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孤唐明月-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泰脸上一喜,当即单膝跪地高声说道:

    “属下郑泰,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承乾脸上一黑,效忠就行了,喊这么大声干什么,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要收心腹?

    房门外传来绿珠一声轻笑,李承乾恨恨地咬牙。

    这丫头还是欠调教,不成今晚一定要好好调教一下。

    最后他还是好奇地问向郑泰:“宇峰,你多大结婚的?”

    郑宇峰羞涩一笑,黑脸上一红。

    “太子殿下,属下十五岁成婚,现孩子已有半岁了。”

    扎心了,老铁!

第20章 除夕()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了。

    李承乾自东宫宴饮归来,回到秦王府。

    此时夜已深,一轮明月高悬在长安城上,长安城内亦是点起了万家灯火。

    上下交相辉应,处处洋溢着喜悦团圆的气氛。

    今天是除夕,皇宫中也洋溢着喜悦之情,前年的血腥气息已然被时间洗去。

    除夕这一天,唐人的仪式和活动很多,过节过得非常有仪式感。

    从今天早上开始,秦王府内的侍女们早早地从桃树上摘下新鲜的桃树枝条,插在秦王府的门户之上。

    她们也用金银、罗帛作材料,通过剪裁刻镂制作春书。

    春书上写有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都是与过年、春节、春季有关。

    侍女们制作好春书后,将它们粘贴于门、窗、帐、屏风等处。

    李承乾看着侍女们的动作,只觉得很像是前世在孤儿院贴春联的举措。

    绿珠也将他的书房,寝宫的门窗处悬挂上了春幡。

    唐人认为,服用器物应顺时而变,春天的色彩应为青色,所以青幡是春的象征。

    李承乾总觉这看上去很诡异,进出书房时,他总忍不住抬头看他头上的那一抹青。

    绿到深处,自然青,没毛病。

    今天李世民倒是做了件让他颇为感动的事,李世民亲自请阎立本在他的寝宫门前,画虎头、书聻字。

    后世的《酉阳杂俎》记载:“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病疠也。”

    至于下午的驱傩则是由太常寺主持,“太常卿及少卿押乐正道西阁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押乐在殿前。”

    这事前还有彩排,“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

    地点是在承天门前,以晦日于承天门前傩,张官悬乐。

    国傩是在宫廷晚宴活动之前进行的,将除夕的节日气氛烘托得极浓。

    这仪式的规模比较大,仅配合仪式的“跑龙套”人员,被叫“侲子”,就有500人。

    他们要“衣朱褶素襦,戴面具”,六人一列,列阵于承天门前。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口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

    观看仪式的观众很多。

    虽然是在皇帝宫殿之中举行,但仍然允许百官家属、普通百姓入宫观看。

    “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观之,百姓亦入看,颇壮观也。”

    这驱傩仪式给了李承乾一种看春晚的感觉,热热闹闹的,是皇室在与民同乐。

    今天李渊也从他的太极宫中出来参加了宴会,他对李承乾他们这些孙子辈还好。

    对于李世民则是不咸不淡地,不愿搭理他,显然老人心中还是有怨气,不过总比前年好多了。

    李世民和他谈话能嗯一声,表示他在听。

    前年完全是对李世民避而不见的,父子关系难得缓合了一些。

    李世民一时高兴竟写下了一首《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待晚宴结束后,李承乾又和家人玩了会“藏钩之戏”。

    就是分为俩组,一组藏物于手中,另一组猜。

    猜中者为胜,胜者有奖,败者有罚。

    据说此游戏与汉武帝的钩戈夫人有关,皇室的女眷们也放开了玩。

    直到李承乾见年纪最小的清河公主已现困意时,他便向李世民提出天色已晚要回秦王府休息。

    李世民必竟还是位父亲心疼这一帮孩子们的身体,对于他们守岁也不强求。

    便下令结束游戏,令众人各自回去早日休息。

    李承乾回到秦王府后,便开始回思过去一年的经历。

    他记得前世的一段话“一个人的未来,是由你晚上8点到10点在干什么决定的。”

    每到晚上,李承乾总会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分析着。

    三思而后行总归不会错的。

    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他的老爹李世民颁布了许多政令。

    如高官议事带谏官,重议律令废肉刑改流放。

    又因为官多民少,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各自管辖若干州。

    长乐王李幼欲谋反诛之,苑君璋复降唐。

    突厥政事衰败,有人向李世民趁机偷袭被太宗拒绝了。

    岭南酋长入朝,改组官吏,命房玄龄并省中央官员,只留下文武官额六百四十三人。

    最让李承乾佩服的,还是李世民在贞观元年正月三日宴请群臣时。

    所奏的秦王破阵乐之曲。

    当真是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坐宴者皆兴。

    李承乾当时是跪坐在旁,也受到这火爆的节奏,热烈的情绪,狂野的动作影响。

    心胸中顿时升起百无禁忌的强烈自信,谁能想到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上,竟能迸发出如此活力!

