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慧剑斩情丝-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决不会再问你。”他叹了一口气,“我大约是话说得多了,伤口又有些疼。”他的声音极低,“我想休息会儿,晏之,你出去吧。”

    何晏之见杨琼下了逐客令,便再不做声,静默坐了片刻,悄然起身走了出去。杨琼听到房门虚掩的声音,才缓缓转过身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关闭的房门,咫尺之间,却如同隔着关山万里,眼中,竟不由自主地淌下泪来。他有些惊诧地用袖口胡乱擦拭着自己的眼泪,然而,泪水却无法遏制地不断涌出,心也像是被扼住了一般,喘不过起来。

    他这才惊觉自己又一次陷入了柔情织就的罗网之中,让他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以前是沈碧秋,如今是何晏之,那种如出一撤的温柔,叫他的设防逐渐土崩瓦解,如飞蛾投火般奋不顾身,犹如画地为牢,再难退步抽身。

    多年之前,当他发觉沈碧秋另有所图时,却佯装不知,不愿深究,最终将自己送入了陷阱之中。而今,他依然如此,明明知晓何晏之有所隐瞒,竟也如当年一样,犹如掩耳盗铃。杨琼抬起手,灰白的长发散落在枕上,而今,自己再无当年的锐气,却仍然有着当年的天真。当年的杨琼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今的自己却已是行将就木,唯有苟延残喘而已。

113。师兄() 
几日来; 杨琼缠绵病榻,身体时好时坏,腹部的剑伤却迟迟不见好转; 如此拖了数日; 两人不得不在通州道盘亘了下来。何晏之发觉陈商所指引的这条路线的确隐蔽而安全; 一路走来并无甚追兵,他于是想着从通州道折回向南入昆州,再从江北道回擎云山,在何晏之看来; 杨琼如今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回京只怕是死路; 倒不如先回九阳宫养伤,再作打算。

    但是; 何晏之的建议却被杨琼一口回绝; 并执意要西行入陈州。何晏之不免有些大惑不解,陈州乃是西北边镇; 再往西便是漠北,他实在不明白杨琼要做什么。两人争执不下,然而杨琼一意孤行,何晏之终究是无可奈何。

    第二日,何晏之便雇了一辆马车; 折向西而行。岂料屋漏偏逢隔夜雨; 那马车夫见何杨二人样貌不俗; 像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不免见财起意。一日,趁着何晏之差他去买药的机会,那车夫便将何晏之的行囊一股脑儿席卷而去,马匹和车辆都不要了,溜之大吉。

    何晏之许久不见人回转,才发觉遇了贼。如今,他和杨琼如今都是亡命之徒,自然不能大张旗鼓去追那马夫。幸而马车还在,何晏之怕再生事端,便载了杨琼,继续匆匆赶路。如此风餐露宿了十余日,终于到了陈州地界。

    何晏之囊中羞涩,便在城南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先安顿了下来。这间客栈甚为简陋,连个名字都没有,不过店家却是好相与的。何晏之选了一间最角落的房间,每日只是上街买些必须之品,隔几日按着段从嘉给的方子配些药来,其余的时间便陪着杨琼养伤。

    杨琼腹部的伤口大约是中了阵中瘴气,何晏之每日给他清洗换药,只见伤口发白,也无血色,隐隐有酸腐之味。杨琼颇有些自惭形秽,便不肯让何晏之近身,只是自己勉强起身敷药。那伤口时时刻刻持续钝痛,一旦碰触更是叫人痛得发抖,杨琼也只是忍着不发一声,每每换药已毕,便已经浑身湿透。偏偏他素来又爱干净,定要周身擦拭一遍,再换上干净的中衣,如此一番折腾下来,简直苦不堪言。

    自那日在通州道上向何晏之盘问沈碧秋的事未果后,杨琼便再未提及此事,甚至连回京之事也不再提起片言只语,至于来陈州作甚么,他亦是一个字也未曾提起。整日里,杨琼只是呆呆地躺在床上,或是靠着窗棂出神,极少同何晏之说话,仿佛又回到了擎云山上最初时的冷若冰霜。

