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陪葬还是主流,因为宫中也没多钱养闲人。

    魏晋流行薄葬,这才没了那么多陪葬的可怕规矩。

    不过,胡太后根据如今的流行,已经想了一个新的妥善安置这些曾经的竞争对手的办法,保证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羊皇后毕竟年轻,面子薄,在面对太妃这种长辈不好怎么下重口,生怕把太妃们气出个好歹。

    胡太后正好弥补了羊皇后这点不足,既能在新帝和新后面前表达自己是站在他们一边的立场,也能让新帝和新后看到她的作用,一时离不开她,让彼此良好的关系天长地久的维持下去。这样的双赢,才是最好的。

    因此……

    胡太后一进殿看见羊皇后在哭时,心里虽然清楚羊皇后的手段,却也不会戳穿她,反而还开始帮着她。上前一边扶起皇后,一边以嫡母的身份斥责豫章王:“你这些年的学问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你老师教你的礼义廉耻里,有哪条是让你如此逼迫自己的嫂子的?实话告诉你,你皇兄要避嫌,所以先帝的那些宫妃其实是由哀家来管着的。你是在指责哀家的不是吗?”

    “儿、儿子不敢。”豫章王彻底怂了。

    胡继后脾气一直都是这般火爆,在她当上皇后,主持宫务的这几年里,做事虽然公允,但也容不下谁来质疑她。豫章王这些年幼的皇子,嫌少有不怕这位母后的。

    胡太后最先骂豫章王,也是因为知道这就是个经不住咋呼的怂货,估计他今天跳出来,也不知道是受了兄弟们多少的挑拨,啧。

    等降住了豫章王,胡太后这才怒目而视的瞪向殿内站的其他王爷:“你们谁还有意见?”

    其他王爷哪里敢有意见。比惨比不过眼泪说来就来的羊皇后,辈份儿又高不过名义上是他们母后的胡太后,他们还怎么有意见?等着皇上趁机扣他们一顶不孝的帽子吗?

    见王爷们缩了,胡太后这才意犹未尽的收了手,先帝就这么去了,深宫寂寞啊,难得有她发挥的时候。

    说起来,皇上整日里和卫家那个孩子玩的什么什么“演戏”,也不知道怎么样,若有趣,她也可以找些宫女试试嘛。她自持身份不可能亲自下场,看别人演也很有趣啊。

    说起演戏,胡太后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自己扶起的羊皇后,觉得她这哭的本事估计也是从演戏里学来的。果然皇上是大智若愚啊,看着是在玩乐,也能学以致用,有这大学问在里面呢。不愧是她站队跟着的人!

    羊皇后假装平复情绪,并不知道胡太后在想什么。知道的话,她大概会表示,演技确实是陪着司马衷玩演戏的时候提升的,但这个说哭就哭的本事,可不是跟司马衷学的,而是她作为孤女的日子里不得不学会的,怎么哭,何时哭,哭到什么程度,她都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保证能哭出效果,达成所愿。

    晋惠帝在羊青容哭的时候,就急了。他看不出来她在演戏,只知道她这是被欺负了,很想安慰她,帮她报复回去,不让人欺负她。

    卫玠和嵇绍拦都拦不住。

    幸好,胡太后来了,化解了一场风波,没让晋惠帝破功。

    晋惠帝按照事先练习过的,亲自请了太后坐到他旁边,将母慈子孝演的入木三分,给足了胡太后面子,也让想煽动胡太后的人睁大眼睛看了个清楚,他和胡太后之间的联盟关系固若金汤!

    楚王见本来准备好的发难,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自然不甘心,暗暗推了一把清河王。

    清河王是晋武帝的第十三子,不算是楚王的同盟,但是在晋武帝在世时,清河王就总是被楚王指使。没办法,清河王性格懦弱,又有把柄在楚王这个哥哥手上,只能听从。

    晋武帝很喜欢清河王,因为这个儿子长的特别好看,所以楚王以清河王为筏子,每每成功的几率都很大。

    这次楚王也就依照了旧例。

    可惜,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了。不说上面坐的已经不是他们的爹,而是他们的哥哥,哪怕是他们自己的心境,其实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敢在老子面前说的话,在哥哥面前就不敢了。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他们的老子肯定不舍得真拿他们怎么样,哥哥就不同了。

    所以,如今再一次被推出来,在所有人都看向他的时候,清河王简直欲哭无泪。

    无妄之灾啊无妄之灾。他在封王时,就被过继给了年仅十岁就去世了的王叔城阳王(清河王这才有了王位),如今他其实已经不算是晋武帝的儿子了,要不是皇帝召他来,他都不一定能给晋武帝送这最后一程;他母妃陈美人死的早,他也没什么需要接去封国的王太妃牵绊,实在是不知道自己站出来能干什么。

    左右为难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听说太后病了,不少太妃都病了,敢问少府的疾医都在何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羊皇后见有人提起这个,眼泪一下子就又来了:“不是我不想让疾医去给母后、母妃看病,实在是没有人手了。疾医大多都被软禁在了少府,只等父皇下葬后,验明正身,这才能放出来。仅有的几个疾医都先供了母后、母妃那里。我和皇上都没有的。”

    晋惠帝傻人有傻福,虽然脑袋不够用,但身体却好的不得了,吃嘛嘛香,嫌少生病,大概正应了那句傻瓜是不会感冒的。所以,羊皇后就没让疾医来,觉得这是个刷纯孝至善的声望值的好时候。

