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御勋看起来浑身冒着喜气。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此次帮杨七争夺燕云十六州,折御勋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平定燕云十六州以后,杨七在折御勋原有的俘虏基础上,又批给了折御勋不少俘虏,足足帮折御勋凑够了二十万俘虏带回去。

    二十万俘虏,加上折御勋之前俘虏的党项人,足够折御勋把他现在治下的地方,全都推倒重建一便。

    除此之外,杨七还暗中告诉折御勋,折家有往得到大宋朝廷的承认,在西北割据称王,成为一方霸主。

    折家以前也算是一方霸主,只是因为没有名分,所以做事总是束手束脚的。

    一旦折家成了有名分的一方霸主。

    那折家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在西北大干一场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折御勋激动的一晚上都没有睡着,直到现在整个人还沉浸在兴奋当中。

    杨七本人对名分这个东西看的不是太重,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如此。

    折御勋就是一个很看重名分的人。

    甚至天底下大部分人都很认同名分这件事。

    或许只有杨七这个异类不在乎名分。

    瞧着自己的舅舅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的在拍自己马屁,杨七好笑道:“我只是比别人先行一步而已,算不得厉害。舅舅您就别吹捧我了。

    今日的杨家,就是明日的折家。

    我只是拿下一块燕云十六州而已。

    也许用不了多久,舅舅您占据的地方,恐怕要比我杨家占据的地方还要大。”

    折御勋开怀笑道:“这话舅舅爱听,回去以后,舅舅就按照你之前说的谋划。”

    顿了顿,折御勋不好意思的道:“不过,七郎,你也知道。舅舅手下除了府州、麟州以外,剩下的地方皆地广人稀。真要向外扩张,到时候难免要向你请援,你到时候可一定要帮舅舅一把。

    还有,你军中那个火炮,能不能给舅舅弄几百尊?”

    杨七听前半段的时候,还准备点头答应,听到后半段的时候,脸色一僵,“舅舅,火炮这个东西固然好用,不过造价却非常昂贵。

    就我拿一百尊火炮,没一千万两弄不出来,而且耗损极大。

    您确定要几百尊?”

    折御勋一听这话,笑不出来了。

    他尴尬的打哈哈道:“舅舅跟你开了个玩笑,西北之地,多是骑兵征战。你回头帮舅舅打造一批不弱于你手下铁骑军那样的重甲骑兵。”

    杨七见折御勋不再提火炮这个茬,他会心一笑,“舅舅只管放心,折家真到了需要帮手的时候,外甥自然不会吝啬。

    这样,铁骑军和游骑军的兵马,回头我会调动一下。

    铁骑军的兵马我回调他们到西夏府,毗邻舅舅你的地方。

    到时候你有需要,只管调遣即可。

    还有火炮,回头我差人给舅舅您送十尊过去。”

    “哈哈哈……”

    折御勋朗声大笑,抬起手想拍一拍杨七的肩头,手抬到了一半,悬在了半空。

    然后划出了一个弧线,拍了拍自己胯下的马儿。

    杨七如今身份不同,已经不是那个折御勋可以随意拍打的小外甥了。

    “哈哈哈!好外甥,他日我折家若是占了跟你一样大的地盘,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说完这话,折御勋还转身对他的儿子喊道:“你们几个都记清楚了。将来我折家要是起来了,一定不能忘了七郎的恩情。”

    折家一众兄弟,神色复杂的看了看杨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然后齐齐点头道:“知道了,爹……”

    折御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杨七把一行人送上了路,等到折家人走远了,他才策马重新回到了古北口。

第0761章 尊!卑!() 
古北口内。

    杨家六兄弟汇聚一堂。

    殇倾子、杜金娥、呼延赤脚、董月娥、耿金花等等人也在。

    一行人坐在一起,正在商量以后燕云十六州的协防,以及南国以后的走向。

    主导这一次聚会的是杨大。

    杨七并没有大包大揽的把一切都揽在身上。

    杨大坐在杨七身边的左边,众人围成了一圈。

    杨大让彭湃将一张宽大的地图扑在了桌面上。

    “诸位,如今燕云已定,但是这并不代表,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宋辽两国此次在燕云十六州大打一场,加上我们插手,两国这一次难免伤筋动骨。

    但是以辽人的彪悍,以及宋人的富庶,他日再兴干戈,那是必然的事情。

    此外,七弟已经和宋辽两国,达成了盟约,战后有很频繁的商业往来。

    所以,为保燕云十六州,为保我们治下百姓和商人的安定。

    我们必须做好防守,以及随时出兵的准备。”

    杨大顿了顿,见众人纷纷点头响应,这才指着地图继续道“我们和辽国之间,有长城做屏障,所以部署起来比较容易。”

    杨大屈指在地图上连点,“山海关、居庸关、古北口、复兴关,这四处乃是必守之地。也是重中之重,所以这四个地方,必须有重兵把守。

    经过我和七弟初步协商,山海关由新编山海军镇守,由焦赞担任主将,孟良担任副将。

    居庸关由新编居庸军镇守,由杜青担任主将,种衡担任副将。

    古北口这是重中之重,由雁门军镇守,从即日起,雁门军更名为古北军,由何敬担任主将,杨顺担任副将。

    复兴关仍旧有复兴军镇守,从即日起,复兴军由原由的五万人,裁撤到三万,除镇守复兴关外,还要保护忠义山,暂时由我担任主将,由狄成担任副将。

    以上安排,诸位可有意见?”

