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国本来就是有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在他们没得到燕云十六州的之前,根本不懂得生产的重要性。

    如今从燕云十六州看到了生产的重要性,也尝到了甜头。

    他们,自然不可能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因此,人口置换的问题,是不能停下的。

    交趾男丁虽然懒散,可是他们在种植方面的经验,也远比辽人强。

    只要这个人口置换的计划不停,就算辽国朝堂上发现了辽地汉民流失以后,粮食产量锐减这个问题。

    也会把这个问题推到商人头上,而不是做人口置换的南国人头上。

    也就是说,真金白银的购买辽地汉民,只是一门短暂的生意。人口置换计划,才是一个可以长久做下去的计划。

    杨延嗣在回复的信件中,除了准许王明诚提高人口置换的比例外,还允许了南国的粮食向辽国进行出口。

    用出口粮食,掩盖辽国粮食产量降低的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手短。

    如此一来,不仅从辽国置换走了辽地的汉民,还从辽国赚取的大把的银钱。

    长此以往下去,当辽国的汉民全部被置换走以后,辽国从这些汉民身上转到的钱财,也会被南国抽调走。

    到时候,只要南国不向辽国出口粮食。

    习惯了吃粮食的辽国人,就会一夜被打回解放前,继续爬上马背,过茹毛饮血的生活。

    “也不知道萧倬这个少妇,能不能维持着辽国,坚持到那个时候……”

    萧倬,是辽国萧太后的名讳。

    一个奇女子。

    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杨延嗣很期待和她尽早的会面。

    “应该也快了,大宋北伐辽国……双龙会……金沙滩……应该就在这五六年之间……也许会更快……”

    杨延嗣坏坏的笑道:“也许到时候宋皇这位金龙和辽后这位火凤,会发现……本少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大惊喜……”

    满怀期待的杨延嗣,翻开了下一封信件的时候,脸瞬间黑了。

    这一份信件,是杨延定写的。

    信件的内容很简单。

    彪悍的杨三嫂董月娥同志,为了贯彻落实杨延嗣此前训练精兵二十万的计划。

    她联合了曹玮、杨延光、呼延赤金和彭湃。

    五个人,发动了全民战争的计划。

    彭湃这个新晋的稻草人首领,跟在杨延嗣身边,没学到其他的,把关于如何宣传思想,如何调动百姓热情的本事,学了个通透。

    在董月娥支持下,彭湃带着稻草人的人马,扛着大刀,闭着南国各地教书的儒生们,向南国所有的百姓宣传战争思想。

    董月娥、曹玮、杨延光、呼延赤金,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大肆征兵。

    南国境内,除了年幼的、伤残的、商人、教书先生、工匠、官员等外,基本上成年的男丁,都免不了在军伍中走一遭。

    男丁凑不够数了,董月娥和呼延赤金居然还发展起了女兵。

    总之,一场规模浩大的征兵运动之下。

    南国一下子,汇聚了近六十万人口的大军。

    其中男兵,四十五万;女兵十五万。

    为了缩短练兵时间,董月娥五人,直接给这些人发了武器,连基础的训练都没有,直接领着他们,浩浩荡荡就进山了。

    幸亏,杨延定在关键时刻,制定了三部轮换的战略。

    把六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

    阶梯轮换,阶梯作战,阶梯性休息。

    同时,加大了封赏。

    不然,杨延嗣刚建立的南国,就要完。

    杨延嗣拿着信,暗自庆幸,庆幸他当初建立南国的时候,就抛弃了习惯了安定的交趾男丁。招揽了好战,喜战的俚人和僚人。

    招揽来的各部落都打散安置了,他们没办法聚在一起闹事。

    因此,这些人暂时还不会乱。

    只要加快战争的步伐,不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实行军功制度,通过战争磨砺出属于南国的军心和忠心。

    那么,这一件冒险的事情,也有可能就会变成一桩好事。

    杨延嗣觉得,有必要把这个想法,尽快回复给杨延定,让他抓紧落实。

    杨延嗣继续看信,越看越头大。

    董月娥算是彻底放飞了自我,一个女人,做起事来,比男人还可怕。

    根据杨延定描述,董月娥进山以后,山里的战火一直没有熄灭过。

    短短两个月时间,山林里有上百个部落消失了。

    所俘虏的人口,高达四十多万。

    至于死了多少人,没有人去统计。反正比俘虏的人口要多很多……

    总之,董月娥现在在南国,甚至南国的大山之间,已经算是鼎鼎大名了。

    “血娘子……”

第0375章 忠臣的悲哀() 
杨延嗣心里清楚,董月娥这些瞎折腾,纯粹也是被他离开南国之前说的话给吓到了。

    横竖都是自己造的孽,杨延嗣也不好去信责怪董月娥,只能想办法尽力的帮董月娥擦屁股。

    从杨延定的做法来看,他也在帮董月娥擦屁股。

    这变向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董月娥目前的办法是可行的。

    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训练出二十万的精锐部队。

    那么杨延嗣和杨延定二人,心甘情愿的为董月娥擦屁股,也情有可原。

    但这并不能表明董月娥比他们杨家兄弟更高明,更懂得兵法和练兵之道。

    这种用人命填的练兵之道,每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都会。

    只是,这么做太造孽了。

    所以,许多兵法高明的人,都不会去做。

    董月娥是一个女人,糟蹋的也不是汉人百姓,所以她完全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

    批注完了南国所有的信件以后。

    杨延嗣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刚准备呼喊曹琳去用膳,就听到了杨府主院和东院之间的花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木鱼声。

    伴随着木鱼声响起的,还有一阵阵的诵经声。

    杨延嗣出了书房,吩咐守在书房外的仆人道:“去看看,发生了何事?”

