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大义凛然”地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圣上交代的事必须办好,个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来人,缒我下去!”

    众人不免阿谀奉承一番,称赞阁老忠肝义胆。

    坐在吊篮里被缒下城之后,温体仁径直来到刘烨面前,板着脸说:“本官要带圣上的话给刘总兵,还请屏退左右。”

    等到所有人都退到几丈以外后,温体仁松弛下来,埋怨道:“知文啊,你怎么如此冒险,要知道,纵兵入京,可是本朝从未有过之事,难道真想学赵九重来一出陈桥兵变?”

    “呵呵,杨嗣昌逼人太甚,皇帝又是幕后黑手,如果一味忍让,日后免不了明枪暗箭,不如痛快点,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刘烨这时轻描淡写地解释,“我只字不提皇帝,只针对杨嗣昌,已经是很克制了。”

第670章 策略与决心() 
温体仁摇了摇头,叹道:“也就是你,才敢这么做,还能够鼓动山西和宣府两镇给你助威也算是你的本事。说吧,你要圣上答应你什么条件才肯退兵?先申明,圣上摆明了要袒护杨嗣昌,你想这一次取他性命是不可能了,而且,一个武将要挟皇帝将即将上任的兵部尚书斩首,未免也太惊世骇俗,劝你还是不要如此招摇的好。”

    刘烨笑了笑,不置可否,反问道:“皇帝给了什么条件,阁老且说来听听。”

    温体仁回答:“琼海镇总兵一职不变,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改左都督,封平南侯、加太子少傅、授从一品建威将军,如何?”

    “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虚衔。”刘烨不满地问,“阁老,你明白我要的是什么,是山东和两广的地盘,是无限制的兵权!就算这两块地方不能成为国中之国,最起码也要保持半独立状态,朝廷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我差点命丧黄泉,提这么点要求不过分吧?”

    “稍安勿躁。”温体仁安抚道,“这些只能慢慢谈,由你自己说出来,总不能由我在朝堂上主动提出来吧?”

    “那好,劳烦阁老回去跟皇帝说。除了这些虚衔,必须答应我三个要求:第一,我的直属军队扩军不受限制,兵部不得过问,另外,未经我允许,不得征调我的部队;第二,只要是针对流寇或鞑子的军事行动,我可以自由决定,无需请示,同时所到之处可先斩后奏,调动当地驻军增援;第三,山东、两广境内兵马由我全权管辖,除了地方的刑名和科考,其余诸如赋税、开矿、经商之类我都可以过问。”

    温体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三条比起之前提过的“废除山东巡抚、两广总督”更激进,也更具体,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哪一条都可以让皇帝抓狂。听封不听调也就罢了,染指地方兵权就很敏感了——哪怕是为了对付鞑子和流寇——至于插手地方军务、赋税、采矿、经商等事务,简直就是明初藩王的翻版啊,甚至权力更大!

    他迟疑道:“说句诛心的话,无论怎么看,你这就是为造反蓄势,你认为陛下会答应吗?”

    “呵呵,这事搁谁当皇帝都不会答应。不过这由不得他。”刘烨淡淡一笑,“如果拒绝我的要求,午时之后,我就轰开承天门,杀光腾骧四卫,直接到金銮殿上,当面问问皇帝为何残害功臣、自毁长城?顺便把天津兵备道潘达和天津总兵王洪一定带上,让他们给文武百官讲讲杨嗣昌是如何密令他们烧毁粮仓、拒不出兵、故意放走阿巴泰的,加上一而再、再而三对屡次立下大功的琼海镇下黑手,足以证明,这位即将上任的兵部尚书要通虏投敌。这样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皇帝糊涂,我可不糊涂,愿请缨亲手诛杀此獠!如果这样还要包庇杨嗣昌,这样的昏君,留他何用,不如让贤吧!”

    温体仁被震住了,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问:“知文,你确认要如此不留余地?至刚易折、上善若水,为何不能韬光养晦,缓和一些呢,把陛下得罪得太狠又有何好处?”

    “呵呵,如果我说,没有我和琼海军插手,大明十年之内必亡,皇帝也只是煤山上一抔黄土,阁老信吗?既然大明都快完了,为什么还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

    温体仁迟疑道:“大明虽然内外交困,但底蕴还在,十年必亡的推测未免也太”

    刘烨摆摆手,说:“不管阁老信不信,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与其心慈手软将来让流寇灭亡大明,让鞑子坐了江山,还不如现在下手狠一点,挖掉腐肉,保证江山还在汉人手里。不过以后的皇帝是否姓朱,谁也不敢保证”

    温体仁叹了口气,知道无法劝服这位盟友了。

    “好吧,既然知文坚持,我就把你的话原原本本带给陛下。”

    等温体仁走后,梁小明率先走过来问道:“你和首辅都说了些什么?”

    刘烨把刚才的对话复述了一遍。

    梁小明不解地问:“你的条件太过苛刻,崇祯很难答应,即使给杨嗣昌扣上通敌的帽子,也未必能如你所愿,退一步说,就算勉强答应,你也会从此成为崇祯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我不提倡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但是都走到这一步了,为什么不直接把崇祯干掉,直接取而代之,还在这里磨磨唧唧谈判?”

    刘烨没有直接回答他,反问道:“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委员长,太祖本有机会一枪崩了他,而且红军上下枪决老蒋的呼声很高,为什么太祖却放了他呢?”

