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光建议:“既然如此,这商港就设在博辅了?”

    刘烨回答:“仅有博辅一处商港是不够的,只能圈住两广的海商和下南洋方向的商船,江南、福建往返日本的商船不经过琼州,鞭长莫及”

    严光恍然大悟:“难怪将军灭了郑芝龙,却独独留下个郑鸿逵,原来早就有了打算。”

    “所以除了博辅,我还打算在福建设一个商港,而郑鸿逵对福建和海贸的事非常熟悉,能很快上手,只需要派人监视和牵制就行,省得我花时间重新培养人才,耽误时机。原本打算继续启用中左所,可是又不想受官府掣肘,正在犹豫,要知道,郑芝龙之前就受前巡抚邹维链约束甚多,而且私收商税这种事放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做,总是不太妥”

    严光能够理解,私自收取商税犯忌讳,在琼州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也就罢了,中左所可在福建巡抚的眼皮子底下,能不刺激官府,还是不刺激的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试探着说:“要不设在金门?”

    刘烨哑然失笑:“金门离福建又能有多远,与中左所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范博梅尔一直没作声,毕竟自己是刚加入这个体系的新人,再说商业上的事他也插不上嘴,这时听到几人为了港口选址的事情伤脑筋,忍不住开口说:“还有比热兰遮更合适的港口吗?”

    刘烨一愣,等回味过来之后大喜过望,自己真是灯下黑,大员不就是和琼州一样天高皇帝远的海岛吗,而且热兰遮有坚固的城堡和完备的港口设施,从这里出发又足以覆盖整个台湾海峡,这就是个现成的分基地啊!

    严光等人仔细想了想,都觉得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纷纷赞同。反正将军都准备把红毛赶出大员了,接收热兰遮也就顺理成章了。

    刘烨当场拍板:“那就定在热兰遮了。既然如此,驱逐东印度公司的行动就要加快脚步,原本我给普特曼斯一个月时间,现在计划要改变了:我用战舰直接送他去巴达维亚,一周之内必须答应我的条件,否则就开战!”

    若是中左所之战以前,孙元化等人说不得要苦劝一番,如此频繁开战、穷兵黩武,不仅耗费财力,而且树敌太多,绝非善事。可是击败郑芝龙之后,获得的好处远远大于发动战争的成本,孙元化等人再也找不到阻止开战的理由。更何况,红毛频繁袭扰大明沿海,绝非善类,这样的货色,打了就打了,用不着忌惮。

    倒是严光对范博梅尔刮目相看,这货倒戈之后,算计自己的前东家一点都不留情面啊,是可造之才。他不明白,西方人眼里只有利益,尤其是荷兰人,商人的性格浸淫在骨子里了,范博梅尔既然改换门庭,自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新东家了,琼州营越强大,对他越有利。

    分基地就这么定下来了,刘烨心情不错,吩咐道:“来人,把郑鸿逵叫来,我要封他个官做——普特曼斯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第312章 郑芝凤() 
郑鸿逵来到临高后,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来,他作为郑家灭门案的“帮凶”,良心备受谴责;二来,不知道琼州营要如何处置自己及家人,惴惴不安;三来,他一时心软救下的福松,居然不见了!

    琼州营之所以要屠了郑家族人,傻子都知道是要斩草除根。郑家在福建经营多年,如果留下血脉,纠集旧部与琼州营对抗,对琼州营也是个麻烦。当时一念之仁,保住了大哥唯一的血脉,其实郑鸿逵也没想好该怎么安置这个侄儿,身在琼州营监视之下,自身都难保,又怎么保住福松?

    不过让他最苦恼的不是这些,而是从福建来琼州的途中,福松不见了。如果是坠海、寻短见倒还好,万一是被琼州营发现并掳走,那么自己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家人都会受牵连,那么自己背负郑家叛徒的恶名,就成了无用功,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家人的安全。

    胡思乱想之际,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琼州营士兵来唤他,说是将军要召见他。郑鸿逵惶惶不已,事情败露了吗?

    临行前,他依依不舍地与妻儿道别,心中做了决定,万一事情到了最糟糕的地步,自己一个人抗下所有责任,也要护得家人周全。

    到了南园议事厅,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刘烨笑咪咪地告诉他:“郑兄,给你一个肥差,去热兰遮取代普特曼斯,给琼州营做税务官。”

    原来不是福松的事情露陷了,郑鸿逵长出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他头脑立刻回复了精明状态,打起精神问:“敢问将军,这税务官是什么章程?大员不是红毛的天下吗?”

    刘烨简单解释了之前的来龙去脉,然后告诉他:“总之,把红毛赶出大员势在必行,而福建那边的港口也只有热兰遮港最合适,坐镇的人选也只有你最合适,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作为郑家的“叛徒”,家人的性命又掌握在对方手里,郑鸿逵没有选择的余地,躬身道:“敢不从命。”

    刘烨满意地点点头:“怎么让商船进港是我的事,你只管收税就行。至于货物怎么分类,不同类别的货物各收多少,我会让下面的人草拟个清单给你,你到了那边之后向我反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反正坚持一个原则:利润高的货物收重税,利润低的少收点,最低不能低于十税一的标准。”

    “负责清点货物、收取税费的人手从何而来?”

    “你可以在福建的商号挖人,开出两倍、三倍的工钱都行,只要能够招募到足够的人手就行。”

    郑鸿逵试探着问:“那么鄙人的家眷可否随行?”

