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狭小的国土面积,贫瘠的资源,注定了日本人先天的不足。

    日本人所谓的工业化,也就跟几乎无现代工业的中国相比。但自身的产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与欧美强国相比还是差的太远了。眼下虽说依靠之前的胜利,还控制着大片的占领区,但颓势已经无可避免。

    这一点,从新调来的这个六十九师团兵员素质,普遍下滑就可以看出来,日本人眼下已经伸展到尽头。但尽管明知道这一点,可李子元也苦涩知道眼下的日军,却依旧不是中国各个军队可以抗衡的。

    尽管日军水平不断的下降,可相对于整体实力更弱的中国军队来说,至少在一年之内他们还会占据着上风。这就是现实,尽管相当的残酷,但毕竟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双方整体实力的差距,不是简单的单靠兵员素质可以弥补的。

    何三亮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这一点李子元是清楚的。可何三亮居然看的如此长远,李子元却是没有想到。自己是从几十年后过来的,尽管当时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可现在,李子元对这段历史却是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但自从跟随八路军东渡黄河以来,李子元真实的认识到了中日两军之间的差距。即便是当初的老红军部队素质相当高,但与日军相比还是相差很大。即便不算是装备上的差距,只论单兵素质和指挥员的能力,就相差相当的远。

    而眼下日军的整体素质虽说在下滑,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超过了中国军队。这就是无奈的现实,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也是残酷的。何三亮的眼光看的很远,可短时期之内八路军,至少太行山的八路军是没有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这不单单双方单兵素质,以及各级指挥官能力能够决定的,而是全方面差距决定的。让一支连子弹都没有几发的部队,去和眼下还占据着上风的日军打大兵团作战,那明显是闲自己命长。

    尽管八路军虚心好学,甚至不惜以敌为师,全面学习日军白刃战术。在弹药奇缺的情况之下,尽可能以近战的方式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可日本人他擅长白刃战术,可不代表他也会没事找事的跟你玩白刃战。

    日军在白刃战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心,那是为了培养其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在弹药耗光的情况之下,保持一种可以给敌带来杀伤的基本战术能力和素养。但这并不代表,日军会在弹药供应充足,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也会跟你玩白刃战。

    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日军一向并不介意玩火海战术。他们能使用炮弹解决问题的时候,绝对不会使用别的手段。眼下八路军还远没有能力,与日军正面抗衡。所以,有些东西何三亮想到前边是对的,但是眼下还是有些太过于长远了。

    不过有一点何三亮也没有说错,部队早晚要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有些东西早些接触未必是坏事。想到这里,最终被何三亮说服的李子元,转过身对何三亮道:“老何,这事就按照你说的意见办。硚口内部,只放一个加强排,重点还是放在硚口外围的山地上。”

    “至于怎么全团的防区,这次怎么进行调整,你老何要尽快的拿出一个方案来。我让老董配合你。不过老何,你在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部队不能长期驻扎在山上,要考虑定期进行轮换、调整,以免部队出现疲惫。”

    “另外,三个营都要保持一定的机动应急部队。每个连,都要保持一个加强班。每一个营,都要保证一个加强排。团里面,要掌握一个加强连。部队的训练还要加强,在防御战方面你是行家。”

    “在部队防御战术训练上,你要多下下苦工。不要怕加大部队的训练量,练为战不为看。另外,全团在移放和加强防御期间,生产自救的活动不能耽误。到了上秋,要保证部队部分粮食自给,今年越冬的蔬菜百分之百全部都能自给。”

    “我们要尽可能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要保证部队的给养。总之就是一句话,训练不能耽误,战备更不能耽误。但是生产自救,也同样不能耽误。当然,这样一来部队负担有些过于沉重了。不仅是对体力,更是对精神意志力的一个考验。”

第五百八十章 不能亡羊补牢() 
对于李子元的这些要求,何三亮点了点头的同时,却又摇了摇头道:“团长,如果打防御战方面,我远不能说是专家。要说这方面,老董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当初临沂会战,这个家伙带着一个连固守一个阵地。”

    “他的那个阵地,从战役打响就被切断了与兄弟部队之间的联系。可这个家伙就是依靠一片被打成废墟的房子,带着他的那个连整整扛过了整个会战。要知道,当时咱们国内所有派系的军队。从咱们的八路军,到重庆装备训练最好的中央军。”

    “在正面作战之中,从来没有过一个连能抗住鬼子一个中队,到最后两个加强中队,在两门步兵炮的掩护之下,这么长时间的进攻。他却就靠着那片简易工事,硬生生的扛了下来。当然,他的那个连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兵。”

    “他这个人时运有些不济,会打仗、会带兵,但有些事情过于固执,也就是说他做事行,但是做人还是差了一些。再加上当初那个军,一直都受到歧视补充困难。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升上去,到现在才是一个营副。按道理说,他的水平当一个团长绝对没有问题。”