    杨琼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一点一点消逝,伤痛折磨着他的精神,让他生不如死,面容枯槁,瘦骨嶙峋,气息奄奄,毫无生机。他越发不愿面对何晏之,只是将自己禁锢在床榻之间,拉上幔帐,蜷缩于一角,或是出神,或是昏睡,任凭何晏之千呼万唤,也不发一言。两人日日坐卧一处,却如同隔着万水千山,人间咫尺之间,心意犹似参商,竟如天涯两端。

    ******

    这一日,何晏之又照例去街上抓药。近日来,他同杨琼难得说上一句话,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原本在玉山山麓已经心意相通的两人,竟无端又生了嫌隙。何晏之抓了药,又买了一些杨琼喜欢吃的糕点,才慢慢往回走。时间尚早,他心中郁闷,便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闲逛。他在通州道失了大部分的财务,而到陈州这几日的开销又颇大,身上余下的钱已所剩无几。念及此处,何晏之心中不免有些发愁,盘算着明日再典当一些衣物,好给杨琼买药。

    陈州乃是西南重镇,贩夫走卒尤为多,市集更为热闹,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熙熙攘攘。何晏之在陈州数日,每日只是蒙在那小小的客栈里,如今信步而走,不觉到了闹市。几间茶楼一间挨着一间,鳞次栉比,其中有一座茶楼挑着一个杏黄色的幌子,写着一个大大的“戏”字,右侧有两行小字:何氏戏苑,关西名伶何钦之。

    何晏之仿佛被人当头锤了一棒,眼前有些发花,只当自己在做梦,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果然是“何钦之”三个字。

    何晏之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进茶楼,蹬蹬蹬跑上楼去。茶楼的伙计笑着迎了上来,道:“这位客官,可有订座?还是来找人啊?”

    何晏之道:“我来找人。”他的声音都有些打颤,道,“何钦之,是你们这里的名角儿?”

    伙计笑道:“那是咱老板。客官认得他?”

    何晏之道:“故人也。”他向那伙计做了个揖,“小哥可否通报一声?”

    那伙计面露为难之色,道:“客官,倒不是小的不愿。只是老板马上就要登台,不便会客。”他将何晏之引到旁边的雅座,恭敬道,“客官不如在此稍坐,也好听听何老板的戏,待会子谢了幕,小的再去禀告。”

    何晏之迟疑了片刻,想到杨琼还在客栈等着自己回去,转念又想现在时间尚早,总不能唐突了何钦之登台,便坐了下来,一边喝着茶,一边等着。楼上已经座无虚席,未几,只听得一声铜锣敲响,帷幕徐徐拉开,一个扮相俊美的小生便缓步走上台来,向台下的看官们鞠了一躬。何晏之目不转睛地望着那小生,心仿佛被人扼住了一般,一时间,百感交集。果然,台上那人正是多年不见的大师兄何钦之。

    往事历历在目。何晏之自小被走街串巷的草台班子收养,那班主姓何,买了许多穷苦人家的幼童,沿街乞讨卖艺为生,何晏之他们便都随班主姓何,连名字也是班主起的。何钦之比何晏之年长五岁,在几个师兄弟中岁数最大,是大师兄。那班主只是将这帮师兄弟当做赚钱的玩意儿,平时缺衣少食,非打即骂。幸而他们师兄弟间感情甚好,相互扶持,总不至于饿死。

    丝竹之声渐起。台上的小生缓声开唱,乃是《西厢记》中的传一折,台下众人无不喝彩。随之,旦角上场,开腔却比何钦之差了许多,所幸有何钦之压场,总还算婉转低回,绕梁不绝。于是,拊掌喝彩之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何晏之静静坐着,随着何钦之的曲调低声唱和,恍惚间但觉时光倒流,眼中竟缓缓淌下泪来。

