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蟹民-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玉米面和白面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后世人们更愿意吃玉米面而不吃白面,说是多吃粗粮有益于健康。

    只是现在玉米面口感略差,加上农村加工条件有限,只是用石磨磨或是碾子碾,那就更加粗糙了,难以下咽。

    不过买的是机器磨得,很是细腻,见大家都这么说,自家人周福也不再说什么了。

    “娘,咱家后面那块地是谁家的?”周福夹了一家子菜吃着问道。

    “好像是公家的吧,对吧他爹?”杨枣花也不是很清楚,那块地也就两亩多大,是荒地,这么些年也没见过有人弄过,所以一直空着,倒是自己经常堆些秸秆什么的,也没人管。

    “是村里的,也是宅基地,只是这些年也没有说要。”周老爹毕竟土生土长的小周村人,村里大事小事都知晓,杨枣花虽然嫁到周家二十多年,但是许多事都要问他拿主意。

    “怎么了,你问这干嘛。”知道了地是公家的,杨枣花扭头问道。

    “是这样的,我看家里这房子破的不行,三弟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所以我想着趁现在农闲,将房子起了,明年开年就可以给三弟相看着了。”周福放下筷子,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听了这话,周禄夫妻俩则显得很兴奋,老三周寿听到要给自己娶媳妇有些害羞,对于将要建新房子也是很高兴,不过他没有周禄夫妻俩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周老爹和杨枣花对视了一样,沉默了一会儿,杨枣花眼睛有些红润的说道:“阿福啊,你能回来娘和你爹都十分高兴,现在又花了这么多钱,给家里买这买那,爹娘是算享了你的福了。”

    擦了一把眼泪,杨枣花接着又道:“眼见家里房子是不能住了,你还有一个弟弟没有娶媳妇,我和你爹是没有能力了,就厚着脸皮答应了。”

    看着老娘摸着眼泪,老爹坐在那里抽闷烟,周福帮老娘擦着眼泪笑道:“这有什么,没有你们哪来的我呀,儿子现在有钱花点怎么了,要是没有你们就是要也没有不是。”

    之后周福又是宽慰了几句,说爹娘老子花儿子的钱天经地义,帮助一下手足兄弟也是应该的。

    周老爹只是让周禄周寿两兄弟保证一定要记着大哥的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周福连忙摆着手说不用,一家子说什么两家话呢。

第三十八章 筹措建房() 
第二天一大早,周家才刚刚开门,就有一群结伴而来看望周福的大婶大娘们。

    大多数都是周姓本族的其他房头的,本房的几家七奶奶在回来的时候就见过了,和到东北的一家之外,剩下的三家早就在昨天晚上就过来了。

    喝着茶吃着花生瓜子,一大屋子的人坐满了大炕,就连堂屋几条破长凳都搬进屋坐满了,足足聊了有大半宿才离开,幸亏杨枣花知道这几天村里人都会过来看看,这也是农村人好热闹的习惯,同时也是一种关心,所以出远门或是远出回来的都有许多人上门看看,更何况本以为死去已久的周福突然回来了呢。

    所以昨个到县城顺便买了不少花生,瓜子,山核桃等不少干货,总不能让人上门空坐一场吧,有些东西吃着也热闹一些。

    周福作为主角,跟着老娘挨个给大婶们倒水,老娘介绍一个他就跟着叫唤着,最后周福真的有些佩服这些大婶怎么有这么重的好奇心。

    一坐就是半天,前脚走了后脚又来了另外一批,周福还不能怠慢着,一直陪笑着回答各种无聊的问题。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大婶们,这天寒地冻的时候,本又是农闲没有活计干,大婶们本就是经常到哪家串门唠嗑,盘坐在火炕上纳鞋底一坐就是一天。

    现在周家周福回来了,这么大的新鲜事,还有零嘴吃的,可不得使劲来吗。

    周福这两天感觉自己的脸都快要笑僵了,用手揉着有些发酸的腮帮子,“娘,今天没有人来了吧?”

    “该来的都来了,就算来也是一些来过的,不用你一直呆着了。”看着周福的样子,杨枣花也是知道这两天周福已经被烦够了,别说是他,就是自己也有些不耐烦了,可是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来是表示自己的一种关心,难道你还将人堵在门外。

    听到这话,周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然后高兴的说道:“总算解放了,今天我就和爹他们看看后面的宅基地,规划规划这房子到底该怎么建好。”

    “嗯不错,是得赶紧定下来,趁现在还早,抓紧动工,争取在年前将正房盖起来。”对于建房这样的大事周老爹很是积极。

    这两天他到处和村里人打听,哪家窑洞的砖烧的坚硬,哪家瓦烧的厚实耐用,至于泥瓦匠村里就有不少,找了干活好的打了招呼。

    “是得赶紧了。”杨枣花对于周老爹的话很同意,然后又对周福说道“房子该怎么建还得听你的,你说怎么建好就怎么建。”

    以前家里的大事都是杨枣花自己做主,现在有出息的周福回来了,杨枣花自然事事都要问候一声他的意见,谁叫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识字见过世面的呢。

    更何况这房子还周福出钱的呢,而其他人听了自然都无不点头。

    吃完早饭周福就和周老爹两个弟弟到了后院,商量着房子怎么建。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河南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黄土高坡,小周村就建立在一个不小的黄土坡上,石板房屋或是窑洞高低不平的在各个坡度建立着。

