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帝国-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中国人民军自1880年……,经过六年的奋斗,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华夏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扩音器中听着黄胜高亢的话声落下。激昂的音乐响了起来。

    “快看,阅兵式要开始了!”这时候,一直趴在窗边向外张望的王玮突然大喊道。

    “咦,那是什么?”

    刚刚走到窗边的卢家成指着远处正向这边驶过来的,像马车,却没有马拉,反而是四个轮子滚动着向前进的黑色车辆,脸上流露出了疑惑之色。

    不只是他疑惑其实卢栋、王玮和王文斌。包括宋德生,甚至在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四个轮子,没有马拉就能够自己跑的东西是什么。

    但此刻在阅兵式贵宾席位上的德国大使罗恩。魏登费勒心中却已经有所猜测。不过眼前所见的这个,要比他半年多以前在德国本土见过的诧异太大了一些。

    为了求证自己观点,在其他国家大使,都对着这个四个轮子的家伙啧啧称奇的时候,罗恩。魏登费勒走到了黄胜的身边,问道:“总理先生,这个机械车辆,应该是汽车吧?”

    “咦?罗恩大使是怎么知道的?”诧异的问了一句后,黄胜继续道:“这确实是汽车,上个月的时候我们科学院刚刚研发出来的,还没有对外公布,等这次阅兵式亮相之后。才会正式对外销售!”

    听完黄胜的话,罗恩。魏登费勒呆住了,看着此刻缓缓驶过的汽车(可以参照民国时期的汽车样式),他的老朋友卡尔。本茨,研发出来的三轮汽车,就像是叫花子一样的东西。

    其实,汽车在龙穴成立后,就在霍山的要求下,开始立项研究了。相比这个世界对汽车没有任何印象的西方世界。霍山在开始的时候,就知道一辆完整的汽车需要什么东西。所以六年的针对性研究,完全比毫无所知的盲目少了太多摸索实践,也避开了大量的弯路。

    所以在1885年9月的时候,霍家军自己成熟的第一辆汽车,就已经装配出来了,宽厚的相交轮胎,前置的20马力单杠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每小时75公里的时速,加满10升汽油之后,行程120公里。

    其他,像早就出现的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技术也都在这辆汽车上出现。

    现在出现在阅兵式上的这三辆汽车,便是由霍家奔马汽车公司负责生产,为的就是借助今天的华夏共和国成立的机会,一炮打响,然后打开全世界的汽车市场。

    当然这也是霍山的主意,而从今天几乎所有人目瞪口呆和惊诧的眼神当中,他的目的达到了。

    “罗恩公使,今天阅兵式结束之后,为我们双方的友谊,到时候我们会送您一辆奔马汽车,当然今天在这里的所有国家的使节,都将得到我们一样的馈赠!”

    “感谢总理先生的慷慨!”相比得到礼物的兴奋,罗恩。魏登费勒心中更多的还是好奇。

    “谢谢总理先生!”

    ……

    “同志们,好!”

    “为人民服务!”

    冲天的喊声,回应着霍龙的检阅。作为霍家军军部部长,这次负责检阅部队的就是他。

    随着检阅车的前行,这次注定要退役的原美洲战区二十五个步兵师,八个独立骑兵师,以及来自霍家军八个军事院校的学院方阵,呐喊出了整齐的声音,另外他们几乎宛如一人的举枪动作,也让周围所有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优秀的军事素质。

    “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人民军?”耳畔回荡着震天的呐喊,眼中倒映着远处一排排士兵严整的军容,身体感受着他们冲天的杀气,王文斌和卢家成心中无限震惊的呢喃道。

    “不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军,一支刚刚从中美战场上走下来的钢铁部队!”宋德生神情自豪的说道。

    而这时候,站在一边见识到这一幕的王玮和卢栋,脸上也露出了与有荣焉之色。虽然他们来到南洋的时间还短,但是却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里,没了脑袋后面的猪尾巴,他们也不由自主的开始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华夏人。

    就在周围大部分自豪中带着震惊的看着阅兵式进行的时候。

    站在检阅车上露出上半身的霍龙看到了一个最特殊的人群。

    “停车!”

    随后,霍龙从汽车上走下来,径直走到这群坐在轮椅上,或者有身体残缺的受检阅士兵前面。

    看着他们虽然身体残疾,却仍然挺直的脊背,霍龙心中涌动着慢慢的激情。

    “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们中国人民军以你们为荣!”

    “啪!”

    手臂抬起,手掌向下,指向眉心,一个庄严的霍家军军礼出现在霍龙的身上。

    “啪!”

    “为人民服务!”

    回应他的是永不后悔的呐喊,和为国家风险的决心,最后还有一个虽然并不整齐,但同样标准的军礼。

    这次,霍龙没有再乘车,而是径直大步向前走去,面对这些在战场上身体残疾,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给予自己的敬意,给他们每一个人!

