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篇作战篇:抢“借”攻坚,借鸡生蛋题解本篇紧接第一篇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作战方面的各个问题。要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作战,必定要先筹划费用、粮草、物资。本篇阐明的就是:战争的胜负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强弱。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物资也不充裕,军队组织也不严密、不牢固,再加上各个诸侯国互相吞并战争,就导致了经济方面的更加匮乏,所以《孙子兵法》在进攻作战方面更加地追求“闪电战”,但即使再快的“闪电”也要有充足的粮草作为后盾,因而孙武提出了“因粮于敌”的主张。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经典再现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的规律,要配置出动千辆战车,千辆运输车,十万余步兵,行军的途中还要转运粮草,要盘算好内外日常的开支,各国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军用设施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作战铠甲所需的金革等,这样算下来每日需千金,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对军事兵力的面面俱到,举兵必克,否则,长久僵持,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到攻城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兵马长期驻守国外就会造成国内资源财力的不足。如果兵锋折损、锐气受挫、人力财力消耗殆尽,那么,其他诸侯国就会趁这个机会举兵进攻,即使智谋再高超的人也是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的。所以说用兵打仗只听说老实的速决,没有见到弄巧的持久。仗打的时间越长就对这个国家越有利,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所以说,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会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就不会总是频繁地调度兵马,也不会再三地转运粮草。将军用的各项所需从国内取得,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军用粮草的问题了。

    国家的贫困之所以是因为连年征战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需要长途运输粮草和军用所需物资。长途转运军需,百姓就会贫困。所以只要军队集中的地方物价就会上涨,物价上涨百姓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购置所需,这样他们的财富就会枯竭,国家没有钱就会急于增加税收徭役。民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的百姓家家空虚。这样百姓的财产就会耗去国库资财的十分之七;公室的耗费,战车破损,战马疲病,需要配置的盔甲、矢弩、戟楯、牛、车之类,会耗去国库的十分之六。

    因而,懂得谋略的将领就会想办法从敌方夺取粮草。如果能从敌方就地夺取粮食一钟,就相当于从自己本国运出二十钟;从敌方就地夺取草料一石,就相当于从自己本国运出二十石。

    要使将士奋勇杀敌,就要激励他们;要使将士们勇于从敌军那里夺取物资,就要奖赏他们。因此在车战中,凡是可以在战争中缴获敌人十辆以上战车的士兵,就要奖赏那先夺得战车的士兵,并且要及时把敌人战车上的旌旗替换下来,把它混合编制在自己的车阵之中;要优待抚慰俘虏,把他们编制到自己的军队当中,用他们去作战,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的方法:借助他们的力量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所以,用兵作战运用谋略要游刃有余,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牵强附会力不从心,要避免跟敌军僵持消耗。如果哪个将帅能深知此用兵之法,就会成为百姓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安危的主导者!前沿诠释作为第一篇的后续,虽然本篇的题名为“作战”,但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开战,而是关于物资的一个总结,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这里的粮草也就是“经济条件”,这是每场战争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孙武曾提出了“鼓舞士气,鼓励夺取,速战速决”的观点,不但解决了粮草补给问题,还解决了因战争而引起的国库空虚和沉重的赋税问题。

    公元231年,蜀国十万大军在诸葛亮的率领下第四次攻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诸葛亮到达祁山后,看到魏军早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因粮于敌。’也就是说,深入敌人的腹地,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现在,我们的粮草供应困难,这个时节,陇上的麦子应该已经熟了,我们要秘密派兵去抢割陇上的麦子。”诸葛亮留下几员大将守卫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等将领直奔上邽。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蜀军并不出战。司马懿心生疑『惑』,又听报有一部蜀军径往上邽而去,这才恍然大悟,急忙领军去救上邽。诸葛亮赶到上邽,将魏守将费曜打得大败而逃,然后命令三万精兵,手执镰刀,把陇上的麦子全部收割,运到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失去了陇上的新麦,心有不甘,便引兵前往卤城偷袭,企图夺回新麦。

