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主貌美如花-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里唯一的过来人陆励对两个侄儿的表现很满意,说他们这才像是备考的样子。

第017章 往事() 
中秋佳节,安远侯府大开宴席,陆珊第一次完整地见到了她家所有人。

    老太太不用多说,看到儿孙满堂她是最开心的,可下面这些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吴夫人和黄夫人面上看着很客气,其实心里都不怎么待见对方,这是陆珊早就知道的。毕竟,吴夫人是安远侯陆勉的继室,在她前头还有个人人称赞的沈夫人。

    黄夫人嫁进陆家的时候,沈夫人还在世,两人的关系很不错。沈夫人去世后,吴夫人进了门,她待沈夫人留下的陆昌陆昭不能说不好,可黄夫人就是看不上,对她始终有些芥蒂。

    吴夫人看黄夫人同样不顺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觉得她不尊敬长嫂,看不起自己这个侯夫人。不管心里如何想的,有老太太这个婆婆压着,吴夫人和黄夫人面上看着还是过得去的。

    倒是陆勉和陆励两兄弟的关系,远远超出了陆珊的预计。

    此前,陆珊一直认为祖父空有爵位没有实职,不利于安远侯府在朝中的地位,而叔祖父不能承爵却从科举出仕,颇有点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味道,兄弟俩就该联起手来,各自发挥所长。

    谁知今日同时见了两人,陆珊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错得有多离谱。

    如果说吴夫人和黄夫人是面和心不和,那么陆勉和陆励就是基本的面和都做不到了。

    老侯爷早已去世,男人那一桌陆勉和陆励并列坐了上位,可是这两位,一位和左边的陆昌说话,一位和右边的陆昊聊天,就是正眼都不肯瞧上对方一眼,更别提有所交流了。

    上一代只有两兄弟尚且如此,下一代人多势众,关系自然就更复杂了。

    女眷还好,燕国公主地位超然,就是老太太和她说话也客客气气,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曹氏低调不作妖,基本没有存在感;顾萝爽直明快,是典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没人惹她不愉快,有她和陆昕在,桌上的气氛就不用愁了;乔氏也是八面玲珑的性子,只是陆昆的出身比较尴尬,因此有顾萝在的场合,她都会自觉收敛一点;王氏对燕国公主颇有些畏惧,在她面前安静得很。

    反而是陆家兄弟几个,表现更直白些,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

    陆昌和陆昊一看就是关系很铁的,他们分别被父亲和叔父拉着说话,可时不时还能来个眼神交流,以示自己的无奈。除了陆昊,陆昌对其他弟弟明显没兴趣,几乎不会主动搭理他们。

    陆显的存在感不比他老婆高到哪里去,陆昆却是长袖善舞,两边都能搭上话,而且陆勉和陆励还都肯搭理他。大概是学业不如兄长的缘故,陆晟的存在感也比较低,多数时候都在安静喝酒。

    以陆珊的年纪,节宴这样的场合通常是亮个相就可以被乳母抱下去的。因为桌上基本没有她能吃的,要是待久了哭起来,还会破坏气氛,还是抱走比较安全。

    但陆珊不想走,她想留下来看热闹,难得家里人都在场,她怎么可以不在呢。于是,陆珊扯着顾萝的衣裳,努力说出了:“娘,不走,我不走。”说完之后陆珊发现,她的舌头好像更灵活了。

    顾萝想着女儿一向听话,也不爱哭闹,就让冯妈妈抱着她留下了,说是闹了再抱走也不晚。

    陆珊吃了饭过来的,肚子一点都不饿,就趴在冯妈妈肩上东张西望,观看各人的举止神态。然后她就发现了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从头到尾,陆昊没和陆晟说过话,一句都没有。

    陆珊之前听来的说法,是陆昊和陆昆的关系不大好,他放着国子监不去读书,愣是去了梓阳的梅山书院,也是因着被陆昆刺激的缘故,倒是他和陆晟,从来没有不好的说法出来。

    说起陆昊和陆昆的不和,那就源远流长了。

    在陆家五兄弟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不爱读书的只有陆昌和陆昊两个。这俩都是老太太养大的,从小逗猫惹狗,闹得整个侯府不得安宁。

    在那会儿的陆显、陆昆和陆晟看来,陆昊大概就跟傻子差不多。陆昌是嫡长子,是未来的侯爷,他读不读书无所谓,可他们几个,不像二叔学习还能有什么前途。

    盛宁王朝的开国皇帝顾修规定了,捐官只能是虚衔,就是说你可以领俸禄,但是不用去上班,也没有上升空间。除非是本身有爵位的,否则除了科举,没有第二条出仕的道路。

    后来,老侯爷去世了,陆勉袭爵,成为新任的安远侯,陆昌也就成了世子。

    再后来,陆昌尚了主,还不是普通公主,而是今上唯一的嫡女燕国公主。陆昌婚后被人管了起来,没法和陆昊一起胡闹了。陆昊不甘寂寞,卷了个包袱离家出走,出去闯荡江湖了。

    那时,所有人都觉得陆昊是在胡闹,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灰溜溜地回来了,谁知他在外面玩得乐不思蜀,还不时给老太太寄些当地的特产回来,以证明自己过得还不错。

    七年前,陆昆中了秀才,还是以案首的成绩。陆勉本来就最喜欢这个儿子,见他学业优秀,更是把人夸上了天。陆昊难得回家一次,天天被他爹念叨陆昆的丰功伟绩,念得耳朵差点长茧了。

