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价值不菲的红宝石仅因为无法取出,而变得毫无价值。

    直到安徽地矿局高级工程师王世年对大别山红宝石的重新发现。和首次发现者一样,王世年深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雀跃,为了顺利取出红宝石,他耽思竭虑,先后采用了用化学液体浸泡、用机器挤压等办法,但化学液体根本无法渗透至坚硬的岩体内,用机器挤压虽然可以分离出红宝石,但被挤压过的红宝石会留下细碎的裂纹。所有他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失败了,王世年变得一筹莫展,一度心灰意冷、茶饭不思。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给他一幅红梅图的画作。望着宛如红宝石般的点点红梅花,他突然茅塞顿开,一下子想到了体现红宝石价值的办法。

    他拿着切割下来的带有红宝石的岩体,找到了雕刻师,按照他的思路和要求,雕刻师就地取材,一尊美仑美奂、璀璨夺目的红宝石红梅石雕跃然而出。王世年突破惯性思维的奇思异想,使原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红宝石,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随后王世年因地制宜先后制作了汗血宝马等红宝石珍贵雕刻品,大别山红宝石的价值得以不断飙升,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大别山红宝石的价值高低、命运抑扬,归结于发现者的思维转变,瑰宝在“收”的惯性思维里变成了“鸡肋”,在“放”的另辟蹊径中,终于化腐朽为神奇!

第72章 找出你自己() 
仲达明

    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次月考之后的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拿着一叠报纸和一只班会记录本走进了教室。按照惯例,他是不会在班会课上发报纸的,更不会在月考总结的专题班会课上发报纸,因为他也知道我们并不看重那份不起眼的校报,但他今天竟抱着一叠报纸来了。大家都用吃惊的眼神看着他。

    只见他走到讲桌前,放下报纸,把本子放到一边,然后从前往后一排一排地分发报纸。拿到手一看,却是学校印发的一份表扬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同学的报纸,第一版写有获奖者的姓名和班级。它的档次甚至连校报都不如,拿到报纸后我想到。

    这次考试我又没有考好,恰当地说我从高一开始就十分浮躁,一直没有考好,因此报纸上根本没有我的名字。于是我把报纸揉来揉去,然后准备把报纸塞进桌肚。

    可能是因为刚才报纸发出的声音,我看到大家都诧异地望着我。这时老师已发完报纸,也在看着我,目光显得很是特别。我心想他接下来肯定要批评我了,便把头深深地低下,手里捏着那张被我揉皱的报纸,作好挨批的准备。

    几秒钟过去,教室里静得可怕,我连自己的呼吸都能听到,甚至能感受到同学们落在我脸上灼热的目光。

    “不仅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这是我听到老师那节课说的第一句话。

    大家都觉得他的话有些突兀,纷纷向他望去。这时我也稍稍抬头,用眼睛的余光看他一眼,只见他正向我看来,脸上写着少有的严肃。

    “报纸上有我们班每个人的名字。不仅有别人,更有自己。找出你自己。”这是他说的第二句话。

    下面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心想怎么可能呢。这时教室里满是翻动报纸的声音。

    看大家都在翻动报纸,我也把报纸从桌肚下拖出来,理平,先在正面找着。我很仔细地从头找到尾,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可能在反面吧。”成绩还不如我的同桌小声说着把报纸翻了过来。听他这么一说,我也翻过报纸。让我吃惊的是反面除了文章就是文章,根本没有名字,就是那些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下面也没有作者的名字,更不要说我们的名字了。我有一种被老师愚弄的感觉。

    这时候教室的议论声更大了,我想很多同学的感觉都和我一样。

    老师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拿过讲桌上剩下的一张报纸,理开,又看着下面说:“大家先看正面。是光荣榜,接下来是优秀学生,从一等奖到三等奖。接着是进步较大的同学,从一等奖到三等奖。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找到自己。我说了,这份报纸上有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我会骗你们吗?正面被表彰的同学,我祝贺你们。那些没有找到名字的同学,名字在后面,要用心找才能找到,你们不用心怎么能找到呢?”

    听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意外,但还是随着他把报纸翻了过来。

    “大家看这一面的标题。”他提示道,接着又从左到右地念着:“动手去学、了解你自己的优点、学习刻苦为什么还考不好?、如何克服浮躁的缺点、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四步曲”学习法你们这次没有考好,名字没有出现在前面,那是因为你们的名字藏在这些标题以及标题下面的文章里。只有用心去找的同学才能找到自己的名字。我希望你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克服缺点,这样,你们就能找到你们自己了。”

    老师说完,下课的铃声响了,他拿着讲台上的本子走了出去,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正是老师的话,让我从那篇如何克服浮躁的缺点里找到了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很快地静下心来,克服掉缺点。这样,我在后来的考试中一次考得比一次好。现在,我也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时想起十年前老师说的那句话:找出你自己。是啊,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把自己丢了,这时,你不必惊慌,他可能就在你前方,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只要你静下心来找一找,你就可能发现自己,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他近得就在你翻过报纸的标题里,找出你自己,因为他也应该在表扬的行列。

第73章 从来没有卑微的日子() 
陈志宏

    2000年,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我们的总策划是北京的于丹老师。有一次,她来杂志社讲学,席间,给我们讲了一段柳村往事。