    “在三三年长城会战之后,他曾经下过苦心研究过,与日军作战时候的防御作战。当时我们军损失不大,但参战的友军在日军优势地空火力之下,损失却是相当的大。在后撤看到友军残像的时候,他就在这方面投注了很大的精力。”

    “也正是在这方面,下过很大的苦工,他才能在临沂那个血海里面,能够坚持那么长的时间。要说专家,我可比他差的远了。这样,防御作战方面,还是让老董来考虑这件事情比较恰当一些。”

    说到这里,何三亮微微顿了一下之后,尽管有些犹豫,但还是道:“团长,这样一来,咱们部队的负担可不单单就是你说的有些沉重,这种负担部队能不能承受的住,团长你可要仔细考虑一下。”

    “我看是不是这样,将部队以营连为建制,轮换采取开荒种地、训练,以及担任守备任务。这样部队既可以保证训练质量,也同样可以保证不耽误农活,以及完成守备任务。还有,我建议将县大队和几个区中队也拉上来。”

    “你可当初说过,地方武装也是要上战场的。不能身为地方武装,就松松垮垮的。既然当初咱们还是地方武装的时候,你就将我们当成主力在练。现在对于这些地方武装,我们也一样可以照搬吗。练好了,这可是一批不小的合格兵员。”

    对于何三亮的这个想法,李子元点了点他道:“你老何,可真够鬼的了。你这是打定主意,想要将人家并到咱们部队里面。都说我的胃口不小,可你的胃口我看更大。我看你小子这是现在就准备要接我的班了,惦记我屁股底下的位置了。”

    “不过,既然提出来了,那就大胆的去操作。只是老刘那里,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家现在还是县大队的政委,你小子要想将脑筋动到他的头上,得先过了他的那一关。至于你的说负担重,的确是有些。”

    “但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才能成钢。眼下需要我们军地联起手来,共同应对今年的天灾人祸。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军事素质一个考验,也是对我们其他方面素质一个考验。能不能通过这个考验,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件事上,你和张子健两个人好好的商议一下,尽快的拿出一个排班表。但还是那句话,团部手里面必须给我随时保证一个加强连的机动部队。还有,过一段时间侦察连就该调回来休整,你琢磨一下抽调那个连接替他们更合适一些。”

    李子元的这个安排,何三亮只有苦笑。不过后面的事情,何三亮不可置否。但是对于李子元前面的玉不琢不成器的话,何三亮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团长,道理是这个道理,可问题是这么大强度的工作和训练,部队眼下的身体素质能不能承受的了。”

    “眼下粮食供应困难,部队几乎没有任何的副食。单靠那点粮食,这么大强度的训练和工作,根本就不够用。再加上每名战士每天还要节约一定粮食救济灾民,这肚子里面的东西就更不够。”

    “就连挖野菜,按照上级的要求,也不许与老百姓争夺。让出村庄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野菜,优先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刘书记那边答应的种羊,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可就是看到,这种羊长成可吃,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

    “按说眼下已经过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可问题是开春至今滴雨未下,春旱有向夏旱蔓延的趋势。这青黄不接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眼下部队粮食,也只能勉强维持到下个月月底。”

    “我担心这么搞下去,战士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大批的战士因为营养不良倒下,到时候恐怕后悔也都晚了。山地行军、训练,这消耗本身就比平原地区要大的多。团长,有些事情咱们得想到前边,不能做出亡羊了才想起补牢。”

    对于何三亮的这些担心,李子元站起身来也摇了摇头道:“老何,你说的不错。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鬼子下次扫荡是什么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在眼下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之下,战士们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了这么大的工作量。”

    “可老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农业生产上再不抓紧,今年的冬天情况恐怕要更加的恶化。在军事问题上,等到六十九师团完全摸透了晋东南的情况之后,恐怕就会有所行动,也不会给咱们太多的喘息时间。”

    “两件事情,那样抓不起来,咱们今年剩下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农业生产上,不抓紧的话,到年底就要饿肚子。军事训练上不抓紧,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新一次扫荡的日伪军,咱们的处境就更加的危险。”

    “老兄,这连年的天灾加上人祸,谁又能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想想办法吧,尽可能的保证战士们的体力。只要咱们能够坚持到上秋,情况也许就会好的多。老何,如果说将这场全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看做是一场爬山运动的话。”

    “从你的判断来看,我们现在可以说正处在登顶最后的阶段。在努努力,就登上最后的顶峰了。这个时候要是泄气的话,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只能白费力气。老何,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看到曙光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看谁更有韧劲,谁更能咬住牙坚持,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军装没有,咱们就穿便装。粮食和副食不够吃,咱们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就不信,一千多号大多都是种地老把式出身的大老爷们,守着太行山这片富饶的山地,还能把自己饿垮了?”

    “只要我们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有的人都拧成一股绳,我想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老何,只要我们多想想办法,我想办法总归还是要比困难多的。”

    李子元的话音落下,何三亮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