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6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有些局部地区,部分部队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反攻作战。针对日伪军深入根据的据点,采取的拔点作战也日趋频繁。日伪军已经迈不出据点的情况,不单单是在潞东地区存在,在整个晋东南都已经很普遍。

    至少增加相当一部分的脱产人员供应,已经不在那么吃力了。这个时候,上级要是不想着恢复全军区部队因为精兵简政,而大幅度压缩的编制那就真的奇怪了。现在主持整个八路军总部工作的师政委,以及接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参谋长,战略眼光的水准还是相当高的。

    如果上级真的没有这个意图的话,参谋长也不会这么痛快的就答应自己的做法。想到这里,李子元这个懊悔啊。就算不上缴那么多的轻重机枪,军区对于自己的这个做法,也是未必会反对的。正像是参谋长说的那样,这个想法对全军区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懊悔归懊悔,现在话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再往回收恐怕也收不回来了。对于这个闷亏,李子元也只能捏鼻子认了。再说他也知道,各个参战部队在战利品上,肯定打了一定的埋伏。至少缴获的武器,肯定会比账面上的要多一些。

    至少原来装备很差的一团,就他知道在硚口之战后,手中至少有十几挺轻机枪的存货。步枪的数量虽说不多,可装备一个加强连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次一团上缴的武器,数量明显有些不对劲,并参战日伪军编制少了将近五六十条枪。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李子元倒也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太多。等到送走军区工作组之后,李子元便着手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军事干部,分别担任各个县的武委会副主任。

    这个副职别的什么都不管,唯一的任务就是在农闲的时候整训民兵。考虑到这些下派干部将来自身的发展,李子元采取了轮训制。也就是说这些干部抽调到地方工作,也就是一段时间。隔上一段时间,在以其他人替换。

    为了保证干部下去之后,能够安心的工作。李子元还采取考核制,也就是说你老兄想回来,得看你的训练成果怎么样。要是拿不出来,你老兄就接着去整训民兵去吧。采取这一手,就是防止某些干部下去之后不安心工作,走个形势混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地方武装战斗力的提升,李子元还采取了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干部对调的办法。从各个独立营抽调一批连排干部,到主力部队工作和学习。并且成立了军分区教导队,利用眼下态势相对平稳,对地方武装军政干部实施轮训。

    为了尽快的将地方武装,也就是各县所属独立营、各个区所属中队,战斗力尽快的提高。李子元可谓是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从干部到部队成建制的以连排对调。中心点只有一个,就是尽快的提高地方武装的军政素质。

    不过相对于民兵整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说,地方武装的整训速度要快的多。毕竟在前几年困难时期主力部队精兵简政,从人数超编的甲种团改编为乙种团,甚至是一再压缩成丙种团,大批久经考验的干部都下到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虽说因为作战的目标和性质不同,与主力部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相对于来说,民兵整训的工作就难度很大了。这也是为何将民兵的整训工作,放在了冬季农闲的时候。

    民兵虽说也带一个兵字,可到底是寓军于民的不脱产武装。他们首先还是一个民,跟兵的关联并不太多。不放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他们今儿惦记着家里的地还没有耪,再不惦记着家里的猪还没有喂。别说训练不安心,几天下来能剩下一半的人就不错了。

    毕竟这个时候农村种地,没有播种机和收割机,没有化肥和农药,更没有除草剂。虽说生产的粮食,都是纯天然绿色的,并没有什么农药和化肥在里面。可这个时候的农活,相当的劳累,真正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像后世,种子都是用农药侵泡出来的,本身就可以防止大部分的病虫害。农民种完地、打完除草剂,就剩下水田放放水、旱田到日子抽抽条,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农活了。家里留下的老人,经常去看看就可以了,

    基本上可以说种完地,直接等着秋收就可以了。收割的时候,雇上一台收割机,用不了两天就完活。种完地,年轻人基本上该干嘛就去干嘛。勤快一点的,出去打工或是当瓦工一类的。懒一点的,则干嘛的都有,赌博输得倾家荡产也不在少数。

    这个时代还不行,一旦当了农民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基本上一忙就是一年。民兵又不脱产,所以必须要等农闲时候。到了冬季,即便是种植冬小麦的,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播完种后,农活也是不多。

    冬季不用锄草,不用担心病虫害。像看着麦地别让牲口啃了,家里的老婆孩子就可以了。所以,将民兵整训放到了冬季相对清闲一些。这样,这些民兵也不用惦记家里的农活,而不安心训练。

    随着天气逐渐的变冷,在冬小麦已经完成冬灌之后,整个农业生产基本停顿的时候,李子元在整个潞东地区展开了大练兵的活动。从主力部队到地方武装,从各县独立营到不脱产的民兵,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热潮。

    按照李子元地方武装按照主力部队看齐,民兵向着地方武装看齐的要求。整个潞东军分区所有的部队,包括民兵在内都被折腾的不轻。尤其是采取两个县一起集中整训那些民兵,从基本的队列训练到实弹射击。从白刃战到班排战术,甚至营连战术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原来每人只有几发子弹,打光了极少有补充。甚至很多人手中只有大刀长矛,或是用来打兔子的*枪。谁要是能弄上一支晋造三八式,都感觉到兴奋无比。这次集训,居然每人都是十五发子弹。

