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翻转吧,坏女人-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至袁术军接受柴桑的时候,贾诩带着出使的团队到达了武关,面见张济,商讨张济入朝一事。

    张济对贾诩的到来非常吃惊。西凉将领中,本身郭氾李傕二人就交好,后来才会一起结成同盟,对于张济这种从小校突然成为大将的人,他们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就关系来说,即便不是仇敌,也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唯一在西凉军中各个势力都混得开的就只有贾诩一人而已。

    知道贾诩的目的是来劝自己投靠长安,张济有些犯难了。他自己对前往长安做个大官,每日美酒美姬,享受生活很乐意,可又不想把身家性命交与李傕郭氾两人。于是张济并未看在贾诩的面子上一下子同意,而是言明,要考虑几天,让贾诩在武关多玩玩。

    贾诩知道张济的顾虑,并未多说什么,欣然接纳了张济的接待,每日在武关城内四处游荡,赏玩,等待张济想清楚。

    在武关呆了多日,贾诩也发现了武关与别处的不同。这武关一直都在戒严当中,也不知道在防备什么。

    “最近武关可有事发生?怎么每天城内都在戒严?”想不通的贾诩只得问身边陪同的西凉小将。

    “两月前,有人冲入将军府,意图刺杀将军,同时关押的重犯郭嘉也被人救走了。经过细细查探,此事至少有5人参与,将军觉得武关人员复杂,现在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因而一直没有解除戒严。”小将说完,引着贾诩往前走。

    “呵呵!既然怕有人前来刺杀,那为何要戒严这么长时间?故意解除戒严,广布暗哨,暗中的敌人看到防守松懈下来,必有异动,到时候不就可以顺藤摸瓜,一次把所有威胁全部清除掉?”贾诩摇摇头,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贾诩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身前的小将就是张济的探子,自己一天做了什么都会被传到张济耳中,现在说出看法,就是为取得张济信任,早日完成任务,同样也是为了使武关防守降低,好在时机到来的时候不告而别,前去汇拢家人,逃亡别处。

    跟着走了几步,贾诩想起了小将的话,以他个人的经验来看,那刺杀不过是为救人而服务的。上前几步,贾诩走到小将旁边问道:“你刚才说重犯郭嘉?那郭嘉是什么人?”

    “那郭嘉是扬州袁术的使者,来武关是为了游说将军投靠扬州一起攻击刘表,可惜郭嘉私下杀死了刘表使团,将军只得抓住他,交给刘表处置!”小将说完,复又询问道:“不知贾大夫还有什么要问的?”

    看这小兵态度,贾诩知道自己问得多了,他也不愿过多参与这些事情,所以笑了笑,摆摆手手道:“没了,好吧!带我前去城西看看!”

    闲逛了一天,贾诩慢悠悠的回驿馆歇息,而那个带路的小将却回了将军府,向张济报告情况。

    得知贾诩的想法,张济也想了想,千日防贼,难免有所疏忽,何不采取贾诩的计略,来个引蛇出洞,把武关里的蛇虫一网打尽为好。

    于是第二天,武关持续数月的戒严便解除了,关内民众一天除了晚上都可以在城内行动。

    对于张济解除城内限制的事情,贾诩只是笑了笑,并不以为意。

    “郭别驾,我等受困于此数月,现张济已经解除了戒严,我们是不是该回扬州了?”摸清城内情况后,许褚向郭嘉询问道。

    为了保护郭嘉,许褚等人并未采取高风险的办法出武关,而是一直呆在城内,等风头过去之后再安全出关。现在张济解除戒严,只要操作得当,悄悄送郭嘉出去不成问题。

    “不,不行!前天刚有长安使节到,张济便放弃了戒严,按理说张济应该增强守卫,保护使节团安全,事有反常必有妖,我们不得不防,还是在等些时日为好!”

    “最近要小心谨慎,我所料不差的话,城内应该增多了暗线,我们且在多藏一久!”似是不放心这些密探,郭嘉特意又嘱咐了一句。

第178章 逃离武关(一)() 
随后几日,许褚便派遣在武关生活很久的老面孔,上街打探消息,摸清各处的暗线行动规律,准备带郭嘉离开武关,回扬州去。

    贾诩这些时日倒也清闲,每日便在武关城内四处游荡,对于结盟张济一事他并不担心。

    张济的心理早已被贾诩猜透,知道张济此人颇好名利,又不愿放手荣华富贵,现在李傕郭氾二人愿意接受他成为长安一霸,他肯定会动心。

    唯一的问题是张济担心自己的安全罢了。若张济真答应了李傕等人的条件,那他势必需要前往长安为官,这样他独自前往别人的地盘,整个人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身死不由自己掌握。

    于是几日前,贾诩与张济谈过之后,便差人修书一封,发往长安,要李傕郭氾自己想办法打消张济顾虑,至于这打消顾虑的方法,无外乎就是派遣质子了。

    等李傕郭氾两人商量好,派来人质,整个结盟事宜也就完成了,其余的事情,与他贾诩关系不大,所以贾诩也乐得清闲。

    “哎!走了许久,倍感腹中饥饿,走我们前去买些东西吃!”在西门不远的十字街口,贾诩问道右边街头小贩贩卖的羊油粟饼香味,对带路的小将叫了一声,然后转头向小巷边走去。

    那小巷边正好靠近大道,有一个小摊贩正在营业,小贩正不断翻烤炉上的粟饼。因为刚解除禁令,街道上的行人不多,小贩生意似是不太好,炉子上只有三个饼,脸上也是掩不住的浓浓的失望。

    见到贾诩与小将过来,小贩大惊,后退了一步,假装烤饼,用眼角的余光扫着两人,一脸的戒备。

    这西凉军有一部分人很蛮横,不讲道理,常常白吃白喝,看到小将身上的铠甲,小贩自然防范。

    看到小贩的动作,贾诩笑了笑,对张济军的评估又降低了一层。走到摊贩前,贾诩开口道:“给我来两个粟饼,放心钱不会少你的!”