    从杨大的安排里,不难看出,杨七和杨大,似乎都有意的减弱杨家在军中的重要性。

    当然了,这么做可不是为了削弱诸军的实力,而是旨在培养新人。

    刚好可以趁着宋辽两国都被打残,需要休养生息的阶段,磨练一下新人。

    铜台关斗将的时候。

    杨七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杨家兄弟在军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凡是碰到了战事,杨家兄弟必然出战。

    这么做固然能够让杨七放心的把兵马派遣出去,但是长此以往,新人很难出头,各军皆以杨家为首。

    时间一长,血统就会凌驾于实力之上。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杨家兄弟,没有一个人敢保证,他们的后代不会出现纨绔字底,个个骁勇善战。

    所以为了保持军队应有的战斗力,必须给新人一定的出头的机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

    唯有如此,杨家在燕云十六州,才能保持经久不衰。

    杨大询问众人的意见,除了何敬张了张嘴以外,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从副将、偏将,甚至连将领都不是,一下子升任到主将或者副将的位置,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何敬似乎有话说,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杨大虽然看到了此事,但是并没有点出来。

    确认了长城上四关的守将以后,杨大又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下面我们说一说,燕云十六州和大宋一线的防守。

    相比于长城一线,这一线相较而言就有些复杂。

    由于防线过长,并不适合长期的驻扎防守。

    所以我把这一条防线,设置了三个点。

    其一在沿海处,就是大宋、燕云十六州、海,三地交界处。

    此地至关重要,不仅要防守,还要负责防守有人在以后建立的港口上作乱。

    所以,经过我和七弟商议决定,在此地设立静海军,军中设常役六万,其中三万为步兵,三万为水军。

    经过商议,静海军主将由杨延昭担任,步兵将军由岳胜担任,水军将军暂由孟金榜担任。

    其二,飞狐口这一处,原晋军,更名为飞狐军,设常役三万,由杜金娥担任主将,副将暂缺。

    其三,雁门关这一处,雁门关和大同府共划为一处,由大同军驻守,由王贵担任主将,副将暂缺。

    除这三处外,另设轻骑兵三万,往返于大同军驻地和静海军驻地之间,负责巡边。

    这三万轻骑兵,暂时归飞狐军统领。

    诸位有意见吗?”

    众人摇了摇头。

    杨大点点头,继续道“那就这么定了,下面就是西北边陲的驻军。西北边陲之地,要防守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西夏府,一处是东晟府。

    原驻扎在东晟府的铁骑军,调往西夏府戍边,主将仍由杨延德担任。

    原驻扎在西夏府的游骑军,调往东晟府,防守东晟府到复兴关一线狭长的边陲线,主将仍由殇倾子担任。

    二位可有意见?”

    杨五和殇倾子同时摇头。

    杨大点点头,道“很好,以上就是西北四府和燕云十六州防务的安排。”

    安排完了防务。

    杨大看向了杨二,杨二缓缓起身,说道“下面我说一说关于南国的兵马部署。南国要防守的有三点,第一是紧挨大宋的蟒山,第二点是紧挨北边十万大山的狭长防线,第三就是最西边的屯兵堡垒。

    蟒山仍由苍山军镇守,由杨延光担任主将,董月娥担任副将。

    十万大山防线由轻骑兵镇守,暂由耿金花担任主将,副将暂缺。

    西遍屯兵堡垒,由龙游军和虎贲军共同镇守,暂由我担任主将,副将暂缺。”

    杨二安排完了,这些,根本没有问谁赞成。

    他所安排的人,都是一些跟他在南国待了很久的老人,了解杨二,又都是自己人,没必要去解释什么。

    杨二安排完了一切。

    杨七才站起身,他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南国、西北四府、燕云十六州的防务,已经安排妥当。下面我说一说有关兵役,以及各处兵马的存留情况。”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这是要裁军?

    杨七没理会众人的反应,他平静的道“南国、西北四府、燕云十六州,将共同实施一样的兵役制度。五年轮换制度。”

    这个兵役制度的推行,大家理解。

    在这种兵役制度下,老弱病残是不可能长期留在军中,军中也不会因此减弱战斗力。

    此外,军中的将士们在入伍以后,有了卸甲归田的盼头,不愿意当兵的人,也不用一辈子当兵,他们也不会心生怨恨,更不会冒大不韪去做逃兵。

    最主要的是,在这种兵役制度下。

    可以很大的避免某些专权的将军,统兵造反的可能。

    兵役制度的事情,没什么好讲的。

    除了一些刚投了杨七的人外,大部分的人都已经经理过这种兵役制度了,杨七只要提一句,他们心里就有了思量。

    所以,杨七开始直接讲重点,“除了刚才我大哥和二哥讲的那些兵马外,南国将再设立两军,一为水军,名为南海军,除了负责打击海上敌寇外,还需要充当南国和燕云十六州的桥梁。

    有关于南海军主将、副将的问题,回头再议。

    一为南,常役十万人,由杨延定统领,除一万兵马固守皇城外。其余九万兵马,皆以精兵悍将充之,负责对外战争,以及协同其他各部驻军防守。

    除此之外,南国各府,设立常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