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小明一拍大腿,对啊,棱堡是凹多边形,不像平面城墙,守城的战术不一样。

    普通的城池必须在中远距离尽可能杀伤对手,否则让对手到了城下,火炮等武器因为射击死角的原因失去了作用,前装滑膛枪也不能垂直向下射击,就只能用冷兵器与攀援而上的敌人肉搏了。而棱堡不一样,理论上没有射击死角,而且敌人到了两个凸角之间的凹槽夹角处,要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交叉火力,遭受的压力比中远距离还要大。刚才那一波没有弓手掩护的汉军,不就是在这种位置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吗?而且这战术扬长避短,充分考虑了独立团大量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新兵的特点,避免了过早的伤亡对士气的影响。

    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设计的棱堡,只有像你这样肯动脑子的人,才能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

    在苏宏图的部署下,士兵们都藏身于墙垛之后,等待着命令的下达。从城下望去,倒像是一个无人防守的空城。

    噶尔图坐在马上,在巴牙喇的簇拥下缓缓前进。他皱眉看着前方,敌人这是玩得哪一出,空城计吗?刚才汉军攻城时,满坑满谷的人哪去了?他可不认为这样强的对手会犯低级错误,肯定有诈。

    “轰轰轰”,接二连三的炮声响起,证明了这不是空城计。看到黑黝黝的炮弹带着火药燃烧形成的轨迹划破天空,朝大军飞来,噶尔图反倒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才是他认知范围内正常的攻城战。

第549章 城墙下的屠杀() 
一万五千大军沉默地前进,不时穿过人群的炮弹并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相比于庞大的士兵数量,星型棱堡西面能够对敌人造成伤害的山地炮的口径和数量都有限。有得必有失,为了防止敌人四面包围,四个营属炮兵连被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凸角,单就一个方向的中远距离火力密度而言,还不如传统的平面城墙。

    噶尔图也是跟随阿巴泰多年征战的将领,应对明军的经验很丰富,大军行进的阵型拉得比较开,不是太密集,6斤的炮弹虽然也有不俗的杀伤力,但是造成的伤害还不如刚才轰击汉军的效果,地上的尸体并不是太多。顶着炮火,轻甲的步弓手首先进入了自己预定的作战位置。

    此时山地炮已经完成了三轮射击,炮手们按照事先的部署,撤离炮位,躲在了安全的位置。

    正如苏宏图所料,数以千计的步弓手是肃清城头火力点的急先锋,在几个牛录章京的指挥下,他们来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射击距离,纷纷拉开了手中的强弓,斜着指向天空,复合弓身的竹胎发出连绵的咯吱咯吱声音。

    一声苍凉的海螺号,响起无数弹棉花一样的弓弦振动声响,有如巨大的蜂群飞过,密密麻麻的箭支同时升上天空,上千支轻箭划破空气,汇成风吹树林般的声响。

    箭雨飞过最高点后,改变了轨迹,向下俯冲,落入了墙头。虽然有城墙的掩护,可是对手的抛射越过了城墙的防御,而且箭矢太过密集,还是有不少人中箭,墙后不时发出惨叫声。

    梁小明躲在墙垛后,紧紧贴住墙壁,从两个垛口之间窥视着鞑子步弓手的攻击。宏大的射箭场面让他咋舌不已,几乎遮蔽了太阳的箭雨更是让他心悸——在他眼中代表着落后生产力的冷兵器,居然也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力量。看来苏宏图的判断是正确的,燧发枪对上熟练的弓箭手,在最初的几轮对射中,是占不到太大优势的,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应对,这一轮下来,双方的死伤都不会小,交换比或许会差不多,但是对于人数处于劣势的守军而言更吃亏,更不用说这些新兵蛋子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会发生动摇了,这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步弓手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看似完美地压制了守军,可是噶尔图的眉头却皱得更厉害了。这种近乎放弃抵抗的守城战术,他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要么是对手被大军吓破了胆,要么是隐藏着某种阴谋——他的经验告诉自己,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刀已出鞘、箭已离弦,已经不可能回头,噶尔图只能向牛录章京们下达了命令:攻城!

    身上无甲、仅着布衣的汉人包衣和辅兵们齐声吆喝着,抬着梯子冲向了城墙,动作熟练地架在墙上。

    虽然冲到城下的过程很顺利,但是锐利的凸角和曲折的墙面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该把哪一段城墙作为主攻方向——因为这座古怪的石堡墙面都是凹凸起伏,像是一只巨大的刺猬,每一段堡面只能架几座梯子,根本没法集中,每个夹角内的人都看不到另一侧的同伴。

    梁小明看着敌人顺利地来到墙下,有些惋惜:可惜棱堡的工程还没有彻底完工,如果鞑子来得再晚一点,把壕沟和护城河挖好,光填平壕沟和护城河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披着锁子甲的甲兵们驱使着炮灰部队开始攻城。按照惯例,以汉军为主的炮灰在前方吸引火力,消耗守军的有生力量,甲兵再发动致命一击。为了防止误伤,步弓手们停止了火力压制,开始有秩序地后撤,给攻城部队让开道路。

    原本刻意保持疏松的阵型因为棱堡的特有造型而变得密集起来,密密麻麻的大军被锐利的凸角分割成了若干部分,彼此之间不能呼应。汉军率先登上了梯子,甲兵们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去,蚁附攻城正式开始了!

