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王朝二十帝-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一片战『乱』,经济自然搞不上去,这突厥人倒也不笨,既然没什么可抢的,就不费那个劲儿了,与其与唐王朝对立,还不如与其搞好关系,时不时还能用自己的特产和唐朝换点儿生活物资。

    但现在就不同了,随着唐王朝对中原的逐步统一,战争也结束了,打完仗了就得搞生产啊,眼看着唐朝的gdp那是嗖嗖的往上涨,自己却还是老样子,遇上个灾年的话连饭都吃不饱,这怎么能行?

    突厥人犯了红眼病,见到别人有钱就不高兴了,典型的仇富心理(这样不好)。但突厥人也知道,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自己虽然穷,但自己有人,人手里头还有家伙什儿,何不去与大唐赌一把呢?

    突厥人这纯属破罐子破摔,但他们摔得不是时候,因为他们遇上了李世民,当他们在战场上相见时,李世民责备突厥人不守信用,违背盟约,李世民对突厥的可汗颉利说道:“颉利,你原先和我们结盟,说好了互不侵犯,而且彼此有难时要引兵相救。而你现在这算什么?竟然率兵攻打我大唐,一点哥们义气都不讲。”

    颉利被李世民责备一番后,多少有点儿难为情,因为这少数民族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性』格普遍都比较直,喜怒尽写在脸上,心里藏不住东西。

    李世民表面上和颉利讨论违约的是非,私下里又派兵夜袭突厥大军,而且也派使者到突利可汗出拉拢关系,就这样一来二去,使颉利和突利这俩突厥的可汗产生了矛盾。

    突厥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但由于其内部族群众多,能够很统一的团结起来却也是个问题。而李世民恰恰抓住这有利的方面,使用了离间计,成功的平息了这次事件,并与突厥和亲,与唐朝达成协议后突厥随即就撤兵回家了。

    李世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班师回朝了,都城也就不用迁了。但此次与突厥较量之后,他也明显觉得突厥不是怎么好对付的,日后肯定还会兵戎相见的。

    可不是,在武德八年(625年),这突厥人又坐不住了,派兵进犯唐朝,经过敌我双方的若干个回合,最终,突厥又一次的求和休战了(挺聪明,打不过就求和)。

第6章 唐高祖李渊(这天的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38岁,秦王李世民29岁,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儿。

    我们先来说说这太子李建成,他是李渊的嫡长子,按照封建礼制,他是当之无愧的皇储继承人,事实上他也就当上了太子,李建成此人也是非常有作为的,年纪轻轻就随着李渊闹革命,为李唐王朝的建立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最后是李世民技高一筹,当了天子,这历史从来都是青睐成功者的,所以李建成也只能被遗忘在玄武门下。

    唐王朝的车轮在行进到这个时间段时,一种无法避免的事件就要发生。

    按理说,太子是皇位的不二人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新皇登基之后,巩固自己的皇位也是人之常情,所谓的功高盖主说的就是像李世民这样的人吧。

    如果当李建成安坐金銮殿之时,也肯定会打压李世民的势力,因为李世民借国家统一战争之时,笼络了不少文臣武将,都是比较出名的,文的如房玄龄、杜如晦,武的像尉迟敬德、秦叔宝等。

    李建成其实内心是不想杀李世民的,毕竟都是一母所生,自己的亲弟弟,怎么舍得下手?但自己历史的角『色』让他别无选择。

    武德九年(626年)夏,调皮的突厥人又不安分了,秦王李世民就又要请愿出战,毕竟这是给自己增加功绩的事情。但此时的太子李建成不干了,凭什么每次都是李世民去?自己虽然身为太子不能前去,但不是还有李元吉吗?他也不是小孩了,今年也都24岁了,完全有能力统兵征战。

    所以李建成就建议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李渊答应了,李渊其实也不想让李世民去吧,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是要传给李建成的,如果让李世民太过耀眼,这肯定是个问题,但这问题已经产生了。

    当李渊答应了让李元吉带兵出征时,李元吉也趁热向自己的皇帝老爹要了几个人,这几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们: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这些人后来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尽心辅佐自己的一批功臣,这二十四人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招妙啊,当李建成得知这些大将都将从李世民的手下调走,太子很是高兴,对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说道:“弟啊,你如今已经得到秦王手下的大将好几名,手中又握有几万精兵,当你凯旋而归的时候,我和秦王宴请你,在吃饭时,你令武艺高强的部下将秦王弄死,天下就归我们了。”

    太子果然够恨,但也很可怜,自己分明是太子,却要为皇位费尽心机,唉!