    然后,陆昊就不出门了,请了先生在家认真温习起功课来,家里人都认为他是被刺激了。

    陆珊起初也是这么想的,听了她爹她娘的私房话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陆昊出门游学的时候遇到了顾萝,两人一见倾心,再见钟情,三见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顾萝的父母对陆昊的出身没有意见,就是嫌他身无功名,配不上自家女儿。

    所以说,陆昊发奋读书,跟陆昆其实没有多大关系,那是未来老丈人的要求。

    陆昊小时候虽然有点混,可老太太不是那种只会对孙子放任自流的祖母,基本的底子还是给他打了的,就是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不像陆昆他们几个,上来就是四书五经,正式启了蒙。

    没有功名就娶不到老婆,这样的压力转换成动力多可怕,陆昊苦读了三年,结果考了个小三元回来。更神奇的是,皇帝赐婚的旨意也下来了,赐了新城县君顾萝与陆昊为妻。

    听到这儿,陆珊惊呆了,她对皇帝赐婚的故事不陌生,可谁家皇帝这么闲,还会给个小秀才赐婚。

    原本,陆昊是想着春闱高中再上门提亲的,可既然圣旨下来了,他就遵旨成亲。

    次年,顾萝生下陆琮,陆昊和陆昆一起参加了秋闱,两人双双中了举人。

    对安远侯府来说,两位爷同时中举,那是祖坟冒烟的好事;对陆昊个人而言,成亲生子中举人发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是妥妥的人生赢家的节奏;只有陆昆,他是真的高兴不起来。

    兄弟五人中,他的出身最不堪,就是有陆勉护着,他也摆脱不了外室子的身份。之前,陆昌陆昊爱胡闹,陆显陆晟读书不成,他以为自己有机会成为第二个陆励。

    毕竟,盛宁王朝的驸马是不能议政的,可陆家不能空有爵位,没有人进入朝堂。要是那样的话,就算是世袭罔替的侯府,也会慢慢失去竞争力的。

    谁能想到,陆昊竟然能杀个回马枪,而且风头比他还要盛。

第018章 较劲() 
虽说科举是凭自己本事,可朝廷三年一取士,一次三百人,偶尔还会开恩科,进士的人数还是非常可观的,不是每个考中进士的人都会有无量的美好前程。

    若是乡绅商户人家,举家供个进士老爷出来,再有个七品知县当着,也许就会很满足了。可陆家是世袭罔替的四大侯府之一,陆家子弟进入朝堂,不爬到四品以上的位置,根本无济于事。

    陆珊起初没把四品当做一回事,她娘还是三品县君呢,不是也说不稀奇,她爹要想混个四品官,应该不难吧。后来弄清楚了盛宁王朝的官制,陆珊才发现,哪里是不难,分明就是很难。

    盛宁王朝的官制是开国皇帝顾修定下的,特点是无权的宗室和勋贵品级很高,握有实权的朝官,品级反而不显眼,能上三品的,都是非常厉害和了不起的。

    先说宗室,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都是超品,下面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分列一到四品,辅国中尉以下的宗室不分等级,通通算作五品。

    宗室品级高,宗女也跟着水涨船高,其中郡主和县主是超品,乡主、郡君、县君、乡君分列一到四品,乡君以下全是宗女,也算是五品。

    要知道,很多读书人寒窗苦读半辈子考中个进士,再奋斗半辈子也未必能爬到五品官的位置,可只要你是顾家人,生来就是这个品级,听起来待遇很不错吧。

    可惜顾修只给了后人好听的名头,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实质。所谓五品宗亲,除了每年三两银子的赡养银子,就没有别的了;而五品宗女,也就是嫁人的时候内务府提供十两银子的嫁资。

    说了宗室再说勋贵,盛宁王朝的勋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国公是超品,剩下的侯伯子男分列一到四品。除了安远侯府陆家、定远侯府沈家、镇远侯府虞家和威远侯府霍家是世袭罔替,其他的公侯伯都是五代而斩,只要第五代承爵人去世,朝廷立即收回爵位。至于子男两等爵位,比公侯伯还不如,三代到头就要回收了。

    了解了这些,陆珊有些明白顾修的意思了,他是要严格控制宗室和勋贵的规模,不让他们无限做大,所以制定了各种苛刻的承爵封爵条件。

    到了朝官的品级,大方的顾修变得吝啬起来。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和从一品的少师、少傅、少保都是虚衔,只用来给德高望重的老臣加官,并没有实际意义。

    换句话说,盛宁王朝实际上的最高官职是二品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可就是这三位,据说也是不常设的,他们的具体工作多是由下面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尚书仆射在分担。

    顾家的皇帝有多专权,由此可见一斑,宰相的职务都一分为三了,他们还怕相权过大,愣是一个位置配置两位副手,再由六个人共同承担原来属于宰相一个人的职责。

    陆昊陆昆的叔父陆励是探花出身,当初陆家的老侯爷还是有实权的,可陆励爬到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也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可见有多不容易。

    陆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若是没有陆昊,不管陆昆的出身如何,只要他能考中进士,家里就会支持他。可要是陆昊也能考出来,陆昆不用想都知道,他是争不过兄长的。

    陆昆所谓的争不过,当然不是说陆家就不管他了,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指家里会优先把资源倾向于陆昊,只有陆昊不需要的,才能轮得到他,陆昆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宝元十三年,陆昊跃跃欲试地参加了春闱,陆昆犹豫再三,却是放弃了。

    旁人问起理由,陆昆只说是准备不足,没有把握,不如再读三年,届时再下场。

    那年春闱,陆昊不出意料地落榜了,这是包括陆昆在内,很多人都能想到的。

    陆昊非常聪明,此事不容置疑,可他从小到大,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还是少了。秋闱能中可以说是幸运,但是春闱,只有运气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