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就算那个小子参与到了此事里,顶多也就是想借机让杨家东山再起而已。

    在这件事里,他应该算不上主谋。他还没有这个本事。

    如果真是这样,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等到杨家东山再起,陛下必定能多一支能征善战的忠勇之士。

    此番雁门关的战役,就能看出杨家对陛下的忠心。

    而且,苯教若是真的从辽国和党项手里拿下了这三地。对朝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有杨家在中间做桥梁,咱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掠夺他们的成果。

    然后继续给他们划拨地盘,让他们继续去跟党项和辽国战斗。

    让他们三方消耗,咱们在中间坐收渔利。”

    赵光义眼前一亮,朗声笑道:“还是赵爱卿看的透彻,若真是如此,对朝廷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反正党项和辽国的土地多得是,咱们可以一直给他们划拨下去。”

    赵光义和赵普二人朗声大笑,他们都对这个想法很有兴趣。

    当然了,如果给他们一本《宋史》,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后来崛起的西夏、青唐,就是他们这么放纵起来的。

    曹彬瞪着眼睛,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

    这两个人在他面前明目张胆的算计自己的女婿,难道当自己不存在吗?

    真当自己聪明吗?

    曹彬觉得,他要是把杨七给他的计划书甩在这两个人脸上,他们肯定笑不出来。

    憨笑之余,赵光义说道:“这小子虽然做的事儿都是在为大宋谋福,其中夹杂一些私心,朕也可以当看不见。只是他年纪如此小,就这么肆无忌惮的欺到朕头上,不教训一下,朕心里不安。”

    赵普沉默了一下,道:“陛下刚才不是担心吕端去了西北,一时半会儿打不开局面吗?不如就派这个小子去西北如何?”

    赵光义愣了愣,大笑道:“代州知州这个职位如何?”

    代州知州?

    雁门关就在代州,而代州最大的屯军火山军已经全军覆灭了。

    代州附近的全都是杨家的仇人。

    把杨七放在代州,没按好心。

第0417章 代国公() 
曹彬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再戴在垂拱殿了。

    曹彬起身,拱手道:“西北的军务,臣会尽快整理出来,交给陛下的,臣先行告退。”

    赵光义赞许的点了点头,他留下曹彬,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曹彬,间接或者直接的控制西北的兵权。

    曹彬并没有拒绝,这让赵光义很开心。

    “啪啪啪……”

    赵光义抚掌,王继恩悄然出现在垂拱殿内。

    赵光义吩咐道:“王大伴,去岁南国进贡了一柄金柄牛角刀,你去取来,送给曹爱卿。”

    曹彬闻言,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很想告诉赵光义,你口中金柄牛角刀,我府上有一箱。

    然而,这话他不敢说出口,反而一脸惊喜的拱手道:“臣谢主隆恩。”

    少顷,王继恩拿着用红绸捧着一柄金柄牛角刀出现在曹彬面前。

    曹彬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就有随手扔掉的打算。

    这一柄金柄牛角刀,重量比他府里的那些金柄牛角刀重了几分,按照曹琳的说法,这东西刀柄并不是纯金的,而是在外面包裹了一层金皮而已,和他府上那些纯金刀柄的牛角刀,有天壤之别。

    据说杨七把这种低档次的东西,都赏给了底层的官员,并且人手一柄。

    曹彬拿着金柄牛角刀,面色怪异的再次向赵光义谢恩,然后匆匆离开了垂拱殿。

    曹彬一走,赵光义脸上的笑意突然敛去,吩咐王继恩给他和赵普准备了一些茶点以后,一脸惆怅的道:“赵兄,还记得当年我兄弟二人去你府上三顾茅庐的事儿吗?”

    赵普正在细细品味宫里的御茶,猛然听到赵光义叫他一声‘赵兄’,他茶点把嘴里的茶给喷出来了。

    这是有事儿要说,而且还是大事啊!

    自从赵光义登基以后,这是第二次称呼他为‘赵兄’了。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处,汴京城里谣言四起的时候。

    当时,赵普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做‘金匮之盟’。

    这一次,赵光义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赵普收敛了心神,不动声色的咽下了口中的茶水,轻轻把茶水放在了桌上,笑道:“陛下说笑了,什么三顾茅庐的,老臣可担当不起。”

    赵光义奉承道:“当的起,当的起,刘备那个大耳贼,只是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朕和先帝,却都拥有整个中原。

    赵兄以宰执的身份,辅佐先帝和朕两位皇帝。

    赵兄比起那诸葛卧龙,还要强上三倍。”

    一般人若是听了赵光义这奉承的话,估计早都飘飘然了。

    赵普却一点儿也没飘,反而眯起眼,一脸谨慎。

    他踌躇了一下,试探的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赵光义闭上双眼,沉重的点了点头,感慨道:“将门欺人太甚了。”

    赵普一下子就听懂了赵光义话里的意思了。

    此次雁门关的事儿,将门的人确实做的有些过分了。

    别人或许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可是赵普却洞若观火。

    赵普慎重的问道:“陛下欲以何为?”

    赵光义端起茶杯,请赵普一起饮茶。

    赵普端起茶杯,随意的敷衍了一下,又重新把目光投在了赵光义身上。

    赵光义喝光了茶杯里的茶,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先帝在位的时候,设了一场夜宴,收缴了将门手里所有精锐的兵权,并把他们编成了禁军。

    你说朕能不能效仿一下,也设一场夜宴,收缴了将门手里所有的兵权,把地方厢军,编成各地屯军?”

