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太长,卫玠懒得复述,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什么舆论八卦,是搞个更大的新闻所压不了的,如果不能,那就搞两个。

    直到王济带着人敲敲打打的走了,卫玠这才忙问拓跋六修:“我阿娘和叔母的计划,是钓出幕后真凶吧?我舅舅把八卦压下去,还怎么钓?”

    卫玠实在是有些搞不明白这里面的逻辑。

    拓跋六修虚空摸了摸卫玠的头,饱含深情的说了一句:【答应我,以后这种问题,一定要记得问我,不要问别人,好吗?】

    “为什么?”卫玠反应慢了一拍。

    ‘因为我不想让你别人笑话啊,又或者是破坏了你这几年无心插柳出来的神童形象……’内心戏很足的拓跋六修,却有个锯嘴葫芦似的寡言性格,到最后他说的也只有寥寥数语:【不把对方逼急了,怎么让那人自乱阵脚、浮出水面?】

    先给一个人无限的希望,在最后再撤走全部的可能,让他感觉到绝望,他才会由幕后的从容淡定,变成孤注一掷的亲自下场。

    卫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所以,卫家真正的完整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先推波助澜一番,让对方以为谣言已经甚嚣尘上、满城风雨。(已完成√)

    前些天,王氏与繁昌公主的卖力演出,让全世界都觉得她们肯定要与丈夫和离了。幕后之人说不定当时就已经在弹冠相庆,坐等收获了。

    第二阶段:找个理由,让对方觉得计划卡在关键处的时候,却要功亏一篑。(正在完成,进度50)

    卫老爷子对这个环节,应该本来是有别的安排的。但是他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自带血雨腥风buf的王武子,在千里之外的北邙,就轻松用一个李子引动了整个京中的风雨。

    这样的巧合,自然要比卫老爷子的计划更加自然,也更加容易让对方上套。

    因为不管是对卫老爷子还是对幕后之人来说,王济都是意料之外的非自然不可控因素。王济以一记风骚的走位,成功占据了洛京八卦的半壁江山。没了八卦舆论,王氏和繁昌公主的面子保住了,她们还愿不愿意闹下去,这就不好说了,对吧?如果不和离,那前面那些苦心铺垫的一切不就白搭了吗?

    对方的计划十分清晰——诬陷卫恒和卫宣兄弟陷入桃色新闻,逼着王氏、繁昌公主在舆论下与丈夫和离,最后迫使卫瓘老爷子引咎辞职。

    在眼看着就要和离成功的时候,再起波澜,不和离了……你说对方着不着急?着不着急?着不着急?肯定着急啊!

    这一急,自然就要上蹿下跳。

    无数影视小说都教会了我们,不管是主角还是反派,一旦慌不择路的病急乱投医,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就很容易忙中出错。

    对方最有可能做的反击,就是如卫玠对王济的总结,想要掩盖一个绯闻,就需要搞个更大的绯闻出来。

    想要力压战斗力max的王济,造谣肯定是不行了,必须上真凭实据。

    真凭实据哪里来?仙人跳,找正妻捉奸在床。

    而对方最有可能选择的人选,自然就是已经在八卦中有过出镜、很容易让大家信服的的卫恒的“外室”。

    又或者可以这么说,卫老爷子在一开始对八卦推波助澜时,就是为了让这位进入幕后之人的视野。

    ……云来茶楼……

    “大人,怎么办?那王武子真的去给和中书(和峤)家赔罪了,带着王尚书(王戎)家李园的地契,和中书亲扫榻以待,亲自迎接。二人握手言论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根本控制不住。”一道黑影因办事不利,而跪在地上请罪,“说不定王武子与和中书一开始的李子之争,根本就是故意在做戏,为的就是压下京中对卫家的不利传言。”

    坐在包厢里的某位大人,努力摆出了一副打碎了牙和血吞的从容:“我倒是小看了这个王济。本以为他就是个万事不操心的败家子,没想到能为了他妹妹做到这一步。”

    不惜自毁名声,也要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不过也是啊,王济怕什么呢?的名声已经够烂的了,再毁一点,也不过是虱子多了不怕痒。等风波过去,他还是他放浪形骸的名士。

    “我们就这样算了吗?”

    “不!”杨骏忍不住狠狠地摔下了手中的茶碗,拍的震天响,“不能就这么算了,蛇拿七寸,必须一击即中,繁昌公主和王氏也不是傻子,能糊弄他们一次,不代表了能糊弄第二次。这次达不到目的,就是打草惊蛇,以后也别想成功了。”

    “那我们怎么办?”

    “我记得传言开始后,不是有个获罪的官妓,说是卫恒的青梅竹马吗?叫红袖是吧?你去想办法联系上她,问问她怎么才愿意承认自己一女侍二夫,又或者卫恒只是幌子,她真正的男人是驸马卫宣!最后让她和卫宣成为既定事实,让繁昌公主看见。”最重要的还是让卫宣和繁昌公主和离,王氏什么的能顺带上自然好,顺带不上就算了。

    “这个红袖突然跳出,来路不明……”

    “你傻吗?不会先去调查一番吗?如果是卫家安排的,顶多也就是最近这一两个月的事,他们总不能几年前就未卜先知到我要动手了吧?”其实不用查,杨骏就觉得红袖真是卫恒的外室。淫者见淫,他就不信卫恒真能那么干净,家里没有小妾不说,在外面也能忍住不偷腥。

    最重要的是,若红袖是假的,不能动摇王氏的地位,以王氏爱面子的性格,她是不可能闹到如今这步田地的。

    “大人英明!”