    但令李建成不知道的是,隔墙有耳,他的这番言语被亲近秦王派的人听到后,立马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内心七上八下,这可是生命攸关的时刻,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但李世民还是没有意气用事,在他看来,这件事还是交给自己的皇帝老爹处置吧,所以他赶紧进宫面见李渊,将此事告知李渊,李渊听后很恼火呀!这群熊孩子,竟然敢玩的这么大,于是他告诉李世民:“明天我就会当面质问太子的,你可以早早的来。”

    估计得知此事的李渊这天晚上肯定没睡好,这可是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马虎不得。这究竟该怎么办?是将李建成训斥一顿继续保持其太子地位,还是将其废黜,另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呢?李渊很是头疼,但历史证明,他的考虑是多余的,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早晨,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伏兵于玄武门,静静等待太子与齐王这两条大鱼的进网。

    而此时的李建成也从宫中安『插』的线人口中知道了李世民向李渊告自己状的事情,这天早上,李建成召集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建议李建成此时应该调集部队部署,并且托病不去上朝。但李建成说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入朝打探情况了。

    李元吉听后就放心的与李建成一道骑马往宫城驰去。

    历史在今天书写下了一幕兄弟相残的悲剧。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进到玄武门内,直觉就告诉他们情况不妙,于是赶紧策马逃跑,但为时已晚,李世民亲手『射』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被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射』杀。

    当李建成与李元吉苦命的哥俩挂掉后,太子李建成所说的早已安排好的军队才急忙赶来,但主子已经被杀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得知此事的李渊非常的震惊,话说这老来丧子应该是最最不幸的事情了,而且一下就丧了俩。虽然自己的儿子有几十个,但李建成与李元吉都是自己与结发妻子窦皇后所生,还有李世民,李元霸(十几岁时就夭折了)。

    其实这李渊还是很不幸的,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中年时,妻子窦皇后死了,老年的时候,心爱的儿子又挂了俩……实在是不幸。

    事已至此,李渊能怎着?难道要将李世民处死吗?不可能,他死了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谁来治理自己的大唐王朝?其他的儿子也没这个能力,只能选择李世民了。

    在玄武门惨案发生没几天,李渊就封李世民为太子,而且国家的政事也交由李世民来处理,而且还委任了李世民手下的一些人入朝担任要职。

    李渊也很识趣,知道这是儿子李世民的时代了,所以在一个多月后,就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荣登大宝,他的时代来临了!

第7章 唐太宗李世民(渭河岸北的不速之客)() 
在李世民刚刚继位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讨厌的突厥人又来了,而且气势汹汹,大军十万,一路攻到了离长安仅40里地的泾阳。

    唐太宗李世民遂派尉迟敬德前去抵御,刚刚到前线的尉迟敬德就组织反攻,这尉迟敬德不负李世民的期望,虽然自己带的人不多,但却勇猛,在泾阳尉迟敬德大战突厥大军,经过一番较量,敌军损失一千多人,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好复杂的名字)还被生擒,这一仗虽然杀敌不多,但也算是一场胜利。

    不过这小胜并没能阻止突厥进攻的脚步,颉利可汗引兵十万,志在攻取长安。

    此时在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情况万分危急,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肯定是坐立不安,大臣们也都纷纷商讨,给皇帝个好建议,基于卫戍部队的匮乏,这当务之急就是就要想出一招令突厥退兵的计谋。

    此时在唐朝为官的这些能人们,还真不是吃干饭的,一个个都足智多谋。大臣萧瑀就给唐太宗说道:“突厥之所以率兵前来,是因为皇上您刚刚登基不久,若此时我们不主动迎敌,突厥人就会大肆的掠夺我们的财物,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才要装作大军屯在长安的气势,果断与突厥正面交涉。”李世民接受这疑兵之计,于是就招呼自己的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来到渭河边上。

    见到北岸旌旗蔽日的突厥大军,李世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作为一国之主,要沉得住气,要装作身后有着百万雄狮一般自信。

    这颉利看到大唐的皇帝都亲自来了,心想这渭hn岸必定有唐朝的大军,所以就没敢贸然渡河。

    此时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对着渭hb岸的颉利说道:“颉利兄弟,你这怎么又毁约了呢?你这样可不好,老是毁约,你叫别人怎么看你。”

    突厥人颉利此时肯定又是不好意思的与李世民嬉笑着打着马虎眼,反正就是不承认自己违约。

    就这样,两位领袖隔着渭河互喊了好一会儿(累不累?),这时唐朝的“大军”(其实人并不多)到来,在渭hn岸也摆开阵势,突厥可汗颉利也是有头脑的,自己远道而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弄点物资回去,现在唐朝大军就在南岸,而且军容威严,自己若是下令攻打,势必会两败俱伤,捞不着一点儿好处,何苦呢?何不再次请和捞点儿财物呢?

    其实突厥要是真的开打了,可能会攻进长安城吧,但那能怎么着,唐王朝不是没有兵,只是此时大军没在都城而已,等大军调集回来后,势必又会重新夺回,而且那时突厥人想逃都难了。

    于是颉利很聪明,见好就收,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你唐王朝不是有钱吗,那好吧,我与你结盟,你国库里的金银疙瘩不得给盟友分点儿?再者说我这兴师动众的来干嘛?你总得给我把来回的路费报了吧!

    就这样,两天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边的渭河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杀白马为盟(好可怜的马),史称“渭水之盟”。

    得到好处的颉利屁颠屁颠的就率全部大军回家了,虽然唐王朝避免了一场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