虽然没有还没有想过后面的。

    不过现在的,大概就是这个吧。

    走一步看一步。

    这些提刑官一半是从大商朝原本的机构――提刑按察使司,从这里面挑来的,基本上业务熟练,风评尚可。

    另一半则是直接林沐白从以往科举中,功名在身但尚未为官的书生中选出来的,林沐白希望用他们的“书生意气”来为司法公正开个好头。

    凡是大商的疆土里,每一个州,设提刑按察使一个,副察使两个。

    官品呢,咱们也不按之前的来了。

    反正也是新政,不来点新的,怎么叫新政呢?

    要削地方总督、巡抚的权力,那么朝廷新政设置官员的官品就得升!

    林沐白和光武帝好好的商量了一下,决定,按察使由原定的正三品升提为从一品的大吏。

    现在的按察使,在官品上与督抚在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