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卫队士兵把不到一千的叛军队伍筛查了一遍,清出了二十来个工匠,一问得知,都是登州城内官办作坊专门负责铸炮的。

    刘烨亲自盘问这些工匠:“你们一共多少人,是否都在一条船上,有没有逃走的?”

    工匠们回答:“禀这位军爷,我们一共三十来人,都在一条大船上,刚才开炮炸死了几个,还有几个在混乱中落入海中,现在就剩下我们这些活着的,都在这里了,没有人逃走,根本没机会。”

    刘烨松了口气:“很好。打扫一番,然后押着这些人返回登州。”按他的估计,失去了大炮的加持,防备力量薄弱的登州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被打下来了。

    事实证明,他估算的很准。

    这边海上打得十分热闹,那边登州主城自然也没闲着。朱大典断定登州守备空虚,命令大军倾力进攻,一时间西门、南门、东门处处告急,陈光福手头只有两千多人,兵力摊薄后根本守不住,只顶了半个时辰,东门就宣告失守。

    此时撤退也来不及了,陈光福也不傻,与其稀里煳涂地死在乱军当中,还不如光棍点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于是他下令打开南门,带领几百亲兵出城向朱大典投降。

    倘若是在另外两个门,那群丘八立功心切,说不定就会趁乱把陈光福砍了,给功劳薄上添上重重的一笔。但南门正好面对官兵中军大营,坐镇中军的朱大典是文官,对于纳降这种戏码很受用,他欣然接受了陈光福的投降,堂堂正正地从南门进入了登州。

    至此,朝廷完全收复山东。这场起始于崇祯五年年底的叛乱,时两年多,于崇祯八年九月平定。

    朱大典自从进入登州之后,首要之事就是安抚城内军民,肃清叛军余孽,等到完全控制登州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重头戏写奏折报捷了。

    第二天,刘烨入城求见,并带来了被生擒的王子登及近千名叛军俘虏。

    “此战全靠抚台运筹帷幄,末将不辱使命,长岛一战大获全胜,除孔有德生死不明,其余叛军皆授首,贼将王子登被擒!”刘烨向朱大典说道。

    其实这场伏击战和朱大典没什么关系,从刺探情报到调兵遣将,都是琼州营一手包办,但是刘烨硬给他戴了顶运筹帷幄、指挥有方的帽子,朱大典也就却之不恭了。刚拿下登州城,又得知这个好消息,朱大典的嘴都快合不拢了,以往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稳都不见了。

    “很好,刘参将果然是武将中的翘楚人物,陆战厉害,水战也这般犀利。此次登州收复、叛军授首,你当记首功。”

    趁着朱大典兴致很高,刘烨趁机问道:“末将有句话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朱大典笑眯眯地说:“刘参将有话尽管问,本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巡按御史林天明论功行赏的话,能官升几级?”

    朱大典一愣,林天明是辅助他平叛的文官,功劳也少不了,可是这山东巡按御史是否升官和刘烨一个广东参将八竿子打不着啊?

    他疑惑地问:“你与林巡按是什么关系?”

第395章 谋求官职() 
刘烨咳嗽了两声,“这个林巡按是我未来的泰山大人,山东战事平定之后,我就要向他提亲”

    朱大典恍然大悟,他依稀记得林天明子嗣不旺,只有一个独女,按年龄来看,确实与刘烨匹配。他恢复了笑容,打趣道:“林巡按祖籍湖南,踏入仕途后长期在京为官,你一个广东的参将,相隔万里,又怎么和林家千金结下姻缘的?”

    刘烨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禀抚台,林巡按的妻舅乃广东巡抚慕天颜,林家小姐在她舅舅家住了两年,末将得慕巡抚赏识,时常出入巡抚衙门,就与林小姐相识了”

    “哦,原来如此。”朱大典依旧笑眯眯的,心里却再重新评估刘烨的价值。原本以为他就是一个人情练达、练兵打仗厉害的武将,现在看来,他的人脉关系遍布南北,上到广东巡抚,下到山东巡按御史,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文武两道都吃得开的人物,将来定非池中之物。而所谓与林家千金的因缘,只怕也绝非彼此看对眼这么简单吧,说不定是刘烨为了巩固与慕天颜、林天明的关系而特意为之。

    想到这里,朱大典有些明白刘烨突然打听林天明升迁之事的缘由了。表面上看是关心未来的老丈人,实际上是想让自己的关系网掌控更大的权力。朱大典与林天明私交也不错,天启年间他曾任兵科给事中,林天明任陕西道御史,都是清贵言官,一个圈子里混,自然走得近,这次山东平乱,他们合作也很愉快,对于刘烨欲推林天明上位,朱大典也乐见其成。

    他仔细想了想,说道:“你关心老泰山的仕途,也是人之常情。这次击溃叛军、收复登州很顺利,折子递上去之后,圣上一定龙颜大悦,全军上下皆有封赏,林巡按自然也不例外。他现在是七品巡按御史,资历熬够了,加上这次的军功,我在折子中再给他多添几笔,接替我升任右佥都御史问题不大”

    刘烨一喜,如果升任右佥都御史,那么任登莱巡抚一事就有了操作余地。他关切地问:“那抚台会升何职?林巡按就地授实职有无可能?”