    看着一个个伤残军人过后,又是一个个坐在轮椅上抱着自己战友骨灰盒的霍家军士兵,霍龙的右臂一直没有放下。

    径直走到头后,才停了下来,不过他并没有按照阅兵流程,返回检阅台上反而在紧邻大街的街边站住了。

    “将军?”跟在霍龙身后的霍家军其他高级军官迟疑道。

    “让阅兵式开始吧,我今天就站在这里了!”话声顿了一下,霍龙言语中带着一丝感慨的说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民军最优秀的战士,今天我就这样看着他们进入荣誉军人院,就看着他们退役复员!”

    荣誉军人院就是一个供奉战死军官和士兵的墓地,位于马辰市东郊。今天阅兵式结束之后,这些没有家人认领的骨灰盒将会被安放在那里,接受之后华夏共和国所有国民的供奉。

    听完霍龙的话,原本站在他身后的几个霍家军军总部的高级军官脸上也纷纷流露出了坚定之色。

    “将军,我们也跟您一起吧!”

    “是,将军!我们也想送这些战友最后一程!”

    闻言,霍龙严肃的眼神从他们脸上扫过,神情凝重而又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转过身,朝着检阅台上的黄胜点了点头。

    见此,黄胜眉头皱了皱,不过明白了霍龙的意思后,他便下达了分列式开始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二章 《1885年华德合作协议》() 
第五百一十二章

    “罗恩大使,305mm舰炮生产技术却是很重要,但是飞艇技术却并不比之差多少。相信经过伊利战争之后,你们应该清楚大量飞艇的集中使用,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且,能够运用于战争的大型飞艇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现在的战争模式,原本在一个平面上的战斗,现在变成了地面和天空为一体的立体战争。如果德国没有飞艇,那么也就意味着德国将在陆军建设上落到了英法的后面。”

    黄胜的最后一句话,无疑触动了罗恩。魏登费勒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强大的陆军是德国保证国家完整和强大的根本,相比英国对海军的看重,陆军在德国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总理先生,我想您更应该去从事外交工作!”说着,罗恩。魏登费勒点了点头,“我承认我被你说服了,刚才您提出的两个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

    “呵呵,我想这个合作对我们双方都会是双赢!”听到罗恩。魏登费勒答应,黄胜的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喜悦之色。

    “对此我也深信不疑!”罗恩。魏登费勒笑道。

    “总理先生,今天我来,还有一件事情希望得到您的准许!”

    “是吗?请说!”黄胜说道。

    “是这样的,我国对于贵国陆军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钦佩。特别是伊利战争,贵国陆军在战略战术和新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走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派遣军事人员进入贵**校进行学习!希望得到贵方的允许!”

    相比英国和法国在新军事变革上的迟钝,德国人对于战争的敏感无疑要比他们强出许多。

    特别是中美第二次战争战争打响之后,两河沿线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特别是双方集中的军队超过两百万的超级大战伊利战争,更是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家军对战术的运用,对机枪的配置,对火炮的集中使用。地雷、手榴弹、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压制火炮等武器的组合和梯次配置,更是给了德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他们自己也可以进行研究,但终究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到了表面的强大,却摸不清内里的脉络,所以对陆军建设最为重视的德国人,才察觉到自己的陆军作战方式可能已经开始变得落后之后。立即便准备派遣军事人员进入霍家军的军事院校学习。

    想起霍山对自己的嘱托。黄胜在罗恩。魏登费勒期待的眼神中点了点头,“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答应,不过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贵国派遣五百名大学教授来我国任教,而且我们也希望可以扩大留德大学生和留德技术工人的数量,以及每年留德幼童的数量。”

    留德幼童,是霍山在1880年的时候,就仿照留美幼童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团体而设立的。

    后来又扩展到留法幼童、留英幼童。从1880年到现在1886年,这六年的时间。虽然最早的一批留学幼童还没有回国,但是这六年时间内,霍山却一直没有停下。

    到现在整个欧洲,霍家军的留学幼童已经接近五千人,而为了照顾这些人的生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霍山甚至把十八铁卫中的霍宇和霍宙派遣到欧洲坐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科技和教育实在是太薄弱了,就算霍山用心发展,但受困于师资力量,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科学大家。所以只能向外面求助。

    就算是现在已经获得了美国近半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成果,霍山也没打算停下。因为现在的霍家军对于高级人才实在是太饥渴了。

    霍山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够为霍家军提供人才的机会。

    ……

    “总理先生的条件,我完全可以同意!”虽然五百名大学教授的派遣,让罗恩。魏登费勒稍感为难之外,其他的完全不是问题。

    至于这些大学教授,凭借现在德国发达的教育体系,找出这些人并不困难。当然里面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科学家。

    双方意见达成了一致,那么随后自然也顺利的签订了协议。随后不到半个小时,一份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和教育的的文件**出炉了。

    根据协议的规定,霍家军用飞艇制造技术和燃…烧弹制造技术,换取德国人的305mm舰炮制造技术,以及从1885年开始,每年选派一百五十位大学毕业生,进入德国国立物理实验室、国立化学实验室和国立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洪堡化学实验室和李比希化学实验室等,德国最顶尖的间断研究机构留学深造的条件。

    还有德国可以每年派遣一百人进入霍家军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