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问鼎三国-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文士笑道:“刘基能从刘繇死后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夺取庐江、九江两郡,力挽狂澜,成为一方诸侯。除了一定的运气外,本身的能力出众。手下的虞翻、骆俊都是内政高手,麾下的太史慈、黄忠、魏延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接,更何况新投靠的陈宫智谋无山,张辽、高顺、臧霸久经沙场,实力虽比不上曹操、袁绍,但比刘备、袁术强多了。加上刘基夺取寿春后得到了袁术留在寿春的财富,就算刘基装备几万军队也不是问题。”

    大汉点点头,有些兴奋道:“本来我想去投靠曹操,现在刘基既然有这个能力,投靠他也不错,我的部曲已经好久没出战了,如果投靠刘基,说不定可以上战场了。”

    一阵马蹄声响起,五个骑士从远处奔来,不一会儿就来到众人之前。

    “先生(家主)。”大汉和青年文士叫道。

    何夔道:“你们来了很久了吧?”

    何夔,幼牛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黄巾之乱时避乱淮南。后来袁术至寿春,辟之,何夔不应,但还是被袁术所留。刘基占领寿春后,何夔观察许久,觉得刘基可以辅佐,于是和他的三位好友商量投靠刘基。

第39章 黄巾来袭() 
何夔的三位好友不是别人,正是杜袭、赵俨、繁钦三人。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繁钦,字休伯,颍川人

    三人中赵俨最有名,他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处世哲学。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下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

    当时的各路群雄,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竞相招揽天下英才,而这些贤达学士,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安邦定国的夙愿,也以谨慎的态度来抉择自己满意的投靠对象。赵俨看到当时各路军阀混战不休,一时找不到自己可以投靠的对象,为避战乱,举家迁到荆州。在此结识了客居在那里的杜袭和同乡繁钦,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割据荆州的刘表,素闻赵俨、杜袭、繁钦之名,刻意对他们进行笼络,并以贵宾之礼对待他们三人,多次请他们入仕。赵俨通过观察,认为刘表目光短浅,虽然显赫一时,但终难成就大事,坚辞不就,同时劝说在刘表面前炫耀文才的繁钦远离刘表,以免抱憾终生。

    曹操迎天子后,杜袭、赵俨、繁钦三人准备返回许昌,这时因为好友何夔邀请在寿春一聚,所以就准备见了何夔后再去许昌。

    但这时刘基横空出世,打败袁术,攻占寿春。赵俨通过观察,觉得刘基似像曹操、刘备这样的明主,加上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想法,就说服何夔、杜袭、繁钦三人准备投靠刘基。

    青年文士道:“属下也是刚来,家主已和三位先生决定了吗?”

    何夔点点头道:“伯然的观察分析能力举世无双,他既然能够看上刘基,就说明刘基有过人之处,明天我们就去见刘基。文达和我们一起去还是?”

    李通道:“我相信先生的眼光,而且刘基就在寿春,我没必要舍近求远。”

    第二天一大早,何夔、杜袭、赵俨、繁钦、李通五人来到刺史府求见刘基。

    刘基听下人禀报何夔他们求见不由一愣,按照历史发展,他们现在应该已投靠曹操,但是他们竟然还没投靠曹操,看来历史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后自己掌握的先知先觉也越来越少了。

    “见过刺史大人。”何夔、杜袭、赵俨、繁钦、李通向刘基行礼道。

    刘基呵呵一笑道:“各位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赵俨看着刘基心中感慨,如果不是雷薄、陈兰带来的话,现在说不定他已经北上许昌,投靠曹操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拥有淮南之地的刘基未必比不上拥有贾荨9刂械牟懿伲也懿傩熳右粤畈怀迹辉趺春茫趸词呛菏易谇住

    接下来刘基和何夔等人谈论治国方针、兵法韬略、诗词歌赋等。何夔等人也顺利的投入刘基黄叙。

    刘基同时任命李通为都尉,从冯家等豪强的私兵和李通带来的人中挑选五千精锐编入淮军。

    剩下的五千余人私兵刘基没有命令他们和袁术的南阳军俘虏一样去屯田,而是建立四支工程队,修建从寿春开始,通往领地的其他各地的道路。

    随着何夔、杜袭、赵俨、繁钦的投靠,加上虞翻、骆俊、陈宫、鲁肃等人,刘基的文官集团正式建立、

    随着大部分豪强阀门的投效,刘基开始针对两郡官吏进行背景、政绩、品德等方面的调查,摸清官吏情况。同时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改革发展规划设计成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屯田制。

    在中国引起朝代更替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即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广大农民无地可种,只好成为大地主的佃农。大地主在各朝代都或多或少拥有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特权,而封建朝代官府的税收中农业占据着主体地位,农税的减少直接导致官府入不敷出,为了维持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加重了赋税又最终引发了农民暴动朝代更替。

    特别是黄巾之乱后,天下暴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各个县城存在大量的无地流民、贫民,他们的存在容易引发暴乱。为此刘基把这些无地的流民、贫民集中到一起,施行军管制,在一些无主的田地上进行屯田。

    到建安二年十一月时,袁术的南阳军俘虏,几个豪强的私兵,加上无地的流民、贫民,淮军的屯田部队达到二十万。

    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刘基按照曹操的屯田制,以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官府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建安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刘基突然接到下蔡急报,豫州的三十万黄巾军兵围下蔡。