    曹琳紧随其后的出来了,一脸呆滞的问杨延嗣,“郎君,府里怎么会有诵经声?今日是府上某位祖宗的忌辰吗?”

    杨延嗣茫然摇头,“我也不知道,往年也没发生过这种事啊!”

    东院的仆人很快就回来了,躬身站在杨延嗣面前,轻声道:“回禀七爷,老夫人请了几位相国寺的大师,在府上诵经驱邪。”

    “驱邪?”

    杨延嗣和曹琳对视了一眼。

    曹琳皱眉道:“府上最近也没发生什么怪异的事情啊?为何要驱邪?”

    杨延嗣耸立耸肩,随意的挥了挥手,“罢了,不管他们了。也许是做噩梦了,找大师驱邪,求心安而已。随他们去吧。”

    然而,这位淡定的杨七少爷却不知道,府上驱除的邪祟妖孽,就是他。

    杨府正堂内。

    杨业堵着耳朵,埋怨道:“赛花,你怎么能把法坛设到东院门前的花厅呢?”

    佘赛花瞪着凤眼,坐在矮几前,没好气道:“你既然怀疑儿子是妖孽,那么妾身只能把法坛设在儿子的院门前驱邪了。”

    佘赛花抖了抖袖袍,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又道:“妾身给相国寺包了一千两香油钱,请相国寺的法师,日夜不断的做九九八十一天法事,驱除妖孽。

    老爷放心,再凶狠的妖孽,经过大师们九九八十一天的佛法度化,也会化为乌有的。”

    杨业唉声叹气道:“我什么时候怀疑儿子是妖孽了?”

    佘赛花站起身,嗔怒道:“你真当妾身是个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妾身出了门,往大街上一走。今日在垂拱殿里发生的事儿,妾身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潘家身为大宋的顶级豪门,在汴京城里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潘家一门蒙罪。

    在汴京城里,可是造成了一场七级大地震一样的风波。

    几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潘家的事情。

    佘赛花坐在轿子里,这么一路听过去,具体的事情也就听的七七八八了。

    结合老杨的话,佘赛花瞬间就明白了老杨口中的妖孽是谁了。

    在得知了丈夫把宝贝儿子当成了妖孽以后,佘赛花心里那个气啊。

    二话不说冲到相国寺,扔下了一千两的香油钱,拽了十几个和尚就往家里走。

    “你给妾身说说,儿子怎么就妖孽了?”

    老杨叹息道:“这才小小的从六品言官,三言两语,就把潘家给弄的满门抄斩了。若是他日官居一品,其实不是整个大宋江山,都要被他搅的天翻地覆。这不是妖孽是什么?”

    “呵~”

    佘赛花气的鼻子都冒烟了,也顾不得夫妻之间的尊卑,指着老杨鼻子喝道:“杨业,七郎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杨家?潘仁美暗地里给咱们杨家使绊子,你自己没本事解决。儿子出面解决了,你居然还好意思埋怨他?

    难道,你是觉得潘家的人不该死。该死的应该是咱们杨家?”

    老杨见佘赛花发飙,苦笑道:“为夫不是这个意思……”

    佘赛花冷哼道:“哼,你不是这个意思?你觉得儿子做的有点绝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真让潘仁美继续使绊子,进谗言下去。杨家会是什么下场?

    今日他敢暗地里进谗言,把杨家扯进夺嫡之局,明日,他就敢坑害杨家满门。”

    老杨摇了摇头,瘫坐在椅子上,说道:“这朝堂,不是战场,凡事不能做的那么绝。人家只是进了一句谗言而已,向陛下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做的那么绝,要了人家满门的性命。咱们杨家,想要在朝堂上立足,就应该与人为善。”

    “呵呵~”

    佘赛花讥讽的一笑,道:“这一次能解释清楚,下一次你也能解释清楚吗?次次你都能解释清楚吗?当年北汉皇帝任你当雄建军节度使的时候,有手下诬陷你喝兵血,你解释清楚了没?”

    提到这件事,老杨沉声道:“陈年往事,就不需要再提了。有些事,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以我杨业的为人,不需要解释,陛下也会相信我的。”

    这就是老杨的想法。

    我一心一意跟着你,克己复礼,尽忠职守。

    我信你,忠你,你也应该信我。

    大概所有的忠臣良将,都是这么想的。

    只是,这么想的忠臣良将,基本上都不会有好下场。

    特别是手握重兵,或者手握大权的。

    人本就是多疑的动物。

    皇帝,又是这多疑动物中的佼佼者。

    而忠臣,偏偏有是朝堂上那种闪烁着金光的靶子。

    贪恋你权位的人,明里暗里攻击你。

    贪恋你富贵的人,明里暗里攻击你。

    你挡了人家的路,人家依旧明里暗里攻击你。

    你不愿意同流合污,人家还是明里暗里的攻击你。

    三人成虎,众口销金。

    有这么多人在皇帝面前说你坏话,让你背黑锅。

    皇帝纵然是再信任你,也会渐渐的起疑。

    只要皇帝起了疑心。

    那么,忠臣就会在各种陷害下,被吞噬的死无全尸。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话。

    ‘想要当忠臣,就得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