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董小宛一怔,这两句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自传诗,原本用来形容诗词作品的清新自然,反对堆砌华丽辞藻,过分雕琢装饰,可此情此景,这两句诗很显然是用来形容她的容颜,却毫无突兀之感。

    任何女子都不会排斥赞美自己的语言,何况是以诗喻人这样雅致的方式。董小宛低下头来,拨弄自己垂下来的几缕青丝,轻轻问道:“公子也喜欢青莲居士?”

    刘烨毕竟是文科生,青莲居士就是李白,这个他还是知道的,赶紧点头,“青莲居士的诗我自然是喜欢的”他并不知道,董小宛最喜欢的诗人就是李白,她本名就叫董白,号青莲,算是李白的铁杆粉丝。

    这下,董小宛找到了知音,与他探讨起李白的生平和代表作,从玄宗说到高力士,从将进酒说到蜀道难。所幸刘烨文科出身,语文底子还算不错,勉强能跟上,加上刻意迎合,让董小宛感觉从未有过的舒坦。以往与士子交往,都是要曲意迎合对方的喜好,哪有这般畅所欲言的自在。

    严光和梁小明、李福等人,就呆呆枯坐一旁,看着刘烨与董小宛聊的眉飞色舞,一晃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严光和李福都很有当陪衬的觉悟,毫无怨言,但是梁小明逐渐不满起来。

    他是来见识古代的风月场所的,虽然不是非得要嫖个姑娘,但也绝不是来当电灯泡的。现在所有人都傻不拉几地坐在这里看着刘烨泡妞,说好的同游半塘街呢?

    刘烨尚未察觉,倒是董小宛敏锐的现了,梁小明的脸上就差用笔写上“伐开心”几个字了。她收住了话头,说道:“今日和公子聊的很开心。眼下天色不早,小宛有些乏了,要不改日再和公子畅谈?”

    刘烨正陶醉于董小宛的吴侬软语之中,突然听她这么说,有些不解,不过出于尊重,他很快调整好了情绪。

    “小宛姑娘奔波劳累,今日叨扰本就不该。那就请姑娘好生休息,改日再来拜访,我等先行告辞。”

    董小宛微微一笑:“小婉送送公子。”

    “不用不用,你还是回房休息。”刘烨连忙推辞。

    但董小宛坚持要送,刘烨拗不过,便由得她送到楼下大门口。

    鸨母在一旁啧啧称奇,董小宛向来清高的很,主动送客人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门口,董小宛问道:“小婉与公子一见如故,可否告知小婉,公子是何方人士,可曾考取功名?”

    这话问的很直白,也很大胆,放在后世,基本上就相当于“有没有北京户口,什么学历,有车有房吗”之类,多见于相亲前的资格审查阶段。不过在董小宛看来,这话也不算唐突,两人谈得来,了解一下底细背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以他刚才的谈吐,再不济也是个禀膳生员,说不定还是举人,这么问或许还挠到了其痒处。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问,绝非挠到痒处,而是戳到痛处。刘烨是北大高材生,论知识之广博,要甩开这些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几条街,可是说到解析经义、撰写时文,以科举为毕生目标的明代文人要甩他几条街。

    刘烨隐约明白了董小宛的用意:这个时代的名妓就如同后世的明星,虽然受人追捧,但也不甘心一辈子卖笑为生,她们或许有些小性格、小脾气、小情怀,在春花秋月中选择着自己的客人,也在山盟海誓中选择自己的终身。这句话问出来,说明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了董小宛潜在的“考察”对象。

    虽然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且只是“考察”对象,并不代表人家心中有了确定的想法,但能被自己欣赏的妹纸认同,刘烨的心情本来不错,但最后那句话“可曾考取功名”就有些扫兴了。看来,哪怕是王朝末世,读书科举仍然是主流正道,再如何才色双绝的名妓心中最向往的仍然是才子佳人的戏码。

    “在下不曾考取功名这个,实不相瞒,我姓刘,名烨,是朝廷在册的经制武官,官任琼州营参将。”

    他说完后注视着董小宛的眼睛,对方的眼神明显掠过一丝失望。

    “原来是参将大人,失敬失敬!”董小宛说道,可是刘烨觉得她口气明显生疏了一些,没有了刚才谈论诗词时的融洽。

    与董小宛告别后,一行人从乐云楼出来,刘烨拒绝了严光再去其他青楼看看的提议,他才不想再被别的名妓询问“可曾考取功名”这么扫兴的问题。梁小明虽然有些不太尽兴,但是叫他一个人去逛窑子,他又有些怯场,只好随刘烨返回下榻的客栈。

第265章 苏州知府() 
回到住的客栈,李福正好在等着刘烨。老爷逛窑子的功夫,他把苏州生丝行业的情况打听了个大概。

    “老爷,这两日我跑了苏州与生丝买卖有关的地方,大概了解了这边的状况,外来户想插手生丝买卖,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李飞城介绍的那样,明代生丝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杭州最为兴旺。而生丝产业的主流模式是这样的:蚕农养蚕、缫丝,然后卖给丝行,丝行再将生丝卖给布行做材料或者直接卖向海外市场。琼州商行面对的问题是:这个产业链是封闭的,蚕农的蚕茧和生丝只能卖给丝行,其他人不能直接收购,只能通过丝行买入,除非能拿到“部帖”。

    “部帖”是户部直接发放,没有背景和后台的普通商人根本没法拿到,某种程度上来说,“部帖”比“盐引”的获取难道更大,做生丝买卖也比做盐商更难。

    “这什么丝行不就是个垄断机构吗?收购的价格和卖出的价格岂不是都由他们说了算?”刘烨一眼就看穿了丝行的本质。

    李福点点头:“还真是这样。据说百姓都说丝行是买死人、卖死人,无论买卖都要狠狠盘剥一笔。蚕农的生丝卖给丝行不过每百斤二十两银子,最好的湖丝也不过三十两,丝行的卖价则达到了八十两,湖丝则是一百两。”

