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1-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他指着将领中的一个人说道:“这就要靠你了。”

    这个人叫康茂才。

    这是一个战略意义上的阴谋。康茂才原先是陈友谅手下大将,后来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与陈友谅有着秘密接触,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双面间谍,是朱元璋埋在陈友谅身边的一颗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给陈友谅,说他将倒戈,建议陈友谅采取水路进攻,他将会在江东桥与陈友谅会合,并将这座唯一阻挡水军前进的桥梁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谅大喜过望,并表示一定会在胜利后重赏康茂才。在得到陈友谅的回音后,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连夜重造了一座石桥。

    这座石桥将给予陈友谅最为沉重的精神打击。

    朱元璋宣布了他的全部作战计划,以坚定的目光看着他的将领们:“我们自濠州出发以来,经历了无数困苦,打败了无数敌人,才取得今天的一方土地,虽然陈友谅比我们强大,但只要我们敢于迎战,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我相信我是对的。”

    朱元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

    的,即是天才。 ——拿破仑

    朱元璋在那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无数的建议中,坚持了自己的看法,牢牢地抓住了那把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

    他的成功不是侥幸的,他当之无愧。

    他正等待着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此时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他已经成为了皇帝,现在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低着头,聆听他的训示,他的舰队已经兵临城下,应天指日可克,朱元璋将永远在世界上消失,这片大地上的百姓将在他的管理下,成为他的臣民。

    我不是渔民的后代,从来都不是!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安插在朱元璋军中的康茂才已经成为我的内线,他将在明天为我打开通往应天的道路,我的舰队将一往无前,征服这个富庶的地方,然后就是张士诚,他不过是个软弱的家伙,决不会是我的对手,我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龙湾的圈套

    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

    老康!

    无人应答。

    第二声:

    老康!

    仍旧无人回答。

    陈友谅借着皎洁的月光仔细观察了江东桥,他惊奇地发现这并不是康茂才所说的木桥,而是石桥!

    陈友谅感觉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无数人喊过、之后还会有无数人喊的名言:

    中计!

    按照他的估计,此时应该是“火把丛生,杀声遍地,伏兵杀出”,可是在他惊慌一阵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一向精明的陈友谅现在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康茂才莫非是有事来不了了?

    无论如何,这里很危险,不能久留。

    正在此时,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弟弟陈友仁已经统率一万人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并击败了驻守在那里的军队,正等待大军的到来。

    那就去龙湾登陆吧。

    陈友谅命令船队加快速度,于当日下午到达了龙湾,之后他组织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顺利,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双眼睛正在不远处的狮子山上看着他。

    那是朱元璋的眼睛。

    他的预料没有错,陈友谅果然放弃了在江东桥进攻的企图,他是一个疑心重的人,必然选择稳妥的进攻方法。

    在确定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伏击圈后,朱元璋摇动了红旗。

    此时,隐藏在石灰山后、应天南城、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现,但他们并没有摇旗呐喊,而是静静地看着汉军,因为他们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

    汉军的士兵们终于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大大的麻袋里,敌人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见他们盔甲上的反光,而这些敌人却纹丝不动,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那种眼神好似家乡过年时屠户看着圈里的猪羊。

    战场上出现了可怕的宁静。

    比死亡更可怕的宁静。

    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他们并没有在这种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久,狮子山上的朱元璋挥动了黄旗。

    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时正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此战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两万具尸体、七千名俘虏,而朱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还俘获了一百艘大船和数百条小船,朱元璋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陈友谅打了败仗,逃回了江西,而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器小”,眼睁睁地看着陈友谅被痛打一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与朱元璋接壤一带武装游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这个人确实如陈友谅所说,刀架在脖子上才会着急。

    不速之客

    龙湾之战胜利后的一天,紫金山上的禅寺迎来了一位香客。当时的应天虽然已经为朱元璋所管辖,但治安情况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众一到晚上就会紧闭寺门。这天黄昏时分,这个香客走进了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希望留宿一夜,看门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很丑)且十分凶恶,竟然不敢阻拦,让他进了内寺。

    禅寺的住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做主留他一晚。

    此人正是应天的镇守者朱元璋。在龙湾战胜后,他也颇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这也成为他之后几十年的习惯,这天他来到紫金山下,见山上有一座禅寺,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游。

    这天夜里,住持左思右想睡不着,他怕那个强盗嫌疑极重的人晚上会出来搞事,可这话也不能直说,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决定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讲禅。

    所谓讲禅和魏晋时期的清谈差不多,一群人吃饱了饭,坐在一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税。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让他去讲禅,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他随住持来到了大殿。

    此时,空旷的大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分东西坐定后,住持开始仔细地打量起朱元璋来,他发现此人衣着朴素,虽面相凶恶,但举止还透着一股土气,顿时对此人大为藐视。

    做强盗做到这个地步,连件好点的衣服都没有,说他是强盗都抬举他了,顶多是个乡巴佬。

    但既然是讲禅,还是要说点什么的,于是住持开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业?”

    “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住持一听此言,便觉自己判断不错,他准备教训一下这个乡巴佬。

    “我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目下天下大乱,望施主早择良业,安分守己,闲来无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何谓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两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请赐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无非虚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久久不去。

    住持大惊失色,朱元璋站起身来,缓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将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饰不住,惊慌失措,颤声说道:“你想干什么?如要钱财,可以给你。”

    朱元璋厉声说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言毕,朱元璋归剑回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住持此时才发现,眼前的这个衣着简朴的人实在深不可测。

    他对着朱元璋的背影大声喊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没有停留,越走越远。

    住持归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决定第二天要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对于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成功者,但这次他是彻彻底底地输了。他认为上次战败的教训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军,所以他更加用心调教自己的舰队。应该说陈友谅为我国的造船事业做出了贡献,后来伟大的郑和船队使用的航船技术和造船技巧就是从陈友谅那里继承过来的,当然,也算是抢过来的。

    这次,他制造了一种秘密武器。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船,高数丈,上下居然有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来往,下层只管划船,上下层相隔。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还能保持动力。更为可怕的是,每条船外面还用铁皮裹着,这应该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另一个设计就很能体现陈友谅的性格了,这种战船上下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一层木板,就是听不见上面说话,看来陈友谅还是中国隔音技术的开创人之一。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把人隔绝开,即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照样会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着我陈友谅一条路走到黑。

    这种心思机巧的人,真是不能不服啊。

    此时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轻松,他知道上次的失败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陈友谅来说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