    大臣们一听这话,果然对晋惠帝有了更好的印象。虽然说皇帝孝顺也孝顺的不是他们,但至少孝顺这个品质代表了一个信号——皇帝心善,他能善待他人,这让与新帝都处在摸索期,不知道新上帝好不好相处的大臣们,都仿若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立刻就有人跪下来表示了对皇上善行的赞美。不仅这位“感动”,其他老臣也都很“感动”。

    楚王只能再次指派了自己的小弟二号,淮南王。

    淮南王是晋武帝的第十子,母妃在宫中很有地位,是三夫人之一的李夫人。但是,他自己其实并不得晋武帝喜欢,这才不得不依附于母妃仅仅是个美人的兄长楚王。

    《晋书》中对淮南王的评价是:“允性沈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

    不管这位真实的一面到底如何,最起码从评价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很会做人的人,有审时度势之能,简单来说就是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好比此时此刻,他觉得不能和楚王参合到一起。

    但是,和清河王一样,淮南王也不敢得罪楚王。

    心头一转,便计上心头。

    淮南王明明白白的看了好几眼楚王,希望自己坐在上面的皇兄能看清楚,他站出来是非所愿,是被逼无奈,他也就是意思意思说说而已,别当真。

    晋惠帝自然看不明白淮南王的暗示,但嵇绍、卫瓘等人看懂了。

    站在晋惠帝一边的卫玠,不着痕迹的戳了戳这位。晋惠帝没有痒痒肉也算是个好处,至少他身边的人提醒他换表情时,他不至于笑出声。

    得到卫玠提示,晋惠帝根据戳的次数,换上了对应的表情。

    淮南王一看有门,也赶忙顺杆爬上,不敢在继续做的更明显,怕楚王反应过来生吃了他。他看似强硬,实则软弱无力的责问:“为何要把疾医关起来?可是父皇之死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情?”

    这话看似是在责问,其实给他皇兄留了不少可以当做漏洞追问回来的地方。

    晋惠帝那边也果然抓住了机会,反驳的有理有据。

    楚王不为所动,想着果然上钩了,这才自己站出来,问了环环相扣的第三个问题:“若疾医没问题,那本来身体安康的父皇又怎么会匆匆早去?不是说有公主们的替身比丘尼在保佑吗?这到底是保佑,还是巫蛊诅咒?!”

    楚王挑衅的看向卫瓘,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招,咄咄逼人,又招招见血。

    晋武帝的乍然死亡,要么是被庸医错诊,耽误了病情;要么就是替身僧出了问题,不能保命,反而惹怒了上天。庸医是卫家出来的庸医,替身僧里则有卫家的嫡女。

    看你卫瓘倒是要如何取舍!

第108章 古代一百零八点都不友好:() 
在楚王的话说出口后,现场的反应……和他预计的有些不太一样。

    好吧,不是“有些不一样”,而是“完全不一样”。

    卫家还没表态,其他人已经忍不住愤怒了。

    不少世家出身、本应该好涵养的老臣都露出了“你再说,nen死你啊”的凶狠表情,基本不怎么参合朝政的公主们也第一次彰显了存在感,瞪着楚王的眼睛里都快冒出火星子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理由显而易见,替身僧并不是卫熠一个人的事儿。是二十五位公主并二十五个替身僧背后的二十几个世家共同的事儿。楚王暗示替身僧咒死了晋武帝,就跟在大殿上说“不要误会,我不是特指谁是辣鸡,我是说在座的都是辣鸡”没什么区别。

    楚王觉得他只是在暗示卫熠,但是……从为晋武帝祈福的这个替身僧体系出现的那一刻起,二十五个世家女和二十五位公主就已经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楚王要是直言卫熠个人德行有亏,其他家族还不会如此反应。

    但偏偏楚王要自作聪明的含糊其辞,哪怕其他人听懂了,他们也不能真的让这个说法坐实。就好像在现代,有人在报道里暗示说某某明星派对上有人吸毒,却又打死不说是谁,也不说是不说对方的个人行为,你看其他明星会不会拧成一股绳的要坚决否认这种事情。哪怕真的存在,他们也会让它不存在,因为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如今这事儿也是一样的,克死了皇帝,这种哪怕只是个假说猜想的名头,也是一丝一毫都不能沾的!

    此地图炮一开,拓跋六修就对卫玠道了句:【他完了。】

    在外人看来,就仿佛是楚王想要针对卫家,却反而把自己作死了,这个卫玠真的很邪门啊,不能随便对付。

    这种看上去是巧合的事情,必然不会是巧合。

    楚王的一系列说法,都是卫老爷子、卫恒和卫玠三人事前就知道的。因为台词都是他们群策群力想出来的。

    怎么做到的?

    不过是楚王成也萧何败萧何。

    楚王通过岐盛,遥控指挥着在京中发生的一切。好吧,坏点子大多是岐盛在洛京随机应变,楚王只是起到了一个橡皮图章的作用,他做的更多的仅仅是知道岐盛在京中做了什么,以及如何给岐盛的计划一应他所需要的支援,包括一个他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准备以后用在刀刃上的术师骗子。

    总体来说,这种楚王坐镇封国,岐盛在京中打探消息的模式,是很不错的,让楚王能够京里京外两不误。

    但也有一个缺点——传递消息较慢,还容易被人做手脚。

    只要多折腾机会,让岐盛不断的给楚王传消息,摸清楚他们传递消息所用的加密方式,再让身为书法大家的卫恒模仿一下岐盛的字迹,半路换了送信之人的纸条,那楚王基本就成为了睁眼瞎,卫家说什么是什么。

    卫家之前一直蛰伏着,什么都没做,只是想办法让楚王成为了在最后一刻才入京的王爷,紧赶慢赶才赶上了给晋武帝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