    1989年秋,于丹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至中国文化研究院工作。这是一家文化部下属的单位,条件很好,专业也对口。但是,当她去报到时,才知道要下基层,去院下面的印刷厂,而且是编制户口一起下去,颇有破釜沉舟的悲壮意味。

    印刷厂在北京南郊一个叫柳村的地方。进得厂来,要经过是一条长长的土路,道两旁是稀疏的村落,有很多瘦且大的土狗。于丹拎着一个塑料网兜,越往里走,心越荒凉,心想,我堂堂一硕士研究生,就要在这样僻静的乡村荒废岁月吗?正这么埋怨着,一群土狗见来了生人,狂吠起来,如一出华丽而威严的乡村交响。从没见过如此阵势,于丹吓得小腿抽筋,没力气往前走,却又不得不向里挪。她用一种哭腔,呜啦呜啦地驱赶那群可恶的狗。这时,从村里走来一个村民,他看了看狗,又看了看她,埋怨道:“你喊什么喊?看把狗吓得!”这一句超级黑色幽默的话,让于丹感受一股来自泥土的温暖和安然,茫然的心仿佛被犁出一道亮光来。再看那群狗正和善地看着自己,偶尔吠上一声,也柔和如诗,有些欢迎的意思。

    素来怕狗,没想到自己一通排遣惊惧的尖叫,竟能将之吓退。生活就有时就这样,弹簧似的,你弱它就强,而你强,它就会退让。抱着这样一种理念,于丹开始了在柳村的日子。

    在印刷厂的日子里,于丹和同来的几个硕士毕业生一道,干那些不用动脑子的体力活,抡纸,上油墨,手上常常被划出道道血痕。也曾埋怨过,可埋怨能改变什么呢?想起那群狗来,她便有了劲头。她想,卑微的工作是能吓倒人的,可是,换一种态度,自己也可以把这种现实吓趴下。

    改变,从对待生活态度的开始,投影在生活中,是阵阵笑声,片片欢乐。于丹义务帮工人师傅的孩子补习功课,用电炉子煮鸡蛋吃,抱着大录音机与崔健一起狂吼,在台历上写自己的开心事,去柳村买西瓜吃点亮沉郁的心情,就这么简单。

    一个偶然机会,于丹与两个同时下派锻炼的硕士生合伙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校对完一本医古文。如果没有他们,这在当时,几乎不可能了。来这里之后,于丹从没摸过书,没见过字的。而这件事,让她对自己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认识——自己已经像吓倒土狗一样,把原本不如意的日子给吓倒了。这期间,于丹和一帮同学合写了一部书东方闲情,她写的那一章叫红曲书上,论述昆曲。18年后,她为读者奉献出游园惊梦昆曲艺术之旅,惊艳四方,这得益于在柳村的日子。

    于丹说:“我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是柳村授予我的。它让我懂得接受,进取,感恩和对生活抱有欢心。我觉得你们做杂志,也理应有如此情愫。”我们谨记着于丹老师的话,一本新生杂志作得风生水起。

    多年后,我在央视百家讲坛再度见到于丹,风度翩然,口吐莲花,给人与亲切、温和、智慧之感。想起与她相处的开心的一天,想起她给我们讲的柳村往事,常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是的,工作也许会低微,生活也许会不如意,环境也许会不满意,但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日子,从来都不卑微,它是鲜亮的,是一枚多汁而甜腻的果实。每一寸光阴里面都隐藏着无数颗幸福的粒子。只要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寻找,用入世的心态积极进取,对生活永葆欢心,就会像于丹老师那样,会发现日子的好,领略光影流年里动人的丽景。

第74章 凭什么被老板看中() 
孙道荣

    香港金牌经纪人赵润勤,在星光背后工作了30多年。这个“鬼才星探”,曾经拿着一架宝丽来照相机,蹲守在香港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等繁华地段的街头,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等待惊喜的出现。他的工作,就是香港演艺圈的“星探”。别小看了这个工作,正是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扫街”,赵润勤发现并扶助了影星张曼玉、钟楚红、关之琳、陈玉莲,以及歌星陈惠娴、李惠敏等几十位著名艺人。

    赵润勤是公认的伯乐,如果没有他的惠眼,这些红极一时的明星,也许将与演艺事业失之交臂,是“鬼才星探”将他们从茫茫人海中“扫”了出来。

    如今移师北京发展的赵润勤,是英皇公司的业务发展总监,常驻北京,全力以赴发掘内地的明日之星。他自己的名气,也如日中天,成为演艺圈大名鼎鼎的经纪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成名之前,赵润勤只是个办公室小弟,干的是打杂的活。那么,又是谁发现并提携了他呢?

    刚刚步出校门的赵润勤,来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成了一名办公室小弟。在香港,所谓办公室小弟,就是为公司的各个办公室打打水,拖拖地,整理整理简单的文档什么的,说穿了,就是一个单位的勤杂工。

    一天,赵润勤正在帮助整理一些文档,都是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演员资料。赵润勤发现,这些珍贵的文档,竟然混乱不堪,如果要查找某个演员,会很麻烦很难。赵润勤想,如果将这些资料整理好,公司的工作效率岂不是大大提高?于是,他加班加点,花了五个通宵,终于将这些演员的资料,全部整理得井然有序。

    并没有谁要求他这么做,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办公室小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