    ……王家……

    【你父亲的“绯闻对象”,早已经在勒马听风街,虚席以待了。】红袖当然是卫老爷子准备的,在得到《晋书》的那年,他就开始在着手布置这个完美的陷阱了。

    “等等,不对啊,你们既然都知道幕后之人是杨骏了,那还钓鱼给谁看?”直接neng死丫的啊!

    【自然是钓给需要的人看。】好比晋武帝。

    这就是计划的第三阶段了——让晋武帝看清杨骏的真面目。(正在准备中……)

    好比找繁昌公主去宫中哭诉,然后再安排个恰当的时机,让晋武帝看到杨骏私会红袖。后面就不需要他们说什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卫玠皱眉:“那晋武帝也不会对杨骏怎么样吧?杨骏陷害的是我阿翁,又没害晋武帝。虽然有蒙蔽公主的嫌疑,但……说真的,叔母的重量,还不足以拉下一个晋武帝所仪仗的朝中重臣,特别是杨骏惯会拍马屁,晋武帝就喜欢这样的臣子。”

    亲贤臣,远小人。那是贤明的君主才能做到的,很显然晋武帝并不是这样的君主,他越老越喜欢听好话,烦苦口的良药。

    更不用说两个重臣不和、内斗,还能保持势力平衡。哪个皇帝没有玩一手天秤的好本事呢?

    【所以你舅舅准备了更毒的一计,保证杨骏翻不了身。而你祖父本来的打算只是在晋武帝心中埋根刺,日后再料理了杨骏。】

    “我更喜欢舅舅的做法。”

第38章 古代三十八点都不友好:() 
魏晋定都洛阳,皇宫就叫洛阳宫。

    起名废的极致也不过如此了。

    洛阳宫内九龙殿,是晋武帝日常用来消遣娱乐的地方。由曹魏时期,著名的机械匠人马钧,于四十几年前,制作了引自芳华林之水的水转百戏,供皇帝消遣。前殿还放着由黄金打造的金龙、金凤,龙高四丈,凤高三丈。土豪的一点都不像是一个皇宫该有的样子。司马晋继承了曹魏的一切之后,扩建了洛阳宫,新添了奇花异草,变得更加土豪。

    世家贵族纷纷效仿,这才有了石崇、王恺斗富的西晋丑剧。后来王济也加入其中。

    时隔多年,当王济试着抽身而出,冷眼旁观红尘浮华时,他不得不说……真是闲的有够蛋疼的。

    如果让王济再选,到底是过穷苦但清贵的苦行僧生活,还是当个又土鳖又暴发户的豪强,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还是有钱好!

    王济这日会出现在洛阳宫,自然是应晋武帝传召。

    他那天刚与和峤握手言和,当天下午晋武帝就听到了消息,并在第二日与和峤对弈时,充满期待的问:“武子变了吗?”

    晋武帝很喜欢与和峤说王济,因为能共同用有王济这么一个难搞的亲戚,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缘分。

    “未曾。”和峤落子,轻道。

    “哦?何解?”晋武帝有些举棋不定。不是因为在思考该下在哪里,而是在想王济。他记忆里的王济是个十分骄傲的人,属于那种在皇宫里也会傲然阔步、这辈子都不会道歉的类型。他道歉了,还不能说明他改变了吗?

    “因为砍李是他的真性情,送园也是他的真性情。陛下可还记得,二十几年前,武子与王家叔父的故事?”和峤点到即止。

    晋武帝依靠自己的记忆力慢慢回想起了王济与王湛的“大才得识”,那是有他亲自参与过的一个人人夸赞的过去,王济举贤不避亲,他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终形成一桩美谈。往昔一幕幕闪过眼前,那时他正值盛年,君临天下,壮志酬筹;王济还年轻,翩翩少年,良才美玉;他们都是多么的美好,对未来有无限的期许。

    和峤静静的等待,给了晋武帝一个足够追忆的时间,人老了就爱这样,念旧又心软。等估摸着晋武帝差不多脑海里都是王济的好时,和峤才继续道:“武子就是这样的人啊,在他看来,被以理服人不丢人,死撑着不讲理才丢人。”

    “对,以理服人。”他和王济最后闹的那么僵,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沟通吗?他在气头上,王济也在。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可是,想及此,晋武帝又有些踟蹰。因为他其实不是没有放下身段,想和王济何解过的。他甚至亲自去了北邙,王济也设宴款待。但是在宴会上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有一道用十分珍贵的器皿盛放的蒸肫,味道鲜美,口齿留香。晋武帝吃后很满意,便问王济,菜是怎么做的。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故意膈应,王济回答说“以人乳蒸之”。晋武帝一阵反胃,饭还没吃完就撂下象箸离开了。

    ……二人就这样不欢而散,再无相见。

    如今再想来,以王济的嘴贱程度,当时肯定是瞎说的吧?

    和峤也知道王济和晋武帝的这段不愉快,应该说全洛京好八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而以和峤对自家妻舅的了解来看,王济不是信口开河的人,他更能是真的那么做了,只用来膈应晋武帝。因为据说,那道蒸肉,王济可一口没动过。

    “武子这回不会再不给朕面子吧?”晋武帝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不介意再放下一回身段,这种事他对不少看重的老臣都做过,他怕的是他做了也没效果。

    他当然不会。要不怎么会重金请我当托儿?

    一个优秀的托儿,肯定不会说自己是托儿,极有职业道德的和峤提醒道:“臣听闻,常山公主也在京中。”

    “恩,阿楚(常山公主)确在京中,前几日回来时候,还来看了我。”晋武帝提起这个双目失明的幼妹时,眼神不自觉的就放柔了几分,以一种明明很得意却非要埋怨一下的语气道,“她因为二郎出京没能亲自迎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