    在村口进村的道路旁,依着地理优势,合全村之力建了寨墙,这是用来防备土匪的进攻的。

    周福家在村尾,处于山坡的半山腰上,新买的宅基地加上原来的足足有近四亩地大小。

    在新买的宅基地中间有一块半亩地大小,高三丈左右的山包,后面也还有半亩地的样子,再往后就是二十多丈高的悬崖,下面是一片黄土地。

    周福早就看过了这里的地形,再买之前心里就有了打算。

    “爹,我说这么打算的,你们听听看可合适,不满意的就提出来。”说着周福就将自己的想法在实地比划着说了出来。

    首先在这半亩高的土坡,可以挖三间宽敞的窑洞,洞顶上面修整成宽敞的平面,以做晒场,同时不要省料子,多买些大理石,窑洞前面用大理石砌成拱形门,在结构上起到了防止塌落的功用,在造型上亦使这种单纯的形态产生局部变化。

    这样不仅节省材料,而且还冬暖夏凉,周福说这三间窑洞作为正房,就给周老爹夫妻俩住,不过他还没有住过窑洞,要留一间给他以后回来住。

    窑洞左右两边各建四间两层厢房,底层住人,二楼也可以放东西或是作为家里孩子们住的阁楼,高度和窑洞持平。

    在左厢房后面打一排草棚,用来圈养牛或是猪的,草棚和左厢房齐平,在和窑洞齐平的那块地方在建一件杂物房,用来放置耕田用具等东西,具体以后怎么安置随他们自己决定。

    右边同样的地方,建上一间大大的粮仓,用来放粮食。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将后面那一块半亩大的空地的出口给堵住了,不说外人,就是不常来的同村人都不知道窑洞后面还有这样一块空地。

    空地周福打算向下挖一个地坑院,又叫地窖,是河南这一带最具风情的窑洞了,从院中间向下挖,挖出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四面向里掏出窑洞做成房子,主要用来住人和藏东西的。

    出口在正房窑洞的炕上,平时地坑院也不住人,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来躲避灾难的,在这治安不好的农村,土匪进村是常有的事。

    周福想的很周全,也就是因为这后来全家老小在抗战时期,躲避了不少危险。

    现在的房子等新屋建好在拆掉,建原有的地方建三间高高的平房,中间的开一扇大门,大门用十来厘米厚的杉木打造的,厚重结实,就算是拿着斧头使劲砸也要不少时间才行。

    门一关,整个家里就是另一番天地,就算有土匪或是别的什么危险,高墙厚门也能抵挡一段时间,足够家人躲进后面的地坑院了。

    “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提前把什么后路都想好了。”听了周福的构想,周老爹很是满意,尤其是那躲在的地坑院。

    原本简单建几间瓦房就算了,没想到儿子这样大的手笔,有些迟疑的说道:“阿福,这房子是好,保养的好足够传几代了,和那财主也不差,只是这样可要不少钱。”

    老爹的话周福自然明白,就是怕自己花钱多了,回去不好交代,“爹你就放心,这点钱儿子还是足足的。”

    这是实话,刚才说的虽然看起来花销很大,在农村没有几家可以一次拿出这么多钱,可是这对于周福来说不算什么,农村许多东西都便宜,周福估摸着房子完工顶了天也不过百八十块大洋的样子。

    然后杨枣花听了周老爹的讲解,也是很满意,尤其是一旁抱着孩子的李翠叶,更是恨不得马上就住进新房子。

    房子敲定了,晚上周福就和周老爹去了一趟村长家把地契给办妥了,省的夜长梦多,村长也是周姓族里的长辈,周福拿了几包点心和一坛子两斤重的白酒上门。

    见到周福这个失散十几年的族中后辈回来了,还这么有出息,就冲着这个不高兴也得装着高兴不是,拉着他说了不少话,后来听了周福的来意之后,很是替周老爹高兴。

    说苦了多年现在终于好了,两家平时虽不怎么交往,但是毕竟是同族,关系自然比其他人亲近一些,再加上拿那块地本就在周福家后面,出场不是很好,一直没有人要,价钱不高,近两亩多地也只算了两亩,一共六块大洋。

    同时为了方便,麻烦村长到县里办好地契,周福还额外多给了一块钱,说是手续费,多得就算给他老喝茶了。

    听了这村长连忙虎着脸道推辞:“你把叔当什么人了,都是一家人哪里有这么见外的,办点这小事还收钱?”能当上村长的人自然是人精,见周福谈吐就觉得是见过大世面的,能打好关系的自然要较好,说必定以后有求于人家的呢,再说县城政府那么熟,要不了几个钱。

    “正是将叔不当外人才这样,不是说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不是,叔要是真有心,等以后房子建好叔一定要来喝几杯才行。”这点小钱周福自然不想欠人家人情,正所谓钱债好还人情难偿啊。

    见周福都这么说了,村长自然是不能再推辞了,最后还亲自送周福父子出了门,走前使劲说周老爹这回算是有福享了,还叫周老爹常过来坐坐。

    看着村长如此热情,在这之前周老爹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村长家算是村里除了周财主之外的首富了,平常跟周老爹这样的贫困人家根本没有什么交情。

    也只有在过年祠堂祭祖的时候,碍于同族的面子,目无表情的点着头打了一下招呼。

    “福子,算是仗了你的势了,没想到村长还会对你老爹有笑脸相迎的一天。”周老爹感慨道,这时候觉得人真不能穷,穷了谁的看不起你。

    “这有什么,儿子有出息还不是你的。”

    “也是,老子儿子有出息,看谁还敢瞧不起咱家。”听到着周老爹觉得也是,儿子是自己生的,有出息还不是老子的种好,说着就昂首挺胸的回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