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定民国-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去,反正俺的这样了,俺一个大老爷们也不怕你们骗什么。”有了小伙子带头,这些人早就饥寒交迫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这有车票这么好的事,谁不去。

    “俺也去”

    “俺也去。”

    有一个站起来的,其他人是都蜂拥而至,李本昌不得不带着身边的兄维持秩序:“都给我站好了,不要挤,有多少人,我们东蒙都能放得下。”

    李本昌带着几个兄弟好不容易算是把秩序维持了下来,一个瘦弱的中年男人趁着这个机会挤了过来,轻声问道:“长官?俺想问下,俺媳妇孩子能不能去?”

    “能啊!当然能!这东北也不是和尚庙,他也的发展,没有女人咱们这些大老爷们也生不出来孩子是不?这不是咱们爷们的话!”李本昌爽朗的笑了起来,带着河北方言的家乡话,也让沧州人心里有一丝温暖。

    瘦弱的中年男人身旁的妻子,蜡黄色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靠在丈夫的身旁道:“到了关外,咱们就能活命了,也不知道当兵的说的何统制,到底是哪里菩萨保佑,竟然肯收留我们这些饥民。

    听完这话,张四心中的担忧也是放下了,推车里面的小女孩抬头望向北方,一片晴空,女孩可爱的脸上立刻如桃花一般绽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 
何天赐刚一回到通辽,就陷入了安置饥民的麻烦,何天赐不在的这段时间,全都仰仗着甘志明、苏厚文这两位能臣,要不然整个东蒙早就乱套了。

    安置饥民需要大量的房屋,就算用帐篷、蒙古包来代替这也是一大笔钱,大量的移民就有足够的粮食,锡良这个老头子动动嘴皮子就给东蒙弄了个十五万移民,何天赐不再可是忙坏了甘志明跟苏厚文。

    李恩义和中兴钱庄的办事效率倒是不错,这短短的几天,就将在道胜银行和正金银行贷款的资金拿到了手里,占时缓解了东蒙的资金危机,同时李恩义直接利用款项的一部分,在沙俄和日本方便收购了一批粮食,质量上虽都是往年的陈粮,可有粮食就是好的,占时能度过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一切就到好办了。

    仅管索伦山、兴安、赤峰等地也划归在东蒙镇守使府,不过这次安置饥民,何天赐仍然打算将饥民要安置在以通辽、洮南为主的主体的中部农工区,即便是加上这十五万人,东蒙的的人口也不足三十万,仍然算得上是地广人稀。

    不过要是将这十五万廉价的劳动力集中在工业发展区,无论是基建,还是工厂的人工成本,都将大幅度降低,洮南以前没有工业基础,想要生产出来的货物具有竞争力,不付出一部分代价是不行的。这些人的廉价劳动力便是代价。不过好歹他们能从灾荒从活下来,也算是一种幸运。

    数量庞大的饥民得不到及时安置,很容易酿发民变,锡良向朝廷上书后,当地官员很快将饥民赶上火车皮,唯恐治下的饥民太多闹事后官位不保,地方官员的急切让原本从京汉线北上的饥民数量比何天赐想要的数字还要超出五万人,不过人既然到了东蒙,何天赐也没办法将他们再赶回关内去。

    不过多出的人让甘志明和苏厚文大伤脑筋。锡良动动手指,甘志明和苏厚文不知道要跑断多少条腿,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锡良是坐着摇手指,甘志明苏厚文跑掉腿,最后在二人摞担子的威胁下。何天赐不得不给锡良发电报,饥民已经超过议定好的数量,负担沉重,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原本何天赐计划移过来十万,后来锡良涨了一次价,再到现在的二十万万。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件事情也让何天赐认识到一口真吃不出来个胖子,要不是甘志明事先有准备,囤积了一部分粮食再加上在老毛子那边运过来的粮食,何天赐这边早就吃不消了。

    洮南有安置饥民的经验,甘志明做的倒是得心应手,不过还是连连抱怨。二十多万的移民洮南城直接就分担了一半,接纳了十万移民,以往万把两万人在新开垦的农田安置个好几千,厂里吸收一部分,牧场吸收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可这次是十万。

    甘志明只能又给何天赐退回来两万人,通辽这边工厂倒是不少,可是一下子涌进八万人。早早就饱和了,收留了五万人后,将剩下的三万人又退回了东蒙镇守使府。

    洮南、通辽两地合计接纳移民十五万,这也倒是原来的预算,剩下没人要的移民,何天赐只能打包送去赤峰,毕竟赤峰有两个大煤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加上周边县城也有闲置的荒地,但安置五万移民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剩下的一万人,只能安置到荒芜的索伦山、兴安一带。兴安西北靠近沙俄,本有人驻守也不行,顺带着就将这些青壮年,当发展兵团,兴安异常寒冷,耕种期短,但是养活一万多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了安置好这些饥民,何天赐下令让军队的训练中断,派部下分散到各处负责维持秩序,一个镇一万人的士兵竟然显得有些抓紧见肘,安置在通辽、洮南两地的饥民到还好说,第十一镇两个协二十一协、二十二协都分驻洮南、通辽两地。

    可是迁徙到赤峰、兴安索伦山一带的饥民,就不得不借助于,新编练的民团与警察局,一起负责这次饥民的大迁徒。

    “刘先生,这条路就交给你了,为了安置这些饥民,我可是连底裤都押上去了。”三万多饥民被苏厚文安排去垦荒,要不然明年的粮食压力太大,单靠买总是不行的。剩下两万人全被安排在了这条近三百公里,通辽到奉天的公路上。