    梁小明挠了挠头,踌躇道:“说实话,我也很难理解这个决定。如果干掉老蒋,岂不是十年内战都不会有了?”

    “太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杀老蒋的理由很充分。简单点说:第一,老蒋是当时全国名义上的领袖,红军实力偏弱,无法取而代之,**各派系军阀就会武装割据,中国会彻底陷入分裂,日本可以趁虚而入,各个击破;第二,有了蒋在前台吸引日军的主力,红军就可以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为后来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这么说的话,你能理解我今天的决定吗?”

    梁小明恍然大悟:“我懂了。琼海军现在只是地方军阀,没有大义名分,兵力又有限,管不了全国的地盘,就算干掉崇祯也不能取而代之,反而是士绅和百姓眼中的反贼,天下只会大乱,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和皇太极还会趁火打劫。暂时留着崇祯,可以让他做两边势力的靶子,咱们趁机壮大实力,然后等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后再打着给崇祯复仇的旗号收拾残局?”

    刘烨点点头,“所以我曾经和你说过,要暗地里支持李自成,恶人由他做,好人我来当,人心和大义名分都有了,实力也发展起来了,一切就水到渠成,又何必急于一时?”

第671章 死穴() 
梁小明问:“既然如此,那当初老老实实呆在琼州府猥琐发育不更好,为什么要跑到京城来和崇祯、杨嗣昌死磕?”

    “其实在京城闹这么一出,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和我的目标是一致的。”刘烨解释道,“龟缩在琼州发展固然风险最小,可是见效慢。没有权限、没有官方名义,无论是招纳流民,还是吸引人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通过参与山东平叛、击败高迎祥,弄一批流民算一批,都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可持续性,等当地局势一稳定下来,我们就失去了移民的来源,这样下去,我的十万大军何时才能练成;另外,我一个地方武将,别说读书人或胥吏主动投效了,就算放下身段拉拢也很难拉到人,现有的一些人都是连哄带吓、走投无路才拿下的。我需要大量的移民,也需要管理人才,否则只能在一省之地做土霸王,怎么和皇太极等人争天下。”

    “难道现在这么做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

    刘烨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再画了一个:“你看,假如大圈是大陆,小圈是琼州府,中间隔着大海固然是安全的屏障,同时也是一种隔阂,让我们游离于大陆主流圈子之外,很多事情做起来事倍功半。”他又用脚在大圈边缘画出一条线,像是一根刺扎进了圈中,“如果我让山东半独立,处于我的控制之下,就等同于在大明的躯体上插了一根放血的管子,我就有了吸收移民的稳定渠道,只要在流寇身上想点办法,中原的流民就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琼州。”

    刘烨点了点头:“难怪你念念不忘要拿下山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吧?既能接触流寇的势力范围,又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还有出海口从海洋通往琼州,的确没有第二个地方同时符合这几点要求了。”

    “从理论上来说,南直隶也勉强符合上述几点要求,不过这里的士绅豪族势力太大,盘根错节,远不如山东容易控制。再说,山东可以作为钳制流寇和鞑子的一个重要据点,这一条作用是南直隶无法取代的。”刘烨解释道,“另外,如果崇祯答应了我的条件,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山东和两广的地方事务,虽然无法取代官府,但是可以以此为理由招纳不得志的读书人,储备管理人才。”

    梁小明皱眉道:“我不是太懂,就算你能插手地方赋税、采矿等事,毕竟不是官府,也给不了人家编制,人家凭什么跟你混?”

    刘烨嘿嘿笑道:“你是搞技术的,但也是在国企混的,难道不懂国人的心思?在后世,小学生选个班干部都要拉票,做个村主任都要贿选,街道大妈戴个红袖章之后都威风八面,这些人难道有编制,难道是正式的官职?国人对权力和官位的向往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可身居高位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就只能依附权力,打杂跑腿,即便这样还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还记得我们在琼州代缴赋税时碰到过的那些帮闲吗?他们没有任何官方身份,只是户房书吏以及衙役的爪牙,却过的非常滋润,在乡间称王称霸——到时我只要给那些考取功名无望的落魄文人提供一条出路,哪怕没有官方的编制,保管有很多人挤破了头要混进来。”

    梁小明叹道:“性格决定命运。你做事总是不讲规矩,游走于灰色地带,可偏偏效果很好,而我只知道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所以你无论前世今生都是老大,而我始终只是个做技术的”

    “呵呵,不要把我说的这么不堪,这叫开拓创新、不拘一格”

    金銮殿上。

    听完温体仁转述完刘烨的要求,所有人都沉默了。任谁都知道这条件过于苛刻,完全是要打造一个大明版本的藩镇,以今上的性子,是不可能答应的。而刘烨又不是省油的灯,恼羞成怒之下,大军屠城似乎不可避免,这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都要卷入一场浩劫了。

    绝望的情绪在群臣之间弥漫,大殿之中死一般的寂静。

    崇祯脸色很难看,望着这些如丧考妣的臣子,厉声问:“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现在局势危急,有谁能替朕解决这个困局?”

    大多数人都低下头,避开了他的目光。现在的局势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手握重兵的军阀逼宫,君王不愿服软,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走,这种情况下,就算苏秦再世、张仪复生也无能为力。

    一直沉默的杨嗣昌开口了。他一脸义愤地说:“陛下,刘贼如此猖狂,绝不能如他所愿,否则,君将不君、臣将不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