    接到下蔡县令的急报刘基楞了楞,怎么会有三十万黄巾军兵围下蔡。而就在这时陈宫拿着军情局的情报前来刘基才知道下蔡为什么会出现三十万黄巾军。

    原来袁术在刘基放他离开回到豫州后,深感自己的南阳军实力不足,于是在豫州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增加赋税,豫州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黄巾军的首领刘辟、龚都、周仓、裴元绍、廖化等人揭竿起义,短时间内聚集三十万大军,攻略豫州各地。

    袁术得知后勃然大怒,心想我打不过刘基、打不过吕布,难道还打不过黄巾军吗?于是调动两万南阳军对黄巾军进行镇压。要知道刘辟他们的黄巾军虽然三十万,但大部分是老弱妇孺,真正能战的不过万人,面对袁术训练有素的两万南阳军,三战三败。

    就在这个时候,袁术身边的纪灵给袁术出了个主意,说这些黄巾军杀了可惜,不如把他们赶去寿春,让他们找刘基的麻烦。

    袁术听了眼睛一亮,同意纪灵的主意,任命纪灵为大将军,统领两万南阳军把刘辟的三十万黄巾军赶向寿春,于是乎就有了三十万黄巾军兵围下蔡的事情。

第40章 醉翁之意() 
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后,刘基不怒反喜,刘辟、龚都、周仓、裴元绍、廖化都是历史名人,除了裴元绍被赵云杀死外,其他的几人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如果能趁此机会把他们收服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这三十万黄巾军虽然大部分是老弱妇孺,但这也是人口,在乱世什么最重要?那就是人口,如果能收服刘辟他们,就等于给自己增加三十万人口。

    当即刘基带军师陈宫、臧霸、吕蒙、陈兰等人,率虎卫鹰卫和三千步卒,两千黑鹰铁骑北上。

    通过一天的急行军,刘基大军来到离下蔡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

    刘基对众人道“下蔡只有两百郡兵,三十万黄巾军攻打下蔡已经两天,如果没有援军的话,相信用不了多久下蔡就会被攻下。所以我们必须在黄巾军攻下下蔡前击败黄巾军。”

    陈兰道:“黄巾军虽然号称三十万,但不过是乌合之众,主公,末将只需一千铁骑足以击败黄巾军。”

    陈宫道:“陈兰将军言之有理,黄巾军不过是个乌合之众,以一千黑鹰铁骑足以打败黄巾军,但主公这次调聚大军前来并不是为了打败黄巾军,而是把这三十万黄巾军收降。”

    陈兰不解的问道:“收降黄巾军干什么?黄巾军三十万,所需要的粮草物资消耗惊人。寿春虽然粮多,但也不能白白的便宜了黄巾军。”

    刘基道:“曹操当年就是因为收降了百万黄巾军才得到十五万精锐的青州兵,眼前这三十万黄巾军虽然不能和当年曹操的百万黄巾军相比,但我们如果把三十万黄巾军去屯田,明年我们就可得到一笔几万斛粮食,可以养数万淮军。”

    陈兰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陈宫抚须含笑道:“只怕主公的用意不止如此吧?”

    刘基道:“知我者军师也,我军还要趁此机会攻打沛国。”

    “沛国?”

    “沛国?”

    众将一愣。

    刘基道:“不错,就是沛国,沛国位于豫州东部,西与梁国、陈国、汝南郡接壤。”

    陈宫道:“主公说的不错,只是这样一来曹操和刘备必定起强烈的反应,到时主公将会面临曹操、刘备的厉害攻击,以淮军现在的实力,属下认为还不足以与曹操、刘备抗衡。”

    刘基道:“这次攻打沛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曹操、刘备的反应,如果曹操出兵,我们就退往寿春,然后在来年出兵徐州或者豫州。”

    陈宫想了想道:“鲁国的曹操军守将是乐进,麾下有一万青州兵,主公拿下沛国,在鲁国的乐进一定会南下,到时我们就是想退出沛国,也不可避免与乐进打一仗。”

    刘基眼中闪过一道厉光:“那我们就灭了乐进,把他的一万青州兵一锅端了。曹操青州兵不过十五万,又要防袁绍、马腾、张绣、刘表、刘备,机动部队不过七八万,现在曹操第二次西征张绣,带走许昌的三万青州兵,如果我们灭了这一万青州兵,曹操的徐州防线空虚,到时刘备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出兵曹操的机会。”

    陈宫道:“刘备能不能出兵曹操不一定,但想消灭乐进的一万青州兵,我们五千淮军明显不足,淮军的战斗力还不足于与青州兵抗衡。”

    刘基轻笑道:“在离开寿春的时候,我已调张辽率五千步卒秘密向沛国出发,等我们解决了这些黄巾军后,在龙亢与张辽会合。”

    陈宫抚须道:“八千步卒,两千黑鹰铁骑,共一万士兵对付乐进的一万青州兵应该没问题。不过现在我们还是想办法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黄巾军。”

    刘基道:“为了防止黄巾军四处流窜。我打算以下蔡作诱饵,然后大军对黄巾军继续合围,一举击溃黄巾军。”

    下蔡城外,黄巾军大营

    刘辟、龚都、周仓、廖化、裴元绍这几天轮流上阵,对下蔡发动攻击,但几天下来楞是攻不下下蔡,这让他们这些黄巾军头目烦恼不已。

    刘辟道:“不管了,明天我们必须把最精锐的部队押上去,现在我们军中的粮草只能够维持三天,如再拿不下下蔡,我们就准备饿肚子了。”

    周仓道:“明天我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