    刘烨连连摇头:“大员不比琼州府,除了热兰遮城堡之外,到处是荒野,不是虫兽,就是土人,尊夫人和公子怎么能纡尊降贵去那穷山恶水之处?还是呆在琼州府,我会派人好好照顾,你尽管放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刘烨的“好意”,郑鸿逵也只能接受,不过这样的安排也在他意料之中,不把家眷作为人质留在临高,刘烨又怎么放心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降将?不管怎么说,家人的性命是保住了,以后的事再徐徐图之。

    他拱手作揖:“一切听从将军的安排,鄙人必当尽心竭力做好差事,只是有一个小小请求。”

    刘烨大方地摆摆手:“尽管开口,能做得到都满足你。”心想,只要不是携带家眷上任,其他都好商量。

    郑鸿逵脸色凄惨地说:“将军与大哥两虎相争,成王败寇,我对大哥的下场也无话可说。可是郑家兄弟只剩我一人,我想恢复芝字辈的本名,留个念想,还请将军成全。”

    刘烨奇道:“郑鸿逵不是你的本名?那你本名叫什么?”

    “鸿逵本名芝凤,因为年少时心高气傲,不想靠大哥萌荫,考中朝廷的武举人后改了鸿逵这个名字”

    刘烨恍然大悟,难怪郑芝龙的几个亲兄弟都是芝字辈,唯独郑鸿逵的名字与郑芝虎、郑芝豹等人格格不入,听着别扭,感情这家伙年轻时还是个叛逆少年。龙、虎、豹、凤,这才符合国人命名的习惯嘛。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烨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不少信息:郑鸿逵,或者说郑芝凤,不甘心给大哥打一辈子下手,想要出人头地,改名就出于这个心态;而考中朝廷的武举人,除了说明郑芝凤的能力较强——明朝的武举难度虽然不如科举,但能够考中举人也非易事——还说明他对功名利禄很热衷,仅凭这一点,就容易控制。

    对于改名的事刘烨没什么意见,都杀了人家全家了,还不准人家改回原名纪念家人,就太不通情理了,他点点头:“区区小事,准了。”

    “谢将军。”

    福建那边港口的选址和管事的人选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安排“赶船”了。所谓赶船,就是把所有的商船,强行驱赶到热兰遮和博辅两个港口交税。

    以海上的舰队战斗力而言,琼州营已经没有对手了,但是要想控制从台湾海峡到琼州海峡这么宽阔的海域,仅凭现有的舰船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增加中小型的战舰数量,尤其是用于近海巡逻的武襄级巡逻舰。

    刘烨询问孙元化:“孙先生,船厂的产能是否能扩张?”

    孙元化负责所有军工的产品生产和资源调配,一年下来,对船厂、钢铁厂、兵工厂、被服厂的情况了如指掌,闻言不假思索地回答:“以现有的船坞,产能无法再扩张了,倒是可以停止大船的建造,改成小船。如果还想增加建造舰船的数量,只有增加船坞一途了。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船匠人手就不够了,而且打算把博辅作为收税的商港,就不宜再挖船坞”

    刘烨低头陷入沉思,孙元化说得不无道理。单纯扩充船坞、新招募船匠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博辅港将来军商两用,越来越多的商船会停泊在港内,商人、水手需要上岸住宿、补给、消费,验货收税的机构也要成立,这些未来的商铺和设施需要占用更多的地皮,开挖船坞就会和这个发展趋势产生冲突——毕竟船坞必须靠水,没法深入内陆。

第313章 新船厂和分舰队() 
刘烨的野心很大,他不仅仅想把商船逼进来强制收税,还想把临高和热兰遮打造成一东一西两个海贸交易中心,让东亚所有的海上贸易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让琼州营成为海上商业王国的掌控者。所以,当军用造船厂的扩张与商业港口的打造计划相冲突时,无疑要选择支持后者。

    他抬头问道:“船厂搬迁是否可行?”

    孙元化连连摆手:“不可不可。搬迁这等规模的船厂所需精力不下于新建,得不偿失。还不如保留博辅船厂现有的规模,再建一个新船厂,专建造四五百料的小船。”

    “新建船厂?”刘烨皱眉道,“什么地方合适呢?”

    郑鸿逵,现在应该叫郑芝凤,谨慎地插话:“将军,鄙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说,有什么好建议?”

    郑芝凤回答:“郑家自从招安以来,一直在安平不远的南安石井镇建造船坊打造战船和商船,虽不如琼州营这般精良,但对付普通海主足矣。多年下来,也聚集了不少船匠熟手。然石井镇毕竟是个小地方,获取木材路途也远了些,一年只能造船三五条。既然将军想新建船厂,不如直接把石井的船匠接到大员,在热兰遮附近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船厂,大员岛的树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好用来造船。”

    “妙极!”刘烨拍案而起。

    这个提议完美地解决了所有问题:现成的熟练船匠、合适的造船地点、充足的林木资源,能满足新船厂的所有需要。最重要的是,作为控制福建到日本海域的据点,具备了造船能力,就近下水投入使用,还免去了千里迢迢从琼州运往大员的时间,效率更高。唯一要费点心思的,就是从博辅船厂派人过去指导,毕竟老旧的福船船型不符合琼州营的需要。

    他站起来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在热兰遮造船是个好主意,不过要从博辅这边派人过去,派谁合适呢?”

    孙元化接上话头:“不如派船厂副管事林一山过去任新船厂管事,他跟随查管事几年了,千料大船或许不能独当一面,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