    这时,数个凸角处传出了嘹亮的号声,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城墙忽然冒出了无数的人头,密密麻麻的步枪架在墙上,瞄准了对面墙壁上攀爬的人群。

    噶尔图头皮发麻,脑门开始冒汗,对手还没开火,他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些明军果然狡猾,避开了与步弓手的对决,直接和攻城部队杠上了。这种古怪的城墙,可能就是为了方便射击特意设计成这种模样,根本不存在死角,现在攻城梯上的人,一个个都是活靶子,没有还手之力。可是这种嘈杂胡乱的局面下,作为指挥官的他,也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了。

    “呯呯呯”爆豆子般的枪声响起,如雨一般密集的铅弹落在了鞑子攻城部队的头上、身上,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人们纷纷惨叫着摔了下来。局部的火力是如此的密集,达到了饱和攻击的状态,以至于狭小的空间内火力的密度甚至超过了对方的人数,连城墙都被铅弹砸得噼啪作响,碎石乱溅。

    无论是卑微的汉军、包衣,还是平日高高在上的披甲人,此刻在铅弹面前都是平等的,密集的弹雨射穿了他们的躯体、炸开了他们的头颅,坚硬的锁子甲被打得四分五裂,金属碎片掉落一地,血花和脑浆洒得到处都是。

    “不!”噶尔图嚎叫起来。大金的勇士是战无不胜的,不应该被这样揉虐。这些甲兵,每一个都是他和主子阿巴泰手中的本钱,一个尼堪的头颅都没砍下,怎么能这样毫无反抗地屈辱死去?可是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队在暴雨般的铅弹下挣扎。

    城墙下的屠杀还在继续。

    士兵们收获了信心,装填弹药的动作越来越连贯,高频率的连续射击让小小的夹角成了修罗地狱。攻城的汉军和甲兵避无可避,来自左右两边的交叉射击让他们腹背受敌,每个人至少会被三四枚甚至更多的铅弹击中,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尸体越堆越高。

第550章 阿巴泰的对策() 
苏宏图先抑后扬的战术发挥了奇效,毫无防备的后金军队在交叉火力的饱和打击下死伤惨重。现在不要说攀登城墙了,在雨点般的铅弹中能够安然无恙地站立就是一种奇迹。后金的甲兵空有一身武勇,却派不上用场,只能在弹雨中苦苦挣扎他们徒劳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发出野兽般的嚎叫,然后被一枚接一枚的铅弹击中,颓然倒下。

    战局从初始的“顺利”到单方面被屠杀,转折也就是转眼之间,噶尔图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他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习惯了杀鸡宰羊一样屠杀明军,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反转。

    鸣金声及时响起,甲兵们如释重负,赶紧往回撤,乌压压的人群潮水一般退去,只留下了堆成小山一般的尸体。

    城墙上的士兵们确认鞑子退却后,高兴地举起步枪欢呼起来。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农民,现在居然可以击退号称“满万不可敌”的鞑子!这可是精锐边军都做不到的事情。自豪感弥漫在他们的心中,欢呼声在棱堡内外回荡。

    欢呼声也传到了后金大军阵中,隐约可闻。

    阿巴泰听着对面的欢呼,脸色铁青,举起马鞭狠狠抽在噶尔图身上,喝骂道:“我不是告诉你,事情不对赶紧撤吗?现在你数数折损了多少人手?那些包衣奴才死多少都无所谓,可是正蓝旗的勇士每死一个我都心疼。你告诉我,我该去哪儿补充这几个牛录?”

    噶尔图满头大汗,脸色苍白,跪在地上回答:“贝勒爷,你尽管责罚我吧!噶尔图没能完成你的命令,反而损兵折将,就算你现在砍了我的脑袋,也绝无怨言!”

    “啪”的一声,又是一鞭抽在他背上。阿巴泰恨恨地说:“就算砍了你,也弥补不了损失,你的命还没这么金贵!”

    噶尔图惭愧地点头:“是是是,就算把我千刀万剐也无济于事。不过,贝勒爷明鉴,不是咱们正蓝旗的勇士没用,而是这个石堡太古怪,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啊!他们的小炮和鸟铳又能连珠发射,犀利的紧,咱们根本没有与明狗正面肉搏的机会。”

    阿巴泰没有回答。但是他也知道噶尔图说的是事实。刚才的战斗他都看在眼里,这种石堡棱角凸出的怪异形状,给攻城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能把兵力集中于某一段城墙,导致进攻线太分散,更致命的是凸出的角可以交叉射击,根本没有射击的死角可以躲避。

    这样的石堡,与他以往见过的任何城池都不一样。如果说辽东边境上的那些城池用人命去填,还有机会攻克的话,那么刚才的战斗证明了,只要守军弹药没有枯竭,这个石堡就算再增加几倍的兵力也啃不下。

    噶尔图看了看他的神情,试探着问:“贝勒爷,咱们入关是为了抢丁口、钱财的,不是来攻打城池的,没必要把兵力耗费在这里。损失太大的话,不仅削弱了咱们自己的牛录,还可能因此被大汗责罚,要不”

    话虽然没说透,但是阿巴泰知道其中的含义。他率领的不过是此次入关大军的一支偏师,没有攻打坚城的任务,如果损失太大,不仅会降低自己在大金政权中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还会被皇太极以擅作主张的借口惩治。

    皇太极为了巩固汗位,无所不用其极,同为老汗的儿子,阿敏被罗列十六条罪状,圈禁十年抑郁而终;莽古尔泰被定为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罚银、削牛录,排除出核心权力圈子之外,一年后抑郁成疾,暴病而亡。当年老汗钦定的四大贝勒烟消云散,除了皇太极本人,也就代善因为支持皇太极得以保全地位。

    阿巴泰想到这里,不禁烦躁起来。自家事自己知,他之所以没有步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后尘,多半是因为庶出的地位太低,对皇太极构不成威胁,而不是因为心善放他一马。但是如果自己将把柄送到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