    尽管有一部分,是军区下拨的复装子弹,可这么一下子配发这么多的子弹,让这些从来都没有这么土豪过的民兵感觉到相当的意外。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那么的美妙了。进行实弹射击之前的瞄准训练,让这些人苦不堪言。

第七百二十一章 集训(二)() 
平端着十几斤重的步枪一站就是半天不说,枪身前居然还挂着一壶装满水的日军水壶。什么时候训练到平端着枪半个小时,在枪身上还挂着水壶的情况之下,枪身纹丝不动才算是合格。尽管是大冬天,可这个训练也让所有的人都浑身热气直冒。

    当然,李子元舍不得拿好枪这么训练。枪身上挂沉重的东西,很容易造成枪管变形。原装的日本枪械还好一些,要是枪钢质量稍微差一些的国造步枪或是晋造步枪,就更容易造成损坏或是变形了。

    进行这个训练使用的这些枪,大多数是战场上坏的,已经无法维修的。或是从民兵手中收集上来的,膛线都磨平了,打出去子弹都横着走的破枪。再不就是子弹口径特殊,都没有地方找的老爷枪。

    这些民兵端上原来自己手中的老爷枪,站的浑身直发抖的时候。这才知道上级为什么在前来整训前,要求有武器的一律携带武器。并被告之子弹数量稀少,或是口径过老的武器,将全部回收并发新枪替换。分区连续打了两次大胜仗的事情,这些民兵都知道。

    原本还以为真的给自己换新枪,谁知道来了之后。原有的武器一律交给分区修械所检修,能修的全部重新检修一遍。实在已经老到不能修的,就成了这些民兵手中用来进行刺杀,以及瞄准训练的工具。

    端上挂了几斤重分量的老爷枪,这些民兵实在苦不堪言。他们擅长的是打游击,武器尽可能的做到轻便。甚至有的人为了方便携带,将自己的*都锯掉了。现在进行这种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只痛苦的。

    不过在听完主力派来的教官告诉他们,要不是红砖太难找,青砖怕对枪有损伤,给他们挂的就不是水壶了,而是四到五块红砖了。这些民兵,立马不在叫苦了。一壶灌满水的日军水壶才几斤,两块红砖都比这个分量重。

    作为第一次集训,李子元将民兵训练时间延长到了两个月。以两个县为一个训练梯队,从自己老部队抽调一个建制连进行训练。这个集训从十一月初开始,一直到过农历小年了,才将这些民兵放回去。

    被实弹射击、投弹、基本战术训练,以及夜间紧急集合等多种训练折腾不轻的民兵,还没有在家过完春节。就在大年初五,其中的骨干和民兵班长以上的人员,又接到了集训一个月的通知。

    在旧军队里面,讲的是破五即出操。也就是说对于军队来说,过完初五也就等于过完年了。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正月十五没过完,就还算是年呢。大过年的,谁愿意去吃那份苦啊。年前的集训,对这些人来说可谓是印象相当的深刻了。

    这个消息对于民兵骨干,以及那些民兵连排班长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被折腾了整整一个半月,好不容易过年了却还没有完事。毕竟对于忙碌了春种秋收,忙碌了整整一年的中国农民来说,秋收之后的农闲这段时间里面,是他们一年之中唯一可以休息的时候。

    就算种冬小麦的农户,因为天气的原因,也可以不用去地里面锄草。一年忙到了头,就过年这几天能清闲一些,老婆孩子热炕头,别说多舒服了。可就这么仅有的休息时间,也被李子元给搅合的成了泡影。

    很多民兵,尤其是那些被训练的最厉害骨干和干部,都在心中非议李子元肯定不是农民出身,不知道干了一年的农活对农民来说究竟有多累。甚至很多人猜测,这个新任的军分区首长,丫的是不是地主老财出身。

    只是非议归非议,可对于李子元的这道命令,却是没有人敢不来。因为李子元再三强调,各级民兵干部如果不来,一律就地免职并清理出民兵队伍。另外来的人,每人补贴五十斤的小米、五斤白面。不来的人,一律不给补发。

    这两点要求,让所有的人无论再不情愿也得赶来报到。对于这些祖上也许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民兵干部来说。他们哪怕是只当一个民兵队长或是班长,那也极有可能是家族中唯一当过官的人。

    尽管这些官都是不脱产的人员,能指挥的人员不过十几个,甚至小一点的村子只有几个。平常一样要下地干活,一样要忙的腰酸背痛,可不管怎么说至少都是一个官。平常在村子里面,指挥队员站岗放哨一类的还是很威风的。

    至少大家看过来的眼光,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这次上级的态度这么强硬,这万一要真的被撤职了,不仅自己脸上难堪,对家人也不好交待。树要皮、人要脸不是吗?自己的老脸还能不要?

    另外五十斤的小米虽说不算多,可多少也是一些粮食不是?反正现在农活还早着,准备种地怎么也得到农历二月份。来这半个月就领五十斤小米,也算是对家里面有一定的补贴。至少渡春荒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有些宽松。

    更何况,还有五斤白面呢。馋一点的,回家可以包几顿饺子。节俭一点的,掺上一点玉米面弄点杂合面条也不错。这年头即便是种地的农民,辛苦一年也舍不得吃上一点白面。也就逢年过节的称上二斤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