    每当李承乾回想起那激昂的旋律,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

    他闭上了眼,平复着内心激荡的心情。

    他睁开了眼轻吐出一口气,不知不觉间他就接受了这个时代,并发自内心地想要融入她,拥抱她那热情狂野的活力和那盛开如莲华的美丽。

    “太子殿下,夜已凉了,您还是快入睡吧。”

    绿珠在一旁小心提醒道。

    李承乾蓦然回首,大红宫灯下的绿珠,显得美丽异常。

    她就静静地站在那,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他。

    李承乾心中猛然一抽,触动了他心中柔软。

    他不知怎么地,忽然开口问道:“绿珠,今天是除夕,你有什么愿望吗?”

    绿珠神情一呆,她从没有见过太子殿下如此温柔地问过她。

    她心中顿时惴惴不安,有些惶恐。她认认真真地思考了良久才说道:

    “奴婢没有什愿望,只想待在太子殿下身边,就想替娘亲看看那江南的景色。”

    “奴婢听娘亲说过,阿婆告诉过她,江南是极美的。”

    李承乾听完心中有些酸涩,他伸手握住绿珠的素手高声说道:

    “总有一天,我会带你看遍这大唐天下所有的美景!”

    绿珠柔柔地看着李承乾在心中默默地想到,其实太子殿下您对我来说,就是这大唐最美的景色。

    语毕,李承乾紧紧地拉住绿珠的手,共同仰望天空的那一轮明月。

    大唐的天空真的很美,怎么看也不够。

第21章 天灾() 
秦王府内,李承乾的书房中。

    李承乾看着手中自清水居传来的的情报,忍不住仰靠在太师椅上,揉捏着眉心。

    这太师椅乃是白大家掌控的木匠店制造出的,因为造型新颖,坐上去又舒服,所以深受长安城内达观贵人的追捧。

    连李世民对此也有听闻,在李承乾的示意下,白大家令木匠店老板进贡了图纸。

    由此换来太宗李世民亲手书写的一块匾额,上书“匠心”两个大字。

    宫内也专门添置了一应器物,李承乾也分到了一套。

    自此木匠店在长安城内名声大噪,产业已然拓展到长安县四周。

    他手中的资金逐渐增多,可是身处秦王府,即便是有钱他也没处花啊。

    曾经他是为秦王府的用度太少而烦恼,现在他反而是为如何将钱花得不明显而苦恼。

    刚刚他接到清水居的情报,上面显示的是京城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

    想必李世民案头也应该摆放着类似的情报,自古皇帝最怕的就是天灾。

    去年的那阵大雨,李世民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

    今年好像不仅有干旱,还有蝗灾?

    想到这他坐不住了,连忙起身,走出书房,叫来侍立门口的郑宇峰。

    “郑宇峰,你带着人跟随本宫,到长安城内外看下旱情。”

    这种大型的天灾,一个弄不好,定是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他老爹李世民的统治有很大影响。

    一行人骑马匆匆地自秦王府门口奔出,沿着朱雀大街直奔明德。

    途经西市时,李承乾挥手止住随从,调转马头说道:“先去西市看看。”

    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

    所以东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东市内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

    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

    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西市内人声鼎沸,道路拥挤众人纷纷下马。

    郑宇峰带着秦王府侍卫,紧紧地护卫着李承乾,以防止贼人行那荆轲刺秦王之事。

    俩名威武雄壮的侍卫上前拨开拥挤的人群,其余的纷纷围在他的身边,力求不让人群挤到太子殿下。

    前方的人群被李承乾的侍卫推开后,纷纷不满地向后怒目而视。

    眼见李承乾,脸上戴着精美异常的半副面具。

    身边跟着一大帮子,臂大膀粗的侍卫。

    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腰间还带着刀。

    一看就是惹不起的主,他们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陪笑着避让开来。

    李承乾也顾不上他们,踮起脚尖寻找着什么。

    李承乾看着人来人往的西市,尽是形形色色的人种,不过汉人却是占了大半。

    有胡人着汉服,又有汉人戴胡帽,不看容貌的话,和谐的就像一家人。

    李承乾神色微怔,此时大唐已有包容万族的气象了吗?

    不过,这不是他目前想要看的,他拉过身边路过的一位神色匆匆商人。

    那名商人脸上先是一怒,随后见到李承乾身边的侍卫一个个面色不善的样子。

    脸色瞬间变得谄媚起来,“这位小公子,不知您拉住我有何贵干?”

    李承乾后退一步,避开面前那个油腻中年商人的套近乎。

    “离这最近的粮店怎么走?”

    商人一愣,没想到这位衣着华贵的小公子竟然会问粮店这个地方。

    “小公子,让咱带你去吧,西市里有些乱,不是熟悉的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