    这就是垄断带来的暴利,什么都不用做,一进一出就是三倍以上的纯利润。

    “这银子也太好赚了吧?”刘烨颇为嫉妒,自己的棉布和烧酒生意利润也没有这么高啊。

    李福点点头:“当真是躺着数钱。可惜了这么好赚的买卖,咱们插不进去。”

    刘烨想了一会,对李福说道:“不一定,猛龙也能过江,未必怕了这些地头蛇。咱们先去拜访苏州知府,然后再去苏州最大的丝行,咱们先去探探底。”

    在严光和李福的陪同下,凭借慕天颜的“介绍信”,刘烨顺利见到了苏州知府陈钟盛。

    同是知府,陈钟盛可比琼州知府秦秉严强太多。江南富庶甲天下,苏州又是江南的核心区域之一,又不像临近的杭州府处于省城——明清时有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说得是前辈子作恶太多,知县才会与知府在一座城市做附郭县令,知府才会与布政使、巡抚在一座城市做附郭府尹,至于京城的附郭县令和府尹,则是上辈子恶贯满盈才会有这么悲惨的遭遇。因为这些县令、知府和上官同处一城,一举一动都受牵制,而其送往迎来、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所谓“趋跄倥偬,供亿纷纭,疲于奔命”,丝毫没有地方父母官的威风。

    在大明的地方官中,正四品的苏州知府是所有同品级官员垂涎的肥差,或许只有从三品的都转运盐使司能与之相比。可是论及升迁的政治优势,都转运使又差了一筹。在这样的地方为官,就算给个偏远地方的巡抚都不会换。

    陈钟盛是个富态的中年官员,他正仔细读着慕天颜的信,刘烨和严光、李福坐在下首等待。

    刘烨没有拆过信,并不知道慕天颜在信中肯请陈钟盛将刘烨看做子侄,并且暗示了其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外甥女婿,而自己的大舅哥是即将上任山东巡按御史的林天明。

    慕天颜这么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与刘烨联手做掉广东巡按御史高舜钦、吞并宏图钱庄的愉快合作,让他看到了刘烨的吸金能力和政治手段,加上其麾下兵强马壮,将来前程不可限量,很有必要将关系更进一步。而向来心高气傲的外甥女林诗悦突然来为刘烨求一封书信,身为过来人的他又怎么不懂林诗悦的小心思?很显然,联姻是加强双方关系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个计划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而两个当事人都不知道。

    所以陈钟盛根据信得出了结论,眼前这个年青人不仅是名参将,也是个有魄力的商人——没有几个外地人敢来苏州插手生丝这个行业——而且他未来的妻舅和岳父,一个是现任广东巡抚,一个是清贵无比的科道言官,对于任何层级的官员都是不小的助力,只要帮了这个年青人,慕天颜和林天明都欠了自己的人情。陈钟盛自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他合上信笺,心中对如何接洽刘烨已经有了计较,笑眯眯地问:“贤侄来苏州要做生丝生意?慕大人是我同年,私交甚笃,他的子侄就是我的子侄,需要本官如何帮你尽管开口。”

    江南首善之地的父母官这么好说话,大大出乎刘烨的意料。他很有自知之明,以明朝文贵武贱的格局,对方这种态度绝不会是因为自己三品参将的官职,而是因为慕天颜的信。只可惜没有事先拆过,不知道到底写了些什么。不过无论是什么内容,反正是对自己有利的,这就够了。

    刘烨拱手行礼:“府尊愿出手相助,最好不过。听闻收购生丝必须要‘部帖’,我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让府尊为难,只求赐书信一封,让我能够与当地丝行坐下来细谈。若能收到生丝,我不在乎多出些银子。”

    陈钟盛满意地抚须点头,这个刘烨还是知道进退的,没有给自己出难题。

    苏杭等地的生丝买卖是封闭式的垄断行业,极为赚钱,背后的各路神仙也都是大有来头的人物,他贵为苏州父母官,也不敢轻易去碰各家丝行。如果刘烨开口就提出要借助知府衙门的力量在苏州直接收购生丝,那他就只能遗憾地端茶送客,再修书一封告知慕天颜看错了人。而刘烨提出自己和丝行去谈,并愿意加价收购,不算坏了丝行的规矩,自己要做的也不过是引荐,举手之劳而已。

    他笑眯眯地答应下来:“好说,好说。”。

第266章 丝行() 
苏州、杭州一带丝行众多,而且按渠道、规模可以分为很多种。专招接广东商人和载往上海与夷商交易的称为广行;专卖乡丝的称为乡丝行;搜集零散蚕茧和生丝供应大丝行的称为划庄;专在乡间为丝行和蚕农牵线搭桥抽取中介费的叫小领头。

    苏州最大的丝行坐落在最繁华的商业区阊门,名叫“苏记丝行”。苏记的东家苏明康也是丝行行会的会长。此刻苏明康正坐在店铺里愁,旁边围坐了几人,都是苏州数得着的丝行老板。

    按李福的说法,丝行是躺着数钱的行业,能让苏明康犯难的绝不是钱的事,让他进退两难的是一个来头很大的人物,手持“部帖”的权贵,希望在苏州的生丝买卖里分一杯羹,而且这杯羹还不小。

    有人小心翼翼问道:“他要做生丝买卖,干嘛非要从我们碗里抢食,自己有部帖,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