    刘洪生,字浩民,焦作路矿学堂出身。焦作路矿学堂是清朝第一所路矿高等学府。刘洪生本来被邀担任路矿学堂的教习,不过王永清由于看不惯英国福公司的嘴脸,不肯屈就,后来跟着李筱波一同来到了东蒙,被安置在通辽修筑公路。

    “现在各省官员贪腐成风,各级官员恨不得从老百姓身上的血吸尽,大人竟然穷整个东蒙之力修建这样一条数百公里的马路,安置二十万流民,劳心劳力如此。在下佩服之至,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务必不让大人失望。”刘洪生推了推黑色镜框,双手满是老茧,略微有些激动地道。

    本以为有知识就能改变国家,可是在山西的时候,不要说外国人层层剥削,就是当地官员也私设厘卡,刘洪生跟李筱波一样看不惯这些中国人,才来到的东蒙,这次来到东蒙何天赐打击厘卡的行为,让刘洪生佩服不已。

    “好好,刘先生有这份心就行。”何天赐笑道:“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有需要你就尽管提。”

    虽然听着何天赐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论怪怪的,刘洪生来事点了点头,毕竟在各地官员都忙着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在东蒙还有一个人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就够了。

    刘洪生望着远处一望无际,再次拿起手中的铁锹,挺了挺摇杆,心里暗暗道,就是在艰难也要给东蒙打通一条通向奉天的道路。(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移民进行曲() 
“来快点,将这些农具都卸下来!”

    进入四月份后,整个草原上都为新春的开荒准备着,随着东蒙的移民越来越多,吉林到通辽、奉天的道路上到处倒是运载着农具的马队,为了满足开垦荒地的需要,于文斗的马队,又临时征用了不少军马,甚至一些部队也被安排护送农具。

    “张棚目,你带着十几个弟兄,把这些农具送到城南的李村长家,今年李村可是来了不少人啊。”

    “李棚目,这个送到八家屯……”

    被分配到马队协助于文斗护送农具的三标哨长陈雨手忙搅乱的吩咐着,三标驻地洮南,为了安置移民,三标的大多数部队都被派出去支援移民处了,陈雨外号陈老慢,可在这个时候却将农具分配问题处理的竟然有序。

    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洮南城边的几个大村子的护送工作已经完成,就剩下南店屯子的农具没有送到,一想到南店屯,陈雨的脸上就扬起了色眯眯的笑容,将几个哨长都分配出去了,南店屯他要亲自去。

    以为南店屯,村子里面有个姑娘,叫李彩凤,去年洮南秋收的时候,暴风雪来的快,多亏了甘志明料事如神,派出士兵帮助农民收割,这才避免了损失,而陈雨的部队当时负责的就是南店屯的李彩凤家,当时彩凤还给自己端过水来的。

    后来陆陆续续的也来过几次南店屯,偷偷摸摸的找机会,去彩凤家看了两回,越看是越顺眼,想着彩凤那红的像大苹果似的脸颊,陈老慢腿上又加快了速度。

    南店屯靠近洮南城,不过却不属于洮南主城区,洮南府城周围的耕地被之前的移民开垦得差不多了,此时想要再开垦耕地只有在外围一点的地方。

    “娘。俺饿!”瘦弱的小男孩拉着正在锄草妇人的衣角小声道。

    “宝儿,再等等,再过一会就有东西吃了。”赵桂英在安徽的时候,丈夫饿死了,家里的田地绝收。没有可投靠的人。再加上安徽那边租子收得高,妇人便带着儿女随着大群难民逃荒到了山东,后来一路跟着闯关东的人群登上了来东北的火车。

    难民棚那边炊烟升起。是在做吃的了,此时每个难民棚都要住个上百人,条件差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在难民棚的旁边,还有一个单独建出来的粮仓,专门用来放粗玉米面,高梁米等粗粮。

    “咚”难民棚那边传来敲锣的声音,开饭了,远一些的地方彼此知会一句,吆喝两声。近一点的听到锣声就直接往棚子处赶了。

    “开饭了,开饭了,新鲜的苞米饽饽”(北方人用玉米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四周一片人头涌动。

    “排队,排队。插队担心没得吃。”派发苞米饽饽的中年人吆喝着。

    苞米饽饽蒸的是稍大一点的,每人派发两个,小孩子一个。虽然对于在田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很是有些不够,不过相比以前没饭吃时饿肚子强得多了,难民棚旁边的粮仓每过一段时间,棚长便会带几个人去府城那边拉一些粮食过来,粮仓里面的粗粮堆得满满的。也让这些难民安心了不少,粮食就这么多,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谁要是想在众人头上动手,那也是不可能的。

    小男孩高兴的捧着有些发汤的苞米饽饽,一口一口啃着,这些苞米饽饽算不得有多好吃,不过比起以前没东西吃,甚至吃树皮的时候强太多了。

    “驾,驾!”两个官兵骑马朝这边赶来。

    “快看,官老爷来了。”

    “官爷,有什么事吗?”棚长看到官兵,连忙迎了上来。

    “镇守使大人有令,过来给你们宣布些好消息,从今天开始,每个棚的粮食都均摊到人头上,小孩不算。今后只要你们还上吃掉的粮食,农具安置的钱还上,开垦出来的田地便低价租给你们种,比外面的租子减三成,种满十年后,可以购买田契。”

    一些听到消息的人顿时欢呼起来,有些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在一边抽泣。若是关内像这样,他们哪里会流落异乡,哪里会失去那些饿死的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