    小贩本身见到贾诩两人来自己摊前,面色惨白,复又听穿文士服的贾诩说话,知道贾诩是做主之人,立刻喜笑颜开,连忙道:“谢谢先生,先生稍等,我这就包好!”

    说完,小贩手脚麻利的拈住荷叶,从火炉中捞起两个粟饼,分开包递出,期盼的道:“总共20钱!”

    听到20钱,贾诩眼角一抽,这就是两个粟饼而已,怎么可能要得了二十钱?莫不成这小贩诓他?

    小将听了价格,上前从兜里摸出一把铜钱率在了和面的木板上,然后瞪了小贩一眼。

    贾诩这才知道,不是武关的小贩坑他,而是这武关小钱太过泛滥,物价高得不行。这二十个小钱,在其他地方以正品五铢钱兑换的话,也不过值个八钱左右。

    伸手接过粟饼,忽然间贾诩眼神一凝——这小贩的手茧为何右手虎口极厚,其余地方却比较薄?

    发现异常,贾诩并未揭破,拿过粟饼便带着小将离开。

    “刚解除戒严,便出来贩卖羊油粟饼,这很不对劲!羊油粟饼并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只有行商有能力吃,而且此人虎口的茧子很让人怀疑啊!”起了疑心,贾诩开始注意起西门附近的人来。

    经过三天的观察,贾诩发现西城附近总共有三个人有疑点,一个就是卖饼小贩,一个是西门左边的杂货老板,最后一个是在街边乞讨的乞丐。

    那小贩每日出摊,可每天都没几个人买饼,明显是亏本买卖,杂货店老板近半天时间都在门口招呼客人,可这西城门附近哪里来的那么多人,他做的事情只是吃力不讨好,乞丐就不必说了,窝在街角几日,没有讨得东西,为何没有饿死?

    “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关注城门处的动静!他们到底要做什么?”百思不得其解的贾诩很是困惑。

    一般的细作哪里会关注城门这种地方,又不是大战时期,如今武关可没有战事,不存在夺城门这种可能性。

    “难道他们想要出城?也不会啊!以这几个细作的水平,要出城办法多得是,为什么偏要走城门?悄悄翻越城墙离开也可以,攀上悬崖也可以的。”

    “是不是他们不能这么做?若是这样的话,一定有原因让他们不得不走城门,那会是什么原因?”分析了一会儿,贾诩有了一点头绪。

    忽然,小将的话在贾诩心中浮现“两月前,有人行刺将军,扬州使者郭嘉丢失!”

    “对!就是他,郭嘉!没有想到这扬州细作好大的胆子,居然能在武关一藏几个月!也是,这几个月各地局势风云变幻,南来北往的商人数量也减少了,加上武关一直戒严,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要保证郭嘉安全,莫过于藏于武关,等待时机!这些天他们的行动,也就是探查西门附近的动向,好把握机会,带郭嘉逃出城去。”想通事情关节,贾诩兴奋不已,只要引起武关混乱,他就有办法让张济等人送自己出城,出城后,一切都由他贾诩说了算。

    就在贾诩想通的第二天,张济也想明白了,同意归属到长安麾下,不过他提出条件,要求自己的大军由侄儿张绣统帅,同样长安必须派出人质,以此来保证他的安全。

    对于张济的条件,贾诩早有预料,当即修书一封,派副使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呈报天子。

    一天后,副使带着质子——李傕与郭氾之子,来到了武关,同时带来了最新的天子诏书。

    贾诩接过诏书后一脸的落寄之色。这次诏书中明言要求贾诩以光禄勋大夫的身份,停留在武关,帮助南中郎将张绣管理武关事宜。

    按照贾诩的身份来讲,作为直属中央的官员,他只有在大汉中央才有话语权,去到地方便是毫无作为的。这次让他到武关,贾诩不用想就知道了李傕郭氾两人的盘算,他们二人不过是需要一个人到武关对张济的部队进行监视,同时又可削弱贾诩在长安的影响力,端的一个一石二鸟的阳谋。

    本身贾诩并未在意自己在长安的身份什么的,可是自己多年来为西凉军出谋划策也是尽心尽力,虽然其中包含私心,但也是经过了付出不是?况且自己的谋划对西凉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现在李傕郭氾两人明目张胆的过河拆桥,让贾诩很不舒服。

    “你们两人如此待我,看来长安我已经呆不下去了!”想到自己没了权势的庇佑,在军中又被人处处提防,已然淡出长安朝堂,贾诩决定抛弃长安的富贵荣华,另投他处。

    决定摒弃长安两人,贾诩便开始谋划着要怎么安全出武关,细细谋划要前去投谁。

    “这天下,若说地位最高的莫过于二帝与三王了!若要在乱世谋得一席之地,必投他们几人。”

    “我从长安离开,前去投靠刘焉定会得他重用!可是投靠刘焉却不能长久!这刘焉一样会过河拆桥,且刘焉高层多是蜀人,必会维护蜀地利益,我这个凉人过去完全做不出什么成绩来。”

    “那北边的两人呢?袁绍声名远播,且受的是刘焉之诏,我前去也可得重视。不过这冀州多面受敌,盟友心怀二心,不知道能不能长久。这公孙瓒受的是刘和诏书,他会不会保我无恙?”

    “南面的袁术怎么样?这袁术野心颇大,奉行步步为营的战略,为人小心谨慎,我去投他,似乎没什么作为啊!”

    细细想过当世出头的豪杰,贾诩在二袁与公孙瓒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