    朱大典抚须笑道:“我可不敢揣测圣意,会升任何职也不得而知。不过依常理推测,极有可能从右佥都御史升任兵部侍郎,仍然巡抚山东,稳定山东战后局面,几年之后或许另有他用。至于你的泰山大人,是否就地任职那可说不准,看你如何运作了。”

    刘烨一听,拱手行礼:“眼前有个现成的职位空缺,末将希望帮助林巡按拿下,还请抚台指点迷津,应该如何运作。”

    “你说的是登莱巡抚吧?”朱大典点点头,“自孙元化、谢链先后死于叛军之手,这个位置确实一直空缺,叛军未剿灭之前,也无人敢来摘这个烫手的山芋,免得自蹈死地。现在叛乱刚刚平定,消息还未传回京城,及早下手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至于如何运作嘛,呵呵,你别小看了你的未来泰山,他目前虽然只是七品官,但位卑权重,在京城的人脉关系深厚,只要舍得使银子,就地官授实职不是太难。”

    刘烨大喜,别的他没有,银子多得是,只要是钱能摆平的事,对他而言都不是个事。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递到朱大典面前:“多谢抚台指点。还请抚台的奏折给我们翁婿两人写的好看些,让圣上看前途都拜托抚台了。”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不用摸,朱大典就知道这是沉甸甸的金条,他“责怪”道:“这又是做什么?上次收了你的土产已经是不应该,这次如果再收下,让人知道总会说闲话,尤其是那些言官可不是摆设”

    “嘿嘿,抚台说笑了,末将承蒙抚台照顾,献上些广东的土产又有谁敢说闲话?至于言官,眼下山东境内最大的言官不就是我家未来老泰山吗?有老丈人弹劾女婿的吗?”

    朱大典笑了,伸出手指虚点了几下对方:“你啊,贼精贼精的,什么都让你看明白了。也罢,看在你这么诚心的份上,这次的土产我就暂且手下,以后可不能再送了!”一边说,一边不动声色将包裹接过收起来。

    刘烨继续问:“林巡按的事现在知道怎么做了,那么我的事呢,有无把握?”

    “你说得是升任总兵官一事吧?”朱大典沉吟道,“你现在是有防区的实职参将,如今有了击毙李九成和水师拦截叛军主力的战功,不可能只升做副将,直接做到总兵官问题不大,只是总兵官也有讲究,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很大”

    刘烨不懂就问:“愿闻其详。”他确实不懂明朝的兵制和武官官衔,花样太多了。

    朱大典虽然也是言官出身,但是自天启五年起,就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抵御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现在又巡抚山东,统帅数万大军,常年和军队打交道,对武官的门道很清楚。

    他解释道:“我朝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也就是说,只带兵打仗,不管练兵。洪武朝年间,多数以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公、侯、伯充任总兵官。一直到了永乐朝,开始派遣常设总兵官镇守边关,并挂将军印,算是把总兵官变成了常设官职。到了现在,总兵官多如牛毛,一州一府也可设总兵,但不挂将军印,如这次参与平叛的昌平总兵陈洪范、义勇总兵刘泽清、通州总兵杨御蕃、登州总兵吴安邦无一不是。这样的总兵官,和辽东、宣府、大同等镇守一方的总兵不可同日而语”

    刘烨听明白了,总兵也不都是高大上的,祖大寿那样的是镇守一方的方面大员,刘泽清这样没挂将军印的都是杂牌总兵。

第396章 设立军镇() 
刘烨自然不想做个杂牌总兵,被兵部像使唤得像狗一样,哪里有麻烦事了就往哪调。比如刘泽清这样的武将,兵部要调他,屁都不敢放一个,因为粮饷都卡在朝廷手里,而宣府、大同等地,尤其是辽东的总兵,镇守边关,兵部轻易不敢调,也调不动,除非有圣旨。虽然他的粮饷不求人,就算兵部要调他,如果硬顶着不服从调动,琼州那地方天高皇帝远,也没人奈何得了他,但这终究不是办法。而且能做镇守一方的总兵官,招兵买马、吸纳人才也更容易些,一个参将或者杂牌总兵的吸引力总是有限的。

    他问道:“末将自然是想做那镇守一方的总兵官了,宁**头,不做凤尾。还请抚台指点,该如何运作?”

    朱大典知道他肯定会这么说,一个有实力有手腕的武将,还有不错的人脉资源,自然不甘心做一个杂牌总兵。他提示道:“我给你报上的功劳,设立军镇不是小事,本朝除了为防范鞑靼设立了九大边镇之外,极少另设军镇。不过事在人为,你若效仿九大边镇是不可能了,倒是可以效仿东江镇。”

    刘烨愣了一一下:“东江镇?”

    “正是。当初毛文龙以都司之职率兵援助朝鲜,逗留在辽东一带,辽东失陷后,从海路逃回,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占据皮岛及周边岛屿,对鞑子形成牵制之势。朝廷看重这点,便授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加左都督衔,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开镇东江。”

    刘烨有些明白了:“抚台的意思是,我也可以效仿毛文龙,在琼州开镇?”

    “正是,你水师能一举歼灭叛军船队,足以证明实力。眼下福建郑芝龙已死,诺大的海疆没有人镇守可不行,可以厘清洋面、镇守南疆、防范红毛等西夷和倭寇为由,让广东巡抚上奏朝廷,请求开镇琼州。”

    刘烨大喜,这是个极好的思路,他问道:“让慕巡抚上奏折没问题,不知道有几成把握可以让圣上同意?”

    朱大典想了想:“五成的把握,成与不cd在圣上一念之间。不过期间如果有红毛或者倭寇袭扰,那就有九成的把握。可惜早在嘉靖年间,戚继光就把闽广一带的倭寇杀光了,现在流窜南方袭扰的倭寇几乎已经绝迹”

    刘烨笑了,想让倭寇卷土重来还不容易,给萨摩藩说一声,派些武士组个“大明旅游观光团”故地重游就是,甚至可以直接让岛津千代当“倭寇头子”;至于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