    何钦之又唱了几折,不知不觉过了大半个时辰。待到谢幕,人群渐渐散去,何晏之却仍呆呆地坐着。方才那个伙计从侧门走过来,凑到何晏之的近前,低声道:“客官,我家老板有请。”

    何晏之却是一愣,随之站起身,又冲那伙计拱了拱手,道:“谢谢小哥。”

    那伙计引着何晏之到了后堂,还未落座,门帘已经被掀开。何钦之的妆容尚未卸去,便急冲冲地走了进来,在何晏之的身前站定,良久,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何晏之怔怔看着来人,小声唤了声:“大师兄……”何钦之却上前一把抱住了他,热泪盈眶,哽咽道:“晏师弟,真的是你!”

    何晏之回抱住他,两人抱头相拥,又哭又笑,难舍难分,好一会儿,才各自落座。伙计上来奉茶,何晏之道:“大师兄怎会来到陈州?”

    何钦之叹了口气,仿佛在回忆旧事,缓声说道:“那日班主死后,几个师兄弟都做了鸟兽散,只有晏师弟你掏出所有的积蓄,给何班主装殓下葬。”

    何晏之道:“大师兄那日也拿出了所有的银子。班主好歹养育了我们一场,总不能叫他暴/尸荒郊,任野兽分食罢。”

    何钦之点了点头:“我本想与你二人继续沿街卖唱,等攒些积蓄,便到江南或是京城这些富庶繁华之地落个脚,建个戏园子,可惜师弟志不在此。”他微微一笑,“我后来想想也是,师弟尚且年轻,何必一辈子做个戏子,就算是做个贩夫走卒,也不似戏子般低人一等。”

    何晏之道:“我未曾这样想过。”他挠了挠头,“大师兄知道我这人最是随遇而安。那时候只想着终于摆脱了戏班子,便可以随心所欲一番,心里只想着闯荡闯荡。哪知道自己一无所长,除了卖点苦力,便也只能粉墨登场,唱点戏文糊口度日罢了。”

    何钦之道:“我与你分别后,也是一路卖唱,又收了几个徒弟,渐渐有了些积蓄。后来来到陈州,在城里唱了几出戏,博了些名声,便买下这间茶楼,隔日唱唱堂会,日子才渐渐安稳起来。”

    何晏之嘻嘻笑道:“师兄如今也做了班主,何时再讨个大嫂,便也圆满了。”

    何钦之却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眸光若水,微笑道:“今日见着师弟,我心里可是高兴得很。”他握住何晏之的手,“仿佛这样才是真正圆满了呢。”说着,拉起何晏之,道,“走,且带你瞧瞧我这戏苑,虽然简陋,却也是我的一番心血。”

    何晏之不好推迟,便随着何钦之转到后院,茶楼并不大,但是布置精致,何钦之拉着何晏之的手,走走停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待走上二楼,几个伶人正在练唱。何晏之和何钦之并排携手而立,稍稍看了一会儿,何钦之转头看着何晏之:“可还记得当年你我一起练戏时的样子?”他笑眯眯地说道,“我们几个师兄弟里,唯数师弟你长得最好,唱起旦角来扮相也最俏,可偏偏你却喜欢演武生。”

    何晏之道:“想来几个师兄师弟待我都极好。那时节虽然风餐露宿,却也其乐融融。”他想起往事,神情不免凝重起来,许久,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想当年,小师兄照拂我良多,最后却凄然横死。”

    何钦之亦叹息道:“你自小便同易之交好,你们两个一个唱闺旦,一个唱花旦,在几个师兄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顿了顿,“自从易之死后,你便再不肯唱旦角。其实,我最怀念的,还是和你同台搭对子戏的日子。”他拉着何晏之手,“我记得师弟的唱腔极美,浑然天成,不如指点指点我的这些徒弟如何?”

    见老板这么说,几个伶人便过来行礼,一口一个“师叔”,叫得何晏之颇有些不好意思,这边还想推辞,那边檀板画鼓之声已起,乃是老戏文《春香传》中的折子戏。何钦之看着何晏之,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