    不料,诸葛亮早知司马懿会来偷袭,令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员大将各带两千人马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埋伏。待到魏兵到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东西伏兵四起,诸葛亮又令人大开城门,从城中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突出重围。司马懿接连受挫,转而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方针。

第7章 孙子兵法 (6)() 
诸葛亮求战不得,眼看抢来的粮草也已不多,只好下令退兵。听闻蜀军退兵,司马懿派大将张郃领兵追击。追至剑阁木门时,遭遇蜀军的埋伏,张郃及其率领的百余名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三国时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心,要避免跟敌军僵持消耗。如果哪个将帅能深知此用兵之法,就会成为百姓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安危的主导者!前沿诠释作为第一篇的后续,虽然本篇的题名为“作战”,但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开战,而是关于物资的一个总结,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这里的粮草也就是“经济条件”,这是每场战争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孙武曾提出了“鼓舞士气,鼓励夺取,速战速决”的观点,不但解决了粮草补给问题,还解决了因战争而引起的国库空虚和沉重的赋税问题。

    公元231年,蜀国十万大军在诸葛亮的率领下第四次攻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诸葛亮到达祁山后,看到魏军早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因粮于敌。’也就是说,深入敌人的腹地,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现在,我们的粮草供应困难,这个时节,陇上的麦子应该已经熟了,我们要秘密派兵去抢割陇上的麦子。”诸葛亮留下几员大将守卫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等将领直奔上邽。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蜀军并不出战。司马懿心生疑『惑』,又听报有一部蜀军径往上邽而去,这才恍然大悟,急忙领军去救上邽。诸葛亮赶到上邽,将魏守将费曜打得大败而逃,然后命令三万精兵,手执镰刀,把陇上的麦子全部收割,运到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失去了陇上的新麦,心有不甘,便引兵前往卤城偷袭,企图夺回新麦。

    不料,诸葛亮早知司马懿会来偷袭,令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员大将各带两千人马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埋伏。待到魏兵到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东西伏兵四起,诸葛亮又令人大开城门,从城中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突出重围。司马懿接连受挫,转而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方针。

    诸葛亮求战不得,眼看抢来的粮草也已不多,只好下令退兵。听闻蜀军退兵,司马懿派大将张郃领兵追击。追至剑阁木门时,遭遇蜀军的埋伏,张郃及其率领的百余名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三国时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部将全死于『乱』箭之中。

    诸葛亮第四次伐魏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但因采用了“因粮于敌”的策略,避免了断粮的危险,并且平安地退回到了本土;而魏国不但损失了陇上的新麦,还损失了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张郃。

    另外,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征战中也充分地重视到了这一问题。

    东汉末年,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呕血死去,他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于,伺机东山再起。公元207年,曹『操』亲自带兵征讨乌桓,以消灭蹋顿和袁绍的两个儿子,巩固北部边疆。但是,军队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原因就在于军队数量庞大,粮草辎重多,行军速度打了折扣。

    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只有深入敌境,迅速接近敌人,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胜利。按照我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敌人肯定早已做好战争准备,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地打败敌人呢?”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命令大军停止前进,然后从中挑选了几千精兵,由自己亲自率领,日夜兼程,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在距蹋顿单于的王庭柳城仅一百里的白狼山出现,与蹋顿单于的几万名骑兵遭遇。

    蹋顿单于的骑兵没想到会在自己的领土上与敌人遭遇,毫无防备。曹『操』等人见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知道只能拼死一战,否则,决无活路,因此人人奋勇战斗,无不以一当十。战斗空前惨烈,曹『操』的几千精兵死伤大半,但蹋顿单于这一方,死伤更多。后来,蹋顿单于战死,群龙无首,终于被曹『操』打败。

    袁绍的两个儿子听闻蹋顿单于战死的消息后,带领随从逃往辽东,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不久,公孙康便设计杀死了他们,并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

    作战时的物资问题,是战争中必须要考虑的,因此,孙子称之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就将孙子的这种计谋运用到了日本侵略者身上。

    八路军冀察热辽军区平西十一分区(后来改为晋察冀平西军分区)所辖房山、涞水和涿县(现涿州市)的小麦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