    赵普瞪着眼珠子,面色骤变。

    “陛下,万万不可。”

    赵光义皱眉道:“先帝做得,朕为何做不得?”

    赵普在矮几上挑选了一盘糕点,指着里面的杏仁酥,道:“陛下,这兵权,就像是这杏仁酥。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大权在握,实力够强。所以,他从这盘子里拿走杏仁酥,将门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只能忍让。”

    赵普随手把盘子里的杏仁酥,拿的只剩下了两块,然后指着这两块杏仁酥,又道:“恕老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虽然已经登基了八年了。可是这根基和权力,比先帝还差一点儿。

    如今陛下要强行从这盘子里,夺走最后的两块杏仁酥。

    到时候,盘子里空了,将门没得吃了,您猜他们会怎样?”

    赵光义面色凝重得说道:“举兵!造反!”

    赵普郑重的点头,“所以,掠夺将门最后兵权的事儿,陛下不能做。”

    “嘭!”

    赵光义恼怒的拍桌,“可是朕不甘心,朕不甘心让将门骑在朕的头上胡作非为。就拿这一次雁门关的事儿说。若不是有党项流民的兵马急时增援,只怕现在雁门关已经落到辽人手里了。”

    赵普抚摸着胡须,陷入了沉思。

    半晌,赵普抬头,沉吟道:“陛下想要削弱将门手里的兵权,也不是没有办法。”

    赵光义一喜,道:“什么办法?”

    赵普踌躇,“这个办法可能会死很多人……”

    赵光义毫不掩饰的说道:“只要死的不是禁军和朕治下的百姓,旁人死多少,朕都不会在意。”

    赵普幽幽说道:“将门在雁门关,用了一招借刀杀人。”

    赵普话说到了这里,就闭口不言了。

    任凭赵光义如何催促,赵普都不说话。

    僵持了许久以后,赵光义只能打发赵普出宫。

    赵普一走,赵光义皱着眉头问身旁伺候的王继恩,“王大伴,你说说,刚才赵老匹夫的话是什么意思?”

    王继恩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不确定的说道:“老奴觉得,赵相公的意思应该是……辽国这把刀,足够快。”

    “辽国这把刀,足够……”

    赵光义重复了一下,说到了一半,顿时明白了。

    “辽国这把刀,确实够快。既然将门用得,朕也用得。”

    赵光义面色阴沉的冷笑了一声,一个疯狂的念头已经在他脑海里成型了,他一边沉思,一边喝骂道:“赵老匹夫越来越像个文人了,说话拐弯抹角的,还喜欢打哑谜。朕记得,当年和先帝碰见赵老匹夫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泥腿子。”

    王继恩咧着嘴,弓着腰,笑呵呵的说道:“赵相公如今可是文官之首,自然也得有一点儿文官该有的样子。”

    赵光义沉吟着,点了点头,随意的摆手道:“朕记得南国送来的象牙玉雕里面,有一件观音像,回头派人去送到赵府,说是朕的赏赐。”

    ……

    宫门外。

    赵普摆着衣袖,刚出宫,就瞧见了在门外刻意等候他的曹彬。

    赵普和曹彬也算是老交情了,说话也不客套。

    “曹贤弟,你在等老夫?”

    曹彬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对赵普道:“恐怕要出大事了,你我要早做准备。”

    赵普愣了愣。

    大事?

    莫非刚才他在垂拱殿内跟赵光义说的话,曹彬已经知道了?

    这不可能啊!

    那就是,赵光义已经和曹彬商量好了如何对付将门,之前在宫里只是在试探自己,或者说在试探文官们的态度?

    那也不可能。

    曹家也在将门之列,他也许会出卖将门的利益,但绝不会出卖将门的根基。

    赵普吃不准曹彬口中的大事究竟是何事。

    所以,他面色阴晴不定的问道:“什么大事?”

    曹彬沉声道:“杨延辉失踪了……”

    “杨延辉?!”

    赵普瞪大眼睛,愕然道:“杨家四小子失踪了?”

    曹彬郑重的点头,道:“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有可能已经死了。”

    赵普目瞪口呆,惊愕道:“那可要……捅破天了……”

    赵普和杨七接触的不多,可是他也明白杨七睚眦必报的性格。

    自从杨七入朝为官以来,基本上对杨家有敌意的,或者露出了敌意的人,都被杨七狠狠的惩戒了一番。

    这其中不乏高门大户,甚至皇子龙孙。

    当然了,这还是在杨家的人员没有造成损伤的情况下。

    如今杨家丢了一个人,而且很有可能已经死了。

    这下子,杨七要不闹个地覆天翻才怪。

    赵普面色凝重的道:“确实应该早作准备。你我再找一些同僚,明日上朝的时候,议一议雁门关一战,杨业的功绩,顺便为杨家多争取一点儿赏赐。希望这样能安抚一下那个小子。”

    两人商量过后,便立马坐上轿子,走街串巷的联系自己相熟的朝臣。

    次日。

    早朝。

    赵普联合曹彬,一起奏请,封赏雁门关有功的将士。

    宋琪、吕蒙正、李沆等诸多文臣跳出来反对。

    高怀德、李守恩等诸多武将也跳出来反对。

    甚至,有人还重提旧事,扬言要治罪杨家。

    几番口水仗以后,以赵普和曹彬联盟获胜告终。

    同时,赵光义也当场任命了吕端为西北十六州的承宣使。

    并且,让吕端带着册封雁门关上